波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30 23:02:01 阅读量: 办公软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篇:教学设计(波跃)

19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孩子在复述中生长语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此教学重点及其课文本身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件和板书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核心目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难点都是对“实验过程”这部分内容的复述。突破这一重难点的策略主要是先弄清实验的经过,再按照一定的顺序,紧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天火之谜》,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火之谜的天火就是雷暴,在天火之谜未解之前,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可怕的天火,可怕的雷暴。

2、播放ppt(雷暴视频),谁来给这段视频配音,请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是呀,长期以来,这雷暴一直被人们视为天火,一直是个谜。

2、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3、师质疑:同学们,这段没写解谜,我觉得是可有可无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天火之谜的谜是如何揭开的,是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作者要重点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3、4自然段,既而思考:这个谜是怎样一步步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2、师生交流:

师:读书说先要把书读薄了,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解谜

师:解谜分几步?哪三步? 观察——推测——实验

(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来把这解谜过程简单的说一说)

过渡:这样说虽然简单,但不能吸引读者。会读书,还要把书读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个过程写详细,写生动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观察和推测的,从中你看到一个这样的富兰克林? (2)师生交流: 观察的仔细

推测可否换成猜测,为什么?Ppt出示两个句子。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学习第4自然段

(1)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写“风筝实验”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师生交流:

过程:准备——实验——成功

师质疑:同学们,“风筝实验”四个字,作者却用了写315字的大篇幅来描写,但其中大都是跟风筝实验没什么直接关系。你找到了吗? 交流:

A、Ppt出示: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师生讨论:这些语句这文中有什么作用?

是的,这些环境描写说明当时天气的恶劣,从而更加突出了风筝实验的不容易与危险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板书:环境渲染

B、ppt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直直的竖了起来。

说一说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 师板书:形象 生动(画面感)

C、ppt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什么叫“欣喜若狂”?从哪里看出他的“欣喜若狂”? 成功了当然欣喜若狂,关于三个“!” 关于短句子。短而有力!

Ppt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我的实验成功了!我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语言是情境的真实表达!) ★D、复述,表达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把“风筝实验”说完整,就得抓住顺序说过程;我们要想把“风筝实验”说得绘声绘色,还得抓住环境渲染,生动形象的语言。

谁能来用自己的语言将“风筝实验”绘声绘色说个大家?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那些嘲笑他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全世界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Ppt出示:富兰克林人物图片

师:他认真观察,大胆推测,勇于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震惊了世界。然而,在荣誉和成功面前,富兰克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又经过20xx年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他就是这样对科学不懈的追求。

Ppt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

(五)关注写法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后部分 (对比烘托手法)

课文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惧怕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三、拓展迁移 绘声绘色说故事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伽利略的学生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师:同学们能根据所给的故事梗概,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将这个故事说的绘声绘色!你打算用上哪些方法?

第2篇:李林波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品》新课 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第八讲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丹凤县商镇中学 李林波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了解目前的国际形势、时代主题,并分析对我国的影响。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理解我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材料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环境,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我们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们先来看看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板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学生翻阅课本和内参等资料,搜集各国和地区之间密切往来的事例和现象。

归纳: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已经发展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活动二:展示资料和课本相关结论观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显著特点。 (板书)

一、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归纳:(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注意点:影响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否改变了目前和平和发展主题?

问题:中国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背景和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板书)

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活动一:翻阅查找资料,条理化整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注意观点的条理性、准确性、正确性和用语专业性)

(一)地位和作用(板书)

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二)机遇和挑战

学生依据课本条理化整理;

教师做完善强调归纳;

提问:中国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来源,与和平、发展主题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5分钟理解性记忆,比谁的记忆更全面,表达更准确。

活动三:中国为了迎接机遇和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国内外困难获得更大发展,制定了哪些发展战略、基本国策和政策措施?

结论:中国应该清醒的认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挫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板书)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角度:清醒认识困难和风险,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个人角度:树立全球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合作、参与意识;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

注意点: 这两个知识点属开放性问题,应该紧依课本,全面深入思考,灵活作答。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复习,我们了解了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了解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中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使命和责任。

板书设计:

一、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二)机遇和挑战

三、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角度:清醒认识困难和风险,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个人角度:树立全球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合作、参与意识;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 【学习自测】

1、20xx年4月,金砖国家峰会在我国海南举行,我国政府表示,将致力于进一步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表明( c ) a.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我国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德国媒体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世界重大议题均无法获得解决,从气候保护、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到联合国的改革等等。”这说明( b )

a.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最大

b.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中国已跻身为世界强国 d.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让世界感受“中国行动力”

材料一:德国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在大会期间举行“中国角”活动。

材料二: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新奥集团仅就推广天然气应用131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6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55万吨、二氧化硫38万吨、氮氧化物23万吨。此外,英利集团、比亚迪等众多国际知名的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也都是节能减排的积极践行者。通过此次“中国角”活动,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社会将深入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行动、成就和进程。而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的通力配合和卓越贡献,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一种“中国行动力”。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首次在气候大会上举行“中国角”活动,说明了什么?

(2)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第3篇:乡愁教学设计(刘云波)

设计理念:文学评论家唐建新说“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乡 愁》 教 学 设计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

主备:刘云波审核: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蕴美。

2、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3、联系背景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

4、以《乡愁》为例,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同学们都有过离家的经历吧?说说离家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借用诗词名句来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教师小结)离家的感受有几多惆怅也有几多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去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一、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一)、自由朗读,说说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音、滑音。(学生回答后指导、归纳:语速---舒缓,基调---深沉、哀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学生美读、互评。

二、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一)乡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李白借“明月”这一意象,因此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李煜借“一江春水” 因此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那么,诗人余光中是借哪些意象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的呢?四个时间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诗的前三节已经写尽了离愁别恨,为什么还要写第四节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补充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思乡盼归之情)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他因写乡愁诗而闻名,被称为“乡愁诗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到“当我死时,藏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小结板书)

家 生离之愁

愁 死别之愁 少年清愁 夫妻离愁 丧母哀愁 盼归之愁思归浓愁 (情感升华)

整合: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让物象去说话,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托物寄情”(板书)的写法,这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

(二)、诗中每一小节都一副独特的画面,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发挥想象,描绘生动的画面。(先看范例,然后仿写,展示互评)

例:秋风吹落枯黄的梧桐叶,坟墓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在凄风苦雨中鬓发斑斑的诗人久久的跪在坟前,望着那矮矮的坟墓,诗人涕泗横流!当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急切的唤儿声!“意恐迟迟归”,谁想到这一迟竟是生“死两茫茫,天人两相隔”!

学生展示1:浪花冲击着海岸,也拍打着我的心房,手里攥着早已过期的窄窄的船票,眺望着海那边的家乡,“欲语泪先流”啊,我的新娘,你是否也“独倚望江楼”?是否早已“肠断白蘋洲”?

学生展示2:又是一个黄昏,秋风吹过,落叶飘零,天边那一抹夕阳泛着红晕,挥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叶小舟渐行渐远,也带走了我的心!眺望着、眺望着远方,一行清泪划过我饱经风霜的脸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那土地爱得深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三、品读回味,赏析诗歌语言美

(一)、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作者却说“小小的、窄窄的------”?海峡明明是“深的”,作者为什么说是“浅浅的”? 这首诗的语言还有哪些美点,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恰恰相反。李清照有诗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在强调“愁”之深重。而余诗正语反说,故意把浓重的乡愁寄托于这些看似的“渺小”形象上,不动声色地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二)、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背下来,找找规律。

(学生思考、回答,背诵。)

四、联读感悟,仿句写我心

(一)我们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时,很容易空洞、抽象、缺乏具体的形象,学了本诗请大家想想,还有哪些形象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

乡愁是

学生展示1:乡愁是一根短短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学生展示2:乡愁是母亲盼归时急切的目光,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二)同学们想不想尝试着做一次诗人 呢?咱们可以模仿此诗来歌咏母爱

吗?

学生展示1:

小时候,母爱是一颗甜甜的糖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长大后,母爱是一声声亲切的嘱咐,话在口中,爱在心里;

而现在,母爱是一句句谆谆的教诲 ,让我时时刻刻铭记在心

学生展示2:

小时候,母爱是一口口甜美的乳汁,母亲在给予,我在吮吸;

长大后,母爱是一碗碗热腾腾的阳春面,母亲在烹饪,我在享用;

而现在,母爱是一个个关爱的眼神,母亲在奉献,我在感动

同学们,《乡愁》像一首哀婉的歌,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思乡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叶落归根是炎黄子孙心灵永远的归宿。我们诵读着诗人思乡的诗篇,倾听着他们思乡的呼唤,期盼着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一,让诗人的乡愁越过那“一弯浅浅的海峡”,让故乡伸开臂膀拥抱和温暖所有回家的游子。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深情背诵这首诗,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寄托我们美好的心愿。

六、作业:课下积累有关“乡愁”的诗,下节课开展“乡愁”诗朗诵比赛。

第4篇:波点地毯(教学活动设计)

小班美术创意活动:波点地毯

活动目标:

1、欣赏“怪婆婆”——草间弥生的作品,尝试运用大小、色彩不同的圆点点,装饰长长的地毯。

2、通过找点子游戏、欣赏、讨论,了解不同的圆点点散点装饰的方法。

3、享受用圆点点铺地毯的快乐,体验作品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圆点点认知和体验活动“我们的波点日”。 物质准备:

1、教学用ppt(草间弥生作品赏析)

2、大张白色、黑色、红色、黄色卡纸,多色大小圆点点纸片,幼儿人手一支胶棒,半湿抹布6块。

3、舒缓音乐、欢快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玩“找点子”游戏,感受大小、色彩不同的圆点点。

1、教师:小朋友们,那里有许多的点子,我们听着音乐来玩“找点子”游戏吧,音乐一停,就要快快找个点子站好噢!

2、教师:你站在什么样的点子上啦?(引导说出颜色和大小) 游戏2——3次,请你坐在座位上休息一会。

二、欣赏“草间弥生”作品——波点空间

1、欣赏黄色空间、红色空间、白色空间的圆点装饰,引导幼儿感知感受圆点色彩、大小的配置。 教师:图片上也有许多的圆点点,找找看它们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怎么布置在地上、墙上、天花板上的呢?

2、教师小结:这些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点点,它们找到空的地方停下来,让画面看上去有空隙,把空间打扮得满满的。

三、探索圆点点装饰地毯的方法。

1、教师:我们一起玩个摆点子的游戏,让房间里变得更好看!(画面游戏:摆点点)

2、(观察地毯,出示圆点点片)看,这些就是彩色的圆点点,它们想布置在地毯上,成为漂亮的波点地毯,可以怎么做呢?

3、教师小结:用胶棒抹在圆点点的四周,然后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贴在空白的地方,贴的满满的。

四、幼儿分组操作。

1、指导幼儿用胶棒的方法。

2、粘贴布置的个别指导。

五、展示幼儿装饰的“波点”地毯。

1、将幼儿的波点地毯立起来,卷成柱状,围成迷宫。

2、幼儿在迷宫里欣赏美丽的波点图案,随音乐绕着迷宫离开。

第5篇:刘波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3.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鉴赏人物形象,感受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吟诗赏月,引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

2、老师现在播放的是《明月几时有》,它的歌词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月亮的图片)月明星稀,风清月朗,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呀!于是,关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嫦娥奔月(板书:嫦娥奔)齐读课题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人物?(相机板书:嫦娥、后羿、逢蒙)

4、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快速默读1----6自然段(板书:力大无比,美丽善良,奸诈贪婪)

二、精读课文1---6 1、后羿是个力大无比的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段,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2、学生回答

(出示: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3、再读你划出来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注意突出后羿的动作。

(重点抓住这一句来体会:“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一连串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后羿的力大无穷、机智神勇,也写出了受老百姓敬重的原因。)我们在读时应该突出这些词,读出壮美。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4、总结学法并出示:我们刚才是通过抓住词句的方法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的。

5、自学课文3----6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逄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又是怎样美丽善良呢?边读边动笔,圈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

6、分析逢蒙

(1)“奸诈贪婪”什么意思? (虚伪狡诈、不知满足)

(2)原来逄蒙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有个叫逄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一心想”说明了什么?——逄蒙是早有预谋。

为什么逄蒙一心想得到“仙药”?)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说明了什么?——逢蒙虚伪狡诈,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翻箱倒柜”、“四处搜寻”说明什么?)

7、嫦娥又是怎样美丽善良呢?(出示)

(1)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很感激她。(理解“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2)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回旋,盘旋。b交际应酬,打交道。c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嫦娥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她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3)嫦娥急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可以看出什么?——为民着

想,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宁愿牺牲个人幸福)

多善良的嫦娥啊!我们一起将第5自然段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配乐)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是呀,这一吞,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嫦娥的那颗善良美丽的心,这一吞,便吞出了一个天上人间的离别,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出示动画课件

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你能体会到嫦娥此刻的内心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她的内心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依恋,因为她是多么爱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呀,她是多么爱患难与共的丈夫呀!再读第六小节,读出凄美。

三、升华情感

后羿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出示:(“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等词语)指名读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一个一口气能射下九个太阳的勇士,一个深爱着妻子的丈夫,如今,只能看着心爱的人却无法相见,这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痛苦?“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我们再回过头读读第六自然段,(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现在再读这段话,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以怀念之情,读最后一节)

5、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大家会说些什么?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那么,根据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老师把李商隐这句诗改一改:出示投影:嫦娥因逼吃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齐读)

五、总结拓展,倾述,升华美。

投影出示月亮图片,音乐。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

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 (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后羿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让我们心怀千年前裙袂飘飘的广寒仙子,让我们共同祝愿美好的情感永驻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有月的夜晚,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也许会听到千年前的思念之音——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嫦娥有多少话想对后羿说;后羿又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

六、投影出示作业:请选择某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内心,写一段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o0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