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警告

更新时间:2023-10-04 1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说过,文明如果是自然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那么留给我们人类自己的只能是荒漠。 和平与发展,慢慢成了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共同主题,战争危机已不再是威胁世界的第一危机,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陌生而又熟悉的困惑,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了当代世界共同面临的两难选择,成了对21世纪人类最严峻的挑战。试想,如果我们所精心勾划的工业化世界竟是这样的一幅图景:天空昏暗、空气污浊、酸雨横行、水源枯竭、地面沉降、垃圾遍地??那么,我们是选择工业化,还是选择环境?

未来的世界,社会经济的崩溃、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国际国内政治的危机、乃至人类文明的衰落,都有可能是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因为环境的衰落,必将也是人类文明的衰落。

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是世界4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曾经是林木葱郁、沃野千里,其“空中花园”更是世界奇迹之一。但是在2000年前,漫漫黄沙却使其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从而成为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文明衰落的典型例子。南亚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4000年前,这里气候湿润、农业发达。然而对资源过度的掠夺,带来了生态的严重恶化,昔日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不毛之地,形成了今天65万平方公里的塔尔大沙漠。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曾经是林木茂盛、富裕繁荣的地区,到商朝时的森林覆盖率还达到55%以上。但如今,曾孕育过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却是满目疮痍、荒凉无比,成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这些写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个带血的惊叹号,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令人为之震憾。危险已经迫在眉睫,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共同家园。土地,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不可取代的立足之地。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人类一代又一代播种希望、收获成果、创造奇迹,人类几乎是在没有受到什么限制的情况下,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的。于是,这便在不自觉中给了人以一种错觉:似乎只有人类的非凡创造性和一往直前的勇气,才是一切财富的生成点、立足点和永不枯竭的源泉,而自然资源及其环境,则永远是财富生成的永不沉陷的基石。人类无视足下这片有限而娇弱的土地,几乎是挥霍似地面对着大自然的一切赋予。终于,在人类疾步前行中,埋下了处处祸根。

时至今日、即使一个环境意识再淡薄的人,至少也能看到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污染、垃圾成灾?? 窥一斑而观全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目前己是千疮百孔、伤痕斑驳。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上,我们曾遇到过一系列敌人:战争、疾病,灾荒、瘟疫,这每一种敌人都曾使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然而,今天人们面临的最大敌人,已不是战争、疾病、天灾和瘟疫,而是无处不在的环境问题!

1、空气污染。曾几何时,蓝天、碧水、绿地、阳光,为人们的生活构织出绚丽的风景,而如今,在铅灰色天空的围困下,洁净的天空日益成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魂牵梦绕的一种渴望。噪音盈耳、垃圾满目,眼前的一切让人们多么怀念那绿草茵茵、安静空旷的山野乡村。

生活在都市中的上班族,如今最为头痛的事情是交通拥挤,车流如水流,川流不息。据监测,汽车尾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质等有害物质。每千辆汽车的每天排放量分别是一氧化碳300公斤,碳氢氧化物200~100公斤,氮氧化物50~150公斤。

唐代大诗人韩愈写过这样一首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的毛毛细雨,滋润着茸茸绿草地,此情此景,给人几多温馨,几多舒畅。然而,时到如今,在很多地方,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已告别了我们。

近年来,酸雨,已在我国长江以南,特别是华南广大地区频频降临。目前,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近50%,并正在日益扩大。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酸性雨水降落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可使土壤、湖泊、河流等酸化。而河湖水体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的繁殖发育便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酸化的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情况严重的甚至可成为“死湖”。不仅如此,酸雨还将导致土壤贫瘠化,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酸雨还会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物表油漆,以及损伤人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等。

酸雨是陆地生物圈包括人类的天外来敌,通常被冠以“空中死伸”的恶称,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化学战争。然而导致酸雨威胁人类的根源,还是人类自己对环境,尤其是大气的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之

- 1 -

一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导致。而目前我国二氧比硫的排放量已退近5000万吨。典型的煤烟型消费,无情的酸雨打击,已使人们倍受磨难。重庆的马路边的绿化树,从60年代以来已换过5茬8个树种,但仍然无法抵御污染导致的提前衰老和枯亡。四川宜宾市酸雨频率高达100%,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城市降落的每一场雨,浇到地面和人身的每一滴雨水,都是可怕的酸雨。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进行的73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中,年均为酸雨的城市就占70%,甚至制造了造成诸如“雨天不浇菜”的恶作剧。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仅广东、广两、四川和贵州4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400亿元。近十年来,广东省几乎每降3场雨,就有2场是酸雨,给全省农业和森林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水土危机。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就依水而行。水,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的生命的摇篮和象征。然而曾几何时当我们从华夏大地上走过,我们却很难找到一条不曾受过污染的河流。一份报告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

走过长江,我们看到江水是那样的污黑而浑浊,走过黄河,我们目睹河水日益消瘦或断流。湖泊已不再碧绿,大海已不再蔚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今天的中国,在农村地区,有近1亿人取水困难,在城市里,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50个城市严重缺水。

初步统计表明,中国每天缺水已高达3000万吨,每年因供水不足影响工业产值1500亿元以上。全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黄河已有50一80%的水体已降至国家标准的最差级,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90%的水是黑绿色。

联合国有关专家指出,20世纪是“石油世纪”,人类为了争夺石油不惜大打出手,硝烟弥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而21世纪,将会是“淡水世纪”,如果我们仍然象过去一样疯狂地破坏环境,不注意节约已经十分有限的淡水资源,那么,不用大自然来惩罚我们,人类自己为争夺水资源就会自相残杀,最后大家同归与尽。

由于过度放牧、乱砍乱伐、陡坡垦耕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因素,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之严重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近20年来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平均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继续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区域面积。如果按照《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所确立的定义,则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高达2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在华北、东北、西北的“三北”地区,有80%的土地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整个国家每年因荒漠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50亿元。

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只有绿色,才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人类的摇篮和文明的襁褓。地球上如果没有了绿色,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森林是绿色之源。在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过程中,森林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五十,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在中国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如果继续采伐下去,5年至10年之后,其余林业局所属的可采伐资源也将基本耗尽,而且森林质量也将越来越差。绿色王国里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草原。说到草原,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幼时读过的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而,这个当时纯属写实的关于草原的描写,如今只能是美好的文学想象了。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西部松嫩平原草原曾经都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现在草原的退化和萎缩却日益成为困扰这两地区的头号问题。目前,内蒙古全自治区退化草场面积已达30万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0%。全区鼠害面积已达2亿亩,严重危害面积达1亿亩。草原沙化、退化面积以每年3000万亩的速度发展。在黑龙江省的西部草原,“三化”也日益严重。松嫩平原地区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已达3000万亩,目前每年仍以15%的速度在扩展。同时,这一地区平均每年直接消失的草原达80万亩,由于沙化与碱化,草原原有的草群种类成份发生变化,优良牧草逐年减少。以羊草为例,产草由50年代的每亩150~200公斤下降到现在的40公斤左右。

3、物种灭绝。“一切处于异乎寻常的寂静中。小鸟哪里去了?房屋后花园里的饲料盆始终空着。尚

- 2 -

能瞥见的少量鸟儿也己濒临死亡:它们浑身直抖,不能再飞。那是个听不见声音的春天。从前,在晨曦中回荡着百灵、鸽子、松鸦和无数其他小鸟的合唱声,现在却已销声匿迹??” 这是美国女作家卡尔森在1962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预言的一个情景。她接着写道:“这不是凶恶的魔法,也不是巫师的诅咒,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40多年后的今天,卡尔森笔下的情景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成为现实。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威胁和破坏,早已不仅仅是学者笔下的预言和担忧。在工业文明轰鸣的机器声中,原本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却变得越来越沉寂。人类不断迈向新的物质享受高度的脚步,却把自然界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逼向了灭绝的深渊。

科学家指出,现存物种与业已灭绝的物种之比已达:1:6000。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开发,已经使世界上300多种鸟类、1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和近200种兽类灭绝。濒临灭绝的鸟类有6000多种,兽类有40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3000多种,而濒临灭绝的植物则多达30000多种。人类在陶醉于对大自然的一个个暂时的胜利的时候,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大自然的报复,就是——人类已在日益走向孤独。那时,地球,这个古老的生命载体,将会最终失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一切。因为,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影响最为深远,最不可逆转的是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承继了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野生物种资源。资料表明,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荒漠)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而海洋生态系统有6个大类30个类型。

就野生生物种类而言,中国有高等植物3.28万种,动物种类10·45万种,并且,由于中国大陆受第四纪冰川(最近一次冰期)影响较小,保存了许多古老的遗属种。在地球陆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北半球,中国的自然物种多样性堪称首屈一指。然而,当代中国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野生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一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国际公认的640个濒危野生物种中,中国占了156个。另外,野生自然物种的主要栖息地也在不断遭受侵占和破坏。资料表明,中国的原始森林由于长期受到乱砍滥伐的破坏,每年减少5000平方公里,天然草原由于超载放牧的原因,退化的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 物种灭绝再不能复活,这将是整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都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唤醒和提高全民族的保护意识,野生物种保护工作才有希望,在这方面有两项工作是至关重要,一是法制,二是教育。一首北美印第安人的一首叫作《只有在那时》古老的歌谣中唱道:“只有当最后一颗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条鱼被捕,你们才发觉,钱财不能吃。”

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影响最为深远,最不可逆转的是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地球物种的不断灭绝,正在使地球的生物的多样性和全球生态系统受到最为严重的损害,如果照此速度蔓延下去,不但给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损失,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地球生命的延续。

世界资源研究所一份《让选择继续下去》的研究报告表明:今天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已经是自然状态下的1000倍,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的20年内,每10年将丧失全球物种的10%,也就是说,地球上每天将有近150个物种永远地消失?? 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对人类是息息相关、至为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爱德华·威尔逊教授在其多年的一项研究成果中表明,自然界中的各种昆虫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已经大到了这种程度:即如果他们都灭绝了的话,那么人类最多也只能存活几个月。

爱惜环境就是爱惜人类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毫无疑问,人类自从认识环境问题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懈努力,试图挽回昔日的良辰美景。

1000多年前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其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里,曾经向人们展现了一处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世外桃源。千百年过去了,“桃花源”早已成为中国人心往神驰的一片神仙乐土,也成为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甚至远离官场、躲避世俗、消极遁世的精神写照。 这是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世界;这是个“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的世界;这是个“树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的世界,这更是个“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乐园。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m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