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考申论地市级以下大作文讲解语音和课上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7 0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国考申论地市级以下大作文讲解语音和课上资料

传奇【公务员考试】 2011年09月09日 22:08 阅读(142) 评论(1) 分类:申论 举报字体:中▼

录音下载 http://u.115.com/file/e65efnrs#失根危机.mp3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况和问题

(一)目前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一是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各街、镇、园区文化站(中心)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业;二是由基层村(居)委会、相关群团组织,以及企业、自行举办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三是部分由地方民间历史形成的群众自发组织产生的文化活动;四是由市、区两级组织自上而下举办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 (二)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负担减轻、空闲时间增多。同时由于现代传媒和信息影响,使农村群众能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各类文化信息,文化需求也大为提高;二是农村群众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市、区导入人口增加,以及大量来自不同区域的流动人口增加等,使农村群众对文化载体、文化内容也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调查摸底显示:九亭、新桥、泗泾镇等北片高档社区,由于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呈现了对音乐、舞蹈、书画、外文等高雅文化需求的增长。而浦南农村地区群众更多则是对地方剧种、说唱以及自娱自乐文化形式等通俗文化需求的增长;三是对文化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视野扩大了,也对农村文化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三)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广大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幅明显,生活保障、生活质量、医疗卫生及精神文化方面进步显著。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仍显得较为滞后,城乡差距明显。表现在:一是农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比较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据调研:目前,我区16个街、镇、园区尚有5家镇级文化站办公条件一般,设置较简陋,有7个镇级无影剧院设置,有5个镇级无文化活动中心。不少离区、镇较远的农村,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台电视相伴”仍是不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娱乐和信息的主要形式;二是近年来经常开展的农村文化“三下乡”等活动,为改善农村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本身“蜻蜓点水”、“一过性”的“波浪式”的文化特征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三是部分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足,“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经济增长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问题,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后劲和活力。 (四)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力

一是目前我区各街、镇、园区文化站,由于受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其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镇级区域,较少把工作重点和精力放到村(居)基层这一块;二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载体和内容没有能够随着农村经济、文化、人口结构、生活习俗、文明程度差异的不同而适应和改变。部分农村文化机构功能发生错位,成为中老年人的打牌、麻将和闲聊的场所。据16个镇、街道、园区的调查显示,农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打牌和麻将仍居前位”;三是不良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农村赌博现象屡禁不止。在习以为常和法不罚众的情况下,参赌者缺乏法律观念,以致赌博之风盛行,愈演愈烈。在部分农村地区,由民间自行操办的一些娱乐活动,也因未加选择而存在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迷信、黄色的

文化活动沉渣泛起。部分农村地区各种盗版书刊、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公开出售、出租,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也诱发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对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负面影响。

(五)农村文化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据调查,我区16个街、镇、园区农村文化机构工作干部大多在5——10人之间,“科班出生”的文化专业干部普遍缺乏,部分文化机构编制缺乏,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接受文化专业的系统培训机会不多,对提升专业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思考与建议

面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区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方式,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机制加以保证,是目前面临的和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无论是从农业生产、农业管理还是农村群众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均需要得到文化的支撑。建议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全区“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把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街、镇、园区以及村(居)两委会领导任期责任和考核内容之中。结合区域实际,认真考虑并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整体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制订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落实具体措施。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和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村群众在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建设力度,一是区、镇两级财政要对镇级文化站、文化中心影剧院等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并随着经济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向远离集镇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偏僻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三是注重功能定位。镇级文化机构功能定位向农村主体人群倾斜,结合区域实际,明确工作职能,制订农村文化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相关措施,优化评估手段。针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真正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转变,达到强化和优化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四是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创新。研究并实施市场导入机制,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加快农村文化事业自身发展;五是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区传统的民间文化不乏催人向上的扬善避恶的优秀作品,也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和挖掘、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刺激民间文化内生,回归民间文化的主体。

(三)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日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是针对目前农村人口构成不同于以往的情况,结合区域实际,强化针对性研究,开发并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二是积极探索文化“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促进“三下乡”为“常下乡”的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等培训,培养农村文化专业人才,提高农村群众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三是注重农村文化与科技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更新、市场开拓、文明礼仪等宣传服务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学科学、讲科技、用科技、促文明,提高整体素质。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把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引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改变目前农村专业文化人才缺乏的局面;二是抓好农村文化前沿阵地建设。各街、镇、园区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前沿阵地和农村文化建设的

重要载体,是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要继续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确保人员在编、在岗,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抓好农村文化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一支优良的农村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对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加强对专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同时,培育和壮大农村文化业余骨干队伍,积极实行传、帮、带,提高广大业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五)进一步营造健康、规范、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一是突出农村文化积极向上、健康、规范的主体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加大农村文化的引导和渗透力度。如结合农村各基层条线部门的职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娱乐文艺活动和宣传培训活动,加大宣传,丰富生活;二是结合农村实际,不断改进农村文化引导和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强化针对性,增加娱乐性,提高有效性。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组建流动文化队伍等方法,集阅、演、影视等于一体,通过流动文化宣传服务来改变固定文化资源不足的状况;三是实行区、镇联动,上下结合,形成合力,促进农村文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四是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整顿,减轻不良文化现象侵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n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