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艾晶 学校课程开发与设计 期末作业

更新时间:2024-06-27 09: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课程开发与设计

学生姓名: 李茵 学

号: 201204010106

学 院: 教育学院 专

业: 教育学

指导教师: 褚艾晶

I、As curriculum itself is a cultural expression of what a society values,school-based curricula needs to,on the one hand,take into account students’ interests and needs,on the other hand,it must be cultural appropriate.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答:

课程,作为一项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在我国,课程改革依赖于课程政策,而课程政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课程是一个可以观察随着我们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价值观的文化角度。见微知著,在这里,校本课程更是应该被拿来考察社会文化发展的手段。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西方的“舶来品”,它确确实实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过于呆滞死板的在国家大纲与课程政策下国家课程所遗留下的大片空白。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赋权与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由于校本课程在我国内的基本定义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因此校本课程是处在一个辅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地位。它的基本职责,或者说基本功能,应主要关注于国家课程布局所忽略的,或者说力所不能及的那部分东西。

国家课程是着眼于整个教育系统而开发编制的课程,具有宏观性与普适性。它贯穿了几个教育阶段,政府赋予它的职责与法律赋予它的合法性使它具备了绝对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是强制执行的,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和习题集等,具有强制性。正因为国家课程的普适性、宏观性等诸多特点,它既不能满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及发展水平等迥异的各个地方的学校的需求,也不能顾全学生因人而异对各类知识的获取。这个时候,校本课程的引进,就像一块砖填补了国家课程这间庞大建筑的缺口。

因此,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必须的。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之一。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校本课程才有存在的意义。去观察学生想学和要学的到底是什么,调查得到的资料越详尽,调查的范围越广,依据这个基础所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就越具备可操作性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邓小平说过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本课程能不能顺利有效地为我国所用,是校本课程被引进来的意义之证明。就像杜威提倡的“从做中学”思想,要能够在中国的实际教育生活中实践,它就必须适应我国的国情。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是一种非常死板固化的实施方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无论是宏观上对校本课程从西方到我国的改造,还是微观下国家到地方的改造,我们都不能拿一个宽泛的校本课程的概念去进行开发与设计。因此,校本课程需要适应我国的文化与教育的发展现状。

II、Borrowed concept of SBCD

The concept of SBCD was acknowledged as a ‘borrowed idea’;Its aim is to empower schools and teachers in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that reflects local and school interests;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BCD in Chinese context and western countries,like the united states.

答: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开始被引入中国。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接着,国家又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下面,我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地位、目的、自主性等方面来对中国与西方的校本课程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地位

关于美国的校本课程,《美国联邦宪法》第10条修正案明确指出:“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政府行使,而又不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力,均保留给各州政府或人民行使之。”根据这条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管理教育的权限,教育事务归各州自行负责。同时,根据各州的法律规定,州政府把公立学校的大部分实际管理权限,委托给地方学区。因此,地方学区是美国教育系统的支柱。美国没有正规的国家课程与课程标准,几家教材公司开发的教材和试卷畅销全国,起到了国家教材的作用。由此可见,在美国,没有正规的国家课程,形形色色的学区课程就是一个基础课程。

而在我国,统一的教育大纲,统一的教育行政方针,统一的国家课程与课程标准,形成“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近些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虽然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国家课程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国家课程共同组成一个“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

辅”的格局。以山东省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的校本课程为例,学生们周一至周五全都在国家统一颁布的教材进行国家统一课程的学习,只有每周的周四下午的两节课被用来进行由该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授课。这一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国家新课程计划中“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的规定。 二、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美国,它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意味着各个州各个学区完全依赖于其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它的目的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而在中国,长期以往的单一课程体制渐渐体现出国家课程的不足来,尤其在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这一方面,国家课程作为一个宏观上的普适性教育课程系统,它很难照顾到地方的实际。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个新鲜事物去打破这一僵局,校本课程的引入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以山东省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的小学阶段课程为例,数学、语文、英语为三大基础学科,同时辅以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这种课程设置只能仅仅满足学生的基本发展需求,以现在中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来看,它已经完全落伍了。据此,中国各地方学校纷纷开始结合学校周围资源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2014年暑假,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的教师团队自主开发该校的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包含了

三十余门新学科,覆盖了该校的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基本做到该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自主性

美国的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都十分注意尊重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基本权利。在完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不会去干涉学校的办学行为,也不会直接去干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只是做一种宏观上的调控。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学期的划分,教师的评价和聘用等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而在中国,受单一的课程体制限制,校本课程只能以一个辅助的形式存在。 受国家强制执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影响,学校在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如何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上的自主性有很大的限制。以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为例,教师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国家课程的授课已经占了大约90%的时间,余下的10%的时间教师其实很难有精力与实力进行任何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这就导致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与“综合活动课”十分类似。教师团队在一个暑假匆匆设计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仅因为其设计者缺乏相关经验,还由于得不到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的指导,在课程的编排与教材的组织上都显得十分粗糙。

校本课程在我国的现状是,它既没有一套系统权威的指导方案,也不参与考试选拔,处在一种努力与“综合活动课程”划清界限但又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校本课程将会更大地挥发它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功能,更好地与我国的国家课程与国情相融合。

三十余门新学科,覆盖了该校的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基本做到该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自主性

美国的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都十分注意尊重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基本权利。在完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不会去干涉学校的办学行为,也不会直接去干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只是做一种宏观上的调控。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学期的划分,教师的评价和聘用等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而在中国,受单一的课程体制限制,校本课程只能以一个辅助的形式存在。 受国家强制执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影响,学校在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如何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上的自主性有很大的限制。以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为例,教师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国家课程的授课已经占了大约90%的时间,余下的10%的时间教师其实很难有精力与实力进行任何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这就导致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与“综合活动课”十分类似。教师团队在一个暑假匆匆设计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仅因为其设计者缺乏相关经验,还由于得不到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的指导,在课程的编排与教材的组织上都显得十分粗糙。

校本课程在我国的现状是,它既没有一套系统权威的指导方案,也不参与考试选拔,处在一种努力与“综合活动课程”划清界限但又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校本课程将会更大地挥发它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功能,更好地与我国的国家课程与国情相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m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