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 第三版)

更新时间:2024-04-13 10: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遗传(heredity):生物世代间相似的现象;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过程。 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间的差异。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分离规律

1、F1代个体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2、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 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假说)

1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3、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一)、测交法

1. 杂种F1的基因型及其测交结果的推测 杂种F1的表现型与红花亲本(CC)一致,但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其基因型是杂合的,即为Cc; 因此杂种F1减数分裂应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C和c,并且比例为1:1。 (二)、自交法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 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

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其F3均开红花; 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分离。 (三)淀粉粒性状的花粉鉴定法

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用稀碘液对花粉粒进行染色,就可以判断花粉粒的基因型,推测: 1/2 Wx 直链淀粉(稀碘液) 蓝黑色 1/2 wx 支链淀粉(稀碘液) 红棕色

用稀碘液处理玉米(糯性×非糯性)F1(Wxwx)植株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 花粉粒呈两种不同颜色的反应; 蓝黑色:红棕色≈1:1。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及基因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规律 (一) 测交法 (二)自交法

独立分配规律的意义与应用 一、独立分配规律的理论意义:

解释了生物性状变异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二、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可以预测杂交后代分离群体的基因型、表现型结构,确定适当的杂种后代群体种植规模,提

高育种效率。 多对基因的遗传

当具有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决定3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载在3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多基因病的特点:1为常见病和常见畸形 2有家族聚集倾向

3不同种族间同一多基因病发病率不同 4随着亲属级别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5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 遗传通式

F?配子类型:2? F?的组合:4? F?基因型:3? F?表现型:2? 概率原理

概率的概念:指一定事件总体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机率。 F1 红花 Cc

当F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C与c基因分配到每个雄配子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所形成的雄配子总体中带有C或c基因的雄配子概率各为1/2。

1.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理: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概率之和。 互斥事件:是某一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即被排斥。

例如:豌豆子叶颜色不是黄色就是绿色,二者只居其一。如求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的概率,则为二者概率之和,即 (1/2) + (1/2) = 1 练习题

如果两对基因A、a,B、b是独立分配的,而且A对a,B对b显性。 (1)从AaBb个体得到AB配子的概率?

(2)AaBb与AaBb杂交,得到AABB合子的概率? (3)AaBb与AaBb杂交,得到AB表型的合子的概率?

2下面的家系的个别成员患有极为罕见的病,已知这病是以隐性方式遗传的,所以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是aa。

(1)注明Ⅰ-1,Ⅰ-2,Ⅱ-4,Ⅲ-2,Ⅳ-1和Ⅴ-1的基因型。这儿Ⅰ-1表示第一代第一人,余类推。

(2)Ⅴ-1个体的弟弟是杂合体的概率是多少?

(3)Ⅴ-1个体两个妹妹全是杂合体的概率是多少?

(4)如果Ⅴ-1与Ⅴ-5结婚,那么他们第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是多少?

(5)如果他们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而且已知有病,那么第二个孩子有病的概率是多少?

二项式展开

设p = 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q = 另一事件出现的概率,p + q = 1。N = 估测其出现概率的事件数。

二项式展开的公式为: nnnn?nn?1n?1n?(n?1)00n?0nnn

如仅推算其中某一项事件出现的概率,可用以下通式:

rP(r/n)?Cnprqn?r

rn?rn!?pqr!(n?r)!

r代表某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次数;n - r代表另一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次数。!代表阶乘符号。 练习题:

对轻度智力降低隐形基因杂合的双亲,若有4个孩子,其情形如下,问概率各为多少? 1、 全部正常 2 、全不正常

3、 3个正常1个低能 X2测验

对于计数资料,通常先计算衡量差异大小的统计量 X 2 ,根据X 2 X 2 测验。

(O?E)22X 2 测验基本公式: ??E

参数估计与检验: 1.按公式计算Χ2值;

2.自由度=分离类型-1。(k-1)k为表现型类型 3.P>0.05 差异不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

x2测验法不能用于百分比,如果遇到百分比应根据总数把他们化成频数,然后计算差数.

例如,在一个实验中得到雌果蝇44%,雄果蝇56%,总数是50只,现在要测验一下这个实际数值与理论数值是否相符,这就需要首先把百分比根据总数化成频数,即: 50×44% = 22只 50×56% = 28只,然后按照x2测验公式求x2值。 练习题:

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247 紫茎马铃薯叶90 绿茎缺刻叶83 绿茎马铃薯叶34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x2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p?q)?Cpq?Cpq?...?Cpq?在作显著性检验时,如果观测值有两个,例如a和b,则可以根据它们的预期比例,如r:s,依下列关系式求X2值。为什么? X2 =(as – br )2/rs(a+b)

3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系列,其中三个基因列在下面:AY =黄色,纯质致死;A=鼠色,野生型;a=非鼠色(黑色)。这一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列在前面的基因对列在后面的基因是显性。AY AY 个体胚胎期死亡。

假定进行很多AYa X Aa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问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很多AYa X AYa杂交,你预期每窝平均生几只小鼠? 复等位现象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练习题:

当母亲的表型是ORh- MN,子女的表型是ORh+ MN时,问在下列的组合中,哪一个或哪几个组合不可能是子女父亲的表型?

ABRh+ M ARh+ MN BRh- MN ORh- N 非等位基因作用: ㈠、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如香豌豆:

P 白花CCpp × 白花ccPP ↓ F1 紫花(CcPp) ↓ F2 9 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 ㈡、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2个显性 1个显性 全隐性

㈢、重叠作用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重叠基因: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 例如:荠菜:

㈣、显性上位作用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12:3:1。 例如:西葫芦: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有上位性作用。 P 白皮WWYY × 绿皮wwyy ↓ F1 白皮WwYy ↓

F2 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 五、隐性上位作用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㈥、抑制作用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这对基因称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

例如,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杂交试验中,如果C(基本色泽基因)和I(抑制基因)决定蛋白质层的颜色,两亲本、F1及F2的表现型如下,试推出两亲本、F1的基本型及F2的表现比例。

P 白色蛋白质层( CCII )× 白色蛋白质层( ccii ) ↓

F1 白色( CcIi ) ↓

F2 13 白色( 9C_I_+3ccI_+1ccii ):3 有色( c_ii )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不同:因为

(1).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F2只有2种类型;

(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还能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在上述基因互作中:

F2可以分离出二种类型 9:7 互补 15:1 重叠 13:3 抑制 三种类型 9:6:1 积加 9:3:4 隐性上位 12:3:1 显性上位

基因间表现互补或累积 9:7 互补

9:6:1 积加 15:1 重叠

不同基因相互抑制 12:3:1 显性上位 9:3:4 隐性上位 13:3 抑制

以上各种情况实际上是9:3:3:1基本型的演变,由基因间互作结果而造成的。

练习: 用两种燕麦进行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两者杂交,F1是黑颖。F2共560株,其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 1、说明硬壳颜色的遗传方式。

2、写出F2中白颖和灰颖的基因型。

3、进行X2测验。实得结果与理论假定的符合度?

南瓜中,球状果基因型对长形果基因为显性。两个不同的纯型合子球状品系杂交产生如下F2,盘状果 89 球状果 62 长形果11 问:F1的基因型及表型,F2的基因型? 交换值

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多于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少于50%。 用玉米研究基因的连锁,好处很多:

(1)下一代性状很多可在种子上看到。

(2)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适于统计分析。 (3)去雄容易,杂交便当。

(4)经济作物,有些实验结果可直接用在生产上。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 重组型配子数交换值(%)??100%

总配子数

交换值的测定:

(一)测交法:利用F1与双隐性测交求算交换值 。

例如:玉米、烟草较易:去雄和授粉容易,可结大量种子。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X 100%

=测交子代新组合个体数/测交子代总个体数X 100% 3、交换值的意义:

(1)交换值的大小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 (2)交换值的幅度变化在0——50%之间。

(3)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所以交换值也相对恒定。 练习题

1、在番茄中,圆形(O)对长形(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 得到下面4种植株:

圆形、单一花序(OS)23 长形、单一花序(oS)83 圆形、复状花序(Os)85 长形、复状花序(os)19 问O—s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3/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一交配如下:

( 1/2 - P ) P P ( 1/2 - P ) (1)独立分配时,P=? (2)完全连锁时,P=?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其中r为重组值, p=? 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利用三点测验,首先要在找出双交换类型(即个体数最少的),然后以亲本类型(即个体数最多的)为对照,在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它们的排列顺序就被确定下来。

================ wx在中间 + wx +

+ sh +

================ sh在中间 wx + c

+ + sh

================ c在中间 wx c +

第② 种排列顺序才有可能出现双交换配子。 + sh +

================ sh 在中间 wx + c

所以这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为 wx sh c 。 2).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

估算交换值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

由于每个双交换中都包括两个单交换,故估计两个单交换值时,应分别加上双交换值: 双交换值=〔(4+2)/6708〕×100% = 0.09%

wx-sh间单交换=〔(601+626)/6708〕×100% + 0.09% = 18.4% sh-c 间单交换=〔(116+113)/6708〕×100% + 0.09% = 3.5%

1、 在果蝇中,性连锁显性棒眼基因(B)在染色体图57.0的位点上,隐性肉色眼基因(car)在62.0的位点上。问在下列交配中,预期1000个子代中类型和比例将如何?

2如果并发率为60%,在αβγ /+++ X αβγ /αβγ 杂交的1000个子代中预期表型频率是多少?

α β γ

0 10 20

3、番茄中,基因O,P,S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对基因是杂和的F1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子代类型 数目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 o p + 306 o p s 63

(1)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3)并发系数是多少? 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

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

形态、结构、大小、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同型的。 二、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1、XY 型:例如果蝇、人、牛、羊等 同型:XX,为雌性 异型:XY,为雄性

2、ZW型:例如家蚕、鸟类、鹅类、蝶类等 同型:ZZ,为雄性 异型:ZW,为雌性

3、XO型:例如蝗虫、蟋蟀等

同型:XX,为雌性 异型:XO,为雄性,无Y.

果蝇性别决定——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组成比例决定。 X:A=1 X:A=0.5 X:A> 1 X:A< 0.5 0.5< X:A< 1

试验观察表明:超雌和超雄个体的生活力都很低, 而且高度不育。间性个体总是不育的。 几种常见的畸变现象:

XO: 表现为女性,但出现唐纳氏综合症; XXY: 表现为男性,但出现克氏综合症; XYY: 表现为男性。

XO型(2n=45):唐纳氏(Turner’s)综合症。

性别为女性,身材矮小(120-140cm),肘外翻;部分表现为智力低下;无生育能力。 XXY型(2n=47):克氏(Klinefelter’s)综合症。

性别为男性,身材高大,一般智力低下,无生育能力。 XYY型(2n=47):

性别为男性,智力稍差(也有智力高于一般人的)、较粗野、进攻性强,有生育能力。 性别畸形发生的机制:

由于亲本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开引起的:

1、如果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雌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则形成XX卵子和O卵子; 2、如果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雄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则形成XY精子和O精子; 3、当正常的X卵子和不正常的XX、O卵子同正常的X、Y精子和不正常的XY、O精子随机受精时,就形成各种性别畸形。 精子 卵

X X XX O

X XX(正常女) XXX(三X女) XO(不育) Y XY XXY(不育) YO(不活) XY XXY XXXY(多X男) XY(正常) O XO XX OO(不活) 四、性别控制

1、环境条件的控制: 2、通过基因型控制:

例如:精子分离:沉降法、电泳法

3、控制受精和胚胎条件:巴氏小体:是浓缩了的X染色体,其上的基因不转录。 巴氏小体的临床意义:鉴别性别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 1.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1)患者双亲中必有一方患有此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正常。 (3)女性患者的子女有1/2可能患病。 (4)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2、伴X 隐性遗传:X染色体携带隐性基因。 例如:色盲 女:

XC Xc 杂合时非色盲,只有Xc Xc 纯合时才是色盲。

男:

Y 染色体上不携带对应基因, XC Y正常。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母均正常,而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传给他的?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染色体变异

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可能使染色体折断,之后再接起来,再接合时发生差错,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这种通过“折断—重接”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四类: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4)易位 三、倒位

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顺序颠倒了。

类别:1、臂内倒位:倒位区段发生在染色体的某一臂上。

2、臂间倒位: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 倒位染色体的联会和鉴定:1、倒位区段很长:

倒位区反转过来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倒位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 2、倒位区段较短:

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圈。

倒位的遗传效应:

1、对倒位纯合体而言,改变了重组率 2、倒位可以形成新种,促进生物进化 练习题:

1、画出果蝇唾液腺核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1 234567,另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 1 265437.

如果上述的一个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在染色单体2和4之间、基因3和4之间发生一个交换,交换产物是什么? A1 a1

A2 a2 A1A2 ____a1a2 A1a1___A2a2 A1a2 ___A2a1

即AA:Aa:aa=1:4:1 所以显性:隐性=5:1

练习题:

四倍体AAAa ; Aaaa 各形成何种基因型的配子及比例? 非整倍体:

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的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至几个染色体的个体。 遗传学上有代表性的非整倍体有: 三体: 2n + 1,多一条染色体;

双三体: 2n + 1+ 1,多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四体:2n + 2,多一对同源染色体; 单体: 2n – 1 ,少一条染色体;

双单体:2n – 1 – 1,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缺体:2n – 2,少一对同源染色体。

练习:一个生物体二倍体数目是12。以下各为多少: 1、单体 2、三体 3、四体

4、双三体 5、缺体 6、三倍体 7、同源四倍体 1.单体:2n-1

比合子染色体数少一条染色体的生物。 (1)自然界有些动物有单体的存在特点: 蝗虫、甲虫:雌 XX 2n ;雄 X 2n-1

鸟类、鳞翅目昆虫:雌 Z 2n-1;雄 ZZ 2n (2)自然界也有由于染色体丢失产生的嵌合体: 例如:蝴蝶,2n-1,丢失了一条Y染色体。 2、缺体:单体自交产生 普通小麦缺体的特征: 1、生活力较差; 2、育性较低; 例如:

7D缺体:生长慢,有半数植株是雄性不育或雌性不育; 4D缺体:花粉表面正常,但不能受精; 3D缺体:种子是白果皮,双体为红果皮。 3、三体:2n+1

人工三体的产生: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 三体的基因分离:例如AAa A1A2__a A1a___A2 A2a___A1

所以AA:Aa:A:a=1:2:2:1 显性:隐性=5:1 4、四体:2n+2 来源:三体自交

例如:普通小麦三体自交后代中,1%是四体。 四体的自交子代(n+1 n) 74%四体,24%三体,2%2n。 ㈢、非整倍体的应用

非整倍体本身虽然没有任何直接的实用价值,但对遗传研究和染色体工程则是一种重要

材料。

缺体、单体、三体都可用以测定基因的所在染色体,都可用以进行染色体的替换。

2.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1) 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内:①.缺失:形成缺失圈(由正常染色体构成) 假显性;②.重复:形成重复圈(由畸变染色体构成) 剂量效应;③.倒位:形成倒位圈(由一对着丝点染色体)、后期桥 (双着丝点染色体) (交换值改变形成新种)。

非整倍体:①.亚倍体:只存在异源多倍体之中,二倍体中不存在。 ②.超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中均有三倍体子代产生。 ③.间接利用: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替换。 练习题:

假定有一存活的三体植株,两条染色体携带显性基因B,第三条染色体携带隐性基因b。让这个植株同基因型是b/b的二倍体杂交。 1、后代中的二倍体占多少?

2、后代中三体并且基因型为Bbb的占多少? 果蝇的ClB测定法

是检查X染色体隐性突变的方法。

C为倒位抑制子或抑制子:代表X染色体上有一个大倒位,从而抑制互换类型的发生——只产生2种配子;

l表示C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纯合的死亡; B代表上述X染色体上的显性棒眼基因——识别依据。 复习题:

(1)一个有克氏综合症的人被认为是:

(a)单体 (b) 三体 (c) 三倍体 (d) 缺失杂合子

(2)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1 234567,另一条染色体的顺序是1 265437,如果在染色单体2和3之间发生一个交换,则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无着丝点的片断是 (a)123456 (b) 125436 (c) 65436 (d) 1234521 (3)以下性果蝇的别决定中,哪一种是中间性:

(a)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 (b)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 (c) 3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

(d) 2条常染色体和3条性染色体

(4)利用以下信息解答问题:已知A1A1=致死, A1A2=灰色,

A2A2=黑色, B1B1=长毛, B1B2=短毛, B2B2=非常短 毛,亲本是A1A2 B1B2 1、成年后代预期为灰色、非常短毛的比例: (a)1/4 (b)1/2 (c)1/6 (d) 3/4

2、如果非常短毛出生后不久致死,成年后预期黑色短毛的比例: (a)1/4 (b)1/3 (c)2/3 (d) 2/9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1、重演性:

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2、可逆性:

3、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突变的多方向性是相对的: 4、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有害性:

突变 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平衡关系

被打破或消弱 打乱代谢关系 引起有害后果 生育反常或死亡 致死突变:例如白化苗

中性突变:不影响该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例如:小麦的红皮突变为白皮 有利性: 如抗倒、抗病等 突变有害的相对性: 例如:高杆突变为矮杆

有害性:矮杆在高杆群体中受光不足、发育不良 有利性:矮杆在多风地抗倒伏、生长茁壮

5、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突变的平行性对人工诱变有一定的意义: 人类突变的捡出:

1、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隐性突变很难捡出; 显性突变很容易捡出。 2、筛选蛋白质和酶的微小变化。 基因突变的鉴定 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选出纯合株速度的快慢,因而显隐性不同。 自发突变的原因:1、自然界中的辐射: 2、温度的极端变化:黄鹌菜3、化学药品: 4、细胞内某些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 生化突变的鉴定:

生化突变:由于诱变因素影响导致生物代谢功能变异。 1、红色面包酶的生化突变型:

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

红色面包酶突变型:

2、红色面包酶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 诱发突变:

X射线或紫外线照射 纯型分生孢子 处理 处理后的 分生孢子与野生型交配 取出子囊孢子 置于完全培养基 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取出一部分分生孢子置基本培养基上 突变的鉴定:

1. 突变的真实性:

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 2. 突变的类型: (加入各种氨基酸) (加入各种维生素) 3. 进一步鉴定具体类型: 硫胺素(VB1)、吡醇素(VB6)、泛酸、肌醇。

4.确定变异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把突变型与不同的野生型交配,产生的子囊孢子 如是1:1的分离,表明是一个基因的突变。 四、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显、隐性的鉴定:

利用杂交实验鉴定。 例如:

突变体矮株 X 原始品种(高)

F1: 高杆 F2: 有高、也有矮 说明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5-溴尿核苷 ( 5BU ) 改变碱基结构: 亚硝酸(HNO2):氧化脱氨作用,通过氧化作用,以氧 代替 A 和 C 的 C6 位置上氨基。 练习题:

1、溴尿嘧啶可引起两种类型的碱基转换: A G(A T G C) G A(G C A T)

请说明这两种类型的碱基转换过程。 2、

一具有四核苷酸的DNA分子(如图): —C G A T G C T A

用亚硝酸处理,这条DNA复制时,核苷酸顺序会发生怎样变化? 用硫酸二酯处理,核苷酸顺序发生怎样变化?

3有一个被亚硝酸处理的细胞,其一个胞嘧啶分子已经变为尿嘧啶,问: 此突变可否被亚硝酸回复? (1)光修复:

损伤部位就地修复。 (2)暗复活:

取代损伤部位,切除 (3)重组修复:

(4)SOS修复:后复制修复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

由于细胞质中构成要素的作用,这些构成要素能够自律地复制,通过细胞质由一代传至另一代。 特征: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 正反交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方性状; 连续回交能将母本核基因全部置换。 母性影响:

母体核基因有时对细胞质产生前定的作用;即子代的表型受母亲基因型的影响。 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范畴,十分相似而已。 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短暂的:仅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 持久的:影响子代个体的终身 练习题: 1、蜗牛中,右旋(R)对左旋(r)显性,一个Rr的个体用rr精子受精,可得到什么样的后代?若后代自体受精,又得到什么样的后代?

2、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如何?若这个子代的个体自交,它们下一代的表型比例又如何? 共生体的遗传 共生体:草履虫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特点:

放毒型:有K基因(核内)和卡巴粒(细胞质内) 敏感型:有K或k基因,无卡巴粒

结合时间短 结合时间长 共生体:不是细胞生存所需要的必要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的细胞质颗粒。

能够自我复制,或在核基因组的作用下进行复制;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

练习:草履虫中,品系A是放毒型,品系B和C是敏感型。假定这三个品系都是纯型合子。A品系与B品系交配,所得子代任其自体受精,各自获得的品系都为放毒型。若A品系与

C品系交配,用同样方式繁殖,则所得株系一半为放毒型,一半为敏感型。图示如上三个品系的核型和细胞质卡巴粒。

3、草履虫未知品系D与品系B交配后再自体受精,所得放毒型与敏感型的比例为3:1,若D与C品系交配再自体受精,则放毒型与敏感型比例为1:3。问D品系的表型、基因型和细胞质情况?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海胆卵的切割试验:结论:卵细胞质中含有一些分化的物质,只有完全具备了这些物质,个体发育才能正常进行。 伞藻的种间嫁接试验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对生命的维持来讲,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由核不断供应mRNA,没有核就没有mRNA,没有mRNA蛋白质的合成终必停止;

2、核内DNA的复制,mRNA的转录和tRNA、rRNA等的合成都需要原料和能量,这些原料和能量都从细胞质来。 数量性状

1. 表型值的效应分解。性状表现由遗传因素决定、并受环境影响,可得: P = G + E. P 为个体表现型值(也即性状观察值); G 为个体基因型(效应)值,也称遗传效应值; E 为环境效应值。

G = A + D + I;P = A + D + I + E.

VP = VG + VE此时基因型与环境间无互作效应,其中: VP 为群体表型方差(由性状资料计算);

VG 为群体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方差,称为遗传方差也称为基因型方差; VE 为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变异方差,称为环境方差;无互作时为机误方差(Ve,). VG = VA + VD + VI; VP = VA + VD + VI + VE.

广义遗传率(hB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率; 狭义遗传率(hN2):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

广义:在不分离世代(P1, P2和F1)中,由于个体间基因型一致,因而遗传方差为0,即: VG = 0 VP = VE ; VP1 = VP2 = VF1 = VE . 在分离世代(如F2)中,个体间基因型不同: VP = VG + VE VF2 = VG + VE .

狭义:其中VP可由VF2估计:VP’ = VF2 = VA + VD + VI + VE

练习:根据下表资料估算其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世代 平均 方差 P1(矮脚南特) 38.3 4.7 P2(莲塘早) 28.1 5.7 F1 32.1 4.8 F2 32.5 9.0 B1 35.9 9.2 B2 31.0 5.4 群体的遗传平衡

群体:各个体间能相互交配的集合体,而不是一些个体的简单集合体。 群体遗传学:研究一个群体内基因传递情况及其频率改变的科学。 遗传平衡定律: Hardy-Weinberg定律(哈迪-魏伯格定律) 设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 q,子代中基因频率存在的关系是: P2 AA + 2pqAa + q2 aa =1

遗传平衡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规律。 1、只要群体内个体间能进行随机交配 该群体 将能保持平衡状态和相对稳定;

2、即使由于某因素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 形频率,但只要这些因素不再继续产生作用而进行 随机交配时,这个群体仍保持平衡。

例如:我国人群中测定了1050人对苯硫尿的尝味能力,其中410人有尝味能力、杂合的有500人、味盲的有140人,问是否达到Hardy-weiberg平衡?

练习题:某血型调查报道:在420人中,M型137人,MN型196人,N型87人。问在这个群体中的血型分布是否与孟德尔比数相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j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