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2011.12.9

更新时间:2024-01-22 04: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1、云计算万亿市场遭地方争抢 泡沫或成房地产第二··················2 2、重庆获准设立“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6 3、联姻微软 联想布局“云服务”····································7 4、中企通信推出基于Vmware平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SmartCLOUD···8 5、解析中移动大云1.5版本对云计算产业的影响······················9 6、天津\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网络100%覆盖······················10 7、华胜天成展示云计算系列方案··································13 8、四大优势吸引“祥云”落到····································14 9、中国电信云计算园项目正式落户和林县··························16 10、北航首开云计算构架高端硕士班·······························17 11、中国有望拥有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19 1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24 13、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25 14、林业碳汇破僵局 五森林低碳股或闻风而动······················27 15、新技术云计算可减少一半碳排放·······························38 16、被欧盟要求交碳排放检测及认证报告 8亿碳费逼航企变阵·········39 17、德班“中国角”展示中国林业碳汇成就···························42 18、“十二五”我国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碳汇················43 19、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德班“中国角”边会添彩···················45 20、研究显示云计算有助减少碳排放·······························46 21、 环境监测仪器··············································48

1

云计算万亿市场遭地方争抢 泡沫或成房地产第二

[日期:2011-11-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高凌云

[字体:大 中 小]

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人民币。诱人的发展前景,不但吸引了诸多企业杀入这个市场,甚至连很多地方政府都对云计算青睐有加,各种“云计算中心”先后在各地开花。

一方面,是国家扶植政策不断推出,发改委投入15亿元重金扶植,云计算十二五发展规划呼之欲出;一方面,是跨国巨头加大中国市场渗透力度,国内各地政府在云计算领域跑马圈地,多个城市打出建设“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一时间,云计算炙手可热,成为新兴产业中最热门的领域。

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泡沫这个“阴影”也如影随形。据浪潮集团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的调查,很多地方投巨资建成了所谓的“云”系统,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云计算中心成了形象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更是大声疾呼,千万不要把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都强调,发展云计算,关键是要将应用落地,要在应用创新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拼规模、比设备,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政策推动,云计算风起云涌

“公司的云计算项目,获得了发改委下拨的千万级扶持资金,资金前不久已经打到公司账面上了。”昨日,金蝶软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记者获悉,除了金蝶,华东电脑、华胜天成、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10余家知名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项目,也同时获得了发改委下拨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扶持资金。

这是国家发改委在10月份联合工信部、财政部拨出15亿元人民币,成立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后,向相关企业下拨的首批专项资金。据了解,这批下拨的资金总量达6.6亿元。

相比三部委成立的专项扶持资金,正在内部讨论的“云计算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对云计算的扶持力度将更大更全面。一位已经看过初稿的东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该规划的亮点,是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创新,并对云计算给予财政支持。此外,该规划还明确指出,鼓励在资源、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设立云计算资料中心,积极推动云计算落地。

政策扶持的背后,是滚滚的商机。正是看到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发展势头,AMD、SAP、甲骨文等跨国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布局力度。

2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AMD云战略的主战场。AMD11月14日在北京全球首发的16核皓龙处理器,就是为云而生的。”SAP联席首席执行官孟鼎铭也告诉记者,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到云上面,云计算的趋势不可阻挡,云计算对于推动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跑马圈地,地方政府角逐“云中心”

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人民币。诱人的发展前景,不但吸引了诸多企业杀入这个市场,甚至连很多地方政府都对云计算青睐有加,各种“云计算中心”先后在各地开花。

重庆市率先提出了打造亚洲最大云计算基地的口号。今年4月6日,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正式开建,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亿元。重庆市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产值上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大一线中心城市,也加入到“云中心”的圈地战当中来。上海的目标是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培育十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人民币的云计算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北京的“祥云计划”力争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深圳的“鲲云计划”是希望利用云计算平台服务深圳乃至全球的企业用户,力争将深圳打造成“亚洲信息枢纽中心”;广州也正在部署实施“天云计划”,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就连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在大踏步“造云”。日前,兰州市政府与浪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浪潮集团将在5年内投资20亿元,将兰州着力打造成西部地区的信息枢纽中心;河北的涿州也宣布要投资50亿元建立云计算基地;河北廊坊润泽信息港被称为目前中国规划最大的云存储数据中心,仅前期规划就是现在全球最大数据中心(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两倍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除西藏和新疆外,目前已经提出或业已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的地方政府已覆盖了其余30多个省市自治区。 泡沫闪现,云计算成房地产第二?

“现在各地政府一谈到创新,就必谈云计算,很多地方连云计算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规划打造大规模的云计算中心。这一方面说明在政策和应用双重推动下,云计算正在深入人心,但同时也警示云计算确实存在泡沫。”北京天地超云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

3

采访时担忧地指出。

其实,对于云计算泡沫的担忧,不仅仅来自产业界。深圳某券商的研究员杨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先后对深圳、南京、武汉等地的多个云计算基地进行了调研。“情况并不乐观,不少所谓的云计算中心,其实就是商业地产项目,科研力量根本就见不着。”海外市场的现状,也对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亮出了警示灯。据悉,云计算应用成熟的美国,在经历了需求暴增期之后,数据中心的数量从过去1100个削减到现在的300个左右。 对于以云计算为名行圈地之实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公开指责,不少地方政府虽然将云计算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盖房子和招商引资,将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云计算本身是一种绿色计算,不是比规模、比设备、比厂房,发展云计算决不能变成简单的圈钱圈地。”据悉,一个课题组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针对云跃进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建议,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集中管理以避免重复建设。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芮祥麟告诉南都记者,国内外迄今为止,云计算的标准尚无定论。而一个标准都还没有明确的产业,很难做出足够的规模;长城电脑总裁周庚申也指出,云计算产业要发展,关键是要应用落地,而不是比拼概念。据周庚申介绍,长城电脑推出的云智方平台已经构建了医疗养老云、车联网平台、智慧楼宇等项目。“有了具体的应用,我们的云计算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旁边报道

应用成为“云计算”推广关键点 联想推出“乐云”抢占制高点

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推动,也离不开企业的各种创新应用。业内人士指出,云计算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其关键是要将应用落地,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云计算带来的便利。因此,云计算的应用创新,就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昨日,全球第二大PC厂商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乐云”服务,正式涉足云服务领域。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指出,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为个人电脑带来了革新机会。联想推出“乐云”解决方案,标志着联想完成了硬件、软件、云端的全面布局,正在从“个人电脑”向“个人云”实现转变。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互联及数字家庭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告诉记者,个人电脑、通讯、电视等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变革,一个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用户未来将拥有多个智能终端,并渴求硬件、软件、云端整合的使用体验。此次联想集团推出的“乐云”,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管理、互联互通、社交等三类服务,大大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4

据刘军介绍,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乐云”提供200G存储空间,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存取,并提供联系人数据时时备份服务。此外,该服务还支持“自动同步”功能,可实现各类终端的同步数据更新。

在发布“乐云”的同时,联想集团还推出了多款全新“乐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乐PhoneS2,以及5英寸、7英寸、10英寸屏幕的平板电脑乐PadS2.此外,联想智能电视乐TV也首次亮相,并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阿里巴巴和百度都收到国家发给的关于云计算资金扶持,联想是否收到此政策红包?对此问题,杨元庆没有正面回答,表示会积极争取。刘军表示目前没有把云计算商业化的计划。

5

重庆获准设立“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

[日期:2011-11-30]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发布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同意重庆设立“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试验时间自2012年1月1日起算,为期3年。

目前,市知识产权局已经会同市经信委、市版权局、市高法院、市云办、两江新区管委会等部门,拟定了《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重庆)试验区工作方案》,有望为重庆成为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承载地和聚集地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方案》提出,到2014年,初步建立快速、便捷、与国际接轨的云计算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构建适应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实现云计算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效化、流程化、标准化,基本建成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示范区。

据了解,为实现目标,我市将在构建云计算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拓宽云计算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渠道、完善云计算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有效途径、建立云计算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健全云计算知识产权运用的新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

其中,我市将筹建云计算知识产权法律研究中心,拟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国内外相关司法部门、法律专家,对知识产权诉讼尤其是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管辖地、法律适用、侵权判定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制定云计算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提供法律依据。 我市还将建立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专家组,成立重庆云计算产业协会,设立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6

联姻微软 联想布局“云服务”

[日期:2011-12-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毛晶慧

[字体:大 中 小]

联想服务正积极从传统IT产品维修服务商向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新兴市场服务副总裁李祥林在联想日前与微软签署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时表示,联想将全面发力IT管理服务、增值服务和移动互联网三大领域,并成为国内市场第一的桌面服务提供商。

李祥林介绍,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署超出了以往二者对预装机客户的服务合作,双方将在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等特定市场开发服务产品,合作会聚焦于云服务领域,联想服务将借助微软WindowsAzure云计算平台、虚拟化技术等,提供基于终端虚拟化的IT解决方案与业务咨询服务等。但双方并未透露具体的合作规模。

联想服务目前在中国市场已拥有2万名专业人员,“我们是中国IT服务市场的第三名,前两名为IBM及惠普(微博)。”李祥林说。

李祥林表示,联想服务将以桌面虚拟化、云计算为中心,推动产品、技术及服务三个核心业务,“微软可为联想服务提供技术及服务的支持”。

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亚太区总经理柯文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联想与微软合作可降低各自的成本,二者合作后所提供的IT服务多数是收费的,其中基础的产品服务支持是免费的,多数增值服务需要消费者付费。之前,联想与微软曾分别在团队技术培训、商业智能管理、服务自动化等方面有过合作。

针对联想与微软的此次合作,赛迪顾问总裁李峻分析认为,目前IT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包括两个:一是云计算,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的规模在去年已超过160亿元人民币;二是移动互联网,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用户数已超过4亿。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努力把握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带给整个市场的巨大机遇,以此来拉动产业,包括软件产业服务化、服务产业标准化等。联想和微软就是代表。微软推出了PaaS平台,联想最近两年不仅在整个PC市场保持快速增长,还通过乐phone尝试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基于这个意义上的产业合作,在未来不仅能够带来桌面运维业务服务模式的创新,还可为一些重要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消费用户提供业务的增值服务,这也为两家企业的服务转型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带来巨大机遇。

7

中企通信推出基于Vmware平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SmartCLOUD

[日期:2011-12-01]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企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企通信)今日在上海宣布,成为Vmware中国第一家覆盖全国的VSPP(Vmware服务提供商计划)服务提供商,并发布了最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云时代——SmartCLOUD”。

中企通信是中信集团旗下子公司,由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和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超过29个节点,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国IPVPN经营牌照的企业。

此次推出的云时代——SmartCLOUD解决方案,以高等级的数据中心为基础,配合网络运营中心(NOC)和安全运营中心(SOC)的支持,为企业用户提供创新且灵活高效的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服务。云时代——SmartCLOUD是虚拟化的革命性解决方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虚拟服务器SmartCLOUD Compute,以及一套集合电子邮件、日历与协作的工具SmartCLOUD M@il。服务组合包括SmartCLOUD Compute、SmartCLOUD Compute Director、SmartCLOUD M@il和SmartCLOUD Compute BRR。

中企通信总裁何伟中先生表示,为了打造优质先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中企通信不断细心观察市场动态和业界的发展,评估了多种云计算解决方案,最终决定采用Vmware的vSphere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aaS)。他说:“有领先的虚拟化和云计算厂家Vmware的支持,借助他们在云基础架构领域的专业技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功的市场策略,双方共同拓展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此次合作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未来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Vmware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先生表示:“云计算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土用户对云计算解决方案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VMware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再结合中企通信强大的股东背景,覆盖广泛的网络,多年的运营经验和较有影响的公信力,双方的强强联手将共同加速云计算在中国市场的落地生根。”

上海是中企通信云时代——SmartCLOUD解决方案全国巡展的第一站,后续还将在广州、北京等地继续巡展,中企通信计划以国内的几大城市为起点,将方案推向全国。 面对强者如林的竞争环境,中企通信首席副总裁骆嘉钊认为中企通信有着更好的竞争优势,首先,中企通信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7*24小时的全天候客户服务和标准的服务流程,另外,中企通信的VPN虚拟专用网具有安全方面的先天优势,同时公司拥有专业化的安全管理中心。

宋家瑜对中国云计算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用不了两年时间,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就能到达增长高峰期。

8

解析中移动大云1.5版本对云计算产业的影响

[日期:2011-11-30]

来源:天极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目前,全球云计算已经驶入快车道。各大企业厂商都在不惜余力的部署着云服务,经过

近年来全力以赴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准备,2011年中国云计算开始进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中国移动于11月发布了大云1.5版本系统平台,目前已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云计算系统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关键功能。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支撑所副所长孙少陵表示,目前中国移动IT支撑系统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库之一,明年将会发布2.0版本。 个性化和共性需求之间的冲突

据孙少陵介绍,大云1.5版本是在大云1.0版本机上进行了优化。整个产品体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此次发布的大云1.5版本提供了两个新产品,一个类似于像亚马逊的EBS,另一个是新开发的BI PaaS,这两个产品的所提供的新功能主要是针对未来集中建设的商业平台提供了SaaS服务,解决地方的需求与集中的数据存放和处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个性化和共性需求的矛盾问题。

此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就曾表示,当中国移动“大云”步入到1.5版本的时代,也就是从私有云逐步走向公有云的时代;1.5版本体现的是中国移动云计算开源、开放的态度,进一步补充、完善了1.0版本IaaS产品线和分析型PaaS产品线,并增加了弹性块存储及商务智能平台功能,具有更高效、更稳定、更可靠、更友好等新特征。 降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成本

通常中小型企业无法承担建立自身的IT系统所消耗的成本,而云计算得出现对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很有力的工具。孙少陵认为,中小型企业在选择企业信息化时应该多考虑SaaS服务,这样可以降低企业IT的成本和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由于企业需求相对简单,所以云计算中的SaaS模式更适合中小型企业。 云计算为IT企业带来的变革

云计算为IT产业带来了两方面发展,一是商业模式,云计算把计算力和存储变成了公共基础设施,把原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形式的IT资源从销售的房事变成了服务提供的方式。二是技术方面。云计算讲究的是集中化和资源共享,所以它对一个系统的扩展性的弹性需求与原来的IT系统是不一样的。

云计算与现有的应用服务和管理服务供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灵活性。在虚拟化之后,数据中心可以在服务客户时通过规模经济节省开支。这是由于对资源需求的波动产生的,资源包括:计算、网络、存储等。

9

天津\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网络100%覆盖

2011-11-30 19:12:09 文章来源:每日新报

当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无所不在的网络、感知和计算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天津市也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智慧天津”,到2015年信息化整体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这是记者从日前出台的《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上获悉的。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信息化服务将实现普惠化,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此外,还将实施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文化、数字人口、智能社区等工程,使数字化生活惠及全民。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城市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线宽带城区覆盖率达到100%。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5以上。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升,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行动

智慧城市 试点电子站牌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启动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基础资源向智能化转型。天津市将开展“智能网格”试点,整合各级公安、交通、城管、应急、国土资源、市容园林等政府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形成全市统一的监控平台。 在市民非常关心的智能交通方面,天津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普及GPS在公交车上的安装和应用。开展智能泊车、公共交通行驶信息引导系统、电子站牌等试点应用。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发布系统,实时向公众发布有关道路状况、交通事件、行程时间、乘车方式、出行费用等信息,实现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

此外,天津市还将整合110、119、120、防汛、地震、安监、环保等多业务系统资源,完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信息惠民 开通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网

在社保方面,将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社保数据中心,实现人力社保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网上缴费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保卡功能、推进社保卡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社会

10

保险、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的应用。在医疗方面,将以社保“一卡通”为基础,促进医疗保险、电子病历、妇幼保健、疾病控制与居民健康档案等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支撑医保费用实时结算。依托全市重点医疗机构,实现智能分诊、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在数字教育方面,推进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在文化方面,引导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社区方面,天津市将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数据库,逐步完成各类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建成市、区、街、居四级社区服务网站,开通市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网。 质量安全 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天津市将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三大行业领域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其中,在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消费品行业开展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试点。比如天津市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深化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市场监测、质量监管、产品追溯中的应用,全程记录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市场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在旅游业,天津市将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文化、旅游、娱乐、餐饮等相关领域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国内外游客、多语言版本的“魅力天津旅游网”,形成为游客和旅游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旅游电子商务应用。 三网融合 居民百兆到户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新型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

天津市将采取多种模式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将光纤向用户端推进。对新建小区、楼宇、园区等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对已建区域加快推进光进铜退改造。到“十二五”末,全市光纤铺设长度达到320万芯公里,确保全市住宅小区全面实现“光纤到户”,住宅用户带宽达到100Mbps,商务楼宇和园区实现“光纤到桌面”,企事业单位带宽达到1Gbps以上,广播电视网络下行带宽超过2Gbps,窄播下行带宽超过1Gbps。

同时,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无线宽带城域网。在主要公共场所提供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服务。

此外,天津市还将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和“信息安全保障行动”。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同时,强化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预计以上六大行动总投资2800亿元。 问题

缺乏公共服务平台 共享水平还需提升

《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天津市目前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特别指出的是,天津市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数字内容等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而且,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协同共享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尚未实现多部门共享;在应急救助、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度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12

华胜天成展示云计算系列方案

[日期:2011-12-02]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最近,华胜天成携香港ASL、摩卡软件、中科通图、华胜信息等成员企业,在深圳高交会上展示了云计算、物联网两大技术领域的10多款自主研发产品。

在云计算馆,华胜天成企业服务云、虚拟桌面解决方案、iVCS虚拟操作系统、SaaS服务 、IaaS管理平台、机动式宽带自组网应急通信系统、Mocha BSM Visto 、服务型政府与数字城市解决方案 、逸信通、数据中心外包服务10款自主产品有序排列,吸引了近20个省级展团代表驻足观看。在物联网馆,华胜天成机动式宽带自组网应急通信系统、智慧机房、织女星感知调度管理系统、视频指挥调度系统4款自主产品与国内众多优秀产品争奇斗艳,尤其是织女星感知调度管理系统吸引了众多观众。据悉,华胜天成近期分别获得物联网、云计算等国家专项基金支持,并成为中国首家云计算融资获得证监会批准的上市公司。

13

四大优势吸引“祥云”落地

[日期:2011-12-04]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正如“HOLD住”、“伤不起”、“嘞个去”等词在微博“火”起来一样,“云计算”也逐渐成为众人

关注的热点,特别是11月14日以《“云计算”将落户我市——总投资123亿元,年产值可达400亿元》为题报道“云”将降临梅州后,“云计算”成为不少市民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到底什么是“云计算”?“云”为何选择降临梅州?项目进展和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读者关注的话题,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管金华。 何为“云计算”?

据管金华介绍,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有人用“就像由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来形容“云计算”。这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现在的供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业,被视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开发应用。 为何“云”降梅州?

梅州地处山区,“云计算”如此前沿的技术为何会青睐这里?管金华认为是我市的四大后发优势吸引“云”降梅州:一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战略,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而云计算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市与发达地区在云计算产业的培育发展上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我市电力供应充足、建设成本低廉。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需要可靠的电力保障,而且建设成本较高,而我市电力供应充足,每年向外输出大量电力,同时土地资源相对丰裕,价格也比较优惠,有助于解决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用电和土地建设成本的问题。三是我市拥有建设异地容灾(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火灾、地震等意外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最佳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我市是台风、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而根据异地容灾站点建设的要求,远程异地站点的选择至少要大于200公里,最好在300公里之外。梅州地处闽粤赣交界,离闽粤赣中心和珠三角的距离都符合这一要求。四是我市是以资源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为云计算应用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过来,

14

新兴产业的发展又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层次。 “云”来了前景喜人

管金华告诉记者,市经信局将引进“云计算”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重要举措,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分别与广州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幻象引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爱思拓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在我市投资建设云计算信息中心、高清视频教育基地、数字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化基地3大项目,加上有我市龙头企业宝丽华集团的加盟,这一项目将在2012年初显成效。在工作中,经信部门坚持把应用和创新放在首位,采用市场在外、基地在梅的形式进行市场运作,有目的、有目标地寻找有应用创新的云计算项目进行融合。其中广州亦云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可以支撑“三及第”教育应用在全国市场推广,这两家企业合成基地的主业,整体打包落地在梅州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将以创新的消费体验和商业模式作为云计算服务发展的核心,引领云计算相关软硬件产品及配套服务的联动发展,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云计算产业链,最终建成全国性的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

经信部门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打造“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并争取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

15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项目正式落户和林县

[日期:2011-12-05]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12月2日下午,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分别签署了《关于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暨建设云计算园区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建设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中国电信集团将在和林县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国电信云计算园,这标志着中国电信云计算园项目正式落户和林县。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区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20亿元,占地1500亩,分两期建设集云计算中心、IDG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仓储、办公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基地。其中,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占地1000亩,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占地500亩,计划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投用。建成后将优先向我区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对支撑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我区资源优势向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下午,中国电信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杨杰一行,在市县领导刘文玉、吕慧生、吴志强、孟斌、云珍丽、任瑞、闫智勇、刘占英的陪同下,深入和林县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详细听取了和林县集聚区整体规划、产业定位、中国电信云计算园选址等情况的介绍。杨杰对在和林县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所具备的区位、气候、土地和电力等方面的优势给予高度赞赏,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和林县非常欢迎中国电信来投资、建设和发展,今后将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

签约仪式前,胡春华会见了杨杰一行。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是继中国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之后有一个落户和林县的云计算产业,对于实现和林县经济多元化、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全市乃至自治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拉动地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就地利用呼和浩特市丰富的电力资源,降低电力输送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地区影响力,对整个地区稳定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同时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落户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6

北航首开云计算构架高端硕士班

[日期:2011-12-05]

来源:比特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网站上一则“北航云计算精英班、云计算高管班招生

简章”的信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根据此招生简章上显示的信息,北航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面向全体考生,招收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硕士精英班和云计算架构与行业信息化硕士高管班。原IBM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首批云计算架构师陈滢博士同时出任北航软件学院此高端云计算专业方向主任,并将于12月10日在北航举行的云计算公益讲座。此消息一出,更是吸引了众多求贤如渴的云计算企业,和欲学习云计算的技术人员报名参与。 “云时代”全面到来

近几年,原先看起来似乎虚无飘渺、让人云里雾里的云计算越来越清晰,云计算的好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各IT企业、传统信息化行业企业纷纷涉足云计算,或欲抢占“云”先机,或欲借“云”风生水起,完成企业转型。“云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对企业来说,云是趋势所在,但是想拥有它,却困难重重。云计算落地,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如何保护企业原有的IT投资、新建云如何与原有的IT进行平滑、经济过渡,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益;云计算要求理性判断业务的未来、IT的方向,这就要求企业的IT建设更加宏观、更加系统。基于对企业业务未来、IT方向的理性判断建立更适合本企业的云计算架构,从而使得企业的IT架构更加宏观、更加系统,尽可能地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是企业在建立云计算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问题。这都需要有经验,深度了解云计算技术、云架构和企业运营的专门人才来完成,相应的懂云计算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有实战经验的云计算人才极度稀缺。

早在一年前,作为云计算元年的2010年,各大型IT企业已经看准了云计算的趋势所在,开始招兵买马,储备云计算人才。越来越多的全球2000强企业都在寻找云计算专家来充实他们的团队力量,一名有云计算构架经验的工程师年薪目前在市场上,可以轻松达到50-100万元。

正如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一样,“云时代”的到来,也是人才为先。这是个大IT企业心照不宣,却又在紧锣密鼓布置的决策与战屡。 国内教育“缺席”云计算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云计算人才如此稀缺,为何能提供云计算人才培养的教育却始终没有应声而起呢?

“最大的问题还是目前国内能教授云计算的人太少了。拿我院特聘教授陈滢博士和刘鹏

17

博士来说,陈滢博士曾担任IBM云计算首席架构师和资深研究员,著有《虚拟化与云计算》等四部云计算书籍,是国内资深分布式计算专家;刘鹏博士长期从事云计算研究与应用,著有《云计算》和《实战Hadoop-开启通向云计算的捷径》等书,并在云计算与三网融合的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云计算先行者和权威级专家。遗憾的是,拥有陈博士和刘博士这样丰富的云计算实际开发应用经验的人太少了。而培养一个能真正驾驭云计算的高端人才,仅有老师带也还是不够,由于云技术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习者必须浸入?云?环境中,才能真正掌握云计算技术的真谛。而一个云环境的搭建,费时费力,耗资巨大,大多数教育机构都缺乏这样的实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教授对记者这样分析了国内教育“缺席”云计算的原因。 北航云计算硕士班的探索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网站上一则“北航云计算精英班、云计算高管班招生简章”的信息引起了求贤如渴的云计算企业,和欲学习云计算的技术人员的关注。 根据招生简章显示的信息,北航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面向全体考生,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硕士精英班和云计算架构与行业信息化硕士高管班。

北航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精英班和云计算架构与行业信息化高管班专业主任陈滢博士介绍了这两个方向的不同。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硕士精英班,面向IT行业以及传统行业信息化领域工作,未来致力于云计算技术研发、应用开发的精英人群。学院组建了一支由云计算专家委员、云计算企业架构师组成教学课题组和导师队伍,突出云案例和沙盘教学,由浅入深讲授云计算的搭建、应用和管理,实践云计算在多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发。

云计算架构与行业信息化高管班最显著的特点是引入主流云平台的案例实践,专业实践课全部由至少成功开发和运营 “一朵云”的架构师、CTO讲授,包括从事Amazon、IBM、Google、Microsoft、EMC2、VMware、HP、阿里云、中国移动大云、联想云等大型云平台研发的核心人员。同时,引入管理与分析模块,将MBA、EMBA经典课程与云计算思维相结合,着重培养学员科学决策、领导变革和运营管理的能力,为学员打开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精英班和云计算架构与行业信息化高管班,是北航继移动云计算软件工程硕士之后,对软件人才培养的又一次创新型探索。这两个班会像移动云计算专业一样大获成功,还是会成为云计算人才培养路上一次平常的尝试?本刊将会持续关注。

18

中国有望拥有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12月6日,德班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当日,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高级别谈判阶段。

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昨日在南非透露了中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主要措施,根据《“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5年内我国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望拥有自己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

《方案》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具体到各省(区、市)。其中,广东省的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需下降19.5%,为内地31个省(区、市)中最高。

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主要目标。此外,中国还将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保障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特别指出,各省(区、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此外,还将逐步健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体制,落实资金保障。

方案要求,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质保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等领域,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统计体系。并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方案强调,要构建起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

备受关注的碳交易市场在方案中也被提及。方案指出,2015年之前,要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管理办法,确立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等级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同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研究提出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 在建设碳交易市场方面,方案还要求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加强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证机构资质审核,并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最后逐步建立统一

19

的系统。 记者观察

气候谈判的政治博弈: 时间正在消失利益很难妥协

“谈判进程很艰难,现在是关键时刻。”

昨天下午,加蓬驻联合国代表走出会议厅时告诉南都记者。这种艰难的气氛,体现在很多方面:各国代表的激烈发言、边会的密集程度、车水马龙的新闻发布会……

高官的表态或许更能说明问题。12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言,暗示达成协议不乐观的前景。

“或许正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项全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目前所做不到的。”潘基文说,“不过,允许我再次强调,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不应当阻止我们在会议期间取得切实的进展。”

德班气候大会进入最后两天,究竟是什么在阻挡德班? 分歧难以弥合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 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正呈现胶着状态,政治博弈不是时隐时现,而是白热化。

杨富强认为,德班气候大会上最热门的词汇是“法律约束力(legally binding)”和“强制力(m andate)”,最热的话题是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在德班会议上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诉求分歧明显。主要分歧表现在,发达国家希望用一个新的条约来取代京都议定书,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上做出承诺。

这种尖锐对立,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妥协的方式。大家都在盯着这两样东西,每场发布会上,必然有记者就“法律约束力”和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发问。

去年坎昆会议期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曾表示,只要中国受到同样的法律约束,那么美国也会签署新的京都议定书。今年,美国代表团甚至不愿意去谈它。 12月6日,斯特恩继续在新闻发布会上耍太极,称与各方在所有重要问题上的谈判仍在进行,他强调美国的目标是推进去年在坎昆达成的协议的核心部分。回答记者提问时,斯特恩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怕人听见。

据悉,6日上午,斯特恩与解振华会了面。有记者问会面中国有何新的立场?斯特恩竟让记者去看看头一天解振华和欧盟代表会晤的内容。

德班会议第二周伊始,在首场正式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20

解振华表示,中国愿意有条件接受2020年后的量化减排协议,并提出了中国在2020后加入有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的5项条件。这种表态被有的外媒视为中方在德班会议上第一次表示愿意妥协。一些外媒做了正面报道,如《南德意志报》称“随着中国的转向,会谈现在有了松动,欧盟也宣布愿意继续京都议定书。”

松动意味着妥协。从目前会议透出的信息来看,并没有松动的迹象。包括日本、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已经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名的一些国家,都表示不会再续约。美国方面明确表示,目前不会在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上签名。而在前天基础四国的发布会上,四国继续强调自己原有的立场。 国家利益难以超越

继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超越国家利益为全人类的福祉考虑之后,南非总统祖马在第二周的部长级会议上再度强调必须采取行动。

他表示,问题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整个地球目前处在危险的状态。也都同意事实上必须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局面。大家同时也都同意,问题就出在具体怎么办上面。 怎么办?在僵局中,各方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出现德班气候大会最后无所作为的惨淡前景。

德班气候大会上,人们还是心有所属。前天的部长级会议上,欧盟气候专员海德加特的激情演讲赢得热烈掌声。

昨天下午,海德加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再度强调,即使日本、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不再续约,欧盟也会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她指出,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做出承诺,它们都对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会后,海德加特在室外接受部分记者采访,海德加特表示,如果不推动主要的国家采取行动,就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欧盟的做法是给其他国家以压力,推动它们前进。 南都记者提出,有人担心欧盟“欲速则不达”,海德加特说:“我们提出的路线图是一步一步去实现的,我们一直追求这样一个路线图,哥本哈根,坎昆,给了我们这样的时间,现在我们继续允许有一些时间去实现。”

虽然欧盟代表发言雄心勃勃,但昨天还是欧盟被CA N评为的“化石奖”第二名,理由是欧盟支持删除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 W G-LCA)谈判合并文本中有关快速启动资金的段落。如杨富强所说的,某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言行并不一致。

在昨天新闻发布会上,欧盟的另一名代表称,“时间在迅速消失”。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各国考虑自身的利益,很难做出妥协,但时间正在将德班大会拖入最后两天。

21

或许,正如世界观察研究所主席伯罗特·恩格尔曼所言:“无论气候变化变得多么严重,其破坏性变得多么巨大,各国出于理性的自利,都希望将排放限制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但迄今,这种利己思想在气候会谈上都未能得到解决。”

昨天,杨富强在结束本报记者采访前郑重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全世界都要做出牺牲,都要承担这种成本。虽然要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但要达成协议,必须做出妥协,要有灵活性,才能达到大家都不满意,又都能接受的结果。”

前晚直到8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才从IC C急匆匆走出来。昨天一大早,记者去欧盟和美国代表团联系采访,他们的代表都正在会议中。 谈判还在继续,各方的努力仍在继续。 气候谈判的政府外力量

气候大会的成果不只是政府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谈出来的,小至NGO的一次抗议,大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都可能产生影响。毕竟,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用南非总统祖马的话来说,是“全球利益”。

NGO组织虽然只是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特约观察员,但其角色和作用远远不止观察那么单一。事实上,在气候大会中,NGO组织被视为除政府之外,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 气候行动网络(CAN)每天评选出的“化石奖”,就是NGO评价政府表现的“风向标”之一。CAN由来自不同国家的700多个NGO组成,其中100多位代表每天中午开会讨论,根据各个国家在气候变化议题中的最新表态,看哪些国家阻碍了气候谈判进程,提出候选投票,“奖项”由获奖所在国家的NGO代表领取。形式虽然轻松,评判也未必最权威,但或多或少能施加压力,有的国家因此感到不悦,比如日本,也有的国家选择顽固到底,比如加拿大,它是德班会议上获颁“化石奖”次数最多的国家。

除了评选“化石奖”,NGO组织还通过发布会、发表声明等方式,提出不同的呼吁。比如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就在12月5日再次呼吁美国积极转变谈判态度,停止设置障碍,促成气候谈判的顺利推进。

“N GO应该充分发挥监督政府的作用。”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与几十位国内外NGO代表会面时这样说,“NGO作为第三方,完全可以评判谁履行了承诺,谁没有做到,公道自在人心。”

在联合国的气候谈判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时常被提及,它由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250余名学者组成,超过2500名科学家审查。到目前为止,IPCC已经发布了四次报告,解释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2007

22

年,IPCC还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IPC C最近的一份报告于2007年11月发布,其内容进一步阐明人类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它还不断推出更新的特别报告,比如,IPC C主席帕乔里在德班会议上就提出,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必须增强应对极端气候和灾难风险的能力。他再次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IPC C的第五次报告正在制定中,将在2015年前出炉。发展中国家之间已经取得共识:对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量化指标要建立严格的评估机制,对于长远的减排任务,必须以IPCC第五次报告作为参考。

23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1年12月08日 08:36来源: 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制定工作规范和认证规则。加强碳排放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证机构资质审核,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能力建设。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充实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系统。

24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07:04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据悉,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2015年前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要综合利用多种控制措施,并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价考核。

方案提出,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方案指出,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实现目标,方案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到2015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积极发展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和天然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

——努力增加碳汇。“十二五”时期,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控制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25

——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

方案称,要推动行业开展减碳行动。钢铁、建材、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有色、纺织、食品、造纸、交通、铁路、建筑等行业要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对重点企业要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研究确定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服务量)温室气体排放标准。选择重点企业试行“碳披露”和“碳盘查”,开展“低碳标兵活动”。

方案并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价考核。各省(区、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地区目标任务。要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各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负总责。加强对各省(区、市)“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行问责和奖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完)

26

林业碳汇破僵局 五森林低碳股或闻风而动

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1月28日开幕,与会各方将继续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问题,将影响世界碳排放格局。这几支林业股票或许会借助这股“碳风”,迎来上涨。 改变经济格局

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1月28日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开幕,与会各方将继续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问题,将影响世界碳排放格局。

班德会议的焦点将集中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12年到期后,其第二承诺期的温室气体减排安排问题,也就是《京都议定书》的延续问题。

作为第一碳排放大国,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型发展转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式发展。

资料显示,国务院在今年11月11日公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紧接着在11月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确定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大智慧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等板块表现相对稳定,时不时逆势出现上扬的走势,显示受政策利好预期,资金仍在这些品种里面活跃,而德班会议的信息将成为资金推高相关品种的理由。

三大板块受益

对于投资者而言,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对碳减排的重视必然导致企业利益格局的巨大改变,形成新的企业盈利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分析认为,这将给碳减排三个领域(清洁发展机制、碳捕捉与封存、林业碳汇)的公司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德班会议对A股市场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不过,5年一次的全国环保大会将于今年年底召开,《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望发布,有可能利好一些板块。”上海某券商张姓分析师向记者透露。

上述分析师认为,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林业三个板块值得关注。

此外,东海证券分析师谢凯认为,目前该次大会对新能源影响不大。因为很多新能源产

27

业产能过剩的,导致生产压力过大并进而影响下游市场。不过,在对国家节能减排方面,公用事业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利好。

“一些和碳排放直接相关的公司,或是已经开展这些业务的公司可能将直接受益。”谢凯说。

个股借机腾飞

不仅板块有相应机会,碳排放大会也有望给相应个股带来腾飞机会。

有券商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拥有清洁发展机制等,目前惟有柳化股份的该项目已获得联合国核查。柳化股份于11月12日公告披露,公司CDM减排项目获得联合国核查确认,公司实际获得减排收入10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预计可使公司每股收益(EPS)增加约0.2元。这将为公司增添新的盈利增长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还有分析师表示,天科股份也受益颇多。

而在林业碳汇相关领域,已有政策带来的利好。消息显示,今年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已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国内碳交易试点的逐步建立将为国内林业公司带来历史性机遇,为这些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券商报告显示,丰林集团等多只个股有望迎来上升行情。

“综合看来,南非德班大会对节能环保类个股会有正面的刺激作用,短线或者激进的投资者可在其中寻找交易性机会。但是从中长线的影响程度,对企业业绩的增长影响有限,而且个股之间也会有分化,因此找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尤为重要。”谢祖平说。 碳交易市场现曙光林业碳汇破僵局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28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 此外,目前CDM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面对国际碳市场,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市场准入手续繁杂,交易成本十分高昂,所以目前全球CDM林业碳汇项目非常有限,买家很少,所以常常是“有行无市”。 或成突破口

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改造实行减排二氧化碳,每吨的成本一般约要100美元;而通过林业碳汇,每吨的成本大概10美元。而作为交易对象,林业碳汇相对其他碳减排方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效果真实可见。相比于一些所谓低碳工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新的二氧化碳,林业碳汇是实实在在地吸碳和减排。交易的购买方只要知道林木的蓄积量增加量,就大概可以测算出碳汇量。

业内人士认为,林业碳汇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比较经济和现实的手段之一,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林业碳汇或将打破我国目前碳交易市场清淡的局面。此外,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对于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突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

29

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交易”是买卖碳排放权的交易,它交易的内容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依赖于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市场,而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几乎是“零”。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之一,尴尬的是,缺乏国内碳交易市场及体系,主要国际买家不得不到欧洲BlueNext市场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使得中国对碳交易的价格完全没有话语权。而没有话语权的结果,也一再地延误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出现。 虽然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碳汇交易市场,但我国近年来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如随着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建立,全国各地掀起成立环境交易所的热潮,中国初步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2010年4月27日,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第一个月共成交526例。随着交易系统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平台将具备与国际机构同等的碳交易技术能力。2010年8月,我国第一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鼓励企业捐款造碳汇林。

然而目前国内的碳交易所都是地方设立的,没有国家政策引导,存在盲目性、发展道路不清晰、地方保护主义等缺点,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反而搞乱市场秩序,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专家呼吁我国亟需建立国家级碳交易所,整合地方资源,稳定市场秩序,这也是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关键。 多重瓶颈待破

虽然我国碳汇交易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正如上所述,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说,卖方要进入碳汇市场需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营造碳汇林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碳汇造林系列标准”实施;二是要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三是要有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四是要有第三方审定、核查以及规范的项目注册和碳信用签发程序。目前全国已有约10家机构具备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资质,但相关的交易政策还未出台,认证、注册的相关规定也正在制定、完善中。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军纯表示,林业碳汇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重视程度

30

不高;其次,缺乏专业人才;第三,资金引导措施少。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发展碳汇交易首先要建立起交易平台;其次是要建立一个有形市场;第三要建立一整套标准规范体系,包括计量、监测、评价、认定体系,以及与森林产权相联系的制度规范;第四要建立起一支能够与碳汇管理相适应的专家队伍,为碳汇交易市场建立提供人才保障。

国家林业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体现出国家的意志 气候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

尽管各国经济结构和发展基础不同,但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国从法律法规的健全,到政策措施的落实;从官方宏观的指导,到民间积极的参与;为了让气候不再变暖,付出了诸多努力。 发达国家调整减排姿态

进入21世纪,严峻的气候问题迫使各国不得不再“老生常谈”。

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从全球角度看,毁林已成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的重要碳排放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发展林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特殊作用。

即使是减排态度一直强硬的美国,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也表示肯定。美国林务局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并将加强森林和草原管理、保护物种、调整种植方法等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

“我们正在让这座城市能够迅速地适应气候变化。”芝加哥市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卡伦·威格特说。芝加哥市针对市民在自家后院中放置雨水桶和堆肥垃圾箱栽种本地植物的做法,给予减税奖励。当地已有600多个屋顶绿化项目即将完成。

加拿大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力度,《行动计划2000》的出台,将植树造林和建设防护林带放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仅此计划,加拿大政府便投资5亿加元。

2009年,八国集团领导人表示,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

如今,英国林业委员会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为林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法国政府在木材生产与加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森林低碳功能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有关专家指出,在后京都时代,发达国家竭力主张允许用更多的林业活动来帮助它们完成未来承诺期的减排任务,以减轻工业、能源领域的减排压力。

31

发展中国家积极表态尽责

从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分析,发展中国家希望将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以进一步促进自身林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就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而言,虽然位于不同区域,但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坚力量。 2009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再一次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同年11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阶段性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

同年10月,中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联合研讨会在印度召开,两国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双方将联合进行包括林业、太阳能、风能等重要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林业大会上,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宣布,3国将在大西洋森林地区共同建立保护区,争取在2020年前保证该地区实现“零毁林”的目标。

为此,巴西政府制订了全国气候变化计划,提出到2020年巴西砍伐亚马孙森林面积将在1996年至2005年的平均水平上减少80%,即每年不超过3800平方公里。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将减少4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们计划保证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不会因为农业耕种或者其他工业用途而遭破坏。”阿根廷代表在世界林业大会上表示。

事实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最大贡献的还是中国。据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的背景下,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 气候变化依然威胁着人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报告称,如果各国不采取果断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到2050年可能停滞或倒退。

就在今年8月召开的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上,中、日、韩等多国代表倡议,各国应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为维护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要求发达国家尽责。在10月底召开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第

32

9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4国部长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作出的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的承诺,确保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并兑现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

中国认为,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该承担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应该承担大幅量化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它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它们适应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的困境。 特别是中国已经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要开展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

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2013年后议定书何去何从,各国减排制度如何安排,我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德班气候大会有所揭晓。 亚太林业周边会聚焦森林减排作用

在日前举行的亚太林业周“加强林业与气候变化区域平台和学习网络建设”边会上,来自亚洲森林减排组织、东盟区域森林与气候变化知识网络、REDD网络、亚洲森林碳汇、未来红树林等组织的代表热烈讨论亚洲森林碳减排、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森林具有固碳功能,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及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应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与会代表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严峻,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大势所趋。各区域的平台和网络应携手推进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为此,代表们呼吁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共同行动,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亚太地区森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与会代表建议,加强区域林业平台和网络间的合作,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分享平台,以促进气候变化和森林碳减排相关信息交流,分享经验,加强合作。 浙商证券:低碳产业口号炒作几时休

“低碳”概念经过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会议的熏陶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会遭致远期严重的环境后果,似乎人人重视,但落到实际措施上却陷入了标准的囚徒

33

困境,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仅希望他人严格做到,而希望给自己相对宽松的标准。回到中国,口号是响亮的,执行是矛盾的,一方面是每年不断提出节能减排新口号,另一方面却是GDP优先的考核体系一以贯之。在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下,如果不把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考评提高到至少与GDP增长考评相同的优先级,地方没有太大冲动去严格执行所谓标准,更多的是在口号和运动式的突击应付,典型例子就是去年年底非常荒谬的拉闸限电,仅仅为了年底的减排目标而把一些生产形势良好的企业强行断电,最后的结果是企业自备发电机继续生产,从效率上来说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排放。而这种导向下,大量企业对减排的投入和研发也是投机性的,为了享受一些政策优惠而一窝蜂投入所谓的新兴能源产业,并不在意这些产业的大量投入是否合理,当优惠减少时,大量的企业会同时陷入困境。最近“把污染留给自己、把绿色送给欧洲”的光伏企业陷入寒冬,就是对现状一个最好的描述。在炒作口号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思背后的实质问题:发展思路和地方考评指标体系不从根本上解决,没有真正的低碳绿色产!市场,我们认为目前阶段上,前景更为明确的是帮助现有生产模式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改进类环保企业,例如工厂气体后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子板块,而非建立在虚幻目标上的全新能源,这些新技术,依然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华泰证券:低碳成为新投资组合

组合目标和简介随着全球传统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和储量的相对有限这一矛盾的日渐深化,新能源逐渐成为能源行业甚至全球经济的焦点。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和替代,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开发以及应用,并在用途和转化上不断扩大如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概念。A股中众多上市公司也开始涉及这一有着广阔前途的行业,据统计新能源概念上市公司超过100家,成为市场中最受追捧的热点。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进入人们的视野。低碳中的节能、减排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上市公司之中也多有涉及,相关概念公司超过100家。我们认为低碳为目标的节能减排将成为未来5-10年的重要热点。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推出本组合。本组合通过对A股中新能源和低碳节能减排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从行业发展状况、未来成长空间以及公司的财务、经营管理等多角度进行筛选,挑选出目前最具投资价值以及成长性的相关概念公司。我们通过对不同子概念行业进行一定的比例分配,降低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本组合具有较强的收益和波动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者。 丰林集团:公司具备较强的区位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1-2013年EPS为0.92、1.18和1.46元。参考同类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11年25-30倍估值水平,对应合理价格在23-27元。目前发行

34

价25元,对应2011-2013PE分别为27×、21×和17×,建议谨慎申购。快速发展的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稻谷的精深加工业务,即以稻谷为原料,对稻米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主要产品包括食用米、大米淀粉糖、大米蛋白粉、米糠油等,其中淀粉糖类和食用米类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合计占主业收入的83%。2008-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8、3.28和4.34亿元,CAGR达到38%;净利润分别为0.26、0.39和0.56亿元,CAGR达到48%。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毛利率水平领先同行。公司是目前稻米加工行业中对副产品综合利用效率最高、产业链最长的企业。由于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公司产品毛利率领先同行。2011年上半年公司主业毛利达到22.99%,其中食用米类毛利15.3%,显著高于稻米初加工企业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淀粉糖类毛利27.89%,也高于同类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望成为稻米深加工细分行业的领跑者。下游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对蔗糖的消费替代,使淀粉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了玉米淀粉糖的产量增速,使得大米淀粉糖获得较大发展机遇。大米蛋白粉和米糠油充分利用了稻米中的优质蛋白和油脂,符合营业和健康趋势,且市场竞争温和,未来增长前景可观。

募投项目分析。此次IPO募集资金拟投向四个项目,投资总额3.79亿元,项目达产后有助于缓解公司当前的产能瓶颈,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以及未来产品的升级。根据公司的预测,2012年下半年新增产能将进入释放期。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产业和税收政策变化;募投项目进度;新增产能的消化。 永安林业:林木业务四面楚歌产业链纵深化成为突破口

粗略测算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03元、0.02元、0.04元,我们认为,虽然长远来看,公司作为林业龙头公司,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短期内仍面临较多经营困难, 升达林业:柬埔寨项目颇具看点

柬埔寨项目颇具看点。公司柬三家项目拥有林场3.39万公顷特许土地,扣除预留农地等建设规模2.26万,经营权70年。34万亩林地均是黑檀、紫檀、香樟木等优质硬木种。柬埔寨禁止原木出口,项目公司在当地简单加工制成坯板海运到上海木材市场销售。目前进口木材每方已涨至约200美元,精加工的硬木超过1000美元每立方。砍伐完的林地计划补种橡胶或木薯。目前公司国内可控林地30余万亩,其中20多万亩自有林权。若柬项目进展顺利,未来林地重点就在柬发展,并可能将林场资源扩大到10万公顷。公司柬项目拟投资1亿元、占51%股份,剩余49%不排除以增发形式注入。

地板实际产能700万平米,中纤板12年产量有望提升34%。公司地板名义产能1100万平米,实际产能700万(母公司500万及上海和及天津各100万)。中纤板目前名义产能

35

54万立方(温江16万、IPO募投广元22万及达州2011年增发16万),11年产量31万(温江13万厚板、广元80%产能、达州11Q4试生产),12年产量有望达到45万(温江16万、广元22、达州7万)。中纤板11年产值4亿元,增值税退税年内不会下来,12年退税问题不大。另外升达家具木门项目12年会有10几万套的产出,毛利率约20%。

增持评级。预测公司11-13年净利润0.19/0.76/1.17亿元,现股本EPS分别为0.03/0.12/0.18元。退税、柬埔寨项目、财务费用降低及中纤板毛利率反弹是公司盈利增长的主要看点。柬埔寨项目若实施顺利将具备较大的资源估值弹性,另外定增及管理层股权激励均存可能,目前20多亿元市值未能完全反映公司未来的资源价值,给以增持评级。 吉林森工:行业竞争压力大

原木的资源属性决定其价格长期趋涨公司与红石林业局签订为期40年的森利租赁协议,以租金加育林基金模式开采该地区珍惜树种。虽“天宝计划”将导致公司树木年采伐总量下降,但人力、运输等成本的上升加上公司原木的资源属性,我们认为原木价格长期长势不变。公司租赁林木生长于长白山山脉,多为优质红松、樟子松、橡木、楸木等珍贵树种,品质较内蒙与黑龙江等地出产的落叶松高,倍受市场欢迎;且受国家“天保”计划影响,年采伐量有限,供不应求使木材价格长线趋涨。

刨花板行业或面临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大企业胜出概率大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人造板产品经营。公司现有10条刨花板生产线、2中密度板生产线,设计产能共54.1万立方米/年。目前,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刨花板生产企业,且因母集团稳定、优先供给公司枝丫材等原料,使公司在业内拥有原料及成本优势。虽然目前,受房地产景气下滑拖累,下游橱柜、地板等加工企业需求量下滑,但公司基本可实现满载运行。不过下游需求不旺导致公司难以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因此预计人造板业务短期将受压,毛利下滑难以避免,且公司国企背景使其管理成本难以压缩,预计刨花板业务短期难以有效贡献公司业绩。但应该注意的是,公司本身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且“露水河”品牌市场认可度高;加之公司母集团的扶持,行业寒冬虽冷,可使公司安全平稳过渡,并待时机成熟或通过兼并整合以期占有更广泛的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所面对的趋紧的经营环境短期难以改变,下调公司刨花销售毛利率至17%。另根据“十二五”期间的天宝计划规划,逐年下调公司原木采伐量,预计2011-2013年公司原木采伐量分别为15.00万立方米、14.50万立方米和14.50万立方米;木材销售毛利率维持在45%。根据以上假设,预计公司2011-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85亿元、16.55亿元、19.2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76亿元和1.04亿元;按照公司3.11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分别为0.14元、0.25元、0.34元。未来一年内公

36

司股票目标价为9元,给予公司“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1、房地产政策调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2、同业竞争加剧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压力;3、森林灾害等。

中福实业:依托林业资产分享平潭政策红利

公司借助平潭岛发展重要契机获取承包收益。1、绿化项目。平潭管委会支持公司为平潭岛建设提供城市绿化并参与防护林建设。未来3年投资50亿元建设环岛公路,每公里投入2000万元的造林绿化费用,使公司获得重要商机。公司自有林地130万亩,有十多万亩苗木基地,自有苗木可以移植到平潭用于道路绿化。2、混凝土项目。平潭岛只批准三个混凝土项目,中福实业的90万方混凝土项目,中国水利30万方,远大(民企)30万方,由于是寡头垄断经营,每方净利可达100元。3、总部写字楼建设项目。全岛目前没有一座写字楼。公司将紧急盖5万平米30层写字楼,除了自用可以租售,计划两年建成。4、建材市场项目。公司计划通过招拍挂买130亩地建一个建材市场,预计投资8亿元,项目1年建成后将租给红星美凯龙等专业运营商经营。4个项目是公司主业从林业转型建筑市场运营的重要举措,并将享受平潭各项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获取先试先行得垄断利润。

享受各级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实际所得税税负仅10%。从公司注册地迁到平潭开始,公司将享受平潭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均已经落实。去年增发募投资金剩余3亿元计划改投平潭,政府配套贷款3亿元。另有与股份制银行商谈发行中期债券计划用于平潭岛投资。新增项目所需资金将考虑通过增发筹集。

盈利预测与估值。根据我们的业绩估值模型,预期2011-2013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06元、0.36元、0.72元,按11月18日的公司收盘价为7.66元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24.63倍、21.5倍、10.58倍。我们按2012年25倍市盈率估值,未来6个月的目标价格为9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来源中国资本证劵网)

37

新技术云计算可减少一半碳排放

2011-11-24 11:06:06 国际能源网

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公司使用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功能,就会发现碳足迹减少了一半之多。由伦敦发起的碳排放披露项目对英国和法国的业务运作进行了评估,发现大型IT公司使用新技术可在十年内大大降低碳排放。

有人预测,未来几年云平台的使用将会翻三倍。研究显示,大多数英国大型蓝筹股公司都计划在2020年前将云使用率由原来的10%增到70%。还指出,这些公司会节省数百万甚至数十亿英镑的成本。这主要由于硬件和服务器位置遥远,要进行远程管理,所以云操作减少了硬件和服务器的投资。

云计算允许公司购买少量硬件、使用别处的服务器来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由此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能源价格降低也是每年能量总节省可达12亿美元的主要原因。不止这些,云计算还简化了贸易过程和数据存储,节省了终端用户消耗的时间。

花旗集团的Paul Stemmler说:“减少碳排放只是迁移到云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未来的市场趋势。”开发者惯于用45天得到新服务器,但在内部云架构中,我们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运行我们的私人网络。”

大型媒体机构Trinity Group近期宣布,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使用云计算的核心功能。

38

被欧盟要求交碳排放检测及认证报告 8亿碳费逼航企变阵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6月14日 10:39 中国企业报

把航空业纳入强制减排体系,本质上可以看做是对《京都议定书》的扩展,是一项应对气候变化、为人类谋求福利的积极举措,但各方对欧盟方案的反应强烈。

据测算,若国内航空公司所有飞欧盟的航班均被纳入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2012年中国民航业需为此支付至少8亿元。

中国航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承认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在向欧盟发表声明和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中国航企不排除向欧盟提起诉讼的可能。

“但直到现在,起诉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人民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兆晖6月上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暗地里,国内各航空公司都在积极准备欧盟要求的碳减排报告。”

郭兆晖表示:“在激烈争论的背后是权利和利益的争夺,表面上是航空界的利益之争,实则是国家、地区之间在低碳经济下的利益和控制权的争夺。” 国内航空公司做“两手准备”

本来,3月31日是提交监测报告的最后截止日期,但因为这不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事情,期限一再延后。即便如此,据本报记者了解,南航、东航等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做两手准备,很快就会提交碳排放检测及认证报告。

“国航已于2011年初向欧盟提供碳减排以及核证报告,现在还没有接到任何回音。” 5月3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国航规划发展部业务主管林鹏表示,“国航飞往欧盟的航班也在如常进行。”

“其实,2010年飞往欧盟的航空公司已经开始第一年的航班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涉及欧盟机场的航班吨公里和排放数据。”林鹏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的吨公里数据将作为2012年开始的碳交易免费配额的分配基础。”

ETS交易,是Emission Trading System的简称,即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欧盟ETS被称为EUETS。根据欧盟的规定,2011年3月,全球飞往欧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须向欧盟提交监测报告,否则来年将得不到免费排放配额。

业内专家林智杰介绍,根据欧盟的2008/101/EC指令,从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飞或降落的航班,其全程排放二氧化碳都将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39

此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因为航空业的碳排放计算相对简单,才使其征收变为可能。

6月2日,郭兆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EUETS运行的关键是对温室气体高排放部门在排放量上实施强制约束,使碳排放权成为具有价格的稀缺资源。

郭兆晖告诉本报记者,通常做法是由加入该体系的欧洲国家为本国的相关行业分配一定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并将该分配方案提交给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对此进行评估审核,从而确定各国的配额及总排放量上限。

郭兆晖说,如果有部门排放超过所分配的额度,除了被罚款外,还需在EUETS内向其他额度盈余方或者通过发达国家之间的联合减排机制买入超出部分,也可以通过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清洁发展机制向发展中国家买入超出部分。

反之,如果额度有盈余就形成了自己的碳资产,可以通过上面的机制卖出获利。这种一方向另一方购买合同以获得一定数量温室气体排放权利的交易行为,被称为碳交易。 本来,3月31日是提交监测报告的最后截止日期,但因为这不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事情,期限一再延后。即便如此,据本报记者了解,南航、东航等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做两手准备,很快就会提交碳排放检测及认证报告。 国航首年或增2亿元成本

如此一来,各航空公司的碳排放如果达不到欧盟的要求,就会面临巨额罚款等额外成本。国航作为国内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航空公司,未来几年肯定是开辟欧洲航线的时机,这时候增加成本,对其业务的拓展增加了额外负担。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航在这次欧盟“碳减排”游戏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国航目前拥有13条欧洲航线,是中国国内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航空公司。有关专家估计,游戏规则执行第一年或将给国航带来2亿元的额外成本。

这个游戏规则被设计为:一个航班所需支付的碳排放费用=出发地到目的地里程×每公里碳排放量×单位碳价。

据国航介绍,2010年国航刚刚实现欧洲航线的盈亏平衡,现在一年增加2亿元的额外成本,负担很重。

此前,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中国各航空公司有待发掘的潜力还很大,国际航线的占有率还远远不够,预计今后几年,欧洲航线将是包括国航在内的各大航空公司开拓的主要战场。

如此一来,各航空公司的碳排放如果达不到欧盟的要求,就会面临巨额罚款等额外成本。

40

国航作为国内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航空公司,未来几年肯定是开辟欧洲航线的时机,这时候增加成本,对其业务的拓展增加了额外负担。

国家发改委项目官员陈波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量超出了总配额,超出部分需要在每年4月30日前从碳市场购入用以冲抵,否则将会被处以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的罚金。”

“罚金不是全部,还需要以下一年度的配额抵消超出部分。”郭兆晖告诉本报记者。 “虽然有环保组织对欧盟的强硬行为表示赞赏,但反对的声音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少部分欧洲航空公司在此事上表现低调,其他各国航空公司几乎一致强烈反对。国泰、英航从去年欧盟提出方案起,就举起反对的大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称IATA)也为业界呐喊,称新方案将沉重打击民航业。”

林鹏告诉本报记者,国航等航空公司如果决定起诉的话,只能通过中国航空协会进行 林鹏特别强调了“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不同国家的民航业,因为起点不一样,未来的发展需求不一样,不可能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

“中国民航正值高速发展时期,2009年底全国拥有运输飞机1417架,预计到2030年增长至4000架,总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这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航空业碳排放总量将持续上升。对中国民航业来说,2020年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碳排放的零增长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林鹏说。

“航空业运输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不能单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计算,而应以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欧盟的地区方案显然不合理。”郭兆晖告诉本报记者,“另外,欧盟的计费方式存在重大缺陷,因为它采取对航线全程收费,而非从进入欧盟境内计算。如果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建立自己的ETS,或者征收航空环境税,比如英国的航空旅客税,那么同样的排放将会被重复收费。”

“不仅如此,欧盟的这种单边、强制性行动,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有关规定,也不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36届大会决议中有关实施排放交易需国家之间相互同意的规定。”郭兆晖说。 国际航协指出,目前来看,并没有任何机构来监督征收来的资金会被用于环境保护。

41

德班“中国角”展示中国林业碳汇成就

? 2011年12月08日 09:56 刘娜微 来源:国家林业局

中国绿色时报12月8日报道(记者 刘娜微)12月4日,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专门举办了“中国角”边会系列活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受邀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在全球与中国发展趋势的展望”研讨会上做专题演讲,提出中国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在发展碳汇林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演讲内容透露,林业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成为中国承诺自主减排的目标之一。从2003年开始,中国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碳汇办、能源办、气候办等机构,制定了有关林业碳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中国林业碳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为促进企业自愿减排和中国林业碳管理实践,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近期启动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通过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交易14.8万吨碳汇,被誉为是“中国林业碳汇交易规范化运作的首创”,不仅为企业自愿减排提供了渠道,还实现了增加森林碳汇与农村扶贫解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赢,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增汇减排、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平台。

演讲得到了参会代表的赞赏。演讲结束后,一些代表和新闻媒体对中国林业碳管理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创新实践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42

“十二五”我国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碳汇

2011年12月08日08:2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2月8日讯 近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要求,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在“十二五”期间,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并落实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到2015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积极发展低碳能源。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和天然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

43

努力增加碳汇。

加快植树造林,继续实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抓好铁路、公路等通道绿化。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可持续管理,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改造低产低效林,提高森林生长率和蓄积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十二五”时期,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积极增加农田、草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加强滨海湿地修复恢复,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岸带保护,积极探索利用藻类、贝类、珊瑚等海洋生物进行固碳,根据自然条件开展试点项目。在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

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广利用电石渣、造纸污泥、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固体工业废渣和火山灰等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励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沙浆;鼓励采用废钢电炉炼钢-热轧短流程生产工艺;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减少石灰土窑数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电石、制冷剂、己二酸、硝酸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改良作物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畜牧业和城市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控制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加强需求引导,强化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通过广泛应用高强度、高韧性建筑用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实施水泥、钢铁、石灰、电石等高耗能、高排放产品替代工程。鼓励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替代传统钢材。鼓励使用缓释肥、有机肥等替代传统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选择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替代产品或工艺,进行推广示范。

44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德班“中国角”边会添彩

12月4日,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专门举办了“中国角”边会系列活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受邀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在全球与中国发展趋势的展望”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林业碳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演讲。

李怒云介绍了中国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全球增加森林面积最快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林业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成为中国承诺自主减排的目标之一。因此,从2003年开始,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碳汇办、能源办、气候办等机构,制定了有关林业碳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中国林业碳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促进企业自愿减排和中国林业碳管理实践的重要创举---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李怒云介绍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运行模式和所开展的碳汇造林、碳中和等活动。她着重介绍了林业碳汇交易的研究进展,包括碳汇交易的基本条件、碳汇管理政策、碳汇产品生产标准、碳汇注册管理系统等内容。 李怒云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在发展碳汇林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近期启动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通过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交易了14.8万吨碳汇,被誉为是\中国林业碳汇交易规范化运作的首创\。不仅为企业自愿减排提供了渠道,还实现了增加森林碳汇与农村扶贫解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赢。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增汇减排、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平台。

李怒云秘书长的演讲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赞赏。演讲结束后,一些代表和新闻媒体对中国林业碳管理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创新实践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李怒云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45

研究显示云计算有助减少碳排放

作者:佚名 来源:支点网 时间:2011-7-25 11:31:43

迁移至云的美国公司每年就可以减少碳排放8570万吨,这相当于2亿桶石油所排放出的碳总量。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且还能节省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排放披露项目,简称CDP)近日发布了一项有关云计算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迁移至云的美国公司每年就可以减少碳排放8570万吨,这相当于2亿桶石油所排放出的碳总量。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且还能节省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参与此项研究的很多企业表示,环保并非是他们迁移至云的主要动机,花旗集团Paul Stemmler说道,“减少碳排放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动因是未来的市场趋势。”

截止2020年,云计算将占据IT支出的69%,也就是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0%。

云计算可帮助减少碳排放

46

目前,CDP拥有551个机构投资者和3000多个机构组织成员,这些成员会主动披露他们的碳排放信息,并且,通过还项目他们都签署了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监测协议。

47

环境监测仪器

从第十届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红方块科博会)现场获悉,为了引导和促

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在这届红方块举办的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上,国内很多环境检测仪器生产企业就展示了最新技术的新产品。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水质检测仪等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像红方块举办的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红方块科博会)这样的展会很少,所以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不能被大家所熟知。导致我们的技术好像不如进口的,自从红方块搭建了这个展示的平台后,我国自己生产的环境监测设备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

在第十届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红方块科博会)上展示的仪器,已经展现出我国环境、环保检验监测仪器市场的新动向。

在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红方块科博会)上展示的仪器有: 1、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 (1)污染源烟尘监测仪

用于监测污染源烟尘、工艺粉尘排量,包括测量相关参数,是实现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的必备监测仪器。 (2)环境空气监测仪

用于空气质量周报、日报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SO2、NOx等。 (3)酸雨自动采样器

自动采集降水样品,以便测定降水的PH值 (4)便携式机动车尾气监测仪

用于测定机动车排放尾气中CH、CO等含量。 2、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 (1)污染源监测仪器

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监测要求浓度与流量同步连续监测,对于重点污染源还需要配备监测仪器。

48

(2)自动采样器

用于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装置。 (3)环境水质监测仪

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仪器。

除了上述监测水质和空气的检测一起外还有便携式现场应急检测仪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器等具有新技术的新产品,使产品展示前面人来人往。可以说,在第十届全国实验室设备及教育装备洽谈会(红方块科博会)上展示的环境检测监测设备表明了我国环境检测的一个新趋势。

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j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