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设思路

更新时间:2023-08-09 0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设低碳社会是现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走进低碳城市·探索篇——建设低碳城市的中国思路

绿色能源 2010-01-25 17:26:43 阅读14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低碳城市的定义,其实,从低碳城市的定义不难看出,低碳城市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设低碳城市就必须发展以低碳经济为社会的发展模式及方向,为此,就需要改变以往的粗狂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生活在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的市民需要改变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形成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当然,作为城市的管理部门的政府职能机

构就更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那么,涉及建设低碳城市的方方面面,专家和学者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具备大规模建设生态城市的“后发优势”。 如何建设低碳城市,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至少可将低碳城市定义为低碳

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绿色建筑、低冲击开发模式与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四重奏。

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

仇保兴认为,首先是要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他说,我国私家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根据国际经验,私家车依赖型的出行习惯一旦形

成,不仅再改变的代价极其巨大,而且还会引发城市的低密度蔓延。

他认为,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首先应推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从能耗方面来看,火车每吨公里的能耗只有118千卡,大货车是696千卡,中小卡车(家用)达2298千卡。也就是说,同等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的碳排放仅为高速公路的5%至20%,

而且单位运输用地可节约20至30倍。

其次,在城市交通方面应下决心保留和扩展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大力发展包括地铁、快速交通、公交专用道、普通公交等,抢在大多数市民私家车出行习惯形成之前,以“快、准、廉、优”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 最后,由于我国的城市都属于“紧凑型”城市,比较适宜推行的是快速公交系统和交通导向开发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推广都要求城市规划提前做出安排。仇保兴强调,实践证明,一旦在城市中系统应用了这两种模式,一般就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土地节约、经济发展、便利出行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均衡,用最少的交

通用地和能耗来解决机动化的问题。

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仇保兴表示,要建设低碳城市,其次还要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他说,发达国家的实测数据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将达全社会总能耗的40%(我国目前为27%),是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项目。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今后30年内将新建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城市建成区面积还将翻番。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期,推

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将建筑发展模式真正推向低碳化。

仇保兴建议,首先,要对北方地区推行供热计量改革。他认为,预计此项改革可减少该地区建筑碳排放1/3左右。其次,对新建建筑一律实行强制推广节能标准,对未达标准的不予验收和准许上市销售。再次,是推行以奖代拨式的财政补贴,限期对耗能大的公共建筑进行改造。

建设低碳社会是现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此同时,他说,还应建立国家财政补贴制度,直接补助节能达60%以上的高等级绿色建筑、鼓励在建筑中大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和促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仅此几项建筑节能措施就可以在

2020年前减排二氧化碳6亿吨(这相当于英国的总排放量)。

同时,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详细介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严峻现状的症结除了全社会对于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建筑节能的相关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还不够充分等原因之外,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的市场失灵部分管理不力,缺乏经济激励政策,没有形成建

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为此,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前国家应当更多地增加在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方面的资金投

入,完善建筑节能的必要规制设立、基础研发体系、开通资金筹措渠道等。

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

据仇保兴介绍,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推广。

据了解,低冲击开发模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推出的一个概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

的暴雨管理方法。

低冲击开发模式的主要含义是,让城市与大自然共生,其主要策略是城市建设之后不影响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量。其具体要求包括:城市建成区至少要有50%的面积为可渗水面积;建筑、小区、街道直至整个城市都有雨水收集储存系统;它们之间连接为反传统的“不连通状态”;所有河渠不实行“三面光”,以沟通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通道等等。而且,此概念可延伸到不影响基

本的地形构造,不影响碳汇林容积量,不影响城市的文脉及其周边的环境等。

仇保兴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城市可以实现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实现互惠共生,这不仅能节约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而且能大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就要求城市规划方式从过去

的重空间物质规划转向物质与生态协调共轭的规划。

据了解,当前深圳市就正在积极推广低冲击开放模式。

记者从日前在深圳召开的“绿色城市、光明之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深圳城市规划不断探索践行国际先进的低冲击开发模式理

念,已取得可喜的初步成果。

据了解,《深圳市居住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指引》提出,到2020年末,深圳中心城区里居住小区建雨水利用设施比例将达到50%。对于新建居住小区,将强制进行雨水利用,强制绿地下凹和透水地面,规定强制执行的雨水利用目标,要求小区建设区域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不得超过0.4,或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蓄设施,使得建设前后外排流量峰值和外排雨水总量不增加。对于已建成居住小区,鼓励进行雨水利用改造,进行小区本身的改建或扩建时,应强制进行雨水利

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巡视员张悦也表示,城市规划引入低冲击开发模式的理念,方向是顺应自

然的,正确的,应继续深化与推进。

应当规划建设生态城市

在四重奏的最后一曲,仇保兴认为应当规划建设生态城市。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具备大规模建设生态城市的“后发优势”。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失去了此项优势。城市化结果是刚性的,对处于扩张停滞状态的大城市而言,

建设低碳社会是现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规模地进行重新建设,其经济和生态成本都将十分高昂。在现阶段,如果在我国建立一个生态示范城市,那将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城镇可以仿照学习。而如果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同样的投资,可能只有10多个城市能仿照。整个示范推广建设过程所带来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效率,在中国和在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 仇保兴说:“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贯彻以上3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大力推广节地紧凑的发展模

式。”

其次,仇保兴强调,建设低碳城市须改变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增

加碳汇、吸附污染物、减少热岛效应、为建筑和行人遮阳等节能减排的效果。

他认为,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如直接将污水处理费返回污

水处理厂与实际COD削减成效挂钩的办法,促进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

同时,仇保兴强调,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国际合作和老城市“生态化改造”。据

介绍,目前我国正与新加坡合作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一座30万人口的生态城市。

据了解,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滨海新区内,距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中心城区45公里。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25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35万人,计

划10年至15年时间建成。

据《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中对其发展定位来看,中心天津生态城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节能环保型产业集聚区。 据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霍兵透露,到2020年,生态城要全部采用清洁能源,100%为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要达到20%;人均能耗比国内城市人均水平要降低20%

以上。

而对于中心天津生态城的未来,仇保兴充满信心,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生态城镇

建设将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谈到低碳城市的四重奏,仇保兴最后说,城市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其空间结构、功能、产业性质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我国碳排放目标能否实现。演奏好以上四重奏,再加上推进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低碳农业,我国就能够逐步实现低碳社会的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低碳发展理念

在日前举办的“节能降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在题为《选择低碳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中说,采取低碳模式是各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

低碳城市,要从城市规划源头做起,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低碳发展理念。

他说,要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这一约束性指标,采取低碳模式是各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宋春华以上海、保定、德州三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为例说,城市规划应注重低碳发展理念,如没有规划基础,很难做到低碳城市。城市发展中还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特别是针对不同建筑气候带,要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本地的材料设计,组织标准化、规划

化、集成化的生产和供应。

他说,2020年,预计我国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太阳能、浅层低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5%以上,到2050年将达50%以

上。

建设低碳社会是现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春华表示,开源、节流、循环是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使环境与现代化建设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应对策略。在目前资源减量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循环经济资源再利用,延长建筑

生命周期是最大的减量化。

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调整产业的机会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从低碳经济入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也可以作为刺激经济的一个手段。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投资已经明确了推动产业升级整合、提高能效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则需要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城市”与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基本一致。他相信,“低碳城市”的探索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定会有作为。 林伯强说,当前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市化进程,但是,可以把城市化进程作为节能减排的机会。在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环境政策下,能源消费显然会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制定和执行积极的能源政策,可以使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结构更为清洁。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选择生活方式的过程,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能源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来提倡节能生活方式,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实质上就是包含“低碳城市”的概念。作为一种发展道路,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变,意味着更清洁、更有效和尽可能低的温室气体排放。 林伯强说,通过在“低碳城市”探索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城市”的内容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使低碳经济最低限度地影响经济增长,平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

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

森林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

浙江林学院院长周国模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说,他提倡从建设低碳城市的视角重新来审视、来认识城市森林。在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出现矛盾的今天,建设城市森林和

建设低碳城市是可以实现两全其美。

周国模表示,城市比农村人均消耗的资源在3.5倍以上,城市化也给世界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室气体释放量60—80%是由城市排放出来的,其中二氧化碳是75%,还有城市热岛效应,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交通的拥挤等等,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地方,是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地,助推了全球温室效应。所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建设低

碳城市。

据了解,目前我国也正在做低碳城市的示范,上海主要做节能的示范,广州做交通节能的示

范、攀枝花做生物能源的示范。

周国模说,这几个城市都从每一个单向方面在做示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的建设。他认为,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有几个着力点,一个是产业结构要找准;第二个交通要绿色出行,生活要低碳消费,环境要降温,增加碳汇。就我国当今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来

说,要大幅度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发展经济会造成影响。

据现在估计,全球目前有四大碳汇:大气、花的空间、海洋、森林。据IT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当中,储存了2.48万亿的二氧化碳,其中1.15万亿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所以说森

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建设低碳社会是现在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此,周国模表示,低碳城市建设呼唤着城市森林,因为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排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少热岛效应,调整城市气候,可以减少它的排放。热岛效应可以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城市森林不能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即碳汇功能在打造低碳城市当

中,要显现它的作用。

在我国乃至全球积极推广低碳城市的建设浪潮中,诸多的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研究并给出较多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有专家指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要注重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垃圾、污水的处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节能减排,尤其是推

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等。

也有专家强调,建设低碳城市应注重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则应重点发展几个低碳行业,譬如保定发展“中国电谷”,山东德州大力推广太阳能,而当前热门的生物质能在很多有条

件的城市也风生水起。

无论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还是低碳行动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总之,我们只有把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如在城市非主干道路、广场、办公楼公共空间、庭院、公园等地方可采用太阳能照明;在宾馆饭店、洗浴中心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等,低碳城市

的建设才可盼来实现的明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k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