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18: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 1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 5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科书15~17页。 ................................................... 8 课题:风筝厂见闻——除法的验算 ............................................................................................. 10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 13 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课本第28页——30页 .................................................................. 13 精彩的杂技 ——认识轴对称图形 ............................................................................................... 16 教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教科书第31—32页 ................................................................... 16 课题: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 18 教学内容: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科书39-41页. .......................................................................... 21 教学内容:采访果蔬会——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 25 参观加工厂 ——位置与变换(2) ........................................................................................... 27 教学内容: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课本57、58页内容 ........................................................... 27 教学内容: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 31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位) ......................................................................................................... 33 教学内容:壮丽的观光塔—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36 多彩的街道夜景——两位数乘两位数(4) ............................................................................... 39 教学内容: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41 我家买新房子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 44 教学内容:1公顷有多大? .......................................................................................................... 46 【教学内容】信息窗1——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 48 分数加减法..................................................................................................................................... 53 教学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科书第103~105页。 ......................................................... 53 统计与可能性 ................................................................................................................................. 5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中,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2、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 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 要点 课前活动: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教师整理几条,然后结合教材信息中的内容制成卡片。 活动一:发现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收集整理。

注意交流的广度、深度。

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信息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质量的问题。

1、 出示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卡片

师: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 学生可能说:

重视引导,将1克和身边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 指导天平使

克有多重?

1、 师:是

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

2、 师:到底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

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用。

强调反复体验,感受物品

3、 师:哪个学生交流称量结果:一枚二分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

4、 师: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硬币1我。

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

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上。同时拿出桌上的虾

5、 教师小结: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来表示。

板书:较物品克? 6、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 *1克有多重?

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

的轻重,鼓励好的做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1千克就是

1、 师:克,1000克那么重。 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

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推理:我们以前学过米和千米,

1千米=1000米 所以我想

2、 师:说得1千克=1000克 真好,恭喜你们,答对

学生推理:

了!1千克 的确比1克米(m)千米(Km) 要重得多,能有1000个

克(g)千克(㎏)

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质量时,常 会用到“千克”来做单位。 那么,能不能再推算出“千克”用什么来表示呢? 板书:较重物品千克Kg

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 学生急于尝试。

学生牌坊果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生小组合作,用台秤称一称:几桔子重1千克,一袋土

3、 师:同学豆重多少千克,一大 们可真聪明! 一袋食盐500克,两袋食盐1000克,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

1000克到底有多重。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饮料各重多少千克? 4、 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秤家族还有更多的成员会来帮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演示各种秤。 5、 师: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桔子、土豆和饮料的质量吧。 活动三:巩固延伸 师:这节课,大家活动的非常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想不想拿到奖?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用体重秤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妈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己竞猜,每人有三次机会,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他。 重视评价对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初步体验感知克与千克到底有多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估计一粒花生米、一块口香糖及一个乒乓球质量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掂量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有多重,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表象。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 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主动的愉快的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索。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一、 情景导入 知道我国的风筝城是哪里吗?下面我们就到维坊的风筝城去看一看吧?(课件一)维坊风筝城的情景。参观完这些美丽的风筝,让我们再到风筝厂去参观一下,看风筝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课件二)课本情景图。 活动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注意倡导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活动二 1、对蝴蝶风筝和小鸟风筝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列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1、 听了工人学生看懂进度表的意思叔叔的谈话让我们看一下进度表,看各种风筝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任务,根据进度表上老鹰风筝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后,根据老鹰风筝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 2、 让学生口学生小组探讨 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60÷2= 3、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演示) (1) 用小棒摆,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4、 集体交流 (2) 30×2=60,所以60÷2=30 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40÷3 320÷4 2、集体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活动三: 抢答比赛:240÷4 640÷8 350÷7 420÷6 学生举手抢答 这个环节是为了对前面探讨的知识加以巩固。 80÷4 活动四 1对剩下的仙鹤风筝提出问题,然后列式:师板书:92÷3= 对者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我们放在问题口袋里。先来估算一下。 学生探索,交流。 2、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每天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 活动五 估算每天大约做多少只孔雀风筝?138÷7≈ 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 这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知道实际结果要比估计的结果大一些。 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科书15~17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师:仔细观察图画,图中提供了那些信息?

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活动内容

学生可能提供的信息: 1、做一只孔雀风筝需要绿布5米。桌子上有绿布5米。

2、做一只老鹰风筝需要红布2米。桌子上有红布2米。………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64米红不能做多少只老鹰?

4、72个线轮是多少盒?

……

关注要点

注意观察画面的全面性.

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

师: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其他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好吗?我们先来解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风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师: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用竖式计算,你能说一说你的做法吗? 活动三

师:我们在一起来解决72个线轮是多少盒?会做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不会的同学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算法?(让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 师:问在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办? 活动四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

自己先独立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算法: 1. 利用学具摆一摆。 2. 用口算的方法。 3.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生说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学生回答;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2结合起来继续除。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让学生自己归纳。

师: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 活动五 师:有几个小葫芦生病了,你能用自己的慧眼把他们找出来吗? 活动六: 师:这节课你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在两次商都有余数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 自主练习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注意学会对比和观察。 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把学习新知贯穿在帮助工人师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 课题:风筝厂见闻——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现实情景,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 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演算方法。 3、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重点

活动一

1、领回了材料就该制作风筝了,老师对风筝的制作过程很好奇,想去风筝制作小组看一看,大家想去吗? 2、这些阿姨的手可真巧!她们的工作也是有计划性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我4小时裁了76只风筝面。”提出“你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

根据“4天要裁499只风筝面。”提出平均每天裁多少只风筝面?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1、我们先来解决“你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

2、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好,你最喜欢用那一种方法?

完成20页自主练习1中的部分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我再算一遍。 我用乘法演算。

要讲明用乘法演算的道理和方法。 我估计……

2、再回顾一遍用乘法演算的方法。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观察指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初步比较、选择能力。

活动三

1、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自主解决。 2、他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算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1剩下的题。 活动四 出示自主练习4 1、学生自主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主解决,然后点名交流。 要讲明这样演算的道理并总结出演算方法。 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 自主练习,再全班交流。 关注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五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关注学生初步评价习惯的养成。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把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创新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仅使学生的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不足之处: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应轮流担当。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课本第28页——3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 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1、 你参加过

民俗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中都有什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民俗盛会,你们喜欢吗/

2、 (出示课

件,伴随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风筝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吗?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景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1、 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2、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吗?

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学生回到情景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 (1)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对称的(2)蝴蝶是对称的(3)正方形、长方形(4)七星瓢虫--------

看学生是否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

组织好交流,了解交流的深度、广度。

对各种合理理解,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活动三 折纸船

1师:大家在民俗节上已经认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识了、了解了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

习第二题。

请打开课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作一个纸船。 2、师:谁愿意把你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说你的做法。 活动四 做一做对称动作 1、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自主练习5) 2、 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展示并介绍。 指导动手活动,鼓励、引导表达。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画有个整体的了解。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任意做对称造型,请同学到讲台上表演。 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之中,按要求进行活动 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学生思考后回顾学习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课后反思: 布置活动内容。 本节课通过搜集资料、动手、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准确区分对称与非对称图形,只是在教学中不必要求用规范的数学术语进行表达,重点应该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对称物体,交流,分享彼此的成果,加深对称现象的理解。

精彩的杂技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受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欣赏对称图形的美。 2、 通过观察对称图形,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学故事、不同的图形、体操图案 学具:小镜子、卡片、小剪刀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自主练习 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课件出示体操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觉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仔细观察情景图下面的示意图,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通过观察,独立寻找这些图形的特点,并通过交流,加深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如果从这些图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交流,使学生有话可说。 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关注要点 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活动三 向学生介绍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活动四 课件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图形,在( )里打上√ 活动五 学生拿出学具,小组在一起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活动六 课件出示数学故事,谁愿意起来讲给大家听。然后拿出学具小镜子,感受镜面对称。 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图形。 只认识对称轴,不用画。 通过让学生找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分好组,合理分配任务,在操作与交流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动手作业。 找能力强的学生讲故事,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的兴趣。 引导学生给以合理的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对称图形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课题: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位数 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 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 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 一、 情境导入: 学生做好采访调查的准备。 秋天到了,水果都大丰收了。烟台今年举行了一次果蔬博览会,大家想去参观吗?这节课就随着我们的小记者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师出示幻灯片) 师:根据你们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题? 活动二:

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关注小组合作的情况,注意指导合作方法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探究新知: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师:哪一个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问题?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第1个提的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师: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

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学生可能回答:

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用除法计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

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

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活动三: 师: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 师:可以先看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在十位上商2。 活动四: 师:我们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 活动五: 巩固应用 做课本36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独立完成好的学生,重视对有困难学生的指导。 注意知识掌握的深度 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做练习。 237÷5 447÷7 258÷4(出示幻灯片) 活动六: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关注学生归纳的水平有针对性导。 课后反思: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一般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许多提问题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发挥较好。 教学内容: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科书39-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除以一位数中间有0的情况。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树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去看一看,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 (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活动内容 让学生从心理上做好采访调查的准备。 关注要点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兴趣。 生进行观察。)

师:观察图,你了解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并具体的谈一谈每一个厂家的生产情况。(学生交流,教师可进行板书。)

师:根据你们调查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只解决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剩下的问题我们放进问题口袋六这下节课解决。

根据情境图,学生可有下列发现:

1. 东方果汁厂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 2. 果脯厂,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 3. 滨海葡萄酒厂,3分钟可生产420瓶于红葡萄酒。6分钟生产662瓶干白葡萄酒。 学生根据途中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每分钟产多少果汁? 每分钟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活动二:

师:东方果汁厂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苹果汁?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几个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师:428/4怎样进行计算呢?请 同学们在小组中想

学生根据以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列出算式。

学生分小组合作。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

办法解决一下。

(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所运用的方法。)

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重点说出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上1,怎么办呢?)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方法很多,而且也很透彻,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上1时,可以在十位上上0。 师:同学们的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你知道为什么2除以4不够上1在十位上商0后,0乘以4的0为什么可以不写吗?

师:你们真了不起,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的0。任何书减0都的任何数,所以这部可以省略。你喜欢写哪一

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在合作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想法。

在全阻进行合作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清楚的表达出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想法。

观察同学们的写法。

种写法,就写哪一种写法。

活动三:

师:我们再来看每小时生产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会运

教师要了解许学生做题的情况。鼓励独立完成好的同学,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与帮助。

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 用所学的知识。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解决吗?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

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 活动四 师: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学的就是商中有0 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估计能观察到。 关注学生的归纳水平。 的除法。(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五 巩固应用 1. 做课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 做课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活动六 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说什么? 课后反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注意知识掌握的深度性。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注意评价的水平。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内容:采访果蔬会——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2、 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3、 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师:上节课小记者采访了果品加工厂,猜猜走出了果品加工车间,他们会到哪继续采访。 活动内容 猜测并说出理由。 关注要点 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活动二 师:他们想的与**同学一样,来到了果品包装车间,他们重点采访了两个包装流水线。同学们请看信息窗3,他们采访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景图,学生会有下列发现: 1、 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有960个果冻。 2、 有两堆梨糕,一堆320片,一堆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述。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下几个问题: 一盒有多少个果冻? 一共有多少片梨糕?

320片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520片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有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这些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1、2、3、4这四个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点名列式。

活动三

有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算的什么。)

同学们说出了4个算式,这四个算式是几种解答方法呢? 对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困难的可以先小组讨论。)

我先算960个果冻能装多少包?960÷2=480(包) 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480÷4=120(包) 我这样算:960÷2÷4 我先算一盒装多少个? 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2×4=8(个)960÷8=120(包) 我这样算: 960÷(2×4) =960÷8 =120(包)

点名回答,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小括号的作用。

完成自主练习1。

关注小组合作的情况,注意指导合作方法。 注意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一个人的想法。 对表达清楚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活动四 我们再来解决“这些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这个问题。 如果前面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就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并强调计算顺序。 巩固应用 做课本自主练习3 活动五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 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解答方法和自己的想法。 注意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注意评价的水平,要有针对性的引导。 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方法主要有互评、小组评、全班评,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观加工厂 ——位置与变换(2) 教学内容: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课本57、58页内容 教学目的: 1、 能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玩具汽车、风车、直升飞机、陀螺、摩托车、划板车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及教师提示 活动一: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凤凰村,大家都看到了在凤凰村的西南角有一个饮料加工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去参观好吗?(出

活动内容

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致。

学生独立回答。学生可以边说边用手势表示。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学生在回答时,加上手势表示出来,从而更加直观的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师注意巡回指导时,注意各小组的意见,以便提问时有一定的目的性。

关注要点

示课件,课本57页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

1、师:同学们刚才观察的真仔细,那你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2、 师:同学们刚才的演示可真形象,那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

学生自由的说。

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3、 集体交流 各小组汇报意见。 4、给这两种运动方式起名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

子。 由。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活动三: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十分出色,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到游乐场去玩玩好吗?(课件:游乐场小朋友正在玩各种游戏)同学们看这些游戏你们玩过吗? 既然大家都玩过这些游戏,那你能说出他们都各在做什么运动吗? 学生看着大屏幕自由发言,说出各类游戏的名称。 学生独立回答 学生在回答运动方式时可以加上手势演示,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理解。 活动四; 1、师:游乐场的小朋友玩的那么开心,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玩具,也想让咱同学们开心的玩一玩,大家高兴吗?老师有个要求:你在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都在做什么运动? 2、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玩玩具,边玩边说出运动的方式,各小组可以交换玩,把所有的玩具都玩遍 学生上台玩给同学看,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活动五: 师:平时,在生活中有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活动六: 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再次体会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平移运动。 学生独立回答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生弄懂题意后独立完成。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把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并把移动的方式用动作表示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旋转与平移两种现象,而且把学生的想、说和做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 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师出示63页信息窗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伙伴交流一下。 活动二: 师: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几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好吗?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你想怎样做呢? 师:你们不仅要会列算式,还要研究怎样算出得数? 学生发言 学生回答:40×20=□(个) 学生研究后回答 生1:40×2=80 40×20=800 生2:40×10=400 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观看情景图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 活动内容 关注学生所提的数学问题 关注要点 400+400=800 活动三: 师:我们再来解决共有多少盏灯这个问题好吗?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组里共同研究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23×12= 23×10=230 23×2=46 230+46=276 生2:我估算 12≈10 23×10=230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学生先自己汇报,然后老师帮助总结计算方法。 关注学生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活动四: 师: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所用的方法都是口算的方法。能否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大家先试试吧,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看同学们所列的竖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两位数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算法,感受合作的乐趣。 关注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自己的算法,并能对自己的计算过程作出解释。能否对别人的算法提出质疑,作出评价。 活动五: 总结计算方法,同时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整理不同的计算方法 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活动六: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这个问题吗? 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几名同学展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 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能否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理由。 法并说明理由 活动七: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索算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活动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问题,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感受合作的乐趣,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今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与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提示与教学程序 活动一:

师:节日期间,街心花坛装扮的异常美丽,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几个同学说的)。其他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 活动二: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 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你想怎样做呢?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棒!你们想不想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口算:23 x3=69,69x9=621 竖式计算。

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生能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是一样的。

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图画,回答提出的问题。

估计生知道的有: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喷泉每排有43个喷头,共32行。…………

学生根据信息,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美化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喷泉里一共装了多少个喷头?…………

关注要点

注意学生关注图画的全面性。

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活动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问题,美化家园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稍微的变化一下,问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大家能看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吗? 学生进行回答。 不需要准确的结果,估算就可以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 1. 22≈20, 20 x 28 =560 22 x 30 =660 20 x 30=600 学生可以分布列,也可以综合列。 2. 28≈30, 3. 22≈30, 注意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三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装三十根这样的灯柱,灯泡子够吗? 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活动四 巩固应用 教师进行巡视,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课本练69页第二题。 活动五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 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并且用规范和科学的语言,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培养了学生表达算里的能力。

教学内容:壮丽的观光塔—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2、 经历探索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观光塔,想去看看吗? (出示情景图)来观光塔参观的人可真不少,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些什么?

活动内容

的准备。

1、 电梯了39批乘客。 2、 两张票30元。 3、 平均每分钟经过这个路口的车大约93辆。 4、 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买6张票,100元够吗? 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

关注要点

让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参观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按顺序进行观

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限乘28人,今天运送察、描述。

活动二

要解决“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巩固练习。 活动三

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大家想出了3种不同的方

电梯限乘28人,今天运送了39批乘客。

集体交流方法: 1、 估算 2、 笔算

1120-28=1092(人)

完成72页自主练习1。

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

算法,并能对自己的计算过程做出解释。能否对别人的算法提出质疑,作出评价。

3、 28×40=1120(人) 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自己的

法,真不简单。下面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买6张票,100元够吗?”想一想我们要利用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表扬方法的多样化,做练习。 活动五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两张票30元,买6张票,100元够吗?

集体交流方法与思路。 30÷2=15(元) 15×6=90(元) 钱够了。 30×(6÷2) =30×3 =90(元)

完成73页自主练习7。

继续培养学生选择、提炼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自己的方法及解题思路。能否对别人的方法提出质疑,作出评价。

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己的表现和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

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得自己获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不同学生用不同方法学习数学的理念。缺憾在于有的同学常常忘记进位。这有待于今后加强练习。

多彩的街道夜景——两位数乘两位数(4) 教学目标: 1、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及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园、壮丽的观光塔,解决了许多的问题。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大家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师:这就是美丽的街道夜景,仔细观察这美丽的夜景中都有什 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简单的回顾。 学生自细观察画面,说出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中所包含的信息。 能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加以简单的整理。 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么?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通过交流补充,弄清图 集体交流: 学生读出这两个问题及相关的信息,然后独立解答。 学生说出解答的算式,并说出解答的理由。 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注意了解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的情况。 活动三 师:刚才我们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顺利解决了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其实根据信息窗中的信息我们还能提出许多问题,大家想试试吗? 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课件中打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小组长注意负责记录。 学生每小组选一个代表交流,有不同提法的可以补充。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活动四 根据大屏幕上的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说出解答的算式,并说出解答的理由。 注意了解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的情况。 学生能用自己的加以总结。 活动五: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是用前面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 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简单的回顾整理。 话对所学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于本单元的归纳与综合。学生对估算方法掌握的不够好,本节课创造性的利用了教学情景图,通过观察——提问——解答等一系列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类总结。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于加强。 教学内容: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的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的房子面积多大?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哪个房间最大?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自己的感悟。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原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学生联系厨房面积说。

学生比划着说

能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师:将餐厅和厨房在教室里比较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借助长方形的纸片来比较,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

师:厨房和餐厅的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餐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师: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能联系具体的实物说出来即可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餐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师:听了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用来计算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1、 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可以用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去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其面积是1平方分米。

2、 认识平方米

(1) 介绍平方米有多大。 (2) 画出1平方米的大

小。

(3) 让学生站一站,看大

约站多少名同学。

活动五: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摆

学生交流,有的用圆形,有的用长方形等,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有学生可能会谈到同样一个平面图,怎么摆的个数不一样多呢?如果学生没提到,老师可以提。

学生操作、感受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方法同上)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打围的必要性。

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1平方厘有多大,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教育,给了学生较大的探索空间。教师收放合理,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真正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探求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踏实、认真的态度,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来审视和处理问题。 我家买新房子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学会用周长和面积解决问题。 2. 知道周长域面积的区别。 3. 学会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区分周长和面积,并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课件出示信息窗一)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活动内容 生可能回答。 1. 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 我的房间常5米,宽3米 关注要点 活动二 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能回答: 1.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2.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3.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 4.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三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活动四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你知道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活动五 现在请你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六 做自主练习第二题。 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 5×3=15(平方米) 生可能回答: 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 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5+3)×2=16(米) 引导学生从单位上比较。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独立解决。

活动七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交流自己的所得。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本节课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议一议的活动,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有了充分的感知。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做中悟,以及感悟后的再体验。 教学内容:1公顷有多大?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1、同学们荣成市正在参加全国百佳城市评比,做为一个县级市能参加这样的评比,身为一个荣成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要你向外地来的游客介绍荣成市区最美丽的地方,你想介绍哪儿? 2、老师也认为我们的市府广场最美,所以我准备了市府广场的录象资料,想看吗? 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一下:市府广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广场的绿化面积大约是多少? 3、到底谁估计的最接近准确数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广场占地面积 公 1、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边看录象,边估计。 集体交流自己的估计结果。 (这时同学们一般会用“平方米”做单位。) 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想法,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估测能力。 关注要点 顷,绿化面积约有 公顷。) 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1公顷有多大?……

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

活动二

1、“1公顷到底有多大?”你想猜猜看吗?

如果没有同学说出来,教师就说出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2、那么平方米与公顷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呢?学生讨论。 3、之前我们测量并计算过了,我们教学楼前面草坪的面积大约是2500平方米,4块这样大草坪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你还能举出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例子来吗?

4、首都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老师这有一组与北京有关的资料,同学们请看! 你能帮老师把这组资料补充完整吗?

1、学生猜测。 如果有学生说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要给予肯定、表扬,并就此引导全班同学理解1公顷的大小。 学生讨论

2、学生填空,并就此归纳出:

10000平方米=1公顷

3、学生举例。

4、学生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关注猜测的结果应表示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

关注举例情况的准确性。

学会平方米与公顷,单位间的换算,引导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

活动三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较大是面积单位公顷,现在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1、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关注提出问题的质量。

这个问题我们来请教小博士,好吗?课件出示;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2、根据小博士的话,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想知道什么?小组交流。

3、完成92页自主练习2。

2、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是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表扬问题提的有价值。) 小组讨论解决、交流: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说明理由。

3、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并说出换算的方法。

关注得出结论的过程及学生表达的清楚性。

关注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自己的思路。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与感受。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具体感知、推理想象较好的掌握了较大的面积单位。缺点是学生的进率与长度单位的进率混了。需要教师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强调。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本节课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信息窗1——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休课件、胎儿期、婴儿期、成人的图片等。 【学具准备】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胎儿期的图片

师:你能看出是谁吗?这是一张胎儿期的图片,看了这张图片后,你发现了什么?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帮助一下,用线测出这张照片上胎儿的身长和他的头长各是多少?哪位同学愿上来帮忙?

通过我们的测量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那么这个“一半”怎么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字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分数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

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发现了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用1/2表示,那你能找出这个圆的1/2吗?

教师引导学生再找出月饼的

找生折,说理由。 把圆对折或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1/2。

通过亲身动手去感知、体会。

活动内容

学生充满好奇

生1:他的头好大呀! 生2:他的头的长度是身长的一半。

学生积极参与。测出头长、身长得出不同的结论。

生:胎儿时期的头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学生认识表示一半用1/2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并跟老师读两遍。

关注要点

学生在活动、探索、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别人的意见。

板书课题。

1/2。 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1/2呢?用阴影标出。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哪位同学们想把你寻找出的1/2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拿出图形折出他们的1/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折的方法。 学生把作品帖在黑板上。 教学生学写分数。 强调“平均分”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中三部分各自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三 出示婴儿期的图片。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整个身长平均分成了4份,他的头部占一份,他的头部占整个身高的1/4。 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 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活动四 出示成人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你能说出成人上身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先看图,根据前面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独立思考解决。 师引导同学总结出象1/2、1/4、1/8、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并明确各部分的名字和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五 师:根据图片,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师引导生提。) 该怎样解决呢? 生: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 …… 学生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k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