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道岔检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9 0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速铁路道岔检查

一、 作业目的

为了掌握道岔状态,提高线路质量,及时发现线路病害,全面综合分析道岔病害形成的原因和有计划的安排修理工作,以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保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的运行,确保旅客乘车舒适度。

二、 作业组织

1. 作业地点:XX站XX号道岔。 2. 作业内容:高速道岔检查作业。

3. 作业防护:设备所在工区、技术检测组。

4. 作业条件:利用综合维修天窗进行作业,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内按当日天窗修计划所列项目、地点、时间及影响范围进行登记,现场作业负责人不低于工长。

5. 作业主体单位:设备所在工区、技术检测组。 6. 作业人员组织: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各1人,现场防护员1人,现场作业负责人1人,作业人员1~5人。

三、 作业标准

1. 检查水平时,道岔直股以直内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导曲线以下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另一股钢轨顶面较基准股

1

钢轨顶面高时差值为“+”号,反之为“—”号。

2. 轨距、水平、支距记录差值,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以及其间隔尺寸按实数记录。

3. 分析时对照标准无差错、无漏项,判断正确。 4. 记录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字迹齐全清晰。

四、作业程序 (一)作业准备 1.作业防护:

(1)维修作业时(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模式)须在调度所设驻站联络员、车站设驻站联络员、现场设现场防护员,在调度所、车站(线路所)同时进行登记(销)记,并由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签字。利用对讲机联系,现场用手持双面红色警示信号灯防护。

(2)驻所防护员提前120min(驻站防护员提前90min)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上登记,与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核对、确认相关登记内容,并填记《高速铁路驻所(站)防护员手册》。

(3)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必须对上道人数、上道检查维修地点、作业内容、使用工具等在《高速铁路驻所(站)防护员手册》上逐一登记。

(4)调度命令下达后,驻所防护员通知驻站防护员,各

2

驻站防护员通知各作业组现场防护员。驻所防护员接到驻站防护员通知各组进网时间后,在《高速铁路驻所(站)防护员手册》上登记。

(5)作业过程中,驻站防护员与各作业组现场防护员应使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当联系中断时,作业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撤出网外。驻所防护员要加强与驻站防护员联系,掌握每个车站各作业组作业进度情况。

(6)天窗作业结束前30min驻所防护员通知驻站防护员提示现场防护员准备下道,并每10min提示确认一次。

(7)驻所、驻站防护员分别接听各作业组现场防护员电话,逐处与现场防护员确认开通条件、人员机具下道、防护标志撤除情况,在《高速铁路驻所(站)防护员手册》记录出网时间。

(8)作业结束后,施工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必须双确认人员、工(机)具已经撤到网外,向驻站、驻所防护员报告撤离时间,驻所防护员与驻站防护员核对撤离时间无误后分别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进行销记。

2. 作业工具材料:轨道测量仪、轨道检查仪、电子轨距尺、支距尺、正矢绳、钢板尺、5m卷尺、轨温计、石笔、照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

3. 检查工具材料:对轨道测量仪、轨道检查仪、电子轨距尺、支距尺进行检查核对(电子轨距尺必须定期由计量部

3

门进行检定,保持量具准确);弦线长度应大于20m,应有20m和10m中央点标记。照明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检查照明设备的状态、电量是否充足,各种工具是否正常,禁止工具设备带病上道使用。工(机)具、照明设备等编号,定人、定责管理,粉刷或粘贴反光标识,作业时随人移动。各种材料要专人管理。检查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状态,确保电力充足。通话试验对讲机,确认对讲机通话良好。

4. 进网作业:作业人员进网作业前,作业负责人进行点名,给出书面作业计划单、明确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人员分工、作业标准、作业时间、安全注意事项;清点工具材料、指定工具材料负责人等,并与现场防护员相互确认,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施工(作业)携带工(料)具清点登记手册》上签字。

现场防护员与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联系,确认综合维修天窗命令号、天窗起止时间,并向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通报作业负责人姓名、作业人数、作业地点、作业项目、使用工具材料、进出网地点等;待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通知可以入网作业后,在作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入网作业。入网作业时现场防护员再次核对入网作业人数、工具材料。

现场防护员与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联系用语:驻调度所(或××车站)联络员××,我是××作业组现场防护员××,今天在××线×行××km ××m 至×× km ×× m

4

或×× 车站×× 号道岔进行处理动态检查数据超限作业,作业负责人××,作业人数×× 人,使用工具材料××,进网地点×× km,出网地点××km,现询问维修天窗封锁命令号和天窗起止时间。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止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现场防护员接到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开行轨道车到作业地点;如未开行轨道车,由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从就近作业通道(疏散通道)进入,步行前往作业点。步行前往作业点时,应在作业负责人的组织下列队沿路肩(或限界以外其他专门通道)行走。防护员带队,作业负责人最后,直至作业地点。在线路推行轨道检查仪时要按规定进行防护。需汽车运输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5. 作业调查:根据综合检测列车、轨检车检测数据,技术检测组使用轨道测量仪对动态检查超限的线路、道岔进行绝对测量,测量时进行精确定位并采集数据,测量完毕用轨道测量仪现场模拟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整理;或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相对测量,测量完毕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整理,对于高低超限处所也可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水准测量,测量完毕后进行拉坡,设备所在工区、技术检测组使用电子轨距尺、支距尺、正矢绳、钢板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数据后,

5

制定维修作业方案。

6. 制定维修方案:应遵循“多查少动、慎动,切忌乱动、大动,透彻分析病害,制定详细作业方案”的基本原则。根据调查值的大小。在道岔数据调整时,调整量计算应遵循“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部分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原则,现场作业坚持“先轨向、后轨距;先直股、后曲股;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制定好的维修方案根据调整值的大小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交给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

7. 现场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必须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检查病害及现场作业使用发电照明设备、小型便携式照明设备和头灯配合进行作业。

(二)现场作业 1. 布灯

夜间检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现场照明设备,检查作业前将灯布置完毕。照明设备的开关、插头和发电机要有专人看管。

2. 现场检查

(1)检查轨距和水平:在规定的检查点上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点检查并记录在“轨距、水平、三角坑”栏内,随即用石笔或油漆写在相应的钢轨内侧轨底面上。对伤损钢轨应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

6

运[2012]83号,下同)标准的规定,在伤损钢轨内侧轨腰上做好轻伤、轻伤有发展、重伤标记。尖轨、可动心轨处检查时,不得将手脚伸入其中,尖轨转动时,应将道尺及时拿走。

(2)检查高低和轨向:用正矢绳、钢板尺从岔首外侧20m开始向道岔里沿直基本轨检查轨向和高低,检查倒绳时应相互重叠3~5m。

(3)检查支距:用支距尺测量支距,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道岔检查记录本》上。

(4)在检查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其他项目(轨枕、绝缘接头、钢轨伤损、联结零件、空吊板、线路外观等)的病害情况,如有超限或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填写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5)检查顺序

①可动心轨单开道岔(18号)检查顺序。

a.转辙部分:尖轨前顺坡点,尖轨尖端处,尖轨中前直、曲股,尖轨中前部直、曲股,尖轨中后部直、曲股,尖轨根端直、曲股。

b.导曲线部分:前部直、曲股,中部直、曲股,中后部直、曲股,后部直、曲股。

c.辙叉部分:辙叉前部直、曲股,辙叉中部直、曲股,查照间隔曲股,辙叉中后部直、曲股,弹性可弯中心后部直、曲股,辙叉后部直、曲股。

7

②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1.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客运专线07系列18号)

表1 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

轨距标准 顺号 1 检查部位 (mm)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基本轨接头 前 2 尖轨尖端处 1435 4号岔枕 前 3 4 5 6 7 8 9 尖轨中前部(直) 1435 13号岔上 第二牵引点后边 尖轨中前部(曲) 1435 尖轨中部(直) 1435 尖轨中部(曲) 1435 尖轨中后部(直) 1435 尖轨中后部(曲) 1435 尖轨跟部(直) 1435 22号岔枕第三牵引点后面 上 30号岔枕 上 39~40岔枕间 号4股接头处 10 尖轨跟部(曲) 1435 11 导曲线部分前部1435 (直) 12 导曲线部分后部1435 (曲)

8

检查位置 说明 51号岔枕本点距前后接头前边 均为6.294m 13 导曲线部分中部1435 (直) 14 导曲线部分中部1435 (曲) 15 导曲线部分后部1435 (直) 16 导曲线部分后部1435 (曲) 17 辙叉前部(直) 1435 18 辙叉前部(曲) 1435 19 辙叉中部(直) 1435 92~9320 辙叉中部(曲) 1435 岔枕间 21 查照间隔(曲) 1435 22 辙叉中后部(直) 1435 99号岔枕辙叉第二牵引点上 23 辙叉中后部(曲) 1435 后面 宽20mm左右处 号辙叉长心轨顶面80~81岔枕间 号辙叉前接头处 70~71岔枕间 号本点距前后接头均为5.998m 60~61岔枕间 号直股(或曲股)绝缘接头处 99号岔枕辙叉第二牵引点上 后面 弹性可弯中心后24 弹性可弯中心后1435 部(直) 25 弹性可弯中心后1435 部(曲) 26 辙叉后部(直) 1435

9

104~105第一间隔铁处及号岔枕间 侧股对应位置 115~116辙叉后接头处 27 辙叉后部(曲) 1435 号岔枕间 注:①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尖轨中部与尖轨尖端、

尖轨跟端之间增加了对尖轨中前部、尖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布置。

②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导曲线部分中前部、

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布置。 ③辙叉中部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顶宽20mm处左右。 ④弹性可弯中后部指长心轨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

股对应位置。

⑤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辙叉中部与可弯中心

后部之间增加对辙叉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在辙叉中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部之间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③水平的检查

可动心轨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

3. 检查记录病害分析

(1)使用轨道测量仪、轨道检查仪、电子轨距尺(有存储)检测时,要将检测记录在电脑上设置专用文件夹保存电子文档,同时将轨道超限报表交保养工区(保养班)保存,保养工区(保养班)要将超限报表完整保存,保存期限为一年。

10

(2)设备检查记录簿要严格按规定符号逐项填写并对超过临时补修偏差管理值的处所进行分析。

①轨距和水平填写实量值与标准值的差值。

a.轨距记录。当轨距实量值大于标准值时在差值为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当轨距实量值小于标准值时在差值前写“-”号。

b.水平记录。道岔直股以直内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导曲线以下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另一股钢轨顶面较基准股钢轨顶面高时差值为“+”号,反之为“-”号。

②附带曲线(包括直线顺坡地段)以曲线下股为基准股,记录上股实际超高与理论设置超高的差值,实际超高大于理论设置超高为“+”号,反之为“-”号,顺坡地段终点相应轨号栏内写上“Z”字样。

③轨向不适用“+”、“-”号。高低,测量处为“包”时用“+”号,测量处为“坑”时用“-”号。

④轨向、高低及其他病害,记录在检查记录簿的“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相应的铁号位置,并在超限的数值下面划一波浪线,即“~ ~”,并简要地写上病害名称和量值,如:高低“+” ×× mm或“-” ×× mm,轨向×× mm。道岔附带曲线以10m弦测量,将测量的实际正矢填写在道岔检查记录簿的记事栏内(对连续正矢差超过4mm的进行分析、处理)。

11

⑤轨距、水平、三角坑、附带曲线正矢超限处所分析符号的规定:轨距、水平在超限栏右下角划“×”或超限数字上划“×”;三角坑检查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距离距离内进行分析,就是说邻点要分析,隔点也必须分析,两点水平代数差即为三角坑,如三角坑超限,在两水平误差数字间用下划线“-”相连;附带曲线正矢差超限的分析:圆曲线连续正矢差超限,在超限两点间画“—”相连,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超限,在最大点与最小点的数字下各画一横线。

⑥道岔除检查轨距、水平外,还要检查各部间隔、支距尺寸、零配件缺少及其他状态。除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记录实量数值外,其余均记录差值。支距只记录超限点号和超限值,较标准值大时为“+”,反之为“-”号。

(三)道岔检查要求 1.有砟道岔静态检查

(1)线路车间负责对道岔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线路工区负责日常道岔结构性检查,并作好详细记录,掌握道岔设备状态及变化规律。日常道岔结构检查由线路工区工长安排胜任人员完成,重点检查影响安全及易导致设备故障方面的问题。线路车间及时对综合检测列车检查发现的不良地段和各类晃车等信息及时复查。对道岔重点病害和薄弱处所,应经常检查;当病害发展严重,对行车构成影响时,应派专人

12

进行监护。

(2)检查周期 ①日常道岔结构检查。 正线、到发线道岔每天一遍。 ②道岔几何尺寸及结构性检查。

道岔每月检查一遍,重点地段应加强检查。对道岔重点病害或轨道不平顺地段,适时进行病态复核。应使用轨道检查仪检查正线、到发线道岔直股,道岔曲股利用电子轨距尺检查。曲线正矢应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检查。检查几何尺寸的同时,做好全项目结构检查。

③道岔定期静态检查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道岔区轨道的轨距、水平、支距、高低、轨向。 b.道岔区轨道的水平位置和高程。

c.尖轨相对于基本轨、心轨相对于翼轨的高差。 d.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间距。 e.护轨轮缘槽宽度。

f.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短心轨和叉跟尖轨的缝隙、尖轨与滑床台板、心轨与滑床台板的缝隙,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的缝隙。

g.辊轮状态。

h.尖轨、可动心轨、基本轨、叉跟尖轨、导轨及护轨的磨耗、伤损和病害。

13

i.滑床台有无与基板脱焊及台面磨耗情况。 j.扣件有无松动或失效。

k.AT弹条、矩形弹条(Ⅲ型道岔滑床板使用)有无失效。

l.垫板有无折断。

m.限位器、间隔铁、顶铁、轨撑、接头铁、连杆的联结螺栓松动、变形或损坏情况。

n.钢轨顶面光带有无异常。 o.其他零件损坏、变形或缺失。 p.焊缝和胶接接绝缘接头状态。

q.道岔爬行和位移尖轨相对于基本轨和转辙机位移,心轨相对于翼轨和转辙机位移,基本轨相对于观测桩位移等。

r.轨下基本状态和伤损情况。 (3)扣件系统静态检查内容及周期。 ①扣件系统检查内容和周期见表2。

表2 扣件检查内容和周期

序号 1 检 查 内 容 检 查 周 期 扣件安装状态、部件伤损、预每半年检查1遍 埋件等 2 有螺栓弹条紧固状态(弹跳Ⅱ每半年检查1遍,每公里连续型扣件) 抽查50个 3

钢轨、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每半年检查1遍,每公里连续14

间隙 4 无螺栓弹跳扣压力 抽查50个 每半年检查1遍,每公里连续抽查50个 ②线路开通前,应对扣件安装状态、部件缺损、预埋套管等全面检查,对弹条紧固状态全面查看、重点监测。

(4)对无缝道岔钢轨纵向位移每季度全面观测一次。对需进行应力放散和调整的区段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5)工务段段长、副段长、高铁科长、车间主任、线路工区工长应定期检查道岔,并重点检查薄弱处所,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①工长每年对管内设备巡视至少一遍;对道岔每月检查1次,对重点或薄弱处所做到经常检查。

②线路车间主任(副主任)每月对管内设备进行重点检查、重点巡视。车间主任、副主任合计每年巡视一遍,每月位置不得重复,具体检查时间、数量和位置自定。

③段长、主管副段长、高铁科长每月着重检查重点地段和薄弱处所,检查设备不少于道岔10组。

(6)检查记录及病害处理。

①设备检查须及时形成记录或存储。车间使用轨道测量仪、轨道检查仪检查时,在电脑上设置专用文件夹保存电子文档,并将检查记录和原始数据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一年。车间每日向工区下达车间日作业计划及完成情况表,同时将审

15

批后的作业方案下发至工区;工长根据车间日作业计划、作业方案,结合作业项目及工作量等对作业组进行派工,填记派工单,作业组负责人处理后在派工单上签字销记;工区将各作业组作业情况汇总后反馈到车间,车间汇总后对工区完成质量进行动静态评定。车间抽验后在对应的车间日作业计划及完成情况表内备注栏内签字(需要签字的为纸质,其他为电子版),评定结果纳入月度考核。日常检查中当日天窗内能进行处理的项目,在检查记录中由处理人检查销记。以上资料完整保存,保存期为一年。

②设备的检查及病害的处理要做到:有检查(以原始记录和超限报表为准)、有分析(利用软件或人工对检查记录进行分析,制定作业方案)、有处理(对照派工单或检查记录上的作业项目)、有销记(作业负责人在作业方案上签字,在派工单中“回检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栏内签字)。派工单中记录的病害和处理日期要和作业方案中的作业项目、作业日期相一致,与班组日志中填记相一致。

(7)设备检查记录、派工单、作业方案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每月检查一次;设备检查记录、派工单、作业方案、车间日作业计划及完成情况表由副段长每月检查一次。检查其是否按规定检查设备和处理病害,并在派工单(设备检查记录)当月最后一页签署意见,然后签上职务、姓名及年、月、日。车间主任、副主任等人员的设备检查记录簿由工务

16

段副段长每季检查1次并签署意见,写明检查人的职务、姓名及年、月、日。高铁科长、副段长等人员的检查手册应由工务段长进行抽查,每年不少于2次。

(8)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摘自《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

第6.2.2条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见表6.2.2-1和表6.2.2-2。

表6.2.2-1 200~250km/h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 作业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限速(160km/h) 轨距(mm) +2 -2 水平(mm) 高低(mm) 轨向直股 3 3 3 2 3 1/1500 +4 -2 1/1000 +5 -2 7 7 6 4 6 — +8 -6 10 11 9 — 8 — (mm) 支距 扭曲(mm/3m) 轨距变化率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导曲线支距测量应从

尖轨跟端开始直至道岔导曲线结束。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

经常保养为3mm,临时补修为5mm;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

17

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轨距偏差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量。

表6.2.2-2 250(不含)~300km/h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限速项目 作业验收 +1 岔区 轨距(mm) 尖轨尖 水平(mm) 高低(mm) 轨向直股 -1 +1 -1 2 2 2 2 2 1/1500 -2 +2 -2 4 4 4 3 3 1/1000 -2 +3 -2 6 7 5 4 5 — 7 8 6 — 6 — +6 -4 经常保养 +4 临时补修 (200km/h) +5 (mm) 支距 扭曲(mm/3m) 轨距变化率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

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轨距偏差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量。

(9)道岔结构性检查重点(摘自《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

第3.7.5条 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

18

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1mm,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尖端间隙大于1.5mm。

二、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要求,或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间隙超过2mm。

三、尖轨、可动心轨拱腰,造成与滑床台间隙超过2mm。 四、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心轨相对于翼轨降低值偏差超过1mm,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

五、尖轨与心轨因扭转或磨耗等原因造成光带异常,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

六、尖轨、心轨、叉跟尖轨肥边大于1mm。 七、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

第3.7.6条 基本轨、翼轨、导轨和护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 二、高锰钢摇篮出现裂纹。 三、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

第3.7.7条 防跳限位装置与斥力尖轨(标准开口)间隙应为3~5mm,尖轨防跳顶铁与密贴尖轨间隙应为2~4mm,心轨防跳顶铁、卡铁、间隔铁与心轨间隙应为2~4mm。

第3.7.8条 道岔扣件系统及其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道岔扣件系统安装与调整应符合铺设图要求,各零部件应保

19

持齐全,作用良好。

二、应使用铁路专用防腐油脂定期对螺栓涂油,螺栓保持润滑状态。

三、扣件有以下伤损情况,应及时更换。 1.岔枕螺栓、T型螺栓折断或严重锈蚀。 2.调高垫板损坏。

3.弹性铁垫板或弹性基板的橡胶与铁件严重开裂。

4.弹条、弹性夹、拉簧、弹片等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弹性夹离缝、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

5.轨距块、挡板、缓冲调距块、偏心锥等严重磨损。 6.套管失去固定螺栓的能力。

7.垫板、滑床板、护轨垫板的焊缝开裂。 8.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

9.橡胶垫板、弹性铁垫板或弹性基板压溃、变形或作用不良。 四、不得对转辙器滑床台涂油,辙叉滑床台可涂固体润滑剂。各部位螺栓涂油时不得污染橡胶垫板、弹性铁垫板和弹性基板。

第3.7.9条 辊轮系统及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辊轮安装与调整应符合铺设图要求,各零部件应保持完整,作用良好。

二、闭合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边缘间的空隙应为1~2mm;辊轮顶面应高于滑床台上表面1~3mm。

三、辊轮槽排水孔应保持畅通。

20

警位置、牢固及清晰程冲度 标 全面查看,位置正确, 埋设牢固 无其他影响安全的问 其他 题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审核人: 注:按“检查方法及标准”栏中内容检查。无问题的在对应的“现

场状态”栏中划“√”;有问题的在对应“现场状态”栏中准确扫描病害,整治后由处理人在“销记签认”栏中签名并标准销记日期。检查范围包括站内绝缘接头。 (五)作业质量回检

1.检查水平时,道岔直股以直内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导曲线以下股钢轨顶面为标准股,另一股钢轨顶面较基准股钢轨顶面高时差值为“+”,反之为“-”号。

2.轨距、水平、支距记录差值,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以及其间隔尺寸按实数记录。

3.分析时对照标准无差错、无漏项,判断正确。

4.记录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字迹齐全清晰。 (六)作业结束

作业质量回检完毕后,所有作业人员对路肩、道床、道心、枕木头、两线间等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工(机)具、材料、道砟侵限,清点线路上的工(机)具、材料,确认工(机)具、材料数

46

量与进网工(机)具、材料数量一致,保持线路干净无障碍物,各种材料必须随人带出,不得遗漏在封闭网内,达到放行列车条件。

作业负责人带领作业人员一同出网,出网时由作业负责人与现场防护员分别清点人员、工(机)具、材料,实行双确认,填记并在《施工(作业)携带工(料)具清点登记手册》上签字。

待人员、工(机)具全部撤离线路,确认无误后,撤除现场防护,锁闭好方便门,方可通知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内销记。作业人员出网后,返回驻地。

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接到现场防护员通知,逐一确认所有作业单位均已销记后,办理销记手续,经列车调度员与车站值班员签认后,方可撤离。

五、质量记录

1.《日作业计划及完成情况》、《作业质量验收评定记录》应有质量回检数据记录和作业负责人签字。

2.《道岔检查记录本》应标划销号日期和销号人签字。 六、作业过程监控

1.各种维修作业必须严格遵循“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原则,严格落实部、路局有关规章制度,天窗时间外不得进入高铁封闭网内及桥面。天窗时间内,检查和作业人员由封闭网门(安全通道)进入,不得擅自翻越防护封闭网上道。

2.进入封闭网作业必须有调度命令,必须设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驻调度所及车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必须保持通信

47

畅通。并执行3-5min通话制度,确认通信良好。一旦通信中断,作业负责人应立即命令所有检查、作业人员下道。多组集中作业时要增设防护员。

3.各单位应根据天窗修计划安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和控制天窗修作业项目。有两个及以上工区作业的项目,现场须有车间干部监控。

4.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共同对现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行监控,所有的作业项目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

5.进出网时,实行作业负责人、现场防护员双签认制度。在封闭网作业门前列队,由作业负责人清点人数,逐一对工(机)具、材料进行登记,指定工(机)具材料携带负责人,现场防护员核实签认。重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所有夜间维修作业工具必须贴有反光带并且编号,并落实到使用人。进网作业人员必须穿带有反光标志的防护服。

6.封锁前,作业人员及现场防护员全部在网外等候。封锁后,方可打开作业门。作业方便门由作业负责人或现场防护员负责,进出网锁门时应确认锁头状态,确认锁头锁好后,人员方可离开。作业人员往返作业现场,要求集体出发、集体返回。作业人员不得过于分散,前后距离不得过长,作业群体前后长不得超过50m,确保作业人员均在作业负责人和防护员监控范围内,作业过程中严禁单人离开作业群体。

7.工(机)具、照明设备等按规定编号,定人、定责管理,粉刷或粘贴反光标志,作业时工(机)具、材料集中存放在一侧路肩上,

48

每换一个作业点,都要随人移动。各种材料要专人管理。作业后各种工(机)具、材料、照明设备必须全部带出高铁封闭网外,不得遗漏。

8.铝热焊处,起道机应放在铝热焊缝以外不少于一个轨枕盒内。轨道电路地段起道机不得放在绝缘接头处,不得在绝缘接头轨面上滑行,防止轨道电路发生短路;并注意起道器把短路两股钢轨。

9.在岔区作业完毕后,应对转辙和岔心部位进行清查。在转辙、可动心轨部分作业手脚不能伸入其活动范围。

10.电务作业人员未到场,严禁在转辙部分、可动心轨辙叉部分作业。道岔工电联合整治项目作业完成后要预留足够时间交电务进行调试。

11.在高架桥面作业时,防止高处坠落,在陡峭的疏散通道上运送工、机具时注意人身安全。禁止抛掷各类工(机)具、材料,禁止从桥上、封闭网内向外抛掷弃物。

七、作业流程图

高速道岔检查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作业准备 →

布 灯 →

道岔检查 分析数据 →

作业结束 49

四、辊轮上、下部分连接螺栓松动、折断、缺失或辊轮转动不灵活、破损时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第3.7.10条 其他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其他零部件安装应符合铺设图要求,缺少时应及时补充。 二、应使用铁路专用防腐油脂定期对螺栓涂油,螺栓保持润滑状态。

三、间隔铁、限位器的连接螺栓、护轨螺栓、长短心轨联结螺栓、接头铁螺栓必须齐全,作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同一部位同时有两条螺栓或接头铁螺栓有一条缺少或折损时,道岔应停止使用。

四、顶铁、心轨防跳铁、尖轨防跳限位装置等各部件的连接和固定螺栓变形、损坏或作用不良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五、尖轨防跳限位装置、心轨防跳顶铁和心轨防跳卡铁损坏或作用不良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第3.7.11条 无缝道岔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道岔应铺设在无缝线路固定区,正线线路除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他接头应全部焊接。

二、无缝道岔的设计锁定轨温应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一致,且应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要求,道岔各连接件应牢固可靠。

三、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伸缩位移、可动心轨尖轨伸缩位移应满足表3.7.11要求,超过允许值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

表3.7.11 尖轨相对于基本轨、可动心轨相对于翼轨允许伸缩

21

位移(单位:mm)

尖轨允心轨允道岔类型 许伸缩许伸缩锁闭机构 位移 客专线系±40 列 CZ系列 +45 ±30 肘外锁 多机多点自调CN系列 ±40 ±20 式外锁 四、应加强桥上及隧道口附近无缝道岔检查和锁定,防止碎弯和爬行。

五、应按规定利用钢轨位移观测桩进行位移观测,及时分析锁定轨温变化及钢轨位移情况。应加强尖轨和心轨位移观测,防止转换卡阻。

(9)道岔各部间隙偏差超过表3所列限值时应及时维修处理。

表-3 道岔各部位间隙的容许偏差值

编 号 1 检测点 密贴段尖轨尖端与基本轨轨头的间隙 2 密贴段尖轨轨头与基本轨轨头的间隙

22

备 注 尖轨根端结构 位移 多机多点钩形限位器、间隔铁或无±20 外锁 第一牵引点拐无传力部件 传力部件 限位器 容许误差及要求 ≤0.5mm ≤1.5mm 3 4 5 尖轨轨腰与基本轨顶铁的间隙 尖轨轨底与滑床台板的间隙 密贴段心轨尖端与翼轨轨头的间隙 ≤1mm ≤2mm,不得连续出现 ≤0.5mm 6 密贴段心轨轨头与翼轨轨头的间隙 ≤1.5mm 7 8 9 10 心轨轨腰与翼轨顶铁的间隙 心轨轨底与滑床台板的间隙 叉跟尖轨轨头与心轨的间隙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 ≤1mm ≤2mm,不得连续出现 ≤2mm ≥65mm 11 12 13 咽喉宽 护轨轮缘槽宽 查照间隔 ±2mm ±2mm ≥1391 2.无砟道岔静态检查

(1)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轨道检查设备检查线路,提高线路检查质量,加强线路设备状态分析,指导线路养修工作。

检测工区负责对线路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作好详细记录并上报车间,车间做好统计分析以掌握线路设备状态和变化规律。线路工区负责日常道岔结构检查及日常线路重点检查,检查影响安全及易导致设备故障方面的问题。

车间应及时对综合检测列车检查发现的不良地段和各类晃车等信

23

息及时复查。对线路重点病害地段和薄弱处所,应经常检查;当病害发展严重,对行车构成影响时,应派专人进行监护。超过临时补修偏差管理值的病害要及时安排处理。 (2)道岔检查周期 ①日常道岔结构检查 正线、到发线道岔每天一遍。 ②轨道几何尺寸检查。

正线道岔每月检查一遍。重点地段应加强检查。对道岔重点病害或轨道不平顺地段,适时利用轨道测量仪进行静态复核。使用轨道检查仪检查正线、到发线道岔直股,道岔曲股利用轨距尺及支距尺检查;曲线正矢应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检查。检查几何尺寸的同时,做好全项目结构检查。

(3)高速铁路工务线路设备检查的重要环节是对工务设备结构进行周期性检查,目的是探索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各类设备病害,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制定整治对策和措施并及时全面的予以解决。应建立结构检查资料信息库,加强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工务固定设备变化规律。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轨道检查设备(如轨道检查仪、电子平直尺、廓形仪、深度尺、粗糙度测量仪等)检查。 ①道岔结构性检查

a.日常结构检查主要检查影响行车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道岔及两端线路绝缘接头;钢轨件母材、焊接接头、胶接绝缘接头等状态机伤损状况;各种联结螺栓、开口销、防松帽、防转卡铁、顶铁和间隔

24

铁等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滑床板损坏、变形状况;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偏心套等损坏状况;尖轨辊轮定位状况、转动是否灵活、破损或裂纹状况;防跳轮及固定螺栓损坏、变形、松动情况;转辙部及辙叉部异物情况;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密贴、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状态等;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警冲标状态;线路几何尺寸有无超过临时补修处所;道床是否有杂物或散乱石砟,道砟胶固结处所是否牢固等。 b.每月进行全项目的结构性检查。在日常结构性检查的基础上要对钢轨、联结零件、道床、线路标志标识、限位器作用状况、工电结合部等状态进行深入全面检查。几何状态:轨距、高低、水平、轨向、扭曲及轨距变化率是否超标,查照间隔、护轨轮缘槽宽度、框架尺寸是否良好。密贴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密贴,顶铁离缝,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尖轨、心轨、调节器基本轨伸缩位移等。钢轨及扣件:钢轨伤损情况,磨耗状况(垂直磨耗、侧磨、波浪型磨耗、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接头马鞍型磨耗);钢轨硬弯、焊缝外观、肥边状况,焊缝平直度。扣件松动、缺损情况。轮轨接触面(光带)检查,重点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共同受力部位接触面(位置、塑性变形、磨耗等),心轨、尖轨各控制断面相对于基本轨、翼轨高差等。

②平纵断面的检查,必须利用轨道测量仪进行测量,平面测量应满足单元管理要求,纵断面测量应满足坡段长度和竖曲线要求。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m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