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高中生物天津高三水平会考检测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

更新时间:2023-04-19 20: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天津高三水平会考检测试卷【6】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断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DNA分子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基因探针既可以用来检测目的基因存在,也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分子,

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在成红细胞中,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mRNA,即该基因不

表达,处于关闭状态,故A正确。同一个个体所有体细胞都是有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

具有一套相同基因,故B错。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产物为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保证细胞呼

吸正常进行,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故C正确。上述不同类型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

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表达,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探针和细胞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确的结论能力。

2.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B.该遗传病男、女性患病概率相同

C.Ⅰ2一定为杂合子

D.若Ⅲ7与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Ⅱ5、Ⅱ6患病,Ⅲ9正常,推断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A 错;该遗传病男、女性患病概率相同;由于

Ⅱ4正常推知Ⅰ2一定为杂合子;Ⅲ7基因型为aa ,Ⅲ8基因型为1/3AA 、2/3Aa ,则子女正常的

概率为2/3×1/2=1/3,患病的概率为2/3。故选A 。

3.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抗逆性强。下面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由a 、b 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B .育种过程中可发生3种可遗传的变异

C .秋水仙素阻止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D .①中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不同

【答案】B

【解析】A 项中,①是由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含1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②是由二倍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而成的,含4个染色体组;B 项中,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C 项中,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 项中,个体①为三倍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4.在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 )

A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D .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A 错误;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 正确;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是基因突变,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错误;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A .神经冲动

B .反射

C .动作电位

D .负电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故B 正确。神经冲动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故A 错误。动作电位是兴奋传递时产生的,故C 错误。负电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时产生的的,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6.X 物质的量在自然条件下如图中曲线a 所示。在两份含有等量X 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过的甲酶和乙酶后(若甲酶、乙酶被降解,降解产物不影响X 物质的量的变化),X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如图中曲线a 、b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 .甲酶对X 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C .该蛋白酶可能降解了乙酶

D .乙酶对X 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图中曲线a 为无酶条件下获得的曲线,用蛋白酶处理甲酶后,再用甲酶处理X ,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自然条件下相同,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其可能对X 的分解具有催化功能;用蛋白酶处理乙酶后,再用乙酶处理物质X ,由曲线b 可知乙酶对X 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同时也说明该蛋白酶不能降解乙酶。

7.如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 2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 2和CO 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 2量为N 1与N 2的和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 1小于m 2

【答案】D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细胞①中仅有线粒体中有气体的消耗和生成,故应处在黑暗环境中,此时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 2量可表示呼吸速率,A 正确;细胞②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

换,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 正确;细胞③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CO 2,并向细胞外

释放O 2,此时细胞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细胞所利用的CO 2包括呼吸作用产生

的N 2和从环境中吸收的N 1,C 正确;细胞④中,线粒体利用的O 2除来自叶绿体外,还要从

细胞外吸收,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O 2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 2与CO 2的净生成量N 1相等,D 错误。

8.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 、P 元素是ATP 、DNA 、RNA 不可缺少的

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C .对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

D .糖类没有,脂质不一定有,核酸和蛋白质一定有的元素是S

【答案】D

【解析】TP、DNA、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故A正确。组成生物体烦人化学元

素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具有同一性;故B正确。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性

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是膜上的载体;故C正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脂质的元素

组成一定含有C、H、O,少数含有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

素是C、H、O、N,糖类没有,脂质不一定有,核酸和蛋白质一定有的元素是N;故D错。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均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C.将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不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

D.大肠杆菌的部分蛋白质在内质网上加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脱氧核糖核酸(DNA)并不能自由出入细胞核,核孔具有选择通过性。细胞核内

的DNA是依附在染色体上的,不会离开细胞核。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细胞呼吸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是乳酸或者酒精(植物),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

白质和肽链,氨基酸是原料而不是产物。把有大液泡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活细胞会因为

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发生质壁分离,而死细胞已经失去了生理活性,无法发生质壁分离。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内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理解。

10.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癌变细胞中的含水量一般比正常组织细胞多

C.细胞中的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

D.抗冻的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故A正确;癌变细胞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无限增殖,新陈代谢旺盛,其中的含水量一般比正常组织细胞多,故B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反正则越弱,但自由水与结合水

的比值越低,生物体的抗逆性能力越增,故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

二、双选题

11.对于图Ⅰ-Ⅳ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k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