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

更新时间:2023-06-09 12: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ao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4期

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基于城市群的概念,简要介绍了武汉城市圈,利用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公式得出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36个作用强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核心-边缘理论分析了城市圈中各个城市的地位。同时通过分析城市的规模等级体系对城市圈内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结构优化的措施:继续加强武汉的核心城市地位,努力发展次级核心城市,提高圈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经济引力;核心-边缘;等级规模;结构优化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体化现象大规模出现,很多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相继形成。城市圈的定义是源于法国地理学家哥特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城市群的概念,他把美国东海

[1](P5)

岸5个大城市圈连接成的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地区总称为大城市群。一般而言,城市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大(特大)城市为中心,与临近的卫星城和城镇共同构成的一个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

武汉城市圈的概念是在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首次明晰的,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主要指武汉以及在其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城市圈。

2005年,武汉城市圈的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实现生产总值405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62.6%;人均生产总值13178元,为全省生产总值的1.2倍;圈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4.38亿元,占全省的60.48%,高于全省增速度8个百分点。

目前关于城市圈或者城市群的研究很多,讨论最多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次随着中部的崛起,很多人也对中部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圈、昌九景城市带、合肥芜湖城市带和太大城市带做了不少研究。关于武汉城市圈的研究,刘承良从城市化、交通化、工业化、信息化、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归纳了建国以来武汉城

[2]市圈经济联系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空间组织构想。马金钟将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和长

株潭城市圈做了优劣式分析,提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一系列对策。杨云彦等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

[4]

在湖北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在产业、交通、区域划分等方面的政策。赵欣、陈静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

[5]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做了评价。本文主要是系统的对武汉城市圈内的功能联系及它的结构

[3]

优化方面做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提出结构优化的一些方案。 二、城市圈的功能联系分析

(一)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1.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计算

作者简介:王 艳(1983 ),女,山东日照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

hao

城市在空间上存在着相互作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将牛顿引力模型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经济引力模型。该模型将城市的经济能量看作是城市质量,城市的经济能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经济规模,可以用城市总人口来反映;二是城市经济增量,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经济引力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其公式为:

AVAPBVB

(1)

r2

其中A和B为两个城市,E为该两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即相互作用强度,P为城市总人口,V为国内生 E=

产总值,r为城市之间的距离,K为能量折损系数。在交通、通讯等相关条件一定的情况下,K为常数,并可以用统计数据和数学方法求出。

假设K为1,则利用公式(1)可以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计算结果如表1:

表1

城市武汉黄石黄冈孝感鄂州仙桃潜江咸宁天门

资料来源:2006年!湖北统计年鉴 ,2006年!中国县域经济年鉴 计算得出

武汉0

黄石199610

黄冈27550110050

[6](P102-103)

K

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孝感389237618070

鄂州2295990061550566020

仙桃97433583179452480

潜江323518214544711212420

单位: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

咸宁12427133789947452174711850

天门5202229194985148204825762160

由表1可以看出作用强度最大的是黄冈与鄂州,它们之间的强度高达155056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这主要是因为黄冈与鄂州的距离很近,因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其次武汉与孝感的作用强度也很高,为38932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然而在武汉城市圈的这九个城市中,作用强度的大小很不均衡,其中鄂州与潜江的作用强度仅为112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此外,鄂州与天门、潜江与黄冈的作用强度也很低。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的36个作用强度中,0-500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的有14个,500-1000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的有6个,1000-10000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的有9个,大于10000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的仅有7个,分别占的比例为39%、17%、25%、19%。同时还可以看出,武汉的核心作用力很强,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与其他八个城市的作用强度中有5个都大于10000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即使最小的潜江也有3235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与关中城市群中西安与咸阳的6250.6百万元 万人/平方千米相比也高出很多。

2.城市圈内核心-边缘城市分析

由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大小差异很大,因此为了明确武汉城市圈中各个城市在圈中的地位,下面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核心-边缘模型对其分析。核心-边缘模型是一种结合现实数据,反映社会现象中的抽象而简明的关系图示的方法,该模型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网络中各个行动者所处的位置。这里将城市圈假设为一个网络,各个城市即为行动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对城市圈内的城市相互作用强度进行核心-边缘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从图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ore/PeripheryClassMemberships中显示了武汉城市圈内处于核心区域的城市有:武汉、黄石、黄冈和鄂州,这四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密度在整个城市圈中最大,为40922.832,也就是说在这4个城市与其余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较大,而其余城市即孝感、仙桃、潜江、咸宁和天门却处于边缘区域,其经济联系强度的密度仅为958.9,也就意味着这5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此外,核心区域的城市与边缘区域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度为4054.3,高于边缘区域城市,但远远小于

[7](P267)

hao

核心区域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Core/PeripheryClassMenberships: 1.武汉 黄石 黄冈 鄂州 2.孝感 仙桃 潜江 咸宁 天门 BlockedAdjaoencyMatrix

1武汉

1武汉2黄石3黄冈5鄂州4孝感6仙桃7潜江8咸宁9天门

Densitymatrix 1 2

1996127550229593892397433235124275202

2黄石199611100590067613581821337229

3黄冈2755011005155056807317145899194

5鄂州229599006155056

4孝感38923761807602

6仙桃9743358317248945

7潜江32351821451124471242

8咸宁1242713378995217747471185

9天门520222919414898520482576216

6022481125217148

945447474985

12424712048

1852576

216

1 40922832 4043300 2 4054300

958900

图1 Ucinet6.0软件 计算核心-边缘运行结果

(二)城市通道

城市圈的发展要通过圈内城市的共同努力,任何单一的城市都不能独立发展起来,因此城市间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中,城市间的联系也主要依靠网络,即交通网和通讯网。交通体系是城市圈#实 的物理扩散轴,通信网络则是城市圈#虚 的数字扩散轴。两#轴 发展,就能撬动城市圈运转。

2003年,武汉市规划建设7条高速出口路,分别通往洪湖、孝感、红安、仙桃、鄂州、麻城、咸宁、汉川等8个周边城市,这些城市均在武汉100公里范围内,高速通道建成后,均可1小时通达。武汉除建7条快速出口通道外,其全长188公里的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已于2004年竣工,由于这条路离中心城区约30公里,紧临周边城市而过,它不但与武汉城区主干道连接互通,也拉近了周边城市之间的距离,周边城市可以通过此路绕城而过,互相连通。

通信方面,为加快武汉城市圈整体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联网,湖北电信计划到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75亿元,其中武汉城市圈所占比例为75%,达到56亿元。同时,还建立了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和应用业务,建设了互联网业务新商业模式 #Vnet互联星空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诸如VOD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游戏、音乐等多类业务,繁荣了整个产业链,实现了城市圈的信息化。

通过对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及城市通道的分析,可以发现武汉城市圈内的功能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城市间的作用强度较大。当然也存在某些边缘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较松散的现象,但是就总体来说这种功能联系对整个城市圈的发展是有利的。 三、武汉城市圈的结构分析

(一)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体系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各类城市的规模层次与分布的总体构成,同时城市等级规模也反映了一个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平衡程度。城市的等级规模按照非农业人口数量划分为四等:100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50-10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的为小城

[8](P122)

hao

市。如表2:

表2

[9](P153)

武汉城市圈中有大小城市共9个,依据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将各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规模,

武汉城市圈内部等级规模结构

级别划分

城市数量(座)1170

%11.111.188.90

城市非农业人口

城 市 名 称

(万人)

(万人)494.78664.3470195.430

%65.68.5325.90

武汉黄石

黄冈、孝感、鄂州、仙桃、潜江、咸宁、天门

>10050-10020-50<20

级 序1234

注:# 表示该级序没有城市。

资料来源:2006年!湖北统计年鉴

表2中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内有特大城市1个,即武汉市,大城市1个,黄石市;中等城市7个,即武汉城市圈内除去武汉、黄石市的其他城市。同时由表2还可以看出

1.武汉城市圈内城市规模结构出现畸形,按照城市规模划分的标准,武汉城市圈内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数量较少,大部分城市为人口数量20-50万的中等城市,这样就出现了断层现象,是一种不利于整体发展的模式。

2.核心城市的城市首位度过高。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武汉城市圈的首位度为7.68,即武汉与次级核心城市黄石的人口规模差别较大,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城市圈的整体发展。

3.各个规模等级的城市人口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其中仅武汉市的人口就占了武汉城市圈内总人口的65.6%。

(二)城市圈功能结构分析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可分为综合性,行

[10]

政、工业、旅游、文化教育、交通、商贸、特殊等职能。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的功能见表3,其中

的霍夫曼系数是用来衡量一定时期的工业化水平和进行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指标,它的值为轻重工业之比,霍夫曼系数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

表3

城 市武汉黄石黄冈孝感鄂州仙桃潜江咸宁天门

一、二、三产业结构

5%45%509%51%4033%31%3626%38%3616%47%3723%42%3427%35%3826%36%3920%46%34

武汉城市圈内城市功能结构

霍夫曼系数0.2810.1000.8970.7370.1693.4060.3820.6660.868

现状支柱产业

钢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造纸冶金、建材、纺织、机械、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电子

建材、纺织、机械加工机电、食品、建材、化工冶金、服装、食品

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纺织、石油、盐化工及医药化工

轻纺、机械、建材、食品、运输农产品加工、食品、纺织

资料来源:2006年!湖北统计年鉴 ,湖北省统计局网站,/.

由表3可以看出武汉市的二、三产业比重均较高,为综合性的中心城市;黄石、鄂州、仙桃、天门第二产业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然而仙桃的霍夫曼系数高达3.406,这说明了仙桃的工业发展阶段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快力度改善轻重工业的比重。其他城市的功能结构不是很明显。另外,表3中的信息反映出武汉城市圈内的主导工业部门为机械、建材、冶金与纺织,总体上是以重工业为主。

hao

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等级规模和功能结构的综合分析反映了城市圈内各个城市的详细情况,由等级规模结构可以发现,城市圈内大城市较少,中小城市较多;在功能结构方面,各个城市的主要行业相似程度较大,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这就为各个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城市圈的结构优化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和功能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中部分城市较紧密,但是还有不少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较低。在功能结构方面,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等级规模大小失衡,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武汉城市圈要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加大自身结构的优化力度。

(一)继续加强武汉的核心城市地位

武汉是武汉城市圈内唯一的大城市,因此它的发展在城市圈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相比,武汉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是其它城市所不能及的。然而,武汉城市圈要发展成为国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不能驻足于目前的规模。由于目前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京津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广州、北京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武汉,所以武汉要带动城市圈的总体发展,就必须在巩固现有的核心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起到真正的强辐射力作用。

(二)努力发展次级核心城市

由于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首位度高达7.68,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2.57、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63高很多。如此大的首位度一方面说明首位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落后。武汉城市圈内的第二大城市为黄石,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目前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主要有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内唯一的一个大城市,它的发展对于城市圈的整体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黄石自身要加大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已有的优势产业,利用自己便利的交通条件,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此外,整个城市圈也要为黄石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

(三)提高圈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除武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其他的外,其余8个城市的三次产业中几乎都是以第二产业为重,而且大部分是以机电、纺织、食品、建材为主,说明现阶段圈内城市经济多处于工业化初期,。由于圈内各城市的第三产业均不发达,特别是金融、信息等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职能特色不明,同时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和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信息交流贫乏,经济来往不频繁,导致结构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武汉城市圈内的各城市要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圈内资源配置,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沾。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刘承良.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6,(6):108-114.[3]马金钟.打造武汉城市圈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5):8-10.[4]杨云彦等.武汉城市圈建设若干对策建议[J].长江论坛.2004,(2):22-27.[5]赵欣,陈静.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评价[J].统计观察.2005,(10):91-92.[6]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郁鸿胜.崛起之路:城市群发展与制度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下转第14页)

hao

财政转移支付总量规模、内部结构、区域分析与省际转移支付路径和方式配置。

(二)建立以#土地流转法、农村社会保障法 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体系

如果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法律预期,行政的#张力 则不能受到适度限制,一切制度和政策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最终落脚点是相应的法律支撑问题。

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立法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是农民进城后不愿意放弃农地和宅基地,#双重占地 、#多重占地 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是农地资源大量流失,缺乏针对性的!农村土地承包法 等法规导致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社会利益结构严重失衡。此外,虽然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但农村社会保障依然存在基金筹集与运营困难、农村扶贫与救济资金随机挪用以及农民工在城市遭受种种社会保障排斥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法 、!农村社会保障法 、!平等就业促进法 、!农村扶贫与救济法 等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法规,对与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土地流转、资金管理、工作网络以及农民工平等就业等领域实施依法、以法管理。

TheAnalyzeFrameworkofChina&sRuralSocialSecuritySystem

ZhaoMan ZhangGuangke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60,China)

Abstract:Buildingruralsocialsecuritysystemistheimportantpartof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cle.Thepaperanalyzeclthelogicalstartingpointofdepartureinbuildingruralsocialsystem,raisedthemainideastotheinsti tutionalandthesupportingsocialassociatedinstitutions.

Keywords:Rural;SocialSecurity;InstitutionalFramework

(责任编辑:刘 超)

(上接第54页)

[9]杨云彦.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薛东前,姚士谋,张红.关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J].经济地理.2000,(11):52-55.

TheFunctionalConnectionandStructureOptimizationofWuhanMegalopolis

WangYan

(SchoolofInform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60,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conceptofmegalopolis,introducetheWuhanmegalopolistersely,andusetheeco nomicgravitationformulaofcitiestogainthe36functionalstrengthsof9cities,besides,toanalyzethepositionofev erycitiesinWuhanmegalopoliswiththecore-peripherysysteminsocialnetworkanalysis.Atthesametime,tore searchthefunctionalframeworkofcitiesinthemegalopoliswithclassicalscalesystem.Atlast,submitthemeasurestoimprovetheframeworkofmegalopolis:consolidatethenuclearpositionofWuhancontinuously,developinferiornuclearcitywitheffort,improvethepropertystructureofmegalopolis.

Keywords:WuhanMegalopolis;EconomicGravitation;Core-periphery;ClassicalScale;OptimizateStructure

(责任编辑:郭云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lv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