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3 02: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 广州 颜 红

从我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影响到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影响到税务部门按时足额征税,影响国家统计数据。如何应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保障各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我国现有关于会计信息特征体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大型上市公司基础上的。中小企业在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再结合会计信息特征体系,可以总结出我国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首先,中小企业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主、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股东是次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简明实用。

再其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够忠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和状况的质量。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

策,而且还可以引起误导。合规性的构成要素应该是可验性和完整性。可验证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独立的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使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真实性问题

1.合规性可通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来考核。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环境,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情况;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从业资格证、继续教育);依据《会计法》执行会计核算情况;依据《会计法》执行会计监督;会计档案的保管(完整性)等方面。

第一,从业绩考核方面来看。长久以来,中小企业对企业干部业绩考核是以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即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是产生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的根源。第二,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来看。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权力得不到保障,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但从目前情况看,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并不高,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第三,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来看。中小企业在成本核算中,运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难以满足用客观现实标准定义的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合理估计和判断的能力较差,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各方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影响准则的中立性。第四,从中小企

业会计信息化程度来看。很多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还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十分不完整和不安全。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情况。我们知道内部控制制度能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和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根据内控制度的原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既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第二,在会计核算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数由于在业务上发展迅速,使企业老板经理更多地关注于业务的拓展和销售业绩好坏,而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自身管理的完善和提高,特别在会计控制上投入不足,没有制定统一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第三,在财物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大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一个员工身兼数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企业财物管理很

68

混乱。第四,在往来账款方面。供销业务及其贷款的结算,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在采购、审批、签约、验收及结算等环节上,缺乏协调和监控,一些不良或违规行为频频发生。

2.中小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没有严格遵守谨慎原则,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责或者费用。为了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很多中小企业会设置多套账簿,虚增成本,收入不入账等行为。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遵循会计谨慎性等原则,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按规定摊销预提费用,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对坏账也不按规定转销,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违背了会计核算方法,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监督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社会评价反映企业历史情况,企业是否有不良记录,在一定程度可以评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主要从证监会的公告、政府部门执法检查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来评判。若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会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而且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国家有关执法对中小企业监督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盈余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偷漏税款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无形中会促使中小企业中会计不规范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扩大。

(二)可比性问题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

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首先,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完善程度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有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规范而不可比。

其次,虽然所调查企业的会计核算几乎全部都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制度中存在过多的备选方案和允许过多的自由选择而导致不可比。

再其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由于对其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事项的评价标准也不一致。即使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松紧程度不同的事务所提供的信息含量也会不一致,导致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可比。

(三)相关性问题

1.及时性和完整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且还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不及时的信息在会计核算中失去它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票据不是从正常的渠道取得,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不能做到日清月结,不及时进行账账核对的情况下就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与不及时。

2.重要性和可理解性。财务会计报告是综合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结果,并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可是,当前有不少中小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并回避重大财务问题分析;隐瞒收入或推迟确认收入;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编造虚假利润或隐瞒利润;在确认、计量方面不清晰明确,出现用过于复杂的会计程序方法模糊会计信息的情况;披露不能够进一步解释交易或事项;在公司财务报告中没有应用简单的、清楚的图表去增进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等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因此,中小企业不能

对重要的经济事项及其影响在会计上必须给予可靠的详尽揭示,不能真实地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而且会计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也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三、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 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必须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工作,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即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二)中小企业领导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中小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应从各自具体环境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采用具体的途径和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外,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很难保证其会计质量。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坚持持证上岗,严格

69

高校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 常州

朱 静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迄今为止“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以人为本”等思想仅仅作为一种管理的指导思想来体现,没有将人力资源作为会计的一项要素加以数量化、价值化。尤其在以人才密集为特点的高等学校,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师资的竞争。高校在进行基本建设投资、设备投资的同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在人才上。然而,对于这笔数目不小的费用,学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科目单独进行归集,也没有把它看作是学校的宝贵财产,导致学校对人力资源缺乏重视和有效的管理。

一、当前高校会计存在的不足传统的高校会计都是以实物资产为中心构建的,强调实物资产的核心地位,对人力资源状况不予反映,这就存在许多不足:(1)忽视了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事实上人力资源与实物资源一样都是高校完成培养人才任务的必不可少的基础。(2)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人力资源状况,无法体现学校的总体规模和办学水平。规定和区分会计岗位应当具备的会计任职资格和条件;二是健全专业资格考评确认制度,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资格确认中的作用;三是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全面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3)把人力资源上的开支简单地计入事业支出,放松了对人力资源的核算、监督和管理。(4)仅为决策者提供物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而不能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没有全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决策失误。(5)无法提供高校规划和控制人事管理方面的经济资料,不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信息是学校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显然,目前高校会计的现状是无法满足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需求。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的关键。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完全是会计概念上的资产。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准则》的界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可见一种资源

严格定期培训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生教育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五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使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会计信息质量普遍存在

院)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问题,且现状不容乐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等方面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企业内外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本论文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课题号【G3100057】)否构成高校的资产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条件:(1)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具有未来服务潜力。(2)属于高校占有或者使用。(3)可以用货币计量。人力资源可否定义为会计资产,就要看它是否符合以上三项确认标准。

首先,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本身并不是会计资产,其资产性在于它能够为高校开展各项事业活动服务,产生各种社会的和经济的效益,这种潜力的价值就是资产,高校教师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科研等事业活动,来完成高等学校的各项职能。

7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k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