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基础, 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公益价值

更新时间:2023-07-24 14: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展的基础, 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公益价值

前 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公益价值。据Costanza等(1997)估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万亿美元的价值。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从活资本(living capital)的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然而,由于技术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70年代中后期,热带雨林,特别是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占地球面积7%的热带雨林生存着全球70%以上的物种, 所以热带雨林的大面积丧失和片段化(fragmentation)必然威胁到生存其中的物种。据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人为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至少大100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各国政府纷纷制订有关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受威胁物种保育的法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5个重要文件,其中之一即《生物多样性公约》。当时有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其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benefit)。《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持续利用、有关获取(access)的议题和资助机制4个方面的内容。为了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 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截止1993年6月4日,已有16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该《公约》,至2002年9月6日已有186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缔约方(htt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荷兰的海牙召开了六次缔约国大会,对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国家”(mega-biodiversity countries)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而且8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中国比其它国家更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然而,由巨大人口压力和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对资源的利用不当,使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据调查,我国的生态系统至少有40%处于严重退化的状态,生物生产力水平很低,已经危及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有15 – 20%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

展的基础, 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公益价值

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四分之一;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中国作为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有相当数量的、携带宝贵种质资源的野生近缘种分布,其生境受到严重破坏,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不仅在实践上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亦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科学》周刊(Science)自1997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总结科学突破、预测世界科技热点和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其中之一即是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议题。从近年来发表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文章的数量上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除Science 外,Nature 也十分重视发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文章。在2001年5月11日出版的第6783期的 Nature Insight中同时发表了6篇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文章。由此可见其重视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程度。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1—1997年间,中国科学院主持了三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大研究项目,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自1997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又分别设立了重大项目,继续强化支持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初步明确了我国一些重要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受损现状及其原因,评估了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及其致危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一些工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中又安排了“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专项,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

自2000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了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增进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联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起,联合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教育部科技司和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共同组织了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浙江省植物学会、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协助会议的筹备工作。这项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的积极响应。截止2002年11月12日,已收到论文摘要110篇,经初步审查,将其按特邀报告(16篇)、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15篇)、遗传多样性(7篇)、物种多样性(28篇)、生态系统多样性(33篇)和其他(11篇)六个部分编辑成这本论文摘要集,供与会人员参考。会后将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裴克全、侯淑琴、侯继华和浙江大学于明坚编辑,马克平统稿;于兴军、苏宏新和王忠垒同学也参与了编辑工作。在此,谨代表大会组织单位向他们所付出的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内容广泛,可能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以提高会后论文集的编辑质量。

马克平

2002年11月12日于北京香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jn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