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20 00: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 吴海鹰
一、当前中小学教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和相应的政策、管理措施,对于推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广泛而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分析起来主要是: 1、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理解问题
在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公众舆论中,存在着对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种种不同理解。
(1)从对教育科研性质的认识上看,有人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就一种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科研就是做课题,只有做课题,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就是搞实验,只有用实验比照,量化得到的结果,才是真正科学的研究等等。种种诸如此类的理解,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内容,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当的成份,既有需要改革调整的方面,又在现实中有着很强的支配力量。 (2)从对教育科研研究内容的认识上看,问题集中反映为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教科研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试研究上,因为考试是目前评价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手段,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抓考试研究,才是抓住了重点,而对影响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其它相关内容的研究,有些方面因其无法直接考量,故认为
研究的现实意义不大。二是认为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宣传、包装工作。即要对实践中的“应试教育”那一套做法,作出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论”要求的解释。三是认为教育科研要以完成指令性的研究课题为主,且课题级别越高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而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现状和包括研究能力在内的现实可行性则可以不管,似乎课题的级别上去了,课题多了,学校的层次也就高了。 (3)从对教育科研本身的价值需求上看,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是一种浪费,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教师相对薄弱的教育理论基础,忙忙碌碌的学校教学工作,他们很难有精力去搞游离于自身之外,自己既不熟悉又不感兴趣的所谓教育科学研究。 2、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问题
现在,中小学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高热情,颇能给人以“教育科研繁荣”的印象,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少课题的研究过程是有问题的:
⑴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到一起。似乎科研是科研,教学是教学,它们分属不同的话语系统,无法真正实现目标一致意义上的沟通与融合。教师没有感觉到需要通过反思和研究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的压力;教育科研则习惯于按照“做课题”的程序,去完成一个个原定的研究任务,所提炼和概括的普适性理论,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针对性。
⑵缺乏真实的研究行为,“挂名课题”、“空壳课题”数量不少。最好的研究课题——那些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
没有真实、扎实的研究行为,又怎么会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呢?现在仍有一部分学校,课题一旦被管理部门立项,就将研究方案束之高阁,课题研究演变成为装潢学校门面的一种摆设,直到临近计划中的结题时间,再有几个“摇笔杆子的人”以“生花妙笔”来“补充”研究过程。显然,这种没有真实研究行为的教育科研,是一种假研究。
⑶活动多,思考少,研究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展示性活动,可以为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听到各方面对课题研究的反映,成功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今后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实践和加强思考等等。但遗憾的是,有不少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或中期性展示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活动结束,思考和研究也就结束,研究始终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
⑷科研成果应用性和推广性差
以某市(县)为例,“八·五”、“九·五”、“十·五”这三个阶段,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总数有2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通过结题验收,也不乏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可以设想,如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有价值的,且都得到有效的借鉴、应用和推广,那将会对该地区整个基础教育面貌的变化产生多么大的促进作用,但事实情况是,人们普遍没有感受到来自这些有价值成果的“振动”,教育实践仍在“平静”中进行。不少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科研的成果就象是猴子抓玉米棒,一路捡,一路散,最后什么都没有拿到。 3、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问题
⑴组织机构的设置与机构之间关系的处理问题
从设置教育科研机构的学校来看,存在着如何处理与学校教
学管理机构关系的问题。以教科室与教导处的关系为例,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独立型,即与教导处平行,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构成“校长——教科室——各年级组、教研组”的科研管理体系,这种单独设置的优点是符合分工原理,有利于规范管理,不足之处是,教学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各自开展活动,加重了教师负担。科研难以与教学相互依赖,易造成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脱节,或互相排斥、干扰。一种为非独立型,教科室从属于教导处,教科研工作由教导处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构成“校长——教导处——教科组——年级组、教研组”的科研管理体系。这种形式,有利于教科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易于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但不利于科研工作的专业管理,科研往往受到教学工作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的教育生态下,科研工作难免会受到“冷落”。 ⑵教科研管理人员与研究主体职能不明确的问题
其一,现在绝大多数以校为单位开展的综合性研究课题,都由校长领题,而现在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的校长不多,真正负责策划、设计和组织课题实施的,大多为教科室主任或其它骨干教师。那么,领题人的职责和职能是什么?研究成果应如何归属?其二,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人,到底是以课题管理为主,以搞科研为主,还是以教学工作为主?有人认为,教科室只是一个管理机构,没有研究职能,教科室主任是属于“管”教科研的行政人员,不必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或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所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很难深入的。事实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教科室主任显得专业化程度比较低,不能很好负责策划和组织教师开展活动,常将自己理应承担的任务移位给部分骨干教师,而骨干教师教学任务重,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做本不是他份内的这部分工作。 ⑶管理常规不健全,效益低下的问题
教育科研常规管理,有其基本的工作规程(做工作的顺序)、规范(做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规律(做工作的科学性。即是否反映了这一工作的内在规律性联系发展趋势),它包括科研计划、组织机构、科研经费、科研制度、科研信息、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这方面,不少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作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效益低。 二、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共性中还存在个性差异。这里从实践层面,就一些共性问题作如下归纳:
1、唯分是追的当今教育现实。现实的教育,分数主义盛行。以“分”为本,严重地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少地方,已不是偏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全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对事业的真正追求。地方政府向教育部门要升学率,要录取名牌大学的人数,视升学率为教育的GDP,且以此作为“政绩”评价教育干部的领导能力。学校领导在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上,自然是不敢掉以轻心,在难以秉承正确教育理念的情况下,
有的学校也直接向教师要分数。将学生的考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且与奖金、评优挂钩,小到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大到中考、高考,都按教师所教班级的平均分行赏。于是,分数就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而且也是教师实实在在的饭碗。在这种具体、真实,近乎冷酷的现实面前,教师不敢有丝毫“浪漫”想法,只能脚踏实地地抓分数,抓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有的学校领导相对“含蓄”一些:在叶公好龙的心态下重视教育科研。意思是学校的其它各项工作也要带上去。于是嘴边挂着教育科研,墙上标语写着重视教育科研,学校工作弄几个课题点缀着教育科研。其实,教师们心里谁都清楚,素质教育也好,教育科研也罢,这些都是模糊的,远不如具体的分数考核来得精确,来得更具导向意义。当然,理论上你可以说,教育科研与分数与升学率提高并不矛盾(从实践本质意义上讲也不矛盾),但是,现在有许多校长期望的是教育科研要与升学率提高存在直接的一对一对应关系,这显然不太现实。正因为如此,不少学校管理者“明智地”将教育科研作为目前主抓升学率教育之外的一种“附产品”。教育科研就是这样人为地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剥离,从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心逐步走向边缘,从一体演变成为“两张皮”。
2、教育科研本身的实践指导性不强。目前相当多的教科研课题,首先从选题开始就存在问题,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关注教师活生生的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既缺乏追踪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功力,又没有解构鲜活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力,构成一种“自说自话,一厢情愿”式的封闭研究,这样就大大地
降低了教育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致使教师产生“教育科研无用”、教育科研有形式主义,浮夸不实的感觉。再从研究结果上看,一方面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推广,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本身的推广价值也不强,开展教育科研与不开展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教学面貌变化的影响不大,这也是不少学校忽视教育科研的重要原因。
3、对教育科研的指导与管理不到位。首先是县(市)级教科研部门对学校的指导与管理不到位。客观原因是,人员编制紧张,课题数量又不少,要对每一所学校的每个课题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过程真实具体的,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但是教科研人员难以沉下心去,钻进课题,连续追踪,锲而不舍地和教师一起开展研究。其次,学校教科室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不够。不少学校的教科室组织机构不健全,有名无实,工作处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为中层行政干部,基本对教科研工作不太熟悉,因此,无法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服务。还有的学校教科研工作缺少合理规划和计划,工作过程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研究工作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做,有了课题却没有真实的研究行为,“出了成果”那才是怪事。 三、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
1、三种课题研究形态:真正把教育科研变成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⑴教师个体开展的独立研究活动。现在,似乎有一种思维定势:一提起教育科研,就是学校组织一批人,围绕一个课题研究中心,大家分工合作,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带有指令性质的研究任务。
其实,不管是产生教育科研的愿望,还是形成完成研究任务的持久动力,都首先取决于教师个体的自身因素,这可以从大量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轨迹中得到证实;研究,首先从满足教师自己需求开始,它的产生,服从于教师的心灵呼唤。要说教育科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首先是,这种研究必须满足教师专业的“自主性”发展需求:在专业领域里,依赖其专业智慧执行专业任务,以维持其专业品质和个人兴趣指向不受外界的干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教师既不熟悉又不感兴趣的指令性课题研究,基本上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多少帮助作用。教师从自身条件上出发开展研究活动,这从课题的来源上看,它直接来自于教师自己专业、职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当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又觉得没有现成的、直接可以拿来套用的解决办法时,他们就会以研究的态度,审慎地对教育教学情境、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依据的理论,并对之进行考察和反思,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目的。再从这种研究的过程上看,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特定教育情境下的研究,依附于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因此,一旦离开了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条件。最后,从这种研究的结果上看,那就是问题的解决。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不在于从中提炼什么抽象的理论(当然,并不排斥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因此,研究成果的形式,常常反映为鲜活生动、具体真实的典型个案。中小学教育科研目前需要真正大力倡导的应该是这一类真实的研究,要真正激活每位
教师研究的热情,使他们带着问题、怀着课题,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并从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体验成功感,获得成就感。
⑵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结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种研究形式,是前一种形式的延展。当教师觉得某一研究课题具有研究价值,而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时,他们就会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研究。自愿结合,可以在本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际间进行,但它不是学校组织化意义上“教研组”或“年级组”的代名词,“自愿”才是同构的关键。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自愿结合来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基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凸现了这一教师群体在选题上的自主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自为性。因此,从课题的来源上看,是他们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自觉选择。从研究过程上看,主要在一种合作与对话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即他们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对话,则可以在团体成员之间,可以在与专职的教科研工作者之间,也可以在与学校管理者、学生及家长之间。这种合作与对话,使他感受到了研究过程与分享成果的快乐,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反思机制。再从研究的结果上看,其成果形式,通常反映为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优秀教例、教案等。这些成果,体现着鲜明的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这种研究形式,非常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⑶以学校为单位,由教师集体参加的教科研活动。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学校教科研活动类型。这类课题研究从选题上看,是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的,直接面对学校发展过程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研究的过程上看,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
方案的制定,应听取多方意见,并请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给予论证。在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加以推进,从而获得丰富真实的研究资料,进而对研究资料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研究工作结束,应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将成果全面体现。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形式的研究在课题组的分工中,必须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只有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专业特长的研究过程,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2、四方面管理重点:充分发挥教科室职能作用
⑴建立机构,理顺好工作关系。首先,学校应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设立教科室(或教科组),并合理配备人员,选择年富力强、热心于教育科研工作,又有一定的理论素质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项工作。事实证明,学校有无教科室及教科室人员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及工作质量的优劣。其次,要分清职责权限。与教导处平行的独立型教科室,要明确各自开展工作的范围,做到有分有合,各有侧重,既要避免各自开展活动,使教研与科研脱节,从而加重教师负担,又要避免重日常教学活动而轻视教育科研,使科研无人问津而遭致冷落。第三,要合理安排和评估教科室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果与其他教师一样以教学质量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抓教育科研仅为其额外的工作负担,则他必然没有精力去抓教育科研。将教科室主任作为纯粹的管教科研的行政人员最不可取,一个完全不懂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他的所有工作都要别人去代他完成,谁会吃得消?
⑵立足校情,制定好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规划。一个规划很重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拟开展哪些课题研究,想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这都是“规划”要回答的问题。教科室首先必须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发展目标,认真制定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规划。以往常见一些学校匆匆忙忙上项目,热热闹闹办活动,忙忙碌碌搞结题,一年下来,自己都搞不清收获了些什么,这都与缺少规划和整体设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理想的学校教育科研规划,首先必须对当前教改的形势和学校的现实情况作一深入的比照分析,做到客观视野开阔,微观校情熟悉,科研定位和研究方向明确。其次,要合理设定工作目标,将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原则以及所要达成的结果具体化。第三,要明确主攻方向,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将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分类列出,作为课题研究指南,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相关研究。第四,要在规划中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管理措施。也就是说,要具体制订学校的学习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经费使用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⑶精心组织,开展好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校教育科研,需要要静下心来去思考和总结,又需要在活生生的改革实践活动中去尝试和探究。通过经常性开展的活动,既可以展示研究成果,又可以引发许多讨论,使研究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围绕课题所开展的种类探究、展示活动,对教育科研工作具有生命意义。活动着,即生长着,发展着,也就杜绝了“空壳课题与挂名课题”的存在;活动着,也就实现了教育科研的过程价值,有利于学校形成浓
列的教研氛围,积淀教科研文化,形成学习化风气;活动着,才能逐步丰富和厚实课题研究成果,在研究主体间多次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淬砺中得到的研究结论也就会更科学,因而也会更具指导和推广价值。学校教科室重要的职能作用之一,就是要精心组织开展好各类有专题内容的课题研究活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⑷总结提炼,推广研究成果。推广首先需要对这些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做出判定。学校教科室应从保护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出发,充分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质量相对较高的研究成果要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从推广的内容上看,可以侧重于这几方面:一是教育科研成果中的先进教育思想。二是那些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鲜活经验。三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四是在整个科研实践活动中快速成长并已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的典型个案。这些都需要教科室认真加以疏理,使之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从推广的方式上看,一是在实践中推广,教科室应当好参谋,可通过学校或其他一级行政组织来实施。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最了解当前教学的弊端和实际需要,他们是成果的直接使用者,也是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力军。二是借助有关媒体,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更大范畴内,让更多的人了解、借鉴和应用。
3、五环节指导方式: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⑴前期探讨,指导学校正确选题。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选题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中小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应当从学校的
实际出发,前期探讨,主要应搞清楚:第一,校本性。即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有什么办学上的优势,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对照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可以作什么样的探索和思考,以形成自己学校的发展特色和风格。第二,针对性。即课题研究要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且是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或是假性研究。第三,可行性。即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学校有能力、有条件开展研究的。教科研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学校教师一起集体讨论,在统盘考虑上述三因素的基础上,再指导学校提出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
⑵方案论证,指导学校明确操作措施。课题承担者在确定研
究课题并形成初步研究方案后,科研管理部门和专业研究者必须对方案进行认证。论证内容包括:第一,科学性。即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指导理论、采用的方法等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规律。第二,可操作性。即方案设计的操作思路必须清楚、具体,必须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开创新研究。“施工蓝图”越清楚,对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就越强。第三,严密性。即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及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应有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不要问题讲一统,而研究内容和过程却并不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来展开。第四,规范性。即研究方案的撰写,必须符合一般稳定的格式,要件不能省略。总的来说,方案的论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论证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教师群体思维优势,相互展开研讨和学习的过程。有不少学校领导就认为,专家指导下的论证过程,就是对课
题组老师的一次生动的现场培训。
⑶中期展示,指导学校深化研究。课题研究实施一段时间后,
必须定期进行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组应对前期研究情况做一个小结,如前期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已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阶段性成果主要是哪些?成果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及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是什么。专业研究人员参加校本课题研究是很受学校和教师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实践证明,课题管理部门和专业研究者与教师共同准备活动过程(设计)、参与展示活动的全过程(观察)、评议活动效果(总结),这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⑷结题鉴定,评定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结题的过程,不仅是
对研究成果的总结评定过程,而且也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课题研究本身作进一步的追问、探究的过程,所谓“课题结题并不等于研究结束”,事实上,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的结题,仅表明阶段性研究目标已达成,并不代表该课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不再有研究的必要。因此,教师在参与结题活动(尤其是现场结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思考
许多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获得更多的收获。
⑸成果推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广,可以在本校内进行,
也可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教科室 吴海鹰
Monday, April 21, 2014
正在阅读:
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04-20
电池质量保证书协议(1)01-26
园林绿化工程预算与造价控制要点分析12-28
课外语文知识精选09-18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66课测试题09-01
向你推荐一本好书作文300字06-17
2013年1月和7月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及答案 - 图文11-15
医院护士述职报告04-08
贷款购车合同范本一07-27
2009《统计学》期末测试题答案04-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育科研
- 中小学
- 存在
- 思考
- 当前
- 分析
- 问题
- 进雄工业园一期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说课稿
- 夹具座钻孔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 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
- 十八大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
- 2015-2016北师大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11-15及答案
- 南方周末记者入职培训稿(2000字)
- 09年下五年级语文半期试题
-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3 Whats Your Number Lesson 2 重大版
- 巧用身边的材料
- 85系统精讲-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第十二、十三、十四节 羊水量异
-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修订)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 - 图文
- 2011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Maven 学习总结
- 新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简介
-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之 详细设计报告
- 民爆器材实施细则及管理制度
-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 享受阅读 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