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3:0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址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448 13708145646 吉克所布 传真 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工程 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 联系人 甘洛县阿尔乡马达村 / 邮政编码 616851 甘洛县阿尔乡能和村 甘洛县发展和改革局 新建 批准文号 甘发改基2010[41]号 行业类别 水力发电 D4412 及代码 绿化面积(平5667 9467 方米) 其中:环保投环保投资占总53 11.8% 资(万元) 投资比例 / / 投产期 吉克所布 评价经费(万元)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马达二级电站位于甘洛县阿尔乡马达村境内,地处甘洛河一级支流地坝沟中游,上游为已建成的马达电站,下游未批建电站。马达二级电站装机800kw,首部枢纽位于已建成的马达电站厂房尾水下游约50m处的马达堰取水口处,厂址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400m的地坝沟右岸的一级阶地上,尾水进入地坝堰取水口。厂址距阿尔乡政府约4km,距甘洛县城约15km,电站工程区有阿尔乡至马达电站公路通过,工程对外交通较为方便。电站总投资448万元,单位千瓦投资5600元。 根据甘洛县能源资源的构成特点,该县提出大力开发水电,满足全县经济发展的用电需要,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甘洛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甘洛县的具体情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已将水电列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为开拓县外电力市场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甘洛县电力负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正在争取县网与国网联网,因此对电力需求较大。 甘洛县是彝族集中的县,是省级贫困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同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同时,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工业不仅比重小,而且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效益 1 / 55

低下。随着电站的建设,对外、对内交通条件的改善,工程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带来一个较好的机遇,对其经济发展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马达二级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预测该项目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环保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该项目的环评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因此,四川省顺蓝天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持证评价单位)受该项目业主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级整理等工作掌握了充分的资料,并在对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编制依据 2.1、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12.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7.1)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5.12.2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1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3.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10.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2004.8.28)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1998.11.18) (17)《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111号) 2 / 55

(1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1) (20)《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 (21)《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保1998[423]号文 (22)《土地复垦规定》 [1988]国务院令第19号(1984.1.1) 2.2、技术规范及相关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1995)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 (7)《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文) (8)《四川省小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川环发【2004】135号)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L204-98) (11)《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2)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 (13)《甘洛县马达二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甘洛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2010.10) (14)《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甘洛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队,2010.11) (15)《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甘洛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队,2010.11) (16)《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河道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甘洛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队,2010.11) (17)甘发改基[2010]41号,甘洛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关于同意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甘洛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局,2010.6.21) 3 / 55

(18)甘水发[2010]129号,甘洛县水务局、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关于对马达二级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批复(甘洛县水务局办公室,2010.12.29) (19)甘水保发[2010]26号,甘洛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甘洛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2010.12.27) (20)甘水发[2010]158号,甘洛县水务局关于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审查批复(甘洛县水务局办公室,2010.12.28) (21)甘水发[2010]156号,甘洛县水务局关于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工程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的批复(甘洛县水务局办公室,2010.12.20) 3、工程地理位置 马达二级电站位于甘洛县阿尔乡境内的甘洛河一级支流地坝沟中游,行政区划为甘洛县阿尔乡马达村,工程区地理座标约为:东经102°50′左右、北纬28°54′左右。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4、工程任务、规模及运行方式 工程任务:地坝沟属山区性河流,工程区内无固定居民居住,马达堰为发电及灌溉两用,本电站是在满足灌溉的情况下余水用作发电,业主已与渠道灌区签订有供水协议。 工程规模:设计装机容量800kw,电站设计水头138.75m,发电引用流量0.74m3/s,保证出力178kw,年发电量400万kw·h。年利用小时数5000h。 运行方式:引水径流式电站。 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首部枢纽建筑物布置 首部枢纽主要由底格栏栅坝、左右岸非溢流挡水坝、引水暗渠、沉沙池、冲沙道、引水渠等建筑物组成。坝轴线为直线,坝顶全长11m。从左至右分别设置左岸导流墙、左岸非溢流坝段、取水底格栏栅坝段、右岸导流墙、连接渠。 底格栏栅坝位于主河槽上,为C15砼重力式溢流坝,坝顶高程1597.00m,坝顶宽2.5m,坝底宽4.0m。最大坝高2.9m,基础埋深2.5m,坝基高程1594.10m。基础为灰岩层,砂卵石及漂石层推测深度为2~5m,将砂卵石挖除后,将砼基础置于基岩上,灰岩为坝体基础的持力层。为确保水流的平顺和水流对坝区的冲刷,坝体上游设置长3m的C15砼铺盖,前设1.0m宽的抛填块石防冲槽。下游设置长7m的C15砼海幔和消力池。 4 / 55

坝顶前缘为圆弧曲线,后设梯形金属栅条,栅条高度40mm,上宽20mm,下宽16mm,栅条间隙10mm,栅条坡度1/10,栅条长度1.2m,栏栅下部设矩形取水廊道,宽1.0m,考虑到水流的冲击和泥沙磨损,廊道内壁采用C20铪衬护。 引水暗渠沿河道右岸岸坡布设,经约21.6m连接渠后进入进入沉沙池,暗渠设计引用流量1.0m3/s,渠宽1.0m,底板纵坡i=1/100。沉沙池为长条形,设置冲沙道、溢流堰、进水闸及栏物栅,前池紧靠沉沙池布置,沉沙池全长31m,宽3m,池内设置冲沙廊道,通过冲沙闸排沙。 沉沙池为集砂槽式,由上游连接段、工作段、集砂槽、溢流堰、冲沙闸、冲沙道、引水侧渠(进水室)等组成。正常运行水位1596.10m,上游连接段长6.0m,底板高程采用1:3坡度由1595.48m下降至1594.48m。设计引用流量1.0m3/s;受地形条件限制和枢纽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采用定期冲砂,池底纵坡i=1/50,工作段末端为集砂槽,宽1.0m,下接冲沙廊道,内设冲沙闸,闸门启闭采用螺杆式启闭机控制。溢流堰设于沉沙池左侧,采用实用堰型,堰顶宽0.6m,侧堰长8m,堰顶高程1596.08m,泄槽纵坡i=1/1,出口与冲沙道汇合,排水冲沙至下游河道。 (2)引水建筑物布置 引水渠道采用全暗渠方案,渠长1388.3m,断面型式为1.0×1.3m,上设钢筋砼盖板,也可视情况采用浆砌拱。沉沙池处的取水口底板高程1595.48m,至前池处的底板高程为1583.70m。 前池为条形,沿等高线布设,由渐变段、前室、进水室组成。渐变段宽度由1.2m渐变至3.0米,高程由1583.70下降至1580.80;前室宽3m高度由1580.8下降至1580.5;进水室长3.5m宽1.5m,设有栏物栅、节制闸、启闭机等建筑物;前池最高水位1584.68m、最低水位1583.95m、设计正常水位为1584.51m。溢流侧堰长8m,堰顶高1584.50m、溢流堰接溢流陡槽将水溢入地坝沟。 (3)压力管道 管线平面上呈直线布置,沿山坡垂直等高线布置,由于管道较短,仅在前池及管道处设镇墩,支墩每8m设一个。采用单管联合供水方式,主管管径600mm,长198.15m,分管管径400mm,长15.5m,全部采用钢管。 (4)厂区建筑物 厂房布置在坝址下游约1400m处的已建地坝堰取水口上游约10m处的地坝沟右岸, 5 / 55

为一引水式地面厂房,厂区地势宽缓,物理地质现象以块碎石土为主。厂址区地下水类型为块碎石土透水层,贮量极少,动态特征稳定,接受大气降雨及上游河水补给。地面高程为1438-1443m之间,厂房地坪高出河床约3.0m,厂区的地形、地质、交通条件较好,满足布置厂区建筑物要求。 厂区主要由主厂房、尾水渠、35kV升压站、生活区、办公楼、绿化区等建筑物组成。从实际地形考虑,主厂房垂直于压力管道布置,尾水进入地坝堰取水枢纽。为方便运行,减少电缆长度,升压站靠主厂房上游布置。生活区、办公楼、绿化区等布置于主厂房下游。整个厂区外围设围墙与厂房外公路隔断,设进厂区大门一处。 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5.2、项目组成 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工程特性见表2。 表1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类别 项目名称 取水工程 主体工程 建设内容 底格拦栅坝坝顶全长11m,最大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辅助工程 公用工程 办公及生活设施 仓储或 其他 施工对野生动植物及工程对景观、野坝高2.9m,坝顶宽度为2.5m。 生态景观的影响; 生动物、植物及引水暗渠全长1388.3m、压力前土石方开挖、取料、施生态的影响; 引水工程 池(24.5m)、压力管道(213.65m) 工道路及弃渣造成水对河道生态可土流失; 能产生的影响; 厂房工程 主厂房、升压站及尾水工程 施工爆破产生的生命水文情势改变施工导流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财产及安全问题; 形成的减税河渠 计导流流量为44m3/s 施工人员流动区域人段对生态环境临建设施 施工仓库,施工人员临时驻地 群健康影响; 可能产生的影水电系统 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 施工噪声对项目周围响; 交通运输 施工便道 村民的影响; 生活污水和垃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圾对环境的影办公用房 160m2 活固废; 响; 及宿舍 道路扬尘及施工扬尘机电设备运转生态恢复绿化等 等对生态环境及社会噪声对周围环工程 环境的影响。 境的影响。 渣场 弃渣场4个 表2 甘洛县马达二级电站工程特性表 序号 一 1 2 3 名称 水文 流域面积 坝址以上 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 单位 km 年 亿m3 6 / 55

2数量 22 41 0.22 备注

4 5 二 三 四 1 2 3 五 1 2 3 (1) 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坝址设计洪水流量(P=10%) 坝址校核洪水流量(P=2%) 坝址施工导流流量(P=10%) 厂址设计洪水流量(P=10%) 厂址校核洪水流量(P=2%) 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 拦河坝 拦河坝水位 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正常取水位 工程效益指标 装机容量 保证出力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枯期电量 年利用小时数 淹没损失和工程永久占地 淹没耕地 工程永久占地 工程临时占地 河滩地 荒坡地 河滩地 荒坡地 m/s m3/s m3/s m/s m3/s m3/s 万t kg/m m m m kw kw 万kw·h 万kw·h h 亩 亩 亩 亩 亩 m m m m m m3/s 7 / 55

333 0.67 44.00 58.10 44.00 55.90 64.67 1.61 0.16 1598.50 1597.95 1597.00 2×400 178 400 97 5000 0 1.5 2 5 0 1.2×8 7 11 1.0 底格拦栅坝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挡泄水建筑物 型式 取水口(宽×长) 消力池长度 消力池宽度 防渗设施 坝基防渗墙最大深度 坝基防渗墙厚度 引水建筑物 设计引用流量 引水暗渠 (2) (3) (4) 4 5 六 1 2 引水渠尺寸(宽×高) 引水渠长度 沉沙池 型式 连接段长度 工作段长度 压力前池 渐变段长度 前室(长×高) 压力管道 型式 供水方式 主管长 主管内径 支管长 支管内径 支管根数 厂房 型式 地基特性 主厂房尺寸(长×宽×高) 水轮机安装高程 开关站 地基特性 面积(长×宽) 机电设备 水轮机 台数 型号 最大工作水头 最小工作水头 额定水头 额定流量 发电机 台数 发电机型号 发电机功率因数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m m m m m m m m m m 根 m m m 台 m m m m3/s 台 kVA kV 8 / 55

1.0×1.3 21.6 6 25 5 16×4.3 198.15 0.70 15.5 0.4 2 18.0×8.64×7.8 1443.265 5.0×5.0 2 138.92 138.02 138.75 2×0.37 2 0.8 800 0.4 单室 暗管 联合供水 地面式 砂卵石 砂卵石 CJA237-W-95/1×10 SFW–400-10/990

3 六 1 2 3 4 5 七 厂房行车额定起重量 行车跨度 施工 劳动力 总工日 高峰人数 施工临时房屋 施工用电 施工导流方式 施工工期 准备及完建工期 主体工程工期 总工期 经济指标 静态总投资 总投资 t m 万工日 人/日 m2 kV 月 月 月 万元 万元 10 7.30 1.2 100 420 10 2 8 10 448 448 河床分期导流 6、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 6.1、施工条件 (1)建材用量及来源 根据计算,本工程共需各类建材数量见表3: 表3 主要建筑材料表 编号 1 2 3 4 5 6 建材名称 水泥 板枋材 汽油 钢筋 柴油 炸药 单位 t m3 t t t t 数量 1000 25 4 56 4t 3t 备注 (2)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 本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施工通过招标,投标进行队伍选择,工程所需的常规设备,由中标单位自行解决,主要施工机械见表4。 表4 主要施工机械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空压机 风钻 砼拌和机 单位 台 台 台 数量 2 5 3 9 / 55

型号 YT-600 J-400 备注 6m/s 0.4m3 34 5 6 7 8 挖掘机 变压器 自卸汽车 钢筋切割机 破碎机 台 台 台 台 台 3 1 2 2 2 S9-1000/35 QL-5 250×250 1.0m3 Y,yn0,38.5±2×5%/0.4kV 10~15t (3)供水 ①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用水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施工用水:根据工程特点,砂石骨料筛分加工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冲洗水用水量约为30m3/d;施工用水可直接以地坝沟作为水源,水量及水质满足其要求。 生活用水:本项目施工平均人数为50人,总共1.2万工日。用水量取50L/d·人,则生活用水量为2.5m3/d。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0.8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2.0m3/d。生活用水可直接取用山泉水,水量及水质满足其要求。 ②营运期 本项目营运期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项目建成以后电站定员总人数为8人,用水量按100L/人·d计算,则用水量约为0.8m3/d(292m3/a)。由山上天然泉水提供,能够满足本项目生活用水需要。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的0.8计,则本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64m3/d(233.6m3/a)。 (4)供电 施工供电结合厂房厂用电源建设,从地方10kv输电线接入(现已供电)。考虑到10kv电网的可靠性,工程施工期考虑部分备用电源。 6.2、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共设1个砂石料场和1个块石料场。 (1)砂卵石料场:在距工程区不足5km处的甘洛河道内布有大量砂石,是较好的天然建筑材料,其储量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2)块石料场:马达二级水电站取水口至厂区的0.5公里左右河道两岸,分布有大量的崩积块石、孤石,运距近,采集方便,总储量及质量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可就地开采块石料。 6.3、施工导流 (1)导流标准 10 / 55

马达二级电站装机容量800k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本工程属Ⅴ等工程,小(2)型电站,主要建筑物为5级。 根据枢纽等级、基坑所保护的水工建筑物级别、类型、基坑使用年限、围堰工程规模,遵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有关规定,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相应土石类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标准为5~10年一遇。因枯水期(11月~4月)10年一遇的河道来流量与5年一遇的流量相差不大,选用10年一遇洪水流量进行导流设计。 (2)导流时段及导流流量 本电站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与暴雨相对应,历时短,发生的次数少,洪水陡涨陡落。6~9月份为主汛期。施工导流安排在1月至4月,导流流量为44.0 m3/s。 (3)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采用河床分期导流。 (4)厂区施工导流 厂区施工特别是土建施工均在枯季完成,工程建设不会受河水影响,因此不必修围堰,只需加大基坑排水即可。 6.4、主体工程施工 (1)取水枢纽施工 砂卵漂石开挖前先用手风钻对大孤石打眼放炮解小,开挖采用1.0m3挖掘机或3m3装载机配10~15T自卸汽车运输至堆碴场。 石方明挖采用手风钻打孔,毫秒非电雷管起爆,松动爆破,周边预裂,用1.0m3挖掘机挖装10~15T自卸汽车运输至堆碴场。 砂卵石回填用1.0m3挖掘机挖装10~15T自卸汽车运200m蛙式打夯机压实,人工洒水。 砼底板(包括护坦),边墙均采用自卸汽车自首部枢纽砼拌和站运砼至工作面附近集料斗,经溜槽入仓,或双胶轮车配合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浆砌石采用块石由人工双胶轮车运至工作面,采用0.4m3拌和机制浆,人工推胶轮车运输,人工安砌。 工程施工程序:形成上下游河床道路——开挖土石方——防渗墙施工——基坑内建筑物区域开挖——砼浇筑——浆砌石施工——金属结构安装。 (2)引水渠道施工 引水渠道为全暗渠长1388.3m,渠宽1.0m,直墙高1.3m,设浆砌拱。 11 / 55

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用手风钻打孔,毫秒非电雷管起爆,人工装碴,双胶轮车运输。 混凝土浇筑采用钢模木支撑,先浇边墙后浇底板浇筑,砼搅拌后,从混凝土用双胶轮车运输工作面,插入式振捣振实。 (3)压力管道 由人工清除表土层,人工开挖镇支墩基槽,人工浇筑镇支墩;管道可由生产厂家加工3~5m管段,现场卷扬机吊装。 (4)厂区施工 压力管道的施工采用人工开挖管槽及镇、支墩基础,人工浇筑镇、支墩,钢管制安由生产厂家加工3~5m管段,工地拼装焊接,卷扬机吊装。 厂区开挖均采用1.0m3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10~15t自卸汽车运碴至碴场。 混凝土由厂区拌和站制备,斗车运输,下部混凝土通过溜槽入仓,上部混凝土通过2m3吊架或井架提升入仓,组合钢模配部分木模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6.5、施工交通 (1)对外交通运输 本工程对外交通运输为公路运输,各种外来物资经甘洛—马达公路运至工地,沿线公路桥梁承载满足本工程要求。 (2)场内交通运输 工程首部和厂区全部采用林区公路及施工便道,交通简单方便。 6.6、施工总体布置 本工程为引水式电站,战线较短,交通方便。在大坝及厂房附近的平缓滩地布置施工场地。遵循因地、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少占良田,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安排必要设施。拟将本工程分成以下三个施工区:首部枢纽工区、渠道工区、厂房工区。 6.7、施工总进度、工期安排及施工人数 本工程总工期10个月,准备工期共1个月,从第一年1月至第一年2月,由施工单位完成下列工作:场内交通、场地平整、临时房建和施工工厂等工作。 主体工程工期8个月,即第一年3月~第一年11月。完建期1个月,第一年12月底以前完成扫尾工作。 12 / 55

本工程高峰人数为100人,总工日为1.2万。 7、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第一类 鼓励类,第四项电力,第一条水力发电)。此外,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作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作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文件中要求加大对农村水电的投资规模,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的产业政策。 8、选址可行性分析 8.1、主体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 马达二级电站开发河段为甘洛河中下游一级支流地坝沟。电站取水口接马达电站的尾水,工程区地理座标约为:东经102°50′左右、北纬28°54′左右,控制集水面积22km2,河长8.0km,河道平均坡降约120‰。厂址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400m的地坝沟右岸一级阶地上,控制集水面积25.0km2,河长9.3km,河道平均坡降110‰。尾水进入地坝堰取水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地坝沟发源于甘洛县东北部的阿尔乡境内的马鞍山,海拔高程4288m,由东北流向西南,至地坝村注入甘洛河,流域形状近似扇形。马达二级水电站的任务为发电及灌溉,无供水、防洪、漂木、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项目周边无工矿企业、文物景观、矿产及重要设施,不需要居民迁移。河道内无国家保护水生动植物,径流式电站无淹没损失,且地表水质、水量可满足发电用水需要。 因此,马达二级电站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分析合理可行。 8.2、料场选址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共设置2个料场。由料场规划分析可知,各料场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好,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其质量和数量的需求;且各料场距工区运距较近,有通乡公路或施工便道等较好的运输条件;另外,由于工程区居民较少,料场也选在远离居民区和耕地区,因而,在取料过程中不会对工程区内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因此,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料场选址是可行的。 8.3、渣场选址可行性分析 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产生为8810m3松方弃渣,根据工程布置及地形条件,在工程区 13 / 55

内规划4个渣场,总面积达3000m2。具体各渣场占地面积统计见表5。 表5 各渣场布置情况表 渣场名称 1# 2# 3# 4# 合计 占地面积(m2) 938 710 630 722 3000 堆渣高度(m) 3.5 3.5 3.5 3.5 / 实际堆渣量(m3) 2870 2170 1930 1840 8810 可堆渣量(m3) 3280 2480 2200 2520 10480 堆渣来源 首部枢纽及渠首弃渣 渠道中部弃渣 渠道尾部及前池弃渣 管槽及厂区弃渣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工程区域需要按照《水土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进行设防。渣场占地为河滩荒地,不占用河道,渣场容量满足工程需求,且弃渣场均建在开挖量较集中工段,方便施工弃渣堆放,离周围居民居住地均较远,不会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在采取有效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渣场的选址是可行的。 14 / 55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位置 马达二级电站位于甘洛县阿尔乡境内,地处甘洛河下游一级支流地坝沟。首部枢纽位于已建成的马达电站厂房尾水下游约50m处,厂址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400m的地坝沟右岸一级阶地上,尾水归入地坝堰取水口。厂址距阿尔乡政府约4km,距甘洛县城约15km。阿尔乡位于甘洛县东南部。西面与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勒乌乡接壤;东与石海乡连界;南与波波乡毗邻;北与普昌镇相连。 2、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大小凉山结合部,地势总体西南高北东低,河谷深切,两岸陡峭,峰顶海拔3500-4288m,谷底海拔1100~2500m之间,属中~深度切割高山区。河床以下切作用为主,河谷下切深度较深,相对高差一般在1000~2000m左右,属中高山地貌,河谷呈“V”型,两岸陡峻,岸坡一般在50°左右。区内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南北向展布,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南面相对较低。区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工程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栖霞组及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上段之灰岩段,志留系、奥陶系及第四系。工程区岩溶地貌较发育。 3、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地层有:工程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及第四系。 ①震旦系(Z):分布于工程区附近,岩性为浅灰、灰色白云岩,含燧石条带。 ②寒武系(E):分布在厂区一带,呈南北向展布。其中统和下统为白云岩及砂岩。 ③奥陶系(O):分布于左岸引水线路。其下统为一套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夹灰岩、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砂质页岩。中统为浅灰色砂岩。 ④第四系(Q)主要包括河流冲洪积砂卵石层和坡积块碎石土层。取水口、厂区、引水线路都有分布。 (2)新构造运动 本区晚更新世前的地貌为深切角中高山,河谷呈“V”型。但未见晚更新 中期以前 15 / 55

的堆积层,说明这段时期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晚更新世末晚~全新世,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 (3)地震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4、气象 取水口以上流域位于凉山与四川盆地之间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气候,由于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垂直气候特征明显,流域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温随高程上升而降低,降雨随高程升高而增加。年内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8.4%,12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降水量占全年11.0%。 马达二级电站工程区处在季风亚热带气候区,总的气象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多,四季分明,霜期不长。 经分析,取水口及厂区相距较近,仅500m左右,气温相差不大,多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35.6℃,极端最低气温-9.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4m/s。 5、水文条件 地坝沟流域内没有水文站,甘洛河入汇口下游约300m的尼日河干流上设有岩润水文站,甘洛河上有新市坝水文站。尼日河干流上游还有顺河水文站,越西河支流上有李家桥水文站,设计流域与邻近各水文站相比,集水面积相差都很大,都不是理想的参证站,相比较而言,岩润和新市坝水文站距本工程较近,可作为参证站的首选,但新市坝水文站系列较短(仅10年),可将岩润水文站作为本次径流分析计算的参证站。 马达二级电站坝址处的集水面积为22km2,岩润水文站的集水面积为3302km2,两者的集水面积相差很大,但由于尼日河岩润站以上流域内径流分布比较均匀,径流深接近,在无其它资料的情况下,按面积比移用岩润站的径流仍有一定的精度,误差不大,电站径流均值0.67m3/s,年均径流量0.21亿m3。 6、泥沙 设计流域集水面积较小,邻近又无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悬移质输沙量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算。由《四川省水文手册》的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得马达二级电站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732t/km2,则马达二级电站坝址处 16 / 55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1.61万t,多年平均输沙率为0.530kg/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76kg/m3。 流域内及其附近无实测推移质泥沙资料,推移质沙量按悬移质沙量的百分比估算。小河地处山区,属于山溪性河流,沙卵石河床,河道两岸土质松散,坡度大,在暴雨的冲刷下,表层沙粒极易进入河道,河道内沙洲、沙滩随处可见,推移质较重,推悬比按10%计。则马达二级电站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为0.16万t。马达电站泥沙特性见表6。 表6 马达二级电站泥沙特性表 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 输沙模数 (t/km) 732 2推移质 含沙量 (kg/m) 0.76 3输沙量 (万t) 1.61 输沙率 (kg/s) 0.530 输沙量 (万t) 0.16 年输沙总量 (万t) 1.77 7、植被 按照四川省植被分区,甘洛河流域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川东盆地及西部中山植被分区,大相岭东北部植物小区,区内植被特点是,在植被区系组成中,我国特有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而在常阔叶林中,樟科植被又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向高厚植被过度的显著特色;由于受山地地形制约,形成了相应的山地生物报修垂直带,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区内植被由低到高依次为:海拔1000-1500m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500-2000m为常绿落叶阔叶交林带;海拔2000-2700m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700-3600(3600)m,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3900-4400m,为高山灌从草甸带;海拔4400m以上,为高山流石植被带。 地坝沟河源分水岭至工程区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水能力较强,工程区以上森林覆盖率约为70%左右。经调查,工程建设区域内无国家珍稀动植物和鱼类等。 8、洪水 地坝沟流域内无长时段实测流量资料,邻近虽有李家桥、顺河、岩润、新市坝等水文站,但集水面积相差较大,马达二级电站的设计洪水由设计暴雨推求。根据电站规模并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等规程规范的要求,需提供取水口1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厂区2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洪水成果。马达二级电站分期洪水成果见表7。 17 / 55

表7 马达二级电站分期洪水成果表 单位m/s 站名 分期 频率 P=5% P=10% P=20% P=50% P=5% P=10% P=20% 231 43 40.2 37.8 34.5 0.28 0.26 0.25 0.23 0.33 0.30 0.29 0.26 2 38.7 35.2 32.4 28.5 0.25 0.23 0.21 0.19 0.29 0.27 0.25 0.21 3 65 57.1 48.5 34 0.43 0.37 0.32 0.22 0.49 0.43 0.37 0.26 4 255 199 143 72 1.66 1.30 0.93 0.47 1.93 1.51 1.08 0.54 5 658 538 417 245 18.43 15.07 11.68 6.86 20.55 16.80 13.02 7.65 6-9 1790 1570 1330 970 50.1 43.96 37.24 27.16 55.91 49.05 41.55 30.30 10 501 450 391 288 14.03 12.6 10.95 8.07 15.65 14.06 12.21 9.00 11 220 181 141 99 1.43 1.18 0.92 0.65 1.67 1.37 1.07 0.75 12 67.2 63.3 58.7 50.8 0.44 0.41 0.38 0.33 0.51 0.48 0.44 0.38 岩 润 站 (3302km2) 取 水 口 (22km) P=50% P=5% 厂址 (25km2) P=10% P=20% P=50% 考虑到洪水在时间上的变化,建议在使用以上成果时,主汛期提前(汛前)、错后(汛后)5~10天,非汛期提前错后5天。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与规划 甘洛县隶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位于四川西南部,攀西地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峨边县、金口河区接壤;南与美姑、越西两县相连;西与石棉县交界,北临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全县辖7镇21个乡,225个村,8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22万人,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苗等14种少数民族共计1183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1%,组成了民族大家庭,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5.3%以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 18 / 55

阿尔乡位于甘洛县的东南部,属典型的彝族聚居乡,全乡辖7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人口9225人。距县城仅17公里。 2、社会经济 甘洛县乡镇企业点多面广,以铅锌系列为主的主要产品一直是甘洛财政收入的支柱。为了抓好工业企业的生产,县政府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对铅锌生产、销售过程诸环节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力度,保证了冶炼、洗选和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县重点骨干企业有“四川省甘洛县二冶电铅厂”、“四川省甘洛县前进冶炼厂”、“四川省甘洛县铁厂”、“甘洛县齐齐冶炼厂”、“甘洛县综合冶炼厂”、“四川省甘洛电铅厂”、“四川省甘洛铁路有色金属化工厂”、“四川省甘洛县外贸浮选厂”、“甘洛县合协铅锌选厂”九家,营业收入均在500万元以上。 经过10年的努力,甘洛县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退耕还林10万亩,建成3万亩雪山大白芸豆基础,1000亩公有制蔬菜基地,3万亩苎麻基地,2万亩蚕桑基地,1000亩山癸基地,6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工业结构调整以水电站建设和碳化硅、铝钒土开发为重点,形成铅锌、水电、高耗能三大支柱产业,使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经济势力明显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尔乡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黄豆、核桃等农经作物。全乡面积53.3平方公里,全乡共有耕地4039亩,水田就有32.66亩。 3、交通 甘洛县交通十分方便,成昆电器化铁路横贯全县62.5公里。县内有两条省级公路,通往乐山、雅安和邻近县。全县通车里程488.5公里,实现了乡通公路。公路旅客、货物年运输量分别为18万人次、47万吨。现又完成了甘斯路4公里标美油路建设,田海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完工,动工了乌金公路,县城至大渡河段公路。 4、文物和文化 “十一五”期间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了甘洛县科技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甘洛县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面分别达适用面40%和45%,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 本电站位于甘洛县阿尔乡境内,其建设区域内无国家保护文物古迹。 19 / 55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阿尔乡,据凉山州监测站于2010年12月对本电站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报告显示,本项目总体环境质量较好。(监测布点图见图4)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1、监测点位布置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监测了1个点位,即1#:马达村。 1.2、监测因子 考虑到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的常规评价因子和本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确定TSP、SO2、NO2为监测因子。 1.3、监测时间和频率 本次监测时间为2010年12月2日~12月4日,连续监测3天。TSP监测日平均浓度,每天采样一次,采样时间为12小时;SO2、NO2为小时平均浓度,每天采样4次,每次采样1小时。 1.4、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下表8。 表8 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监测断面 监测因子 TSP 1 SO2 NO2 样品个数 3 12 12 标准限值 0.30 0.50 0.24 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mg/m) 0.099~0.109 0.022~0.052 0.020~0.041 3超标率(%) 0 0 0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其公式为: Ii = Ci / Si 式中: Ci--第i种污染物实测浓度,mg/m3; 20 / 55

S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本次评价取各因子监测结果中的最大值进行评价,经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列于表7。 表9 空气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Ii 因子 单项污染指数Ii TSP 0.36 SO2 0.104 NO2 0.17 由表9可见,评价范围内的TSP、SO2、NO2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1、监测布点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了2个断面,即Ⅰ#:马达堰取水口处;Ⅱ#:马达二级电站拟建厂房下游200m处。 2.2、监测频次 本次监测时间段为2010年12月2日~12月4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一次。 2.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引用的地表水监测因子主要为:pH、COD、NH3-N。 2.4、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下表10。 表10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断面 Ⅰ 监测因子 pH(无量纲) COD NH3-N pH(无量纲) Ⅱ COD NH3-N 样品个数(个) 3 3 3 3 3 3 标准限值(mg/L) 6~9 20 1.0 6~9 20 1.0 浓度范围(mg/L) 超标率(%) 7.20~7.22 6.6~7.1 0.133~0.139 7.26~7.28 7.1~7.3 0.141~0.144 0 0 0 0 0 0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Si,j?Ci,j/Cs,i 式中:Si,j——标准指数; 21 / 55

Ci,jCs,i——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浓度值,mg/L; ——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pH的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SpH,j?7.0?pH7.0?pHpHj?7.0pHsujSd pHj ≤7.0 SpH,j??7.0 pHj >7.0 pHj式中:SpHj——pH的标准指数;——pH实测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值的下限; ——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值的上限。 pHsu本次评价取各因子监测结果中的最大值进行评价,经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列于表11。 表11 地表水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Ii 监测点位 Ⅰ Ⅱ 单项污染指数Ii pH 0.11 0.14 COD 0.355 0.365 NH3-N 0.139 0.144 由表11可见:各评价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评价河段各环境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地表水环境现状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3.1、监测布点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了3个点位,即1#:拟建电站取水口处;2#:拟建电站厂址处;3#:马达村。 3.2、监测频次 本次监测时间为2010年12月2日~12月3日,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监测1次。 3.3、监测因子 本次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 22 / 55

3.4、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下表12。 表12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Leq[dB(A)] 日 期 点 位 1# 2# 3# 昼间 45.8 45.5 46.4 12月2日 夜间 40.5 40.8 39.5 昼间 46.1 46.0 45.9 12月3日 夜间 41.0 41.2 39.2 评价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相关标准限值见表13。 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限值 单位:dB(A) 类别 2类 昼间 60 夜间 50 由表12、13可以看出,拟建电站所在区域昼、夜间噪声监测值达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说明电站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 23 / 55

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马达二级电站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0。 表14 马达二级电站环境敏感目标 环境因子 地表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敏感点 地坝沟 马达村 (10户) 工程占地区及占地影响区 农灌区 人群健康 具体位置 取水枢纽下游闸坝至厂房的1.4km河道减水段。 拟建厂址西面200m处 保护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3准,≥0.067m/s的生态流量。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生态环境 尽量降低本工程建设对工程区及周边取水枢纽、引水枢纽、厂房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使工程影响纽及渣场 区的水土流失水平不高于现状水平,达到地方水土保持规划的治理标准。 地坝沟灌溉区 满足灌溉区农灌用水和生态用水 施工区 防止各类传染病的流行。 施工人员 评价适用标准

24 / 55

(1)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功能; 表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表 污染物 浓度限值(mg/L) pH 6~9 COD ≤20 BOD5 ≤4 氨氮 ≤1.0 环境质量标准 (2)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表16 环境空气质量值表 污染物名称 TSP SO2 NO2 取值时间 日平均 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0.30mg/m3 0.50mg/m3 0.24mg/m 3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表17 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LAeq:dB 类别 2 昼 间 60 夜 间 50 (1)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表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污染物排放标准 BOD5 ≤20 COD ≤100 SS ≤70 NH3-N ≤15 一级标准值(mg/L) (2)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m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SO2 ≤0.4 颗粒物 ≤1.0 3 (3)噪声污染物排放:施工期环境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25 / 55

表2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Leq〔dB(A)〕 施工阶段 土石方 打桩 结构 装修 主要噪声源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各种打桩机等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等 噪声限值 昼 间 75 85 70 65 夜 间 55 禁止施工 55 55 表2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dB(A)〕 类别 2类 昼间 60 夜间 50 (4)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相关规定执行。 总量控制标准 / 工程分析

26 / 55

工程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1.1、施工期工艺流程 本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见图1。 施工导流 施工废水、扬尘、噪声、弃渣 主体工程施工 施工废水、扬尘、噪声、弃渣 取水枢纽引水系统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及其它附属设设备安装、调试 噪声 投入运行 图1 电站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结点图 1.2、施工工艺简述 详见“工程基本情况”中“施工导流”及“主体工程施工”章节。 2、施工期污染物产排分析 2.1、废水 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有骨料冲洗水、拌和站冲洗水、机修废水、基坑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1)骨料冲洗水 据对同类水利枢纽工程类比监测得知:施工废水以砂石骨料筛分加工冲洗废水居多, 27 / 55

本电站施工高峰期产生量约为26m3/d,SS浓度约为5000mg/L,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拌和站冲洗水 工程设置2个拌和站,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0.5m3/次·站,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量约为4m3/d,废水SS浓度约为1000mg/L,设置一个20m3的沉淀池对产生的施工废水进行沉淀,沉淀之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3)机修废水 机修设备维护可能存在油品滴漏,导致排放废水含有少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含油废水为无规律非连续排放,据类比资料显示废水产生量最大约为0.5m3/h,石油类浓度一般为10~30mg/L。此类生产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收用于混凝土拌合冲洗等。 (4)基坑废水 进水枢纽、厂房基坑在河漫滩上开挖,地下水位浅,砂卵石层基坑涌水量大。基坑排水强度高,本工程基坑废水主要由砼养护废水和基坑渗水组成,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悬浮物浓度可达2000mg/L,经静置沉淀后抽出外排。 (5)生活污水 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期为8个月,平均每天施工人员为50人。产生生活污水约2.0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3—N等,由于废水排放量不太大,污染物浓度较低,故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后,由当地农民外运沤肥。 2.2、废气 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扬(粉)尘、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和爆破废气。 (1)扬(粉)尘 评价区域内扬(粉)尘主要有爆破粉尘、混凝土拌和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以及道路扬尘等。 爆破粉尘:由于本工程需要爆破的地方较少,爆破时炸药用量也较小,粉尘产生量亦较少,且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故本评价不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混凝土拌和粉尘:此类粉尘污染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根据对有关混凝土拌和楼的调查结果显示,距混凝土拌和楼倒料口2~5m处,粉尘浓度可达112~114mg/m3。可适量洒水降尘来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8 / 55

道路扬尘:车辆运输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另外是水泥、弃渣等多尘料运输时,因防护不当导致的物料失落和飘散,从而引起公路附近空气含尘量增加。据同类工程调查,运输扬尘影响范围大致在公路两侧200m之内。 表22 施工路段洒水降尘试验结果 距路边距离(m) TSP(mg/m) 30 11.03 2.11 洒水 20 2.89 1.40 50 1.15 0.68 100 0.86 0.60 200 0.56 0.29 不洒水 (2)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于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挖掘机等,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属于流动污染源。另外,施工机械燃油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它和汽车尾气均为无组织废气。它们对周围大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施工所在地区的大气扩散条件、施工强度、工地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由于本工程所用施工机械较少,因此这部分废气产生量较小,可忽略。 (3)爆破废气 由于炸药在爆炸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膨胀气体(炮烟),其中除含有大量粉尘外,还含有CO、NO2、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计比例如下表23。 表23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害物质表 有害物质 排放比例(‰) CO 44.66 NO2 3.518 碳氢化合物 0.0368 2.3、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开挖、钻孔、爆破、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搅拌等施工过程。 施工期噪声的影响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不同的施工设施投入而有所不同。在施工初期,厂房等未见雏形,运输车辆的行驶和施工设备的运转是分散的,噪声影响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固定声源增多,功率大、运行时间长,对声环境的影响明显。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与敏感点的距离。 本工程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种类较少,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装载机、双轮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还有爆破产生的噪声。爆破产生的噪声是瞬间的,强度在90~130dB(A)。表24中列出常用施工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 表24 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29 / 55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械类型 装载机 双轮机 压路机 推土机 挖掘机 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泵 声源特点 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不稳态源 固定稳态源 固定稳态源 距离设备1m处噪声值 90 81 81 86 84 90 85 2.4、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弃渣、建筑垃圾、沉淀池底泥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1)施工弃渣 本水电站项目建设期土石方开挖总量约7727m3(自然方),土石方工程量集中在引水工程和主副厂房工程。水电站土石方平衡详见表25,图2。 表25 工程弃渣平衡表 序号 开 挖 项目 土方 一 石方 砂卵石 合计 利 二 三 四 用 料 块石 砂卵石 合计 首部 枢纽 210 118 174 502 238 163 401 100 引水 渠道 2150 1133 292 3575 248 866 1114 管道 前池 600 450 1050 厂房 枢纽 1500 100 500 2100 150 500 650 小计 4460 1801 966 7227 636 1529 2165 100 料场 500 500 500 合计 4960 7727 2665 100 围堰折除 弃碴料 452 4248 1575 2500 8811 注:开挖总量是自然方,回填量是松方,因此乘以1.5的系数,即弃渣总量为8811m3 土石挖方502 30 / 55

进水枢纽 引水渠道 压力管道 (前池) 土石挖方1050 土石填方1114 土石挖方3575 土石填方401 总挖方 2163 1#、2#、3#、4#弃渣场总 厂房枢纽 土石填方0 弃渣量8811 土石挖方2100 总填方 123 土石填方650 土石挖方500 料场 土石填方500 围堰拆除 100 图2 土石方平衡图 单位:m3 (2)建筑垃圾 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废砖头、废钢筋等建筑材料产生,同时一些设备的安装也会有废包装材料产生,但它们的产生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此不做定量分析。本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后,不可用部分运至渣场填埋,可用部分回收或出售给垃圾回收站。 (3)沉淀池底泥 由于骨料筛分、养护废水中的SS均沉淀于沉淀池底,经估算沉淀池底泥产生量约为10t,随项目产生的弃土一并处置。 31 / 55

(4)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为50人/d,生活垃圾按0.35kg/d·人计,则日产生垃圾量为17.5kg。整个工期内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2t。每个施工场地设立一个垃圾堆放点,定期清理,择址填埋。 3、水土流失 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是指工程在施工期产生弃土弃渣以及扰动地面在不考虑任何防治措施情况下的水土流失量的计算,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可以概括为弃渣区和扰动地表区增加的两个部分水土流失。前者指弃士、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它直接增加了水土流失物质源;后者指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被破坏地面或影响面较原地面增加或可能增加的流失量。 根据电站工程施工土石方平衡计算,工程开挖土石方为7727m3(自然方),土石方回填及加工后利用共计为2665m3,经平衡后工程弃渣松方约8811m3,本方案布置了4个弃渣场,根据凉山州类似工程施工弃渣流失系数的实测计算成果,本工程弃渣场绝大部分都设在荒坡地,考虑到当地地形、气候条件等因素,预测弃渣流失系数为33%,即马达二级电站弃渣流失量可达2907m3(松方),折合4970t。 地表扰动增加流失量预测根据马达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区气候、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水土流失现状等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工程建设区地表扰动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3.1t(合松方271.1m3)。 4、施工人员健康 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将急剧增加施工区内人数,施工高峰人数达到100人/d。外来人口的增多对人群健康等均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在施工期间要加强卫生的预防管理,注意人群健康检查,定期对临时宿舍进行消毒,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5、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表26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32 / 55

种类 产污(源)点 骨料冲洗水 拌和站冲洗水 机修废水 污染物名称 SS SS 石油类 SS COD SS NH3-N 粉尘 粉尘 道路扬尘 尾气 废气 施工弃渣 建筑垃圾 底泥 生活垃圾 噪声 噪声 处理前浓度及排放量 5000mg/L,26m3/d 1000mg/L,4m3/d 10~30mg/L 2000mg/L 300mg/L,0.144t 200mg/L,0.096t 35mg/L,0.017t 少量 少量 少量 少量 少量 8811m3 / 10t 4.2t 81~90dB(A) 90~130dB(A) 处理、处置方式 沉淀池沉淀处理 沉淀池沉淀处理 隔油池+沉淀池处理 沉淀处理 旱厕收集外运 洒水降尘 湿法作业 洒水降尘 / / 渣场堆存 集中收集 渣场填埋 集中收集,卫生填埋 距离衰减等 处理后浓度及排放量 0 0 0 70 0 0 0 少量 少量 少量 少量 少量 0 0 0 0 / / 排放去向 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 回收利用 排入地表水 农田施肥 废水 基坑废水 生活污水(480m3) 爆破 混凝土拌和 废气 道路运输 汽车、设备 爆破 土石开挖 主体施工 固废 沉淀池 施工人员生活 噪声 设备运行 爆破 环境空气中 渣场 渣场、出售 渣场 择址填埋 / /

淹没占地: 马达二级水电站为底格拦栅坝取水,正常取水位1597.00m,坝高2.9m,回水在常年洪水位以下,对两岸荒地和耕地无淹没影响,也没有移民搬迁及其它实物的影响。 本工程临时占地5亩、永久占地3.5亩,全部为荒地或河滩地。工程完工后,立即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移民安置: 本工程建设主要为河滩荒地,无居民搬迁,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 33 / 55

工程运行: 1、电站运行工艺流程 1.1、工艺流程图 取水口上游来水 取水枢纽 (底格拦栅坝) 引水渠道 地坝沟上游下泄流量3不小于0.067m/s,作为减水河段的生态流量 压力前池 压力管道 发电机房(800kW) 升压站 尾水 并入电网 回归原河道 图3 电站运行工艺流程图 1.2、工艺流程简述 电站在马达电站尾水上游修建底格拦栅坝,将水沿河道引至压力前池,再经压力钢管输送至右岸厂房发电。 2、运行期污染物产排分析 2.1、废水 电站预计定员8人,提供职工宿舍。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64m3/d(233.6m3/a),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 34 / 55

2.2、废气 本水电站营运期间由于主要的生活能源为电能,辅助能源为液化气,均为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主要的废气为厨房的餐饮油烟,本电站营运期职工为8人,产生油烟量较少。 2.3、噪声 本工程建成后,噪声主要来自于电站的水电机组以及水由高处泄下的噪声和升压站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为75-95dB(A),针对不同的噪声源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2)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3)对高噪声的声源地,采取屏蔽作业和远程控制,同时建立隔声操作间,值班间和休息间采用隔声罩,加强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由于发电厂房墙壁对噪声的阻隔,以及采取上述防治措施,治理后经过距离衰减,可做到厂界噪声达标。 2.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废机油,本项目运营期预计职工8人,根据同类工程项目取生活垃圾排放系数为0.35kg/d·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8kg/d,即,1.022t/a,在旱厕附近建设一垃圾池,收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择址填埋。 机修废机油为危险废物,要求企业用铁桶收集,封装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2.5、减水河段生态影响 电站运行期时,将在取水口至尾水排放口之间将形成1.4km的减水河段,减水河段水量减少,河面缩窄,形成裸露河滩地,导致河道中原有的鱼类生存空间缩小和种类减少;另外,河道的减水也会对其水文情势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电站保证下泄多年平均流量的10%以上的量作为下泄生态流量,基本可满足河道的生态用水,维持下游动植物、生态系统、景观用水需求等。 3、运行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35 / 55

表27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种类 产污(源)污染物名点 称 COD 废水 生活污水233.6m/a NH3-N 废气 餐饮 职工生活 固废 机械设备 废机油 / 75~95 dB(A) 36 / 55

3处理前浓度及排放量 300mg/L,0..070t/a 200mg/L,0.046t/a 35mg/L,0.008t/a / 1.022t/a 处理、处置方式 处理后浓度及排放量 0 排放去向 SS 旱厕收集 0 0 田地施肥 油烟 生活垃圾 / 垃圾池收集 铁桶收集后 厂房隔音、距离衰减 / 0 0 环境空气 择址填埋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 噪声 设备运行 噪声 / 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马达二级电站项目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占地和施工活动破坏植被而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施工汽车尾气及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平整场地等活动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引起的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电站施工过程中,将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水保设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林草退化,降低了表层土壤的抗蚀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马达二级电站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 原有地表被扰动和破坏,土壤变得疏松,可蚀性增强,在外力和人为活动双重作用下,土壤侵蚀强度(局部区域可达到极强度以上)和程度都增大,土壤侵蚀量增加,对局部植被、土地利用现状会造成一定的改变,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可能造成局部的崩塌、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发生。同时由于原地表耕作层遭到破坏,而且植被附着的土层被直接剥离、压埋,使得土地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弃土的松散堆放容易受径流和降雨影响而发生坍塌。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可以概括为弃渣区和扰动地表区增加的两个部分水土流失。前者指弃士、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它直接增加了水土流失物质源;后者指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被破坏地面或影响面较原地面增加或可能增加的流失量。根据水土流失量预测,马达二级电站弃渣流失量可达2907m3(松方),折合4970t。地表扰动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3.1t(合松方271.1m3)。 此外,工程在建设期会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动、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施工活动的影响具有暂时性,因各施工作业区附近无珍稀动植物,且离村民居住地较远,采取相关措施后(详见水土保持方案),可减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可有一定的恢复。 1.2、施工期人群健康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外来施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较多,因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增大,生活设施均为临时设置,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加上劳动强度 37 / 55

较大,施工人员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另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与扬尘浓度大、施工噪声强度大,如不注意劳动保护,则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大。 1.3、施工期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3.1、施工废水 (1)骨料筛分、养护及混凝土搅拌废水 混凝土骨料加工厂总共生产天数约为210天,根据同类水利枢纽工程类比监测得知:筛分废水主要是SS污染;5000mg/L,且沉淀速度缓慢,本工程高峰产生量约为30m3/d;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SS浓度约为1000mg/L,产生量约为4m3/d。经一个20m3的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机修废水 机修设备维护可能存在油品滴漏,导致排放废水含有少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含油废水为无规律非连续排放,据类比资料显示废水产生量最大约为0.5m3/h,石油类浓度一般为10~30mg/L。此类生产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砼拌合等,对周围水体影响很小。 (3)基坑废水 进水枢纽、厂房基坑在河漫滩上开挖, 地下水位浅,砂卵石层基坑涌水量大。基坑排水强度高,本工程基坑废水主要由砼养护废水和基坑渗水组成,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悬浮物浓度可达2000mg/L。 由于基坑所处位置的限制,不利于处理设备或构筑物的设置。基坑废水中的岩土颗粒和水泥砂浆较易沉淀,根据已建、在建水电站项目的操作经验,在基坑内设立一定区域作为集水池,让坑水静止沉淀后抽出外排即可。污泥泵抽出沉淀污泥,由专用车辆运至弃渣场。这种基坑水处理措施合理有效,经济节约。 1.3.2、生活污水 工程施工期为8个月,共1.2万工日。施工期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均在施工现场食宿等。因此,用水量约为50L/d·人,整个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约2.0m3/d。施工人员生 38 / 55

活污水主要来自卫生清洗及餐饮等。污染物为COD.:300mg/L、BOD5:200mg/L、NH3-N:35mg/L。生活污水排入旱厕由当地农民外运沤肥。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1.4、施工期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气主要有施工中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土石方开挖、凿岩爆破、砂石料开采及破碎、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以及施工原材料运输和装卸产生大量扬尘(粉尘) (1)扬尘 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材料装卸、土石方挖掘堆放、交通运输扬尘、水泥拌和等,扬尘产生几率与土方的含水率、土壤粒度、风向、风速、湿度及土方回填时间等密切相关,据资料介绍,当灰尘含水率为0.5%时,其启动风速为4.0m/s,本项目建设在山谷中,受地形影响形成山谷风。工程所需材料粒度较小,为扬尘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根据以上条件分析,一般情况下施工季节有时由于风力相对较大,有可能在小范围内形成扬尘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据类比资料实测结果,在风速4.0m/s时,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见表28: 表28 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 单位:mg/m3 距离 污染物 .扬尘 1m 3.744 25m 1.630 50m 0.785 80m 0.496 150m 0.246 可见,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施工扬尘可在150m范围内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大气环境可造成不利影响;150m范围外,一般不会有大的影响。本工程所处地点离最近的居民区距离为200m,施工扬尘对厂房西侧的居民影响很小,且施工期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的结束而结束。本次环评要求施工方可适量洒水降尘来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汽车尾气 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是流动污染源。在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于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挖掘机等。 施工场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车辆在施工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 ②汽车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地区影响较小; 39 / 55

③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汽车尾气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爆破粉尘 由于炸药在爆炸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膨胀气体(炮烟),其中除含有大量粉尘外,还含有CO、NOx、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计比例如下表29: 表29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害物质表 有害物质 排放比例(‰) CO 44.66 NO2 3.518 碳氢化合物 0.0368 由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可知,本项目炸药用量不大,经以上分析,进入大气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1.5、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5.1、施工噪声源调查 施工期噪声的影响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因不同的施工设施投入而有所不同。在施工初期,厂房等未见雏形,运输车辆的行驶和施工设备的运转是分散的,噪声影响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固定声源增多,功率大,运行时间长,对声环境的影响明显。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与敏感点的距离。 本项目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种类较少,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平地机、混凝土搅拌机、手提式电钻等还有爆破产生的噪声。爆破产生的噪声是瞬间的,强度在90~130dB,表30中列出常用施工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 表30 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械类型 轮式装载机 双轮机 压路机 推土机 挖掘机 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泵 声源特点 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不稳态源 固定稳态源 固定稳态源 距离设备1m处噪声值 90 81 81 86 84 91 85 1.5.2、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 施工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估算出施工期间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lg(r/r0)-ΔL 40 / 5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l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