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集(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8 19:22: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世界观。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应特性。 4.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5.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本身也能创造价值。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这段话。

2.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3.中国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试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这一说法。

4.为什么说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三、论述题(20分)

1994年开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一系列文章向全世界也向中国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假设中国在1990年至2030年期间将实现持续的快速的工业化,同时认为在工业化之前人口密度就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即人均占有耕地很少的国家和地区,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耕地的大量流失和粮食的大量进口。由此,他得出结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并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布朗的问题能否成立?为什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第一道简述题和最后一道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参与活动周等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至少占总分30%。)

一、 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但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对世界观问题所作的系统的回答,并给以理论上的论证。(2)就哲学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来说,它就是世界观,而就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来说,它又是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在一切旧哲学那里,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虽然某些哲学家也试图或曾经用某种物质因素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剥削阶级的偏见、认识的局限,不可能提出系统科学的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在于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在于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应特性。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列宁的话,符合有关意识起源的论述。见教材30页。

4.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里说的“创造”,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动力,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简言之,实践高于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未来预测的真理性,才能实现创造美好未来的目的。实践是人类进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认识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5.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本身也能创造价值。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尽管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而是科学技术劳动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这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证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可见教材123-125页等。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要点: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

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为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学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推解放而奋斗。

3.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试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这一说法。

参考答案要点:“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为什么说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参考答案要点: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里,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

机器体系代替了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1)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在生产过程中它们只能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而劳动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2)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不能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机器再先进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制造出来并由工人的劳动进行控制的。使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的企业,虽然在生产现场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大量减少,但在现场以外为自动化生产设计产品型号、规格及工艺过程,编制生产程序向计算机输送信号等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加了,他们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在“总体工人”中,劳动的复杂程度大大提

高。复杂劳动是自乘或倍加的简单劳动,因此,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总体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共同创造的。(3)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而这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工人的劳动。(4)如果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全体资本家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这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三、论述题(20分)

1994年开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一系列文章向全世界也向中国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假设中国在1990年至2030年期间将实现持续的快速的工业化,同时认为在工业化之前人口密度就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即人均占有耕地很少的国家和地区,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耕地的大量流失和粮食的大量进口。由此,他得出结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并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布朗的问题能否成立?为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适用原理:人口、环境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存在,但人口和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分析布朗问题:肯定这个问题有警示作用,我们要注意到人口和环境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指出不足,生产实践是动态的,一定数量人口与其环境的互动方式也是动态的。中国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工业化问题,要正视,但不能悲观。面对问题,人类是能够有所作为的,而生产方式对于一个社会的前景有决定性影响。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并列,显示中国重视协调人口和环境关系,而人口和环境的关系恰好是生产实践方式的主要内容。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2. “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粒尘土分子的发布是偶然的。” 3.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4.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5. 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二、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 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3. 为什么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这段话。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唯物主义是和唯心主义对立的世界观,它坚持按照世

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在本质上是与科学相一致的。旧唯物主义即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力图用自然科学论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旧唯物主义是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缺点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根本缺陷是不了解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作用。

2. “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粒尘土分子的发布是偶然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见教材49页。

3.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

4.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即唯心论的先验论

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引起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5.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1)虽然不变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生产资料,可变资

本的存在形式为劳动力,但颠倒过来逻辑关系却并不能成立。(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基本的劳动要素是伴随劳动过程而存在的,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作为资本属于一个历史的范畴,开始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参考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

原理。(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 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

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3.为什么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参考答案要点: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

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因为: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自己的使用价值并转移自己的价值,不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这段话。 (鼓励学生发挥,可以参见教材125-126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2.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材料1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2. “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3.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 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说明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百态,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但是,只有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一面,各种各样的事物才有可能因区别而存在,并且由此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参见教材P32。

2.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一命题正确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的特点,哲学的范畴是对一切实物共性、普遍性的概括。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物质范畴不是直接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又是有联系的。它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进步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可参见教材P121。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列宁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论述。请具体参见教材PP127-128。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纽曼的观点。这种观点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因为在商品交换中,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也就让渡了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两次付钱:一次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一次是为了它的价值。可参见教材P144。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材料1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具体可参见教材PP43-50。)

2.“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要点:违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或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具体可参见教材P45-46。

3.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具体可参见教材PP54-56。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参考答案要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

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结合而产生的。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具体可参见教材PP156-158。

三、 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到。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3. 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4. “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二、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篇文章中,举了大量的例证。 例如,英国经验主义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渴望应用他的新的经验归纳法来首先达到延年益寿,返老还童,改变容貌,创造新种,呼风唤雨,并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完成各种奇迹的正式方子;又如牛顿在晚年埋头于解释圣经中的约翰启示录,??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则又成了招魂术和请神术的俘虏。于是,恩格斯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经验主义者轻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降神术中去了。”

请问:为什么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由于蔑视辩证法,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最终走向了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3. 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包含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 40分)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的关键是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3. 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一种没有搞清度的含义,把度与关节点相混淆的观点。理由如下:(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

活动范围和限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事物的质,超出了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是否超出度是区别事物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的根据。(2)关节点也叫临界点,是事物度的界限或极限。一般说来,事物的度往往有两个极限,即所谓的上限和下限。事物的量变到了这个极限,就意味着要超出度了,要引起质变了。度包含了临界点或关节点。 4. “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求知欲”对人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则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求知欲”可以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对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把精神因素看做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而陷入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认识和探索,实践也为认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和日益完备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且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5.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在资本积累进程中,个别资本不断增大,从而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之所以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不断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也就越多,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篇文章中,举了大量的例证。 例如,英国经验主义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渴望应用他的新的经验归纳法来首先达到延年益寿,返老还童,改变容貌,创造新种,呼风唤雨,并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完成各种奇迹的正式方子;又如牛顿在晚年埋头于解释圣经中的约翰启示录,??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则又成了招魂术和请神术的俘虏。于是,恩格斯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经验主义者轻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降神术中去了。”

请问:为什么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由于蔑视辩证法,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最终走向了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要点: 经验和感性认识很重要,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但狭隘经验主义夸大经验而忽视理性认识和辩证思维,把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看不到理性认识的真实性和重要作用,这就必然使他们看不到事物的真正本质,或者否认事物内在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最终只看到一些表象的、零碎的、片面的、虚无飘渺的东西。

2.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为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学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推解放而奋斗。 3.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包含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方式。资本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的。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到。如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具体可参见教材PP83-85)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体。

2. “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能看到幸福的人”。

3.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5.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绝对理念可以比作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有何启示?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3. 英国的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4.“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三、论述题(20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你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 40分)

1.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体。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参见教材30页和63页。 2. “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能看到幸福的人”。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费尔巴哈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幸福和价值实现,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即他人优先的前提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可参见教材83页。

3.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可参见教材32-33页。

4.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因而是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人类社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终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可参见教材105页。

5.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此观点中的“感”是指人的感知或感性认识;“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该论断的意思是说,感知也依赖于客观事务,有了客观事物才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此观点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感知依赖于外界客观事物;二是感知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在认识论上,该论断反映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可参见教材68-69页。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绝对理念可以比作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答案: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防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对主义;另一方面要看到真理的相对性,反对思想僵化,陷入教条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鼓励学生发挥)。

3. 英国的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设备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它们作为物,其自然属性并不能使它们成为资本,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担负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时,才成为资本。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或货币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被用于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条件。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4.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论述题(20分)

材料③斯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①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②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③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①属于二元论观点。笛卡尔公开讲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

独立的本原。杜林则采取模棱两可的折衷主义的手法表明二元论观点。两位哲学家的错误实质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导致唯心主义。

(2)材料②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3)材料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却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为什么说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参考答案要点:(1)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则。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因此,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合乎逻辑的。(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它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3)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才得以形成社会的三大基本领域。(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是在改造自然、处理相互关系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资本是个历史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1)资本具有价值增殖的属性。它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这就是资本的本质。(2)从历史上看,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货币,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后,货币才转化成资本。(3)资本总是表现为机器、厂房等物的形式,但只有当它们成为价值增殖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它只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也将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属于一个历史的范畴。

4. 为什么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参考答案要点: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心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对于以前的剥削制度的更替是如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更是如此。

三、论述题(20分)

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历史经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有何意义?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几点即可,不求面面俱到。请各位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活动,参考教材相关内容,如第3页最后一段、第12-14页、第16-17页、第19-22页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和综合给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故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没有说明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抹煞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属于二元论观点。

2.否定就是扬弃。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是一种扬弃,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但是,形而上学则把否定看作是一种全盘抛弃,一笔勾销,否定就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因此,不能笼地否定即扬弃。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认识论则是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4.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可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只有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军

事家和教育家等等。反动的历史人物则是指那些逆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而动,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著名人物。

5.资本有机构成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从自然形式看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总是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技术水平,这种由生产发展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试结合上述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要点: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我们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参考答案要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相互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其他范畴和规律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钥匙。第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3.社会历史过程本身也正是“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历史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社会发展前进的基本矛盾、科技革命、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以及精英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各自作用等观点,其中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是历史本身的发展有复杂过程,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合力造成了现在的历史。

4.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所以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运用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要点:(1)以上观点是错误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2)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知晓和认识;知识可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进而影响价值的创造。知识对价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一,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使劳动者从事复杂程度更高的劳动,进而在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其二,知识可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单位时间里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3)总之,知识可以推动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生产,但它不能替代劳动,成为价值的源泉。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

参考答案要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请各位老师参考教材第19-22页等相关内容,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n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