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
更新时间:2023-08-06 00: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背诵部分
一、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资本边际效率;
4.自动稳定器;曲线;
曲线效应;7.经济增长;8.通货膨胀;9.国内生产总值,10.乘数;曲线;12.挤出效应;13.利率效应;14.马歇尔—勒纳条件;15.经济周期;16.消费价格指数(CPI);17.国民生产净值;18.流动偏好陷阱;曲线;曲线;21.实际余额效应件;曲线;23.黄金分割律;24.菲利普斯曲线;25.最终产品;26.中间产品;27.均衡收入;28.消费函数;29.流动偏好;30.财政政策;31.货币政策;32.法定准备率;33.贴现率;34.公开市场业务;35.绝对优势;
36.比较优势;37.汇率;38.净出口函数;39.不稳定原理;40.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二、分析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答:(1)税收自动变化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自动变化。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国境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3)GNP与GDP的比较 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境原则。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是个收入概念, GDP是个生产概念。
3、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答: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哌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 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加速原理则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2)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
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1)货币供给的过度:货币数量论的观点: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 2)需求拉动(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上涨。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原因:膨胀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其间的差额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上涨。三种推动情形 a)工资成本推动: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b)利润推动: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c)进口成本推动: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价格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但是,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的收入,向高工资看齐。即使不能转移,也通过各种渠道,把收入提高上去,导致工资上涨。扩展部门,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非扩展部门,资源与人力过剩。但由于攀比行为,资源尤其是工资价格同样上升。两部门的成本都增加,产生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螺旋: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作用。
三、论述题 1、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2、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
3、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变化的?答:均衡的国民收入,即与总需求相一致的国民收入。
四、分析题 1、说明下列因素的变化使美元升值还是贬值
(1)日本的利率升高;贬值
(2)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德国的预期收益率上升,资金流向德国,贬值;(3)美国的通胀率提高;长期将贬值;
(4)美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升值;
(5)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不确定;一方面财政扩张引起通胀,有贬值压力;另一方面财政扩张时利率上升,有升值压力。
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答: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而它取决于收入,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2)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6)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7)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8)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3、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答: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
测试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在四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C.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家庭储蓄加净税收再加进口等于投资加政府购买再加出口
3.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
B.受影响,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
C.下降
D.上升
5.下面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的是()。
A.货币需求曲线
B.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曲线 D.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7.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幅度接近LM曲线的移动幅度,则需要()。
曲线陡峭,LM曲线平缓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
曲线平缓,LM曲线陡峭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
8.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9.在汇率自由浮动、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情况下,若一国国内收入增加将导致()。
A.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而使货币升值
B.该国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使该国货币贬值
C.缩减国外商品的进口,使国际收支有所改善
D.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该国货币币值不变。
10.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若资本——产量比为5,储蓄率为30%,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为()。
% % % %
11.在国民收入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净值
C.个人收入
D.国民收入
12.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大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3.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GDP水平为4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29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1300亿元,则可预计()。
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
处于均衡水平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14.一般情况下,货币供给增长率快于国民经济增长所要求的货币需求增长率,利率会()。
A.提高
B.降低
C.先下降再上升
D.先上升再下降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曲线表示()。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B.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17.引起LM曲线变得平缓的原因可能是()。
A.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比例增强。
B.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比例减弱。
C.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增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减弱。
D.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减弱,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增强。
18.下列()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不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B.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C.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
D.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19.一国贸易盈余表示该国()。
A.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盈余
B.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赤字
C.消费低于产出并且净出口盈余
D.消费低于产出并且净出口赤字
20.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大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等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A.小于实际增长率
B.大于实际增长率
C.等于实际增长率
D.不能确定
21.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22.已知,C=3000亿元,I=800亿元,G=960亿元,X=200亿元,M=160亿元,折旧=400亿元,则()不正确。
=3800亿元 =4400亿元 C.净出口=40亿元 =4800亿元
23.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D.两者关系不好判断
24.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
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25.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1
曲线在凯恩斯区域呈()。
A.水平
B.垂直
C.向右上方倾斜
D.不一定
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B.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状态
28.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的衰退
29.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B.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C.失业率的下降
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30.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降低工资
B.减税
C.控制货币供给量 D解除托拉斯组织
三、计算题
1.已知:某经济社会中工资总额为1000亿美元,间接税减津贴为100亿美元,利息为100亿美元,消费支出为900亿美元,租金为300亿美元,投资为600亿美元,利润为200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为300亿美元,出口额为600亿美元,进口额为700亿美元,政府的转移支付为50亿美元,所得税为300亿美元。
(1)按收入法计算GNP;
(2)按支出法计算GN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进出口盈余;
2.假定货币需求为L=,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投资为50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0亿美元,企业非意愿存货变动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乘数如何变化;
4.已知某经济社会生产函数y=,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储蓄倾向s为,人口增长率n为,求
(1)均衡资本——劳动比率;
(2)均衡人均产出、均衡人均储蓄和均衡人均消费;
5.假设某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G=200(亿美元),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250+,货币供给Ms=12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
(1)IS和LM方程;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4)若充分就业收入Y=5000(亿美元),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量;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6.某经济社会中;(1)已知平均储蓄倾向APS=,潜在的社会平均投资生产率=,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2)已知APS=,K/Y比率=3,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3)已知APS=,增长速度为每年4%,求均衡的K/Y比率;
(4)已知K/Y比率=4,为了使实际增长率为每年7%,求APS的值;
7.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亿美元,消费是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100亿美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8.下面给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美元、700美元、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4)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怎样移动?
9.假定一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率t=,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子?
10.在充分就业情况下,A国人均每工作日能生产10台电视机或者20双运动鞋,B国人均每工作日能生产4台电视机或者18双运动鞋,问
(1)A国和B国生产什么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2)贸易前两种产品在A、B国的交换比率各为多少;
(3)假定两国专门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求两国总的电视机与运动鞋的生产量;这一产量与各自花费天的时间生产电视机与运动鞋相比,产量是多还是少;
(4)假定进出口交换比率为1比4,A国向B国出口3台电视机后,求两国各自可消费多少?
四、简答题
1.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3.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4.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的?
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6.实际经济增长率、均衡经济增长率、自然经济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状况?
曲线右上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IS曲线左下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并证明之?
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货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LM曲线左上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并证明之?
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国际收支的那种不平衡,BP曲线左上方的点代表了国际收支的那种不平衡,并证明之?
五、论述题
1.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如何自动得到调整?
2.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3.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4.当一国经济出现内部均衡、外部失衡时,政府是如何将其调整到内外同时均衡的?
5.如何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3.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使投资或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折现值等于该投资或资本品的价格的贴现率。预期收益的折现公式为VP=R/(1+r)n,R为预期收益,VP为投资或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折现值(或供给价格),r即为资本边际效率。
4.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转移支付、累进所得税等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存在正比例的数量关系。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曲线效应:是指一国货币贬值后,贸易逆差有一段继续恶化的过程,只有到出口增长率明显大于进口增长率时才能好转;一国货币升值后,贸易顺差有一段继续扩大的过程,只有到出口增长率小于进口增长率时才能扭转。该时滞长短取决于国内的传导机制和国内市场的完善程度。
7.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显着地上涨,价格水平偶然的上涨不是通货膨胀;单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通货膨胀,它是指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状态。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由通货膨胀率衡量。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英文简称为GDP。
10.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与社会支出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即K=ΔY/ΔJ。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等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部门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反映在坐标图上是一条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均衡,即I=S。曲线下方的点表示I>S,曲线上方的点表示I<S。
12.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引起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13.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就会上升,投资就会下降,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
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14.马歇尔—勒纳条:是指一国要改善国际贸易逆差,一个充分条件就是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1,货币贬值反而会使贸易状况恶化。
15.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16.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用来衡量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其具体含义是一篮子商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和以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用公式表示为 CPI=100 计算的价值
一篮子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篮子商品按当期价格 17.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创造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反映了新增加的价值。英文简称NNP 。
18.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或者说债券等资产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债券等资产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持有货币所损失的利息很小,但可避免债券等资产价格下跌时的风险。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反映在坐标图上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需求(L )等于货币供给(M )。LM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LM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曲线:商品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1.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会相应地下降,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 与利率r 的组合,反映在坐标图上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国际收支平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表示净出口流入与净资本流出相等。BP 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顺差,BP 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
23.黄金分割律: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这就是黄金分割律。
24.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反映在坐标图上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后来的经济学
家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25.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直接用于消费(吃饭),粮食就是最终产品;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于食品加工,粮食就不是最终产品。
26.中间产品:是指不直接进入消费、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例如,农民生产的棉花、纺纱工人生产的棉纱不直接用于消费而是用于生产棉纱、棉布,此时棉花、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27.均衡收入: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和社会总需求相等的收入(产出)就是均衡收入(产出)。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下,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8.消费函数: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消费和收入的数量变动关系就是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是,C=a+bY,a>0,0<b<1。
29.流动偏好:是指一项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转变成货币的难易程度,高度的流动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特点,即保值性和还原性。货币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果要人们放弃持有货币,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是利息。
30.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经济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31.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经济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增加货币投放、降低贴现率降低利率和降低法定储备金率扩大信贷资金,刺激消费和投资,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32.法定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决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必须留出存在中央银行的资金比率。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存款只要留出较少资金存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可以增加贷款数量。
33.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商业银行就会降低对个人和企业利率,利率降低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3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购买政府债券等于增加货币供给,卖出政府债券等于较少货币供给。
35.绝对优势:一国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自己生产成本太高,购买别国产品反而便宜;一国之所以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优势,自己生产产品成本比别国低。各国所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36.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37.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38.净出口函数:是由出口减进口而得到的净出口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式,即净出口函数=X-M=X-i-jY。净出口是收入水平的函数,它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当国民收入为Y X=M时,净出口等于零。我们把这一收入水平叫做外贸平衡收入水平。
39.不稳定原理:一旦实际增长率大于(或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的固定资本和存货就会少于(或多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促使企业家增加(减少)投资,从而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或降低),使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出现更大的缺口。因此,哈罗德得出结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个结论被称为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40.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其发生机理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迅速增加,AD曲线右移,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二、单项选择题
三、计算题
1.解:(1)按收入法计算GNP: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1000+100+300+200+100=1700亿美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
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900+600+300+(600-700)=1700亿美元。
(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其中,政府收入=所得税+(间接税-津贴)-转移支付=300+100-50=350,所以,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350-300=50亿美元。(4)由于(投资-储蓄)+(税收-政府支出)+(出口-进口)=0,所以储蓄=(政府支出-税收)+(出口-进口)+投资=50+(600-700)+600=550亿美元。
(5)进出口盈余=出口-进口=600-700=-100亿美元。
2.解:(1)由C=90+,T=50,I=140-5r,G=50和Y=C+I+G,可以得到IS曲线为Y=1200-25r;由L=,M=200和L=M,可以得到LM曲线为Y=1000(LM曲线位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由此可知道均衡收入为1000;联立IS和LM方程式,可以得到1000=1200-25r,求解方程得:r=8,I=140-5r=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此时由Y=C+I+G,
可得到新的IS 方程为Y=1300-25r ,求解IS 与LM 方程组,得r=8,I=80,Y=1000;
(3)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20时,投资由原来的100减少为80,减少了20,刚好等于政府增加的支出,所以存在着“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 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 曲线与横轴相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3.解:(1)Y=(1000+500)/()=7500,C=1000+×7500=7000,S=Y-C=7500-7000=500
(2)8000-(1000+×8000+500)=100
(3)Y=(1000+1000)/()=10000,比原来的收入增加2500亿美元
(4)乘数K=1/()=5变为K=()=10
4.解:(1)不考虑折旧和技术进步时,在稳定状态有k *=sy-nk=s-nk=0,因k>0,将等式s-nk=0
整理,得:k=5-5n/s=,因此,均衡资本——劳动比率为;
(2)将k=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均衡人均产出y=,均衡人均储蓄sy=,均衡人均消费c=y-sy=
5.解:(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Y=C+I+G ,C=600+,I=400-50r ,G=200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IS 曲线表达式:Y=6000-250r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L=M s /P ,L=250+,M s /P=1250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LM 曲线表达式:Y=2000-250r
(2)联立方程IS 和LM ,解得均衡利率r=8,均衡收入Y=4000
(3)财政政策乘数为:5.21255.050)8.01(1)1(1=?+-=+-=??=h dk b G Y K G 货币政策乘数为:15.050125)8.01(50)1(=?+?-=+-=??=
dk h b d M Y K M (4)由于Y *=5000,而实际收入Y=4000,因而ΔY=1000,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
需要增加政府购买,ΔG=ΔY/K G =1000/=400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货币供给量,
ΔM s /P=ΔY/K M =1000/1=1000
6.解:(1)潜在的社会平均投资生产率=,因此资本产出比K/Y=,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8%
(2)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3=4%
(3)均衡的K/Y==5
(4)APS=4×7%=
7.解:(1)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
(2)投资=储蓄-政府预算赤字=300-200=100
(3)政府支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5000-(3800+100-100)=1200
8.解:(1)收入Y=700,利率r=8时的货币需求L=140+70=210;收入Y=700,利率r=10时
的货币需求L=140+50=190
(2)收入Y=600时:
r=12,L=120+30=150 r=10,L=120+50=170 r%
r=8,L=120+70=190 r=6,L=120+90=210
r=4,L=120+110=230
收入Y=700时:
r=12,L=140+30=170 r=10,L=140+50=190 L=600 L=700 L=800
r=8,L=140+70=210 r=6,L=140+90=230 →→
r=4,L=140+110=250
收入Y=800时:
r=12,L=160+30=190 r=10,L=160+50=210
r=8,L=160+70=230 r=6,L=160+90=250 0 M r=4,L=160+110=270 货币需求曲线移动图(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为L=+150-10r
(4)从货币需求曲线移动图中可见,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9.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 G=1÷[1-b(1-t)]=1÷[]=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
ΔY= K G·ΔG=×(-200)=-500, ΔT=t·ΔY=×(-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ΔBS=ΔT-ΔG=-125-(-200)=75
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子。
10.解:(1)A国生产电视机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照相机具有比较优势。
(2)A国为1/2,B国为1/。
(3)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比较优势产品,电视机总产量为10台,运动鞋为18双;各自花费半天时间生产电视机与运动鞋,电视机总产量为7台,运动鞋为19双。
(4)A国可消费7台电视机12双运动鞋,B国可消费3台电视机6双运动鞋。
四、简答题
1.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答: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公式sf(k)=k+nk中,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就是k=0,sf(k)=nk,sf(k)是储蓄率和人均产量(收入)的乘积,即人均储蓄,nk是资本的广化。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答: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阐述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坚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不变情况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加入了挤出效应,也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属于总需求分析。AS——AD模型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加入了劳动市场,分析价格水平变动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
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分析了总需求,而且分析了总供给。
3.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IS曲线的位置取决于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位置。如果经济中影响投资与储蓄的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投资与储蓄变化,那么,IS曲线的位置就会变动。
如果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也会随之向右移动;如果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IS曲线也会随之向左移动。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Y)等于投资需求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I)乘以投资乘数K。
如果储蓄曲线向左移动,IS曲线也会向左移动;如果储蓄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也会向右移动。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Y)等于储蓄曲线垂直移动的距离(ΔS)乘以投资乘数K。
4.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的?
答: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1)“存在性问题”。模型中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增长要求G=G w=G n,由于储蓄率、资本——产量比和人口增长率都是彼此独立决定的,所以只有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三者才能相等。因此,均衡具有“刃锋”性质。(2)“稳定性问题”。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增长率时时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不仅不能自身矫正,而且会走向更大的偏离。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改变了哈罗德模型中资本和劳动不能替代的固定比例关系,认为这一比率可变,因而资本产量比也是可变的。这样当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不相符时,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调节人均资本拥有量,重新实现均衡。于是一种稳定的均衡增长关系就建立起来,解决了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存在性问题与稳定性问题。
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6.实际经济增长率、均衡经济增长率、自然经济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状况?
答:实际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自然经济增长率是哈罗德模型研究充分就业条件均衡增长问题所运用的三个增长率概念。
实际增长率是指实际中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也就是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的社会实际储蓄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是由储蓄率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由劳动和技术水平决定。
这三增长率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就会出现:(1)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就会减少投资,经济会收缩;反之,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厂商拥有的资本不足,就会增加投资,经济会扩张。(2)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超过了人口和技术水平允许的范围,资本闲置,厂商将减少投资,经济会停滞;反之经济会高涨。只有当实际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自然经济增长率相等时,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曲线右上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IS曲线左下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并证明之?
答:IS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均衡收入。这就是说,在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组合(r,Y)中,Y都是均衡收入;在这些Y上,总存在有I=S。另一方面,不在IS曲线上的任何点均不表示均衡收入,即IS曲线以外的任何点表示的组合(r,Y)中,Y都不是均衡收入。在这些Y上,总存在有I≠S。更具体地说,凡在图中处于IS曲线上方的点(例如H点)对应的不均衡状态都是S>I;凡在图中处于IS曲线下方的点(例如G点)对应的不均衡状态都是S<I。
证明:只要把曲线外的点与曲线上的某一均衡点作一比较即可。把H点与曲线上与H 等高的E点相比较。H与E相比,利率相同而收入偏大。利率相同表示投资相同;收入偏大表示储蓄偏大。因此,H点表示的是储蓄大于投资,即任何位于IS曲线右上方的点均表示S>I类型的失衡。G与F相比,利率相同而收入偏小。利率相同表示投资相同;收入偏小表示储蓄偏小。因此,G点表示的是储蓄小于投资,即任何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点均表示S<I 类型的失衡。
r r LM
IS
r0 H E
r0 E H
r1 G F
r1 F G
0 Y0 Y1 Y 0 Y1 Y0 Y
IS曲线及其特点 LM曲线及其特点
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货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LM曲线左上方的点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那种不均衡,并证明之?
答:LM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均衡利率。这就是说,在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组合(r,Y)中,r都是均衡利率;在这些r上,总存在有M s=M d。另一方面,不在LM曲线上的任何点均不表示均衡利率,即LM曲线以外的任何点表示的组合(r,Y)中,r都不是均衡利率。在这些r上,总存在有M s≠M d。更具体地说,凡在图中处于LM曲线上方的点(例如H点)
对应的不均衡状态都是M s>M d;凡在图中处于LM曲线下方的点(例如G点)对应的不均衡状态都是M s<M d。
证明:只要把曲线外的点与曲线上的某一均衡点作一比较即可。把H点与LM曲线上与H等高的E点相比较。H与E相比,利率相同而收入偏低。利率相同表示货币投机需求投资相同;收入偏低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偏低。因此,H点表示总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M s>M d;对于H点的结论可以推广,任何位于LM曲线左上方的点均表示M s>M d类型的失衡。G与F相比,利率相同而收入偏高。利率相同表示货币投机需求相同;收入偏高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偏高。因此,G点表示总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M s<M d;任何位于LM曲线右下方的点均表示M s<M d类型的失衡。
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国际收支的那种不平衡,BP曲线左上方的点代表了国际收支的那种不平衡,并证明之?
答: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 r BP
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不在BP曲线上的每一点
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具体来说,在 r1 C A
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Z>H; r2 B D
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
Z<H。
证明:在BP曲线上方任取一点C,C点与均衡点
A相比,利率相同,净资本流出相等,收入较低,净
出口较高,即有Z>H;在BP曲线下方任取一点D,D 0 Y Y Y
点与均衡点B相比,利率相同,净资本流出相等,收国际收支曲线及其特点
入较高,净出口较低,即有Z<H。
五、论述题
1.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如何自动得到调整?
答: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主要通过价格、收入、汇率等的变化自动得到调节、趋向平衡。在金本位制度下,如果一国发生了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要上升,这时该国就要输出黄金,于是货币发行量及存款都要收缩,物价就会下降,这样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就会得到改善;反之,则会发生相反的过程。这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就会通过黄金流动机制自动得到调节。
金本位制度被纸币本位制取代后,这种经济中的自动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及资本流动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整的。例如,一国发生国际顺差时,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外资产增加,使银行信用扩张,银根松弛,利率下降,由此使(1)国内消费和投资都增加,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进口增加,缩小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2)国内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缩小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3)资本外流,外国资本流入受阻,也缩小了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4)对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减少了贸易顺差。反之,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通过相反的调整过程,使国际收支状况自动得到改善。总之,在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利率、价格、收入、汇率水平等在市场作用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2.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最好画图说明)。
IS曲线越陡峭,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政策效果也就越大;IS曲线越平缓,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政策效果也就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最好画图说明)。
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3.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自动稳定器,由称为“内在稳定器”,是指公共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1)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动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动有助于抑制经济衰退。总之,税收这种自动伸缩性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入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支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支出增多。政府转移支付这种自动伸缩性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要消除经济波动,必须依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当一国经济出现内部均衡、外部失衡时,政府是如何将其调整到内外同时均衡的?
答:一国经济已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位置,但IS与LM的交点并不在BP曲线上,即该国经济已实现内部均衡,但外部仍处于失衡状态。考察政府如何将其调整到内外同时均衡的,即IS、LM、BP曲线是如何调整到均相交于一点的。
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这种失衡通过汇率(exchange rate,外汇的价格)的变动来调整: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净出口来改变IS和BP曲线的位置,从而达到最终的均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种失衡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调整,因为为了不使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而变
动,中央银行必须进行买进多余的外汇,或卖出不足的部分,这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使LM曲线变动,从而也达到最终的均衡。
r BP LM r LM BP
r1
r1
IS IS
0Y1 Y 0 Y1 Y
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参见左上图。内部均衡由IS、LM的交点决定,相应的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为r1,Y1。由于该交点不在BP曲线上,因而存在外部失衡,具体来说,交点在BP曲线上方,失衡类型为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在该时期中,通过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该国得到的外汇量超过了所支出的外汇量,结果引起外汇储备量的增加,外汇供给过剩。如果是浮动汇率制度,则外汇供给将促使外汇价格下降,即该国通货价格(汇率)上升;汇率上升表示该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加昂贵,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即净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一方面使IS曲线左移,另一方面使BP曲线左移,最终使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如果是固定汇率制度,则中央银行有必要吸引多余的外汇供给,于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促使LM曲线向右边移动,同样可使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物价水平上涨又会减少净出口,从而使IS和BP曲线左移;此外,物价水平上涨也使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抵消名义货币供给增加的一部分效果,即LM 曲线右移的程度要小一些。但无论如何,开放均衡状态总能达到,不同的只是均衡位置。
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参见右上图。内部均衡由点(r1,Y1)给出。点(r1,Y1)在BP 曲线下方,国际收支为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该国得到的外汇少于所支付的外汇量,结果引起外汇总量的下降,外汇供给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供给的不足引起外汇价格上涨,即该国通货价格(汇率)下降。汇率下降将增加净出口,使IS和BP曲线右移,恢复均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拿出外汇储备应付市场需求,即卖出外汇,买进本国货币。于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LM曲线左移,恢复均衡。如果该过程同时伴随价格水平下降,即IS、BP曲线均向右移,同时LM左移程度减少。
5.如何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在收入—支出模型中,由于假定投资是个外生变量,因此没有考虑利率以及决定利率的货币供求状况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率是决定总需求从而决定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没有对货币市场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率的分析,就不能全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而对货币和利率在国民收入决定中作用的分析,必然要求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从产品市场扩大到货币市场,并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析结合在一起,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IS—LM模型正是进行这种分析的理论结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这个原理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变量反映出
正在阅读:
宏观经济学作业08-06
乙醇专项应急预案2 - 图文10-27
君悦精品酒店团队订房协议 206-29
成功与失败的例子02-21
2017年合同能源管理EMC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目录)04-18
erp沙盘模拟02-15
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12-12
失败是成功之母02-1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宏观经济学
- 作业
- 外文翻译(营销策略)
- 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 798艺术区,何去何从
- 公共关系学复习提纲
- 浅析儒家及道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 中高压蒸汽锅炉水质标准与技术要求详解
- 咸宁县级电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 建筑CAD比赛规程
- 美工区中获得发展
- VDA6.3检查表-2010版(评分矩阵+要素说明+评审提问表)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首选特值法
- Sample_invitation_letter_to_provide_in_support_of_visitor_visa_application1
- 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修正)
- 从文化对比角度透视动物成语的翻译
- 3-8理想流动反应器中多重反应的选择率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技巧高分没问题
-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案
- 中外广告史笔记
- 南方泵业价目表
- 华师大网络教育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平时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