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更新时间:2024-06-06 0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 元 备 课

二 年级 下 册语文第 五 单元

单 元 主 题 勤动脑筋、善于思考 本组教材以“勤动脑筋、善于思考”为主题,选编了《寓言两则》《画杨单元 知识 体系 分析 桃》《小马过河》和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事。“用具体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他们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单 元 目 标 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4.懂得生活中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勤于动脑。 5.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1.会认写本组生字,积累新词。 单元 重难 点及 解决 策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口语交际。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策略: 1.这组课文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 单元 教学 方法 课时 划分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且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性格,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12 寓言两则 2课时 13画杨桃 2课时 14小马过河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2课时 148

课题 备课人 课前 预习 及 教学 准备 12 寓言两则 陈鹏 郭丽 课时 单位 2 课时 岳峰小学 一、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 二、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三、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修 改 建 议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49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150

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 书 设 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151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 1.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7课《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 2.解题 其实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那么揠的意思就是——(生接)拔。 是的,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初读感知。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读到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生词的句子。(个别读。) (1)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4.分段朗读。 句子回到了课文中。现在用小手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人 禾苗长高,就把禾苗 ,结果 。 【先进行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再把字词送回到句子和课文中去读,这样的处理顺序,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152

1.会认四个生字寓、焦、喘、截,会写焦、费、望、算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句体会种田人希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的心情,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修 改 建 议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 “天天”。他为什么天天去看? 师:我仿佛看到了这农夫。你们看,他是天天看着心爱的禾苗,我仿佛听到了他正对着禾苗说话呢!他会说些什么?(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 (2)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好?为什么?(“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能看出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的焦急心情。) 指导朗读。多焦急的农夫啊!看谁能读到农夫的心里去? (3)在农夫眼里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着急) 理解“焦”。古人造字很注重字的意思。咱们来看看,“焦”上面的“隹”是小鸟的意思,下面的四点底是火演变成的。你看,小鸟的羽毛都快被火烧焦了,它能不焦急吗?再读读这个词语“焦急”。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们是从哪句话看出他焦急地想让禾苗长大的?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谁愿意来读一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结:农夫的样子仿佛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这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啊!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农夫是这么的心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农夫想出什么好办法?他是怎样拔苗助长的?[板书:拔高] 扣住“一棵一棵”,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153

扣住“一直”,感受“没休息”,体会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农夫累得 ,累得 ,累得 ,这就是精疲力竭。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他为了把禾苗拔高,弄得筋疲力尽。我现在采访一下农夫。农夫,禾苗被你拔高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农夫回到家后说的话。(出示课件) 四、练习说话,说出寓意 力气真的没有白费吗?读最后一段。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板书:枯死]飞跑着回去告诉自己的父亲。农夫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连忙赶到地里。邻居们也来了。这个时候,面对着枯萎的禾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农夫的儿子说 邻居们说 师小结:是啊,农夫急于求成,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也形容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为揠苗助长。 五、写字 六、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揠苗助长 巴望→拔高→枯死 教 学 反 思 154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yáng bǔ lào kū long jiē fang quàn gào ( )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亡:①逃跑 ②丢失 ③死去的 ④死亡 ⑤灭亡 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 .2.这场大火伤亡惨重。( ) .3.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 ) .4.亡国之恨( ) .牢:①监狱 ②养牲口的圈 ③坚固、经久 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 .2. 尽管洪水汹涌而至,但牢固的大坝经受住了考验。( ) .3.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通知。(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揠苗助长”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

课题 备课人 13 画杨桃 陈鹏 郭丽 课前预习: 课时 单位 2课时 岳峰小学 课前 预习 及 教学 准备 1.一读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并认读,二读要读正确,读通顺。 2.将生字新词写3遍,感觉难写的字词可多写两遍。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试着找同伴解决。 5.搜集关于杨桃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1.能借助工具书认读1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叮嘱、准确、一幅画、审教 学 目 标 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重点会写“肃、熟、悉”三个字。 2. 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会本课中“——”“??”“?”“!”的特殊含义。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会本课中“——”“??”“?”“!”的特殊含义。 修 改 建 议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 揭题启读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画杨桃。(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读写字词 感知内容 1.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看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 先读后写 (1)(课件出示:)叮嘱、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 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156

(2)(课件出示:)叮、嘱、排、靠、幅、审、 肃、晌、悦、熟、悉、诲 ① 多种形式认读。 ② 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些字? ③ 在田字格中重点指导“肃、熟、悉”三个字的书写。 造字解说 肃,金文(聿,“律”的省略,限制)(南端开口的“亚”,道路单向通行),造字本义:古代县令以上的高官出行时实行道路安全管制,行人必须恭敬回避或绕道而行。篆文略有变形。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识字方法,会自己记住生字,所以重点指导“肃、熟、悉”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介绍“肃”的造字本义,加深学生理解。】 三、细读文本 揣摩体会 1.当我把画交出去时,同学们有什么反应?(默读课文3—12自然段,划出) 2.课文3—12自然段中,同学和老师的话用的什么标点符号? 各是什么意思?(找出句子,细致体会,小组交流。) 当我把这幅画儿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同学们的责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儿,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儿问大家:“这幅画儿画得像不像?”(老师的提问) “不像!”(“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 “它像什么?”(老师的提问) “像五角星!”(“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老师的反问)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 (“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 157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12自然段。 4.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和老师的话用的什么 标点符号?各是什么意思?(找出句子,细致体会,小组交流。)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那么,像什么呢?” (老师的提问) “像??五??角星。”(??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好,下一个。”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17自然段。 5.体会18、19自然段: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和颜悦色、教诲”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19自然段。 (3)体会道理: (4)课件出示:填空。 四、总结拓展 使他一生受用!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板 书 设 计 11 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不要??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158

这就是著名作家岑桑上四年级画画时的事情,老师和父亲的话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二、学习新知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 细致读读下面这两句话,并用关联词造句。 “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造句:“不像??而像??” “不要??要??” 【让学生先读课文中的句子,再自己用关联词造句,由易到难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用心读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您发现了什么? (发现:都写到了父亲的话。) 这种开头和结尾都写同样内容的写法,叫做: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的写法,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159

1.正确书写“嘱、排、靠、诲”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 学习前后呼应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 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教学重点: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教学难点:学习前后呼应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修 改 建 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j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