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专升本)作业集答案(专本科函授)

更新时间:2024-05-01 15: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护理心理学》

(4)现代护理实践中积极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的咨询、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教育。 2.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认识和研究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以及生理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护理工作者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疾病的不同影响及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就能更好地对病人进行系统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由于他们的成熟状态和社会经历差异,所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患病的心理反应也会各有差异。所以护理工作者需要学习一些毕业生发展心理学知识,以便针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特点进行躯体和心理护理。

(3)研究和应用有效地交往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有效地与病人进行交往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估计和诊断护理问题十分有用,而且是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前提和保证。

(4)研究和应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适应对象,使用者需要根据对象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以及本人的经验选用。 (5)研究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

(6)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对正常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便能及时寻找帮助;适当的心理健康教

育也能帮助人们对某些疾病产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护理心理学: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和发展。 二、简答题:

- 1 -

《护理心理学》

1.现代护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1)现代护理学和心理学都是以人为自己研究对象并直接服务于人; (2)现代护理学和心理学都属于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3)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吸收心理学关于人们的需要与动机、应激与应对、自我的发展与障碍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4)现代护理实践中积极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的咨询、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教育。 2.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认识和研究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以及生理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护理工作者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疾病的不同影响及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就能更好地对病人进行系统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由于他们的成熟状态和社会经历差异,所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患病的心理反应也会各有差异。所以护理工作者需要学习一些毕业生发展心理学知识,以便针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特点进行躯体和心理护理。

(3)研究和应用有效地交往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有效地与病人进行交往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估计和诊断护理问题十分有用,而且是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前提和保证。

(4)研究和应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适应对象,使用者需要根据对象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以及本人的经验选用。 (5)研究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

(6)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对正常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便能及时寻找帮助;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帮助人们对某些疾病产生正确的认知,消除由于错误认识带来的心理恐惧。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 2 -

《护理心理学》

3.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5.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简答题:

1.知觉主要分为哪几类?

按知觉对象性质,将知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 (1)形状、大小知觉 (2)距离知觉 (3)深度知觉 (4)主位知觉

(二)时间知觉指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的信息线索主要来自自

然界周期性的变化和人体自身生理、心理的节律性变化。

(三)运动知觉指对物体和自身机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的

结果,参与运动知觉的有视觉、动觉、平衡觉,其中视觉起重要作用。 情感主要分为哪几类? 2.情感按其内容一般分三个方面:

(1)道德感 指人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动机、行为倾向及具体行为的道德价值、道

德意识和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情感、同情感、人道主义情感等。

(2)理智感 指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即认识和探求真理时,能否满足知需要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如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充实感等。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世界观、人生观等相联系,在人的认识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又反过来推动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3)美感 指人对美的体验。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很难准确地描述美感概念的内涵和

产生过程,不过,美感作为心理现象,是人为满足美的需要,按照个体所获得的美的修养与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性,不仅物质形态美使人有美的体验,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也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体验。

3.胆汁质气质的主要特点有那些?

- 3 -

《护理心理学》

胆汁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敏捷性高、可塑性低、情绪兴奋性高、外倾明显。其行为表现出直率、热情大方、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粗心,情绪强烈外露且不稳定,性情急躁,自控力稍差,总的给人一个印象,情绪强烈而不稳定。 4.智力主要分为那几类? 智力可分为七大类:

(1)逻辑性和数理性的智力(逻辑数学能力) (2)言语能力 (4)身体—动觉智力 (5)音乐智力

(6)洞悉人性、善解人意、人际智力 (7)自我内省智力 三、论述题

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指直接与人类个体生存相关的需要,包括饥、渴、性、排泄等需要。 (2)安全需要 指确保个体生存安全、生活稳定、免遭危险与恐惧的环境与条件的需

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需要。

(3)社交的需要 指个体社会交往中获得爱和归属的需要。交往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纽

带,交往中人才可能产生友谊、爱、情感上的融洽等,才可能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如果这种需要不能获得满足,会带来疏远感、孤独感、陌生感、寂寞感。

(4)自尊的需要 指个体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一个人要求获得别人的关心、

尊重、重视和高度评价,而产生认可、威望、荣誉、负责任等情感。自尊指对自己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充满自信与肯定,从而产生自信、自重、自足、胜任等情感。这两种情感通常产生于社会生产及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自尊与被尊重需要受挫,就会使人产生沮丧、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缺乏和丧失自信。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促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向往,这种向往可以说成是希望

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马斯洛又说,自我实现可定义为一种永无止境地趋向个人内心的统一,整合或和谐,达到一种自身安宁、完美的状态。

- 4 -

《护理心理学》

2.在个体发展中,需要层次逐渐出现,生理、安全需要最早出现,之后才出现社交、自尊需要,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3.需要层次的发展

对个体而言,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对基本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可以不管,而是要持续不断地给予满足。

4.马斯洛注重对健康人的研究,强调人性积极的方面,注重人的尊严,尽管有理想的色彩,但仍然可以作为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护理的理论借鉴。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及表现有那些?

人格障碍的类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和二版修订版(CCMD-II-R)把人格障碍类型分为:

(1)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为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和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很难以说理或根据事实改变其想法。

(2)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是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乏亲切感;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怪癖行为,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孤僻自处,多单独活动。

(3)反社会型人格:是一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地行为不负责任,如不承担经济义务、家庭责任,不抚养小孩,不赡养父母;他们认知完好,但行动无计划,不考虑后果,并常有冲动和暴行;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维持长久工作,爱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粗暴行为进行辩解、撒谎。

(4)冲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情绪具有明显冲动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对事物往往作出暴发性反应,不能控制的发怒,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行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倾向;反复无常;生活无目的,事先无计划,做事缺乏坚持性,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自伤行为。

(5)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

- 5 -

《护理心理学》

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感情用事、戏剧性地、过分夸张地自我表演;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自我中心,强迫别人符合他的需要和意愿,稍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说话夸大其词,甚至掺杂幻想情节;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易受损害;渴望他人关注;表扬和同情自己,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在外貌和行为上表现过分。 (6)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刻板固执、做事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要求完美无缺,反而影响工作效率;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办,对别人做事不放心;办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反复考虑,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否则就不安,重做;不能体验工作之后的愉快、满足感,相反易悔恨和内疚;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和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乞啬、缺少友谊往来。

(7)其它人格障碍:指依赖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 应激

2.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应对方式

3.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二、简答题:

1.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

(1)升华 指个体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和理性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3)补偿 指个人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躯体或心理缺陷时,通过代偿而得到:非常有效的纠正,即个体意识到在某方面较弱时,便针对该薄弱环节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克服自卑感

- 6 -

《护理心理学》

和相应的焦虑。

(4)抵消 指以某种象征性活动或事情潜意识地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以此来减轻心理的不安。

(5)替代 当个人所确立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或者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他会设法制定另一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

(6)认同 指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加到自己身上。 (7)鼓励 亦称增强努力,指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增加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动机。

(8)幽默 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行为表现形式的良性刺激,常与乐观相联系,以此在不知不觉中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

2.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

(1)压抑 指把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接受的冲动、欲望、思想、情感等在其尚未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予以选择性遗忘,从而免受动机、紧张、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压力。

(2)否认 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此来逃避心理挫折和痛苦感。

(3)反向 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4)幻想 当个人无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障碍时,企图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情境来逃避挫折情境,以得到自我满足。

(5)投射 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自己所具有的,但又为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此来避免内心的不安。

(6)推诿 严格地讲,推诿是一种文饰作用,指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子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减轻内疚,求得心理平干安。 3.应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有那些?

(1)常规运动锻炼 常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个体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和姿势,控制体重,减轻紧张,促进肌肉放松,从而达到缓解应激反应和提高个体应对应激的能力。

(2)饮食与营养 处于应激中的个体,能量代谢加快,消耗增加,需要及时得到营养

- 7 -

《护理心理学》

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防止机体进入衰竭状态。因此,保持恰当饮食与良好的营养状况在应激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3)休息 帮助应激者养成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安排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可能使应激者消除疲劳,精神放松,有足够的精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成功地渡过应激阶段。

(4) 时间管理技术 应激者常常时间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因而不能从容地应对应激。时间紧张、工作忙乱也常常是应激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让应激者学会正确的时间管理技术。

(5)心理与社会支持 一般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应激者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处境,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其具体训练方法详见本书第六章。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应激原的作用,减轻应激反应。 论述题

4.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

(1)护理工作环境 一般而言,在内科病房(尤其是心血管病房)、急诊室和监护病房(1CU病房)工作的护士,工作负荷重,紧张程度高,病人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程度低,加之病人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效果缓慢,与濒死和死亡病人接触多,不容易建立起工作成就感,因而经常处于高应激水平状态。

(2)护士个人工作经历 实习护士或缺乏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与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应激水平和感受到的应激原种类上有很大差异。通常,护士刚参加护理工作时,期望水平较高,希望获得工作成就感,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应对护理工作应激的能力,容易遭受挫折,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相反,有经验的护士,面对同样的工作应激原,大都能有效地处理,从容的应对,不容易产生挫折,很少或者仅出现轻至中等度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新参加工作的护士感受到的高强度的应激原常常与工作经验和应对能力缺乏有关,如护理剧痛病人、癌症病人、绝症病人或濒死病人,处理护患关系,与沮丧病人家属沟通,护士角色混乱,对自我价值缺乏正确认识等;而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护士较多地感受工作负荷过重,责任过大,工作—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压力。

(3)人格 护士的人格特征对护理工作应激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人格外向者倾向于主动寻求新颖的、变化的活动,对单调的、重复性工作耐受性低,易导致应激;人格内向者倾向于回避变化不定的活动,对单调的、重复性工作耐受性高,较少出现应激反应;具有A

- 8 -

《护理心理学》

型行为类型特征的护士常常表现出高水平的应激反应。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护士如能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与别人讨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尽可能多地考虑事物积极的、有利的方面等,工作应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回避问题、否认问题存在、幻想、自我责备,工作应激水平就高。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冲护士工作应激,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同事之间及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种矛盾,提高护士耐受应激原的能力。医护之间或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之间如果处于一种冷漠的或对抗的、缺乏支持的相互关系,则护理工作应激水平增高,而开放的、融合的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则能有效地缓冲各种工作应激原的作用,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提高工作满足程度。 5.面对危机病人,护理工作者建立起建设性应对机制的方法有那些?

作为一名护士,面对发生危机的病人或同事,应及时制定危机干预计划,紧急地处理危机者当前问题,重点在于给予危机者及时的心理支持,尽快地让危机者接受当前应激性困境的现实,尽可能地帮助危机者建立起建设性应对机制,具体方法包括:

(1)保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 情况紧急时,护士应尽可能地陪伴在危机者身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耐心地引导和倾听危机者叙述,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防止危机者发生意外。

(2)及时地给予危机者心理支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

(3)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 护士应尽快摸清危机者各种社会联系,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给予危机者关心和帮助。

(4)帮助危机者正确地认识所发生的事件, 尽可能地使危机者接受当前不利的处境,帮助危机者客观地、现实地分析和判断应激性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及时纠正危机者歪曲的认知。

(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要对危机者所使用的应对策略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指出哪些应对策略是无效的,应当放弃,同时要引导危机者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取而代之。并且要根据危机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积极应对策略。

(6)鼓励危机者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解决问题 只有在实际环境中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最终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7)反复评价效果,选择最佳干预方法 在危机干预中,护士应在每一个阶段分析和比较干预效果,找到最佳干预方案和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 9 -

《护理心理学》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能力测验是心理测验中的一大类别,包括智力测验、儿童发展量表和特殊能力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一般智力。 人格测验

2.人格测验也是心理测验中的一大门类,其数量甚至超过智力测验,主要用来评估人们的人格特征和病理人格特征。 访谈

3.访谈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的一种重要技术,是通过访谈来了解患者的真实的情况,是临床工作者与病人或来访者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会晤。无论在护理是临床心理学实践活动中,绝大多数场合访谈都是面对面进行的。访谈与者包括访问者和被访者双方。 标准化心理测验

4.标准化心理测验指经过标准化程序处理后的心理测验。 二、简答题:

1.行为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行为观察能够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提供被观察者在生活(家中)或特殊环境中(如学校,医院)的行为方式概况。

(2)能提供有关被观察者个人行为特征的信息。

(3)能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提供系统的行为观察记录。 (4)在行为观察中,能对其亲属或其他人所提供的有关观察对象和病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进行客观验证。

(5)能在一种比较自然的情景下,对从心理测验中获得的有关被观察者和病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评价和验证。

(6)对婴幼儿和某些特殊人群(如发展迟缓儿童、聋哑人和语言障碍者等),访谈法和心理测验均很难应用,行为观察有独到的作用。

2.访谈中,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的方法有那些? 以下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 (1)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2)访谈者保持一种自然、放松和关注的姿势。

(3)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地、不慌不忙地交谈。

- 10 -

《护理心理学》

(4)讲话的声调温和、富有感染力。

(5)访谈者与被访者交往时不要以一种裁决式的口吻 (6)努力使访谈成为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7)对于被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做出适当的言语反应。 (8)若非必须,不要随意中断被访者的谈话。

(9)对被访谈者的谈话应表示出兴趣,使他们感到访问者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 (10)及时地发现被访者由于担心访谈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鼓励他们说出来,并进行适当的

解释,打消被访者的顾虑。 三、论述题

1.使用心理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一)如何选择和评价测验

在评价测验时,不仅应对测验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评价;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实施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测验是否可用于具体的对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充分了解测验的结构与功能

(2)详细了解测验常模的情况和适用范围

(3)熟练掌握实施和记分方法,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实施 (4)仔细研究测验的信度

(二)熟悉和运用各种分析测验结果的方法

任何一种心理测验设计的条目都只是从相同功能条目库中抽取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因此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标准误(SEm)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当我们在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时,应当考虑到这类误差的影响。 (三)正确地看待心理测验和测验结果

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客观地研究。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然而,我们在肯定心理测验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测验的局限性: (1)心理测验结果反映了受测者在测验的这个特定环境下,此次操作的情况,尽管这个结果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经常行为特征可能与测验中的表现不完全一样。

(2)虽然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仍然会随着时间的

- 11 -

《护理心理学》

迁移,特别是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改变。 (四)影响测验实施和记分的因素 (1)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2)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 (3)测验焦虑

(4)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 (五)测验工作者的资格与职业道德

心理测验是一门科学,如果使用不当,心理测验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人们得出错误的判断,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道德准则心理测验工作的人应当认真和严格遵守的。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期待性焦虑指对感到将要发生,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2.分离性焦虑病人住院不得不与自己的配偶、子女、父母、家庭、同事以及熟悉的环境分离,暂时离开了维持心理平衡和生活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便会产生分离感,同时伴随情绪反应,特别是依赖性较强的老年人和儿童则更加明显。

3.恐惧也是病人常见心理反应之一。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生理方面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急、尿频、厌食等症状。 二、简答题:

1.儿童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有那些?

儿童病人常常表现如下几种典型的心理反应:

(1)分离性焦虑 一旦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而母亲与孩子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2)恐惧不安 入院或进行某项诊疗措施前,未详细地向孩子解释其理由,或孩子曾经有过一些痛苦性诊疗经历,都会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母抛弃或惩罚,患儿也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惑不安、恐惧。医护人员严肃的面容,医院抢救的紧张气氛,患儿有过曾经被强迫进行某些诊疗措施经历如胃镜检查、打针、手术等,均会增强这种紧张感。

儿童病人的恐惧不安有时表现为沉默、违拗、不合作;有的表现哭吵不休、逃跑等。此时,若护士对患儿态度不当,呵斥恐吓患儿,则更不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加重患儿的心

- 12 -

《护理心理学》

理反应。

(3)反抗 有的患儿抗拒住院治疗,乘人不备逃跑;有的患儿即使不逃跑,对医护人员也不理采,或者故意喊叫,摔东西,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或者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面无表情,沉默抗拒,以此种不愉快情绪表示反抗。

(4)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长期疾病的折磨,会使患儿丧失治愈的自信心。年长患儿已能意识到严重疾病的后果,难免有所担忧。某些疾病会引起外貌体形的改变,产生难以见人的心理。住院治病,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加重忧虑,过去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儿童更易表现出这种心理反应。这些儿童在病房有的表现沉默寡言,唉声叹气;有的则不愿继续治疗,认为病已不能治好,严重者出现拒食、想死和自杀的观念;有的则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朋友看见,故拒绝别人探视;有的怕上学后成绩赶不上,低估自己的能力,出现严重的自卑感。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那些?

(1)智力功能 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减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

(2)情绪 有的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甚至像小孩一样,容易激动,有时因小事而兴高彩烈,有时不顺心则不安、生气、哭泣。长期独居者,常有严重的抑郁。 (3)人格 较多的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通过这种顽固性以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4)生活方式 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离家独立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醒、白天爱打瞌睡,这种睡眠习惯的改变要与失眠进行区别。 3.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有那些?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包括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心理准备和护士的心理护理两大部分,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和良好的配合,会更有效地减轻患儿的心理反应,加快患儿的康复过程。 (一)家长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准备

儿童入院前,护士应向家长详细地说明什么时候为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同时要求家长对

- 13 -

《护理心理学》

孩子进行心理准备时,尽可能采用孩子易懂的言语,做到耐心细致,保持心情平静,使孩子既能清楚地知道将面临的情况,又不致于心情太紧张。心理准备的内容如下: (1)告诉孩子看病或住院的原因

(2)如有可能,给家长阅读像“儿科病人就诊指南”这样的小册子,再让家长给孩子讲解。

(3)给孩子介绍一些有关先进的医院条件和医疗技术的知识。

(4)带孩子入院时,要让孩子知道有关在病房就餐、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事项的程序 (5)肯定地告诉孩子家长一定会来探视及探视的时间和次数。 (二)心理护理

(1)对6个月左右的婴儿,虽然住院心理反应小,但非常需要母亲的爱抚,护士经常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及逗笑,可调节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2)6个月至4岁患儿,住院心理反应明显。如有可能最好允许家长陪护,这样较容易使患儿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信任感。这时,护士更应对患儿关心体贴,避免呵斥、责备患儿,通过与患儿共同参与一些游戏如讲故事、玩玩具、看图画等建立起良好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3)年幼患儿病情变化快,但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要求护士眼光敏锐,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体态等,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年龄大的患儿,已能较好地用言语进行沟通,能够与病房其他患儿建立伙伴关系。护士应尽可能地与患儿沟通,适当地解释住院和诊治的原因,争取患儿的信任和配合。 (5)致残患儿往往具有严重抑郁、自卑心理,更要加倍爱护,给予积极的支持。 2.医院环境布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1)儿科病房工作的护士着装应提倡尽量不穿白大衣,工作服应颜色多样化,只有负责治疗的护士才着白色工作服,戴操作帽,其他护士可着带小花的彩色工作服,以便缓和紧张的气氛,与患儿保持良好沟通,减轻患儿惶恐不安心理。

(2)儿科病房布置应儿童化。墙壁的颜色鲜艳多彩,布置一些吸引儿童的图案,门窗可装配一些彩带或其他饰物,整个病房设计可采用火车、轮船、大拖鞋式,要有些既吸引儿童又安全的玩具,这样看起来好似一个游艺场。 4.老年人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有那些?

- 14 -

《护理心理学》

(1)尊敬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谈话要有耐心,老年病人喜欢谈往事,切忌生硬地打断,而且听他们讲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对老年病人决不能奚落、挖苦,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2)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支持是指密切地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准确地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护士再针对其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行支持时,要尽可能地做到通情,即设身处地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而不仅仅是同情他们。护理老年病人时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和习惯,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首先,老年病人大多为慢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较独特的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已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应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对不良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其次,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护士要讲解一些疾病和保健基本知识,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同时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此外,安排老人进行一些集体运动,最后,对老年病人的—一些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有些可以在短期内有所改变,则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行动的计划性;有些问题不易在短期内改变,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久已形成的怪僻。

(4)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 调动老人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关怀。要有意识地告诉患者家人多来探视,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要鼓励患者亲友、老同事及单位组织派人看望,也可安排一些老人与患者交谈。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那怕几分钟,对老人而言也是莫大的安慰。但是,护士要提醒探视者切莫谈论过于刺激性话题,以免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4.问题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那些?护理过程中要采取那些措施?

少数病人在病房表现欠佳,故意违反病房规定,护理时不予配合或故意对抗,纠缠医护人员,或不能与同室病友和睦相处,虽经护士耐心说服,但毫无效果,依然我行我素,临床上把这种病人称之为“问题”病人。问题病人具有较独特的心理特点,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对抗心理

病人出现对抗心理,一种原因是病人过于看重自己的个人自由,感到其自由需求被医护人员忽视,其行动受到医院环境的约束,以对抗行为来表示抗议,如故意在病房收听收音机,

- 15 -

《护理心理学》

影响他人休息,拒绝护士搬动等;另一种原因是病人要求受到医护人员重视的心理特别强烈,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以对抗行为来吸引护士的注意,如无休止的纠缠护士,或愤愤不平,尽可能地采取对护理不合作的态度。

对抗行为的处理较为棘手,护士应尽量地多采取对病人肯定的态度,少用指责方式。这样可以强化正性行为,忽视问题行为,达到逐步减少对抗行为的目的。当然,对危及他人和自身安全的行为,护士应及时耐心解释,明确指出其后果,使病人认识到其行为的严重后果。 (二)标签效应

近年来有关问题病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问题病人的第二方面原因,即部分问题病人并不是由于特殊人格因素所致,而是由于护患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护士常常给自己和病人赋予某种角色,这样不可避免先入之见地给病人贴上某种标签,“好病人”“问题病人”只有护士以自己良好的角色行为和能引发病人良好心态的医院环境布置,才能影响病人的行为,减少病人的问题行为。 (三)茫然心理

病人一旦入院,在病房大都是被动地接受医护人员的吩咐,而其所有责任、决定、医疗、生活事务和计划均由他人取而代之,失去了个人控制,从而感到个人的地位和尊严被剥夺,对此又无可奈何,一种无力和无助感顿时产生,从而对医院的一切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心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茫然 病人难以确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弄不清行动方向。

(2)医院文化茫然 病人一时难以弄清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因此不知道谁是主管自己的医师和护士,谁是上级医师和护士,哪一级医护人员解决哪些问题,从而不能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等,这些均使病人感到无所适从,产生较多的问题行为。

(3)病人角色茫然 病人不知道自己在医院行为表现如何?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怎样与医护人员沟通等,从而用问题行为取代合理行为,给医护工作带来困难。面对这些病人,护理方案包括:

①积极创造一种和谐的医院环境,使病人感到自己也是治疗和护理小组的成员,从而有责任主动参与各项医护计划的决定和执行。

②要求病人向医护人员主动询问,以减少不知道所带来的各种心理反应。

③医护人员经常保持与病人的良好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需要,给病人以心理上支持。要反复向病人讲清治疗和护理的积极结果,使病人理解医护工作的意义,给予主动配合。

- 16 -

《护理心理学》

④由于医护人员长时间与问题病人相处,也同样有心理失去平衡倾向,同样需要心理上支持,调整心理状况,以免对病人产生消极影响。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治疗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痛苦与症状。 现实治疗

2.现实治疗的中心思想是,人是主动的,人可以控制外界事物,而不是消极地被外界事物控制,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人们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行为,选择适应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便会陷入困境,产生心理障碍。因此,现实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行为,改变不现实的行为,并发展现实的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

3.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这组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故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具有治疗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 二、简答题:

1.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1)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患者常面临着自己无法耐受和应付的危机和矛盾,悲观,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心理治疗者应理解和同情患者,通过倾听、解释和指导等方法,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患者得到安慰,有安全感,提高其承受和适应能力。 (2)认识和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 患者会有一些不适应的认知态度,如消极的思维方式、错误的观念、非理性的信念,影响其行为、心理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因此,心理治疗要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态度和信念,重建认知和人格,面对现实,增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

(3)心境或情绪调节和疏导的作用 疾病可以导致心理的压抑和情绪障碍,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躯体健康。通过心理治疗,让患者敞述心中的疑虑、烦恼和痛苦,疏导压抑的心理或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学习调节不良心境,从而解除或缓解症状与痛苦。 (4)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行为习惯和方式关系密切,不良行为方式可导致疾病,加重疾病。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

- 17 -

《护理心理学》

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适应的行为方式。 2.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建立良好关系 通过积极关注、理解、同情,坦诚相待等方式,让病人倾诉其苦衷,达到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2)明确问题与治疗目标 通过观察、交谈和测验等方式,发现和明确患者的主要问题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制定治疗计划。

(3)实施治疗计划 应用各种治疗技术,给予必要的支持、理解、解释和反馈,提高患者认识水平(领悟),调动患者积极向上,自我实现的潜力,积极采取行动,改变不良态度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4)巩固和结束治疗 帮助患者回顾和检查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巩固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发展,使患者真正掌握治疗过程中所学习的东西,在今后自己仍可应用,适应现实。至此可结束治疗。 三、论述题:

1.试论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 一、理论基础

(一)人的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行进,他具有要实现自己的需要的倾向。 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具有引导、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成长与发展是人类的天性。患者中心治疗理论认为人的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倾向受阻滞所造成。治疗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以重新确立良好的动机驱动,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控制的方向迈进。

(二)自我概念与心理障碍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个体发展出了关于他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及各种各样积极和消极评价的自我概念。

当真实自我与自我概念的实现一致时,·人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状态,达到自我实现。当自我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发生冲突、不一致,并被意识到和知觉到的时候,可产生焦虑,产生心理障碍。

- 18 -

《护理心理学》

以人为中心治疗就是要帮助来访者.充分体验其情感,恢复患者自我实现的倾向。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在最初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表现出混乱而矛盾的情感,此时治疗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表示对他的无条件的关心,接受和尊重。具体表现在:①对患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②把患者做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③对患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感情投入,即能设身处地的理解;④鼓励患者。

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对一切都喜欢,而是向患者表达治疗者乐于接受患者、理解患者,同时关心和帮助患者,在任何时候对患者以诚相待。 (二)坦诚

坦诚的一个主要成分就是表里如一,治疗者对自己不加任何修饰,以自己本来面目出现,真诚、真实、真情,不虚伪、不隐瞒、不掩饰自己的不足。治疗者会随时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毫无保留地反映在治疗过程中,表达出完整的自我。这种真诚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三)设身处地的理解和通情

治疗者能站在患者的立场,用患者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问题,体会它们对患者的意义,感受患者的经验、情绪,体会他们的痛苦和不幸。

通情反映了治疗者准确、敏捷地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在最深的层次上体验到病人的情感和感受的能量。在治疗的每时每刻,治疗者都能理解和适应病人的情感状态。

要做到通情,治疗者必须踏上一条情感旅程,与病人的体验同步而行,但又不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它们的感染。

以人为中心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什么结果呢?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评价现象的能力 患者从使用别人的价值观转到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观。 (2)防御和经验方式 患者防御性减少,灵活性提高。 (3)自我概念 患者形成丁清晰、积极和一致的自我。

(4)对别人的看法和相处方式 患者不仅建立了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而且以乐观的眼光来评价别人了。

(5)人格的成熟和健全 患者行为上成熟了,提高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在遭受挫折时迅速恢复的能力。

2.试论述支持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理论基础

- 19 -

《护理心理学》

人有病,需要外界的帮助,需要得到理解、同情、关心、支持,需要鼓励,一旦得到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心理便会感到满足,有了依靠和寄托,焦虑不安的心情得以缓解。因此,支持治疗就是理解、关心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所需信息,起着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等作用。 二、支持疗法的技术或方法 (一)倾听技术

倾听不是被动消极的,倾听过程是倾听者与患者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过程。倾听至少有以下几种价值和作用:

(1)倾听使患者能够自由自在地倾诉内心的烦恼或痛苦,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被接受、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

(2)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

(3)使治疗者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问题与需要。 (4)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 (二)关心与同情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地微笑,关怀的问候,表示同情地说:“我能理解??”等,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感到被接受,感到有依靠。 (三)安慰与开导

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害怕和不安,或将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治疗者可向患者说明病情,启发患者接受现实,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与疾病抗争。 (四)解释、建议和指导

患者常心存许多问题或疑虑,如诊断、治疗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各种注意事项等,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有助于患者认识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可改变患者的认知活动或方式,乃至行动,使患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战胜疾病。 (五)积极语言的应用

美好的语言,可以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温暖,应用的语言有以下几类: (1)安慰性语言 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针对不同病人选用不同的安慰性语言。

(2)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说:“你的病能够治好”,你看起来好些了”,“你已经有进步了”。

- 20 -

《护理心理学》

(3)劝说性语言 对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配合治疗,采取某些必要的行为或改变某些行为,或遵守某些必要的规定。

第七章

一、简答题:

1.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应该伴演那些角色?

(一) 护士角色种类

(1)关怀和照顾的提供者角色

(2)教师角色,护士需掌握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护患关系中起到教师的作用。 (3)咨询者角色,不仅要对他们的躯体疾病提供治疗性服务,进行有关健康和疾病知识咨询。

(4)病人辩护人角色,护士作为病人的辩护者,应促进病人需求得到满足和保护病人权利。

(5)变化促进者角色,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帮助其服务对象计划、实施并维持促进健康的各种变化。

2.试论述心理护理评估的范围

(一) 入院资料

(二) 病人对健康状况的感知 (三) 营养与代谢 (四) 排泄功能 (五) 活动与锻炼 (六) 睡眠与休息 (七) 感知和认知 (八) 认知自我 (九) 角色关系 (十) 承受应激能力 (十一) 价值观与信仰 (十二) 医院环境 二、论述题: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有那些?

- 21 -

《护理心理学》

(一)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习惯、价值观念与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护士首先要站在病人的立场和角度理解这些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的含义以及他们对病人的重要性,客观地提供有关的科学道理,让病人理解的前提下,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 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待

病人及家属带着种种不同的期待来寻求医疗和护理服务,如果期待过高,他们会很失望,或认为护士业务水平不够,或不够尽心尽力 ,往往导致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下降,因此护士一接触病人就应该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护士工作的责任,促进护患关系的信任,客观地引导病人及家属认识自己的疾病和预后,理解治疗和护理原理原则,避免因过高的期望而导致失落感。

(三) 人格的差异

护士和病人因人格差异会使他们的处事、对人态度及方式不同,有时会达到相互误解的地步,所以,护士进入工作状态后,认识自己及患者的个性特点,应最大程度地保持理性,较正确地评估理解病人。

模拟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护理心理学: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和发展。

2.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22 -

《护理心理学》

3.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4.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也是心理测验中的一大门类,其数量甚至超过智力测验,主要用来评估人们的人格特征和病理人格特征。

5.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这组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故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具有治疗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

二。简答题(每个8分,共40分)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认识和研究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以及生理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护理工作者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疾病的不同影响及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就能更好地对病人进行系统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由于他们的成熟状态和社会经历差异,所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患病的心理反应也会各有差异。所以护理工作者需要学习一些毕业生发展心理学知识,以便针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特点进行躯体和心理护理。

(3)研究和应用有效地交往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有效地与病人进行交往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估计和诊断护理问题十分有用,而且是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前提和保证。

(4)研究和应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适应对象,使用者需要根据对象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以及本人的经验选用。

(5)研究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

(6)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对正常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

- 23 -

《护理心理学》

帮助人们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便能及时寻找帮助;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帮助人们对某些疾病产生正确的认知,消除由于错误认识带来的心理恐惧。

2.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

(1)压抑 指把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接受的冲动、欲望、思想、情感等在其尚未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予以选择性遗忘,从而免受动机、紧张、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压力。

(2)否认 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此来逃避心理挫折和痛苦感。

(3)反向 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4)幻想 当个人无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障碍时,企图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情境来逃避挫折情境,以得到自我满足。

(5)投射 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自己所具有的,但又为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此来避免内心的不安。

(6)推诿 严格地讲,推诿是一种文饰作用,指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子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减轻内疚,求得心理平干安。

3.访谈中,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的方法有那些? 以下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 (1).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2).访谈者保持一种自然、放松和关注的姿势。

(3).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地、不慌不忙地交谈。 (4).讲话的声调温和、富有感染力。

(5).访谈者与被访者交往时不要以一种裁决式的口吻。 (6).努力使访谈成为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7).对于被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做出适当的言语反应。 (8).若非必须,不要随意中断被访者的谈话。

(9).对被访谈者的谈话应表示出兴趣,使他们感到访问者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

- 24 -

《护理心理学》

(10).及时地发现被访者由于担心访谈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鼓励他们说出来,并进行适当

的解释,打消被访者的顾虑。

4.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建立良好关系 通过积极关注、理解、同情,坦诚相待等方式,让病人倾诉其苦衷,达到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2).明确问题与治疗目标 通过观察、交谈和测验等方式,发现和明确患者的主要问题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制定治疗计划。

(3).实施治疗计划 应用各种治疗技术,给予必要的支持、理解、解释和反馈,提高患者认识水平(领悟),调动患者积极向上,自我实现的潜力,积极采取行动,改变不良态度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4).巩固和结束治疗 帮助患者回顾和检查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巩固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发展,使患者真正掌握治疗过程中所学习的东西,在今后自己仍可应用,适应现实。至此可结束治疗。

5.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那些?

(1).智力功能 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减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

(2).情绪 有的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甚至像小孩一样,容易激动,有时因小事而兴高彩烈,有时不顺心则不安、生气、哭泣。长期独居者,常有严重的抑郁。 (3).人格 较多的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通过这种顽固性以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4).生活方式 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离家独立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醒、白天爱打瞌睡,这种睡眠习惯的改变要与失眠进行区别。

- 25 -

《护理心理学》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有那些?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包括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心理准备和护士的心理护理两大部分,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和良好的配合,会更有效地减轻患儿的心理反应,加快患儿的康复过程。 (一)家长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准备

儿童入院前,护士应向家长详细地说明什么时候为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同时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准备时,尽可能采用孩子易懂的言语,做到耐心细致,保持心情平静,使孩子既能清楚地知道将面临的情况,又不致于心情太紧张。心理准备的内容如下: (1).告诉孩子看病或住院的原因

(2).如有可能,给家长阅读像“儿科病人就诊指南”这样的小册子,再让家长给孩子讲解。

(3).给孩子介绍一些有关先进的医院条件和医疗技术的知识。

(4).带孩子入院时,要让孩子知道有关在病房就餐、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事项的程序 (5).肯定地告诉孩子家长一定会来探视及探视的时间和次数。 (二)心理护理

(1)对6个月左右的婴儿,虽然住院心理反应小,但非常需要母亲的爱抚,护士经常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及逗笑,可调节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2)6个月至4岁患儿,住院心理反应明显。如有可能最好允许家长陪护,这样较容易使患儿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信任感。这时,护士更应对患儿关心体贴,避免呵斥、责备患儿,通过与患儿共同参与一些游戏如讲故事、玩玩具、看图画等建立起良好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3)年幼患儿病情变化快,但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要求护士眼光敏锐,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体态等,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年龄大的患儿,已能较好地用言语进行沟通,能够与病房其他患儿建立伙伴关系。护士应尽可能地与患儿沟通,适当地解释住院和诊治的原因,争取患儿的信任和配合。 (5)致残患儿往往具有严重抑郁、自卑心理,更要加倍爱护,给予积极的支持。 (三).医院环境布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 26 -

《护理心理学》

(1)儿科病房工作的护士着装应提倡尽量不穿白大衣,工作服应颜色多样化,只有负责治疗的护士才着白色工作服,戴操作帽,其他护士可着带小花的彩色工作服,以便缓和紧张的气氛,与患儿保持良好沟通,减轻患儿惶恐不安心理。

(2)儿科病房布置应儿童化。墙壁的颜色鲜艳多彩,布置一些吸引儿童的图案,门窗可装配一些彩带或其他饰物,整个病房设计可采用火车、轮船、大拖鞋式,要有些既吸引儿童又安全的玩具,这样看起来好似一个游艺场。 2.试论述支持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理论基础

人有病,需要外界的帮助,需要得到理解、同情、关心、支持,需要鼓励,一旦得到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心理便会感到满足,有了依靠和寄托,焦虑不安的心情得以缓解。因此,支持治疗就是理解、关心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所需信息,起着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等作用。 (二)、支持疗法的技术或方法 倾听技术

倾听不是被动消极的,倾听过程是倾听者与患者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过程。倾听至少有以下几种价值和作用:

(1)倾听使患者能够自由自在地倾诉内心的烦恼或痛苦,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被接受、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

(2)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

(3)使治疗者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问题与需要。 (4)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 关心与同情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地微笑,关怀的问候,表示同情地说:“我能理解??”等,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感到被接受,感到有依靠。 安慰与开导

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害怕和不安,或将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治疗者可向患者说明病情,启发患者接受现实,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与疾病抗争。 解释、建议和指导

- 27 -

《护理心理学》

患者常心存许多问题或疑虑,如诊断、治疗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各种注意事项等,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有助于患者认识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可改变患者的认知活动或方式,乃至行动,使患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战胜疾病。 积极语言的应用

美好的语言,可以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温暖,应用的语言有以下几类:

(1). 安慰性语言 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针对不同病人选用不同的安慰性语言。

(2).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说:“你的病能够治好”,你看起来好些了”,“你已经有进步了”。

(3).劝说性语言 对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配合治疗,采取某些必要的行为或改变某些行为,或遵守某些必要的规定。

模拟题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痛苦与症状。 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3.恐惧

恐惧也是病人常见心理反应之一。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生理方面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急、尿频、厌食等症状。 4.应激: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5.期待性焦虑

指对感到将要发生,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二。简答题(每个8分,共40分) 1.情感主要分为哪几类? 情感按其内容一般分三个方面:

- 28 -

《护理心理学》

(1)、道德感 指人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动机、行为倾向及具体行为的道德价值、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情感、同情感、人道主义情感等。

(2)、理智感 指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即认识和探求真理时,能否满足知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充实感等。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世界观、人生观等相联系,在人的认识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又反过来推动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3)、美感 指人对美的体验。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很难准确地描述美感概念的内涵和产生过程,不过,美感作为心理现象,是人为满足美的需要,按照个体所获得的美的修养与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性,不仅物质形态美使人有美的体验,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也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体验。 2.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

(1).升华 指个体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和理性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3).补偿 指个人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躯体或心理缺陷时,通过代偿而得到:非常有效的纠正,即个体意识到在某方面较弱时,便针对该薄弱环节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克服自卑感和相应的焦虑。

(4).抵消 指以某种象征性活动或事情潜意识地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以此来减轻心理的不安。

(5).替代 当个人所确立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或者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他会设法制定另一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

(6).认同 指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加到自己身上。 (7).鼓励 亦称增强努力,指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增加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动机。

(8).幽默 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行为表现形式的良性刺激,常与乐观相联系,以此在不知不觉中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

- 29 -

《护理心理学》

3.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1).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患者常面临着自己无法耐受和应付的危机和矛盾,悲观,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心理治疗者应理解和同情患者,通过倾听、解释和指导等方法,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患者得到安慰,有安全感,提高其承受和适应能力。 (2).认识和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 患者会有一些不适应的认知态度,如消极的思维方式、错误的观念、非理性的信念,影响其行为、心理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因此,心理治疗要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态度和信念,重建认知和人格,面对现实,增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

(3).心境或情绪调节和疏导的作用 疾病可以导致心理的压抑和情绪障碍,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躯体健康。通过心理治疗,让患者敞述心中的疑虑、烦恼和痛苦,疏导压抑的心理或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学习调节不良心境,从而解除或缓解症状与痛苦。 (4).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行为习惯和方式关系密切,不良行为方式可导致疾病,加重疾病。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适应的行为方式。

4.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应该伴演那些角色?

(1).关怀和照顾的提供者角色。

(2).教师角色,护士需掌握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护患关系中起到教师的作用。 (3).咨询者角色,不仅要对他们的躯体疾病提供治疗性服务,进行有关健康和疾病知识咨询。

(4).病人辩护人角色,护士作为病人的辩护者,应促进病人需求得到满足和保护病人权利。

(5).变化促进者角色,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帮助其服务对象计划、实施并维持促进健康的各种变化。

5.儿童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有那些?

儿童病人常常表现如下几种典型的心理反应:

(1).分离性焦虑 一旦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而母亲与孩子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 30 -

《护理心理学》

(2).恐惧不安 入院或进行某项诊疗措施前,未详细地向孩子解释其理由,或孩子曾经有过一些痛苦性诊疗经历,都会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母抛弃或惩罚,患儿也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惑不安、恐惧。医护人员严肃的面容,医院抢救的紧张气氛,患儿有过曾经被强迫进行某些诊疗措施经历如胃镜检查、打针、手术等,均会增强这种紧张感。

儿童病人的恐惧不安有时表现为沉默、违拗、不合作;有的表现哭吵不休、逃跑等。此时,若护士对患儿态度不当,呵斥恐吓患儿,则更不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加重患儿的心理反应。

(3).反抗 有的患儿抗拒住院治疗,乘人不备逃跑;有的患儿即使不逃跑,对医护人员也不理采,或者故意喊叫,摔东西,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或者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面无表情,沉默抗拒,以此种不愉快情绪表示反抗。

(4).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长期疾病的折磨,会使患儿丧失治愈的自信心。年长患儿已能意识到严重疾病的后果,难免有所担忧。某些疾病会引起外貌体形的改变,产生难以见人的心理。住院治病,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加重忧虑,过去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儿童更易表现出这种心理反应。这些儿童在病房有的表现沉默寡言,唉声叹气;有的则不愿继续治疗,认为病已不能治好,严重者出现拒食、想死和自杀的观念;有的则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朋友看见,故拒绝别人探视;有的怕上学后成绩赶不上,低估自己的能力,出现严重的自卑感。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老年人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有那些?

(1).尊敬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谈话要有耐心,老年病人喜欢谈往事,切忌生硬地打断,而且听他们讲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对老年病人决不能奚落、挖苦,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2).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支持是指密切地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准确地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护士再针对其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行支持时,要尽可能地做到通情,即设身处地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而不仅仅是同情他们。护理老年病人时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和习惯,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 31 -

《护理心理学》

(3).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首先,老年病人大多为慢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较独特的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已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应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对不良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其次,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护士要讲解一些疾病和保健基本知识,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同时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此外,安排老人进行一些集体运动,最后,对老年病人的—一些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有些可以在短期内有所改变,则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行动的计划性;有些问题不易在短期内改变,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久已形成的怪僻。

(4).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 调动老人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关怀。要有意识地告诉患者家人多来探视,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要鼓励患者亲友、老同事及单位组织派人看望,也可安排一些老人与患者交谈。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那怕几分钟,对老人而言也是莫大的安慰。但是,护士要提醒探视者切莫谈论过于刺激性话题,以免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2.试论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 (一) 理论基础

1. 人的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行进,他具有要实现自己的需要的倾向。 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具有引导、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成长与发展是人类的天性。患者中心治疗理论认为人的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倾向受阻滞所造成。治疗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以重新确立良好的动机驱动,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控制的方向迈进。

2.自我概念与心理障碍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个体发展出了关于他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及各种各样积极和消极评价的自我概念。

当真实自我与自我概念的实现一致时,·人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状态,达到自我实现。当自我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发生冲突、不一致,并被意识到和知觉到的时候,可产生焦虑,

- 32 -

《护理心理学》

产生心理障碍。

以人为中心治疗就是要帮助来访者.充分体验其情感,恢复患者自我实现的倾向。 (二)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技术 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在最初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表现出混乱而矛盾的情感,此时治疗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表示对他的无条件的关心,接受和尊重。具体表现在:①对患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②把患者做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③对患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感情投入,即能设身处地的理解;④鼓励患者。

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对一切都喜欢,而是向患者表达治疗者乐于接受患者、理解患者,同时关心和帮助患者,在任何时候对患者以诚相待。 2.坦诚

坦诚的一个主要成分就是表里如一,治疗者对自己不加任何修饰,以自己本来面目出现,真诚、真实、真情,不虚伪、不隐瞒、不掩饰自己的不足。治疗者会随时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毫无保留地反映在治疗过程中,表达出完整的自我。这种真诚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3.设身处地的理解和通情

治疗者能站在患者的立场,用患者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问题,体会它们对患者的意义,感受患者的经验、情绪,体会他们的痛苦和不幸。

通情反映了治疗者准确、敏捷地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在最深的层次上体验到病人的情感和感受的能量。在治疗的每时每刻,治疗者都能理解和适应病人的情感状态。

要做到通情,治疗者必须踏上一条情感旅程,与病人的体验同步而行,但又不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它们的感染。

4.以人为中心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什么结果呢?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评价现象的能力 患者从使用别人的价值观转到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观。 (2).防御和经验方式 患者防御性减少,灵活性提高。 (3).自我概念 患者形成丁清晰、积极和一致的自我。

(4).对别人的看法和相处方式 患者不仅建立了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而且以乐观的眼光来评价别人了。

(5).人格的成熟和健全 患者行为上成熟了,提高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在遭受挫折时迅速恢复的能力。

- 33 -

《护理心理学》

- 3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l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