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习题2

更新时间:2023-08-10 22:33: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声明:本资料由 考考社区()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对题目的分析

包括两方面:一是质的分析,二是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 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0.4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综合练习

一、填空

1.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 的。

2.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 )的方式选择样本。

3.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 )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 ),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

7.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 )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 )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 )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 )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1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实证、数学方法、( )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取样, 2.自变量, 3.因变量, 4.中介变量, 5.操作性定义, 6.样本容量,

7. 随机性原则, 8.教育研究设计, 9.信度, 10. 效度。

三、简答题(选三题做)

1. 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2. 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

4. 分层随机取样法

5. 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6. 取样的原则

7. 取样的一般过程

8. 操作定义的原则

9.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0.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四、选择判断题(参考)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 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五、论述题(选二题)

1. 试论取样的意义

2. 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3. 试述操作性定义的作用

4. 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习题答案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一、

1. 一致

2. 比例抽样

3. 隔一定

4. 课题表述,文献查阅

5. 被试方面的因素

6. 外部效度,内部效度

7. 解决研究问题

8. 如何控制

9. 收集和分析,回答

10. 思辨,符号

二、

1. 研究取样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为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而随机选取的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2. 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3. 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4. 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

5. 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6.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7.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8.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

9.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10.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三、

1. 取样设计、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

2.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

4.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5. 主要内容: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6.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7.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 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

9.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

10.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观测指标(变量指标)

四、

1.C,2.D,3.D,4.B,5.C,6.A,7.D,8.A,9.B,10.A。

五、(要点)

1. 依据取样理论,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和足够多数量的样本,可以推论出总体的情况。取样设计的优势主要有四条:

(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

(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4)减少研究“污染”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

2.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3. 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5条:

(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

(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4.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基本方法。

(3)平衡法。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第四章自测题和答案

一 、填空(参考)

1.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 )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 )。

2.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3.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 )。

4. 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 )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 ),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 )。

6.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7. 在内容分析法中,( )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

8.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 ),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且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9. 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 )、分析单位取样。

二、名词解释(必做)

1. 文献的定义,2. 零次文献,3. 一次文献,4. 二次文献,5. 文摘,6. “外审”,7. 内审,8. 分析维度,9. 量化处理,10. 平均相互同意度 。

三、简答题(选四题做)

1. 文献的种类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2.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 积累文献

4. 积累文献的方式

5. 分类整理的要求

6. 内审的方法

7. 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9.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10. 评判记录

四、论述题(选三题做)

1. 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2. 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

3. 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式

4. 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

5. 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6. 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习题答案

一、1. 非接触性,定量分析

2. 零次文献

3. 文献综述

4. 浏览、粗读和精读

5. 档案馆,计算机互联网

6. 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7. 分析单位

8. 传播内容

9. 日期取样

二、

1.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3.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4.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5. 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

6.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7.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8. 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9. 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作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部分内容。它是运用内容分析法时工作量最大的、操作最细致的阶段。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10. 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三、

1.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2.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3. 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

4. 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5. 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

6. 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7. “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

8. 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9.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

?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

?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

?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10. 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四、1.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文献法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因此,文献法是每个教育科研工作者(或者说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2.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图书馆是搜集文献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文献集中形式。中国古代称之为藏书阁或藏经楼,以藏书为主。近现代图书馆(例如,英国的图书馆)大都实行面向社会、以利用为主,提供开放式服务,并发展为多个图书馆的联合协作、文献交流、资源共享的开办趋向。现代图书馆成为收集、整理、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保存、传递科学文献知识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也是教育文献交流系统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查寻资料的主要场所。档案馆是收集国家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和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和提供查询、备案的专门机构。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它是科学研究部门、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或自然标本等的主要收集场所。凡一切可能有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团体或机构,诸如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学术团体,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不论其有无图书馆,但为开展业务工作,总要收集或生产出一些文献资料(例如,“动态”、“工作通讯”、“内部文稿”之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报、刊等),都可以作为教育文献的资源和搜集渠道。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是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学术会议上,不但可以阅读会议论文等资料,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质疑、提问与讨论,相互交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课题。从与有关专家、同行的交谈中,研究者还可以获取许多有价值的动态情报,了解别人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这些信息对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个人交往,是获取研究资料、情报的重要渠道。计算机互联网(或因特网internet)的网上资源量可以称之为数不胜数,从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到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天文、新闻、娱乐等等,应有尽有,浩瀚无边,几乎一切人类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

3.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检索工具查找,指利用现成(或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现成的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目录卡片指简要记录文献资料要点(例如题目、作者、出处、年代等)的卡片,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各类图书馆或资料室所藏文献图书进行检索的工具。目录索引是汇集了一定时间内各类文献的题目与出处的一览表,其特点是分类明确统一、按时间顺序编排、便于检索。目录索引主要有综合目录索引、报刊目录索引、专业目录索引和专题目录索引等。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中国国内这类检索工具较少,英文的该类杂志较多,其中部分在一些国内图书馆或资料室有收藏。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用适当的检索服务方式。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前者定期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检索结果,后者对累积的文献进行专题检索。

4. 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标记式就是研究者在阅读研究文献时,用一些符号(如圆圈、着重号、疑问号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等标记出来。抄录式指把阅读文献所得的情报资料抄下来。抄录有全录和摘录两种。前者就是全文照抄,如果某文献全部有用,可采用比方式。后者指只将有价值的、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研究资料有选择地抄录下来。提要式指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方法、结论要点等加以概括、缩写。札记式指阅读文献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各种联想、批评、疑点、意见、得到的启发和收获等等记下来。综述式指对所阅读的众多有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系统、概括的介绍,并对其进行评论。

5. 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

6.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自检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合计30分)

1、等距变量指能反映事物的类别和相对地位,但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变量。等距变量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等距变量之间能做-----运算,但不能进行--------运算。

2、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既有量的-------,又有-------,能够进行-----运算。

3、相关设计又称--------。

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的大小。

5、------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

6、---- -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

7、------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8、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9、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10、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实证、数学方法、--------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三、名词解释

1、集中量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次数分布

4、时间取样观察

5、事件取样观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

2、 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3、 题目难度项目分析。

4、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5、 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 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2、 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自测题参考答案

1.倍数 相等 绝对零点 加减 2.相等单位 绝对零点 加减乘除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3.事后回溯设计 4.系统误差 5、实证效度 6.同质性

7.构想效度 8、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 9.有关问题 10.日期取样

11.思辨 符号

二、(每题3分,合计15分)

1.D 2.A 3、B 4、A 5、 A

三、(每题2分,共10分)

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平均的数也是次数分布的一个点,反映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说明典型观察值的特征。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2、加权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 或变化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3.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再现的次数情况。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4.时间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5.事件取样是选取某一类事情作为观察的对象。

四、(每题5分,合计25分)

1.几何平均数(GeometricMean)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处理的数具有以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集中量数(如中数、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2.影响构想效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构想之代表性不充足,二是构想之代表性过宽,以致包括了无关的多余事物。

3.题目难度项目分析又称题目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质的分析,一个是量的分析,前面题目编辑中提出的一般原则、题目的内容,形式,取材的适切性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质的分析。所谓量的分析就是指通过题目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题目难度,区分度以及被试对各种答案的反应情况。

4.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预试;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5.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五、(每题10分,合计20分) ?

1.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

2.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推论六部分。 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声明:本资料由 考考社区()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le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