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9: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

(报批稿)

规划编制单位: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技术支持单位:湖北省环保厅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9月

第一章 环境现状与形势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国土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下辖五镇三乡。

神农架林区拥有全区中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88%,保护区内达96%。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是三峡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和“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永久性示范地”,是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的发现地。区内有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三个4A级景区。先后被列入湖北省首个省级生态补偿试点地区,全国首批绿色GDP核算试点地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区、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展示生态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区建设生态文明、着力解决与规划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十二五”

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对于指导“十二五”环境保护各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全面推动“十二五”乃至2020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评估实施情况

林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我区“十一五”环保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以生态保护和污染物减排指标为抓手,兼顾环境质量改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污水垃圾处理厂工程和磷化工厂脱硫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等指标保持良好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完成“十一五”各项环保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全区生态环境保持平稳,森林覆盖率达到88%,自然保护区内达96%,活立木蓄积量年净增29.02万立方米。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76879.4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6%。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3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优,无明显变化。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其中香溪河、沿渡河为长江支流;南河、堵河为汉江支流,四大水系以Ⅱ类水质为主,变化趋势总体好转,断面监测达标率增加。

香溪河水质较好,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入三峡库区,为长江干流。香溪河沿岸接纳木鱼、新华、红花、九冲等镇村的生活及工业废水。香溪河监测数据表明,木鱼段有超标,其他河段均达到Ⅱ类标准。

沿渡河水质较好,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入三峡库区,为长江干流。神农架境内沿岸主要接纳下谷乡生产生活废水,监测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均为Ⅱ类,由于工程建设、水电开发影响和居民生活废水影响,下谷坪河段有总氮超标。

堵河水质较好,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入丹江库区,为汉江支流。神农架境内堵河沿岸分布的工业企业和居民较少,主要污染是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全河段均达到Ⅱ类标准。

南河水污染呈加重趋势,水质达到Ⅲ类标准,30%河段存在超标。入汉江,为汉江支流。神农架境内南河沿岸接纳松柏、红坪、宋洛、新华等地生产生活废水,部分城镇所在河段超标,主要污染因子总氮、氨氮、总磷。

八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情况基本良好,大部分水源地符合Ⅱ类标准,其中松柏乌稍尾、小林场、鱼泉湾

饮用水源地水质总氮超标,阳日龙溪、小萝卜玉饮用水源地水质汞超出Ⅱ类,宋洛板沟饮用水源地水质总氮超标。

重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以上。地表水省控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大于95%。

(三)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的比例达100%,其中空气污染指数为优的天数占85%以上,总体恶化趋势放缓。

松柏、木鱼城镇环境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全年优良天数的比例达100%。

阳日城镇环境空气以黄磷生产企业工艺废气为主,主要污染物为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为主,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二级占87%以上。

新华、红坪、宋洛、九湖、下谷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100%,空气污染指数为优的天数占95%以上。

松柏降水监测点Ph平均值为6.51,未检出酸雨。 松柏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大于330 天,其他城镇空气质量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

神农架林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33.7-66.9dB(A)之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8dB(A),符合湖北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推荐指标值[56dB(A)],声环境质量较好。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66.9-69.6dB(A)之间,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8.1dB(A),未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所规定道路交通噪声70dB(A)的限值,路段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较好。建立了二个区控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 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小于55dB,夜间小于45dB。建立了一个区控城镇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断面, 噪声小于70dB。

(五)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神农架林区辐射环境质量持续优良。电信、电力、广播电视、医疗和环境监测等设施管理科学、规范,符合环境标准,辐射环境安全。

(六)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湖北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加强本区域内所有涉污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管理,共审批项目89个,出具初审意见项目128个。对以往存在问题的重点区域大力整治,全区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区内所辖企业、乡镇、直管单位的环境目标考核真正实行“一票否决”。

(七)总量控制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神农架林区按照《湖北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要求,加强本区域环境管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全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削减,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其中,二氧化硫增加5.3吨;烟尘增加263吨;工业粉尘基本持平;化学需氧量削减797吨;氨氮削减543.3吨;工业固废削减743.73万吨。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挥发酚指标为零。化工工业废水均实现封闭循环利用。医疗废物,松柏镇人民医院实行毁形、焚烧处理。

(八)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完成情况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中,神农架的环境保护项目没有列入,没有具体的目标执行。

(九)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完成情况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神农架林区被列入影响区,《规划》中的项目有林区松柏镇、新华集镇、木鱼镇、下谷集镇、宋洛(长坊)集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投资规划7500万元。其中,木鱼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已投入运行,处理工艺为生物膜与物化技术相结合工艺,处理能力为0.25万吨/日。松柏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投入运行,处理工艺为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处理能力为0.3万吨/日。木鱼垃圾处理场于2009年投入运行, 处理工艺为深度填埋法,处理能力

为10吨/天。松柏垃圾处理场在建。其他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待审批立项。

《湖北省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神农架林区被列入的项目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治理、城镇集中供气供暧、小流域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等七大项目。项目投资3437万元。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二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结束,待审批立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已列入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小流域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

(十)环保机构与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01年底成立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局,内设办公室、污染控制与监督管理科、自然生态保护与科技标准科。 2004年底成立神农架林区环保局党组。2005年成立神农架林区环境监察支队和神农架林区环境监测站。2010年在编在职人员共17人。

2010年初神农架林区环境监控信息中心落成。该项目按照国家中部二级标准建设要求于2009年初开工建设。该中心投资600多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由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控中心、环境监察支队等区块组成,是我区的环境质量演示中心、应急事故处臵指挥中心和公众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2005年以来,国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多次配备监察仪器、设备,目前我区环境监察拥有办公用房300平

米,执法车辆2辆,监察设备包括摄像机、照相机、录音设备、车载样品保存设备、水质快速测定仪、酸度计、烟气黑度仪、声级计、传真机、12369环保热线仪器设备等43台套。通过监察执法装备的配臵,环境监察的地位和形象不断提升,所配仪器在化工、矿山、宾馆饭店、水源保护等环境监察和现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十五期间,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现场监管和取证手段基本满足需要,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神农架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十一五”期间,神农架林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站落户神农架建设,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神农架站是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反映我国区域大尺度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实现对有代表性背景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监控,实现对周边地区环境空气污染在大气环流作用下对背景区域的影响的监控,判断该区域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评估所处区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健康水平,评估该区域和周边地区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成效,为国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将为神农架进行环境管理科研交流、提升神农架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水平和质量和展示神农架环保新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国家县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升了我区环境监测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但是机构队伍建设缓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事业发展。

(十一)生态文明创建成果

生态创建。与乡镇联合,已创建2个全国环境优美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预验收。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通过验收。

环境创建。与教育部门、社区联合,已创建9所区级“绿色学校”,5所省级“绿色学校”。2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区级“绿色社区”。

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由林区环保局具体组织负责编制的《神农架生态补偿课题研究》项目,省环保厅已于2009年底组织专家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将向国家争取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泛神农架地区生态保护圈。积极倡导和建立泛神农架地区生态保护圈,把生态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范畴,搭建资源保护与合作交流平台。2005年10月,首届泛神农架地区生态保护圈两省市、十二市州县环保局长联谊会在神农架召开。会议通过了《建设泛神农架地区生态保护圈共同保护宣言》(神农架宣言),建立了泛神农架地区环保局长联谊会议制度,联谊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泛神农架地区环保局长轮流主持。每次会议突出共性问题,围绕国家有关政策确定一至二个保护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作为主题深入研讨、开展活动。至今已召开五届。

二、环境问题及未来环境形势

(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保新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更高要求之间矛盾凸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仍比较严重,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控制和治理难度大,已成为潜在危害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磷矿开采、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影响和破坏突出,居室装修、汽车尾气、噪音污染等已成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

2、部分企业的选址不当给环保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我区现有的部分企业因选址的关系,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引起的矛盾纠纷较多。部分单位、企业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偶有发生。

3、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亟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项目业主对环境影响评价认识不足,建设中未批先建情况突出。部分项目建设没有严格落实“三同时”要求。如水电、矿山开采类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弃渣乱堆乱放现象,没有按环评报告书中制定的渣场堆放,也没有环保监理记录,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没有请环保监理,过程监管薄弱。有些项目建成后,建设方要急于移交,业主方要收回投资,双方容易达成默契,工程完工后不按环评要求申请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就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4、环保队伍建设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矛盾更加突出。我区环保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工作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与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工作的更高要求及

人民群众更高的期望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同时,环境监测站没有得到资质认证,监测人员队伍急需加强,相关监测工作都要请周边县市及省站监测。监察队伍素质不高,执法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未来环境形势分析

1、我区后金融时代与后哥本哈根时代的形势 “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鄂西地区的神农架,经济社会还将处于转型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经济发展态势等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而另一方面,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也会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我区“十一五”规划末期执行及“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挑战包括: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并要逐步落实;二是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路径、态势不确定性较大,消费规模的扩大及其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快速过渡机遇与压力并存,城镇化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使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履约、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焦点问题突出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这些多重危机复合将使得我国环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将成为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终方案。

2、我区生态文明与一圈四区建设新要求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一园四区”建设,使神农架林区形成“一圈四区,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成为神农架林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旋律”。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是基础,环境是保障。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区、环境敏感区的神农架,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光荣,将努力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神农架“一园四区”建设,通过“四区”促“一圈”,推动神农架整体发展,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2009年神农架常住人口为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万,预计到2015年我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1万,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垃圾、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量持续增加,“热岛效应”加剧,城镇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以城镇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将不断加剧。

同时随着一圈四区的加快建设,预计到2015年全区GDP总量将达到15亿元,如果保持现有排放强度不变,预计到2015年全区COD总量将达到2500t以内(包括农业源、以2007年为基数),二氧化硫总量将达到800 t(以2007年为基数);预计到2020年全区COD总量将达到2000t(包括农业),二氧化硫总量将达到1000t。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氨氮、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等也会逐步纳入减排控制范围,我区节能减排任务日益艰巨。

而且为了扩大内需,随着区域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预计我区投资率在2015年前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在高位维持到2020年,投资的大幅增长是全区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压力。

3、人民群众新要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动物性食物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畜禽养殖量、排污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随之增大;同时人均住宅面积、汽车保有量均逐年上升,将导致道路拥挤,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土地资源将进一步紧缺。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也会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4、我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特殊要求

神农架林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三峡库区的天然绿色屏障,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球中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是全球北纬31度上的“动植物基金库”和“绿色奇迹”。神农架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整个长江和汉江中下游地区

乃至全国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9年,在神农架林区申请纳入全国第一批“天保”工程范围的请示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批示:“神农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应纳入天保工程”。在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第一次全面科学确定了“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神农架保护与开发方针,并指出:对于神农架,不能单以GDP来衡量;省长罗清泉也指出:神农架保护好了,就是支持了全省的发展,支持了全国的发展。

第二章 规划总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重要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治污理念,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生态建设和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园四区”建设为载体,以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奋斗目标,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放在首位,调结构,促发展,奠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基础,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保新道路,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和产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将环保作为经济结构升级与战略调整的重要抓手,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综合解决环境民生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以公众参与为协调手段,着力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预防优先,防治结合。坚持源头预防,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坚持环境优先,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过程预防,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努力还清旧帐,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

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我区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在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的情况下,分区控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政府主导,综合推进。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力争做到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投入匹配。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三、规划体系

我区环保“十二五”规划总体上将按国家和省环保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区域特色,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园四区”建设为载体,以分区控制、产业引导、分类管理为重点,同时考虑到区域范围大、主体功能区的四大分区要差别对待,确定我区环保规划的总体设想为:“一线贯穿、四区控制、四项支撑、六域建设”。即贯彻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园四区”分区推进,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通过将我区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开发控制区,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落实环境政策管理、环保科技支撑、公众环保责任与重点环保工程四大保障体系;突破水环境污染治理、大气环境质量维护、固体废物资源化、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境辐射管理六大重点领域,全力打造绿色神农架。

四、规划目标

我区“十二五”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宏观上,要与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省环保发展目标相衔接,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体现环境保护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具体目标的确定上,要以“十一五”环境状况为出发点,在充分掌握全区“十一五”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结果),根据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将质量目标与总量目标,区域目标与整体目标有机结合,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经综合考虑制定的目标应满足以下条件: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目标积极稳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园四区环境指标区别对待。

指标设置 总体目标: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乡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于良好。

具体见神农架林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指标体系初稿。

表 神农架林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指标体系初稿

指 标 名 称 单位 1.0吨标煤/万元 100立方米/万元 0.2万吨 0.012万吨 0.17万吨 0.37万吨 1.65吨/万元 指标类型 引导型 引导型 约束型 约束型 约束型 约束型 引导型 能耗指标 (1)单位GDP能耗 (2)单位GDP水耗 总量控制指标 (1)COD排放总量 (2)氨氮排放总量 (3)SO2排放总量 (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环境质量指标 (1) 重点城镇空气质量年均值达二级标准的比例 (2)乡镇以上20万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3)地表河流省控断面达Ⅲ类水质的比例 (4)城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5)跨界水体水质达标率 (6) 重点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 污染防治指标 城镇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 100% 80% 90% 80% 80% 约束型 引导型 约束型 约束型 引导型 引导型 (1)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5)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6)农药施用强度 80% 90% 90% 85% 230(kg/ha.年,折纯) 2.8(kg/ha.年,折纯) 引导型 引导型 约束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生态建设指标 (1)森林覆盖率 (2)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3)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4)矿山地质 新建和生产矿山 环境恢复治理率 历史遗留矿山 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 88% 25% 26% 100% 35% 100% 30% 约束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5)矿区土地复垦率 城镇基础设施 (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中心城镇 一般集镇 中心城镇 70% 50% 80% 50% 12M2/人 约束型 引导型 约束型 引导型 引导型 (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一般集镇 (3)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环境管理能力 (1)环境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 (2)环境监察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 85% 75% 引导型 引导型 注:表格中指标暂定,还需与省环保厅指标对接。

第三章 生态与环境功能区划

一、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神农架自然特点、环境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恢复生态功能的要求,依据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将神农架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开发控制区等4个生态功能区。

(一)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指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其范围包括两大块,一块在保护区东片的北部,一块在保护区西片的东部,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和更新良好的天然次生林。本区域面积57.4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4.5%。区域内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多样,生态系统完整,人为干扰极少,原生状况极佳。

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地维持自然栖息地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状态,保持亚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特征,为科学研究以及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珍贵的实验基地和物质材料。

(二)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范围包括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大九湖湿地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大九湖乡。本区域以森林和湿地为主,是长江三峡库区、南

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玉泉河等水系的发源地,珍稀动植物分布集中,是我省的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本区域也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和“黄金旅游”之地。

功能定位: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改变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较重和滑坡灾害多发的现象。

(三)一般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范围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红坪镇、新华镇、下谷坪乡和宋洛乡。本区域水系较为发达,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是神农架林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重要基地和后备资源区。

功能定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防止过度开发和毁林开垦使原始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质量降低,造成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和净化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以及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四)开发控制区

开发控制区范围包括松柏镇、木鱼镇、阳日镇和209国道、旅游公路沿线。本区域地势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较高,有保持良好的天然次生林和科考价值的自然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和磷、硅石等地质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大,经济开发活

动最为频繁,是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松柏镇是神农架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木鱼镇是仅次于松柏镇的南部副中心镇,是神农架的旅游开发服务重镇。

功能定位: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水调水,保持水土,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资源保障,适度发展生态工业,防止资源的粗放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保证水源安全,减少主要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

二、环境功能区划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 1、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区域

香溪河、南河、堵河、沿渡河四大流域源头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区域

集中式饮用水厂取水口周围1000米水域和500米陆域。各乡镇、厂矿自来水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河段,鱼泉湾取水点、小林场取水点、榨屋沟取水点、香溪源取水点、龙溪沟取水点、黄家沟取水点。

3、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区域

神农架境内的香溪河、南河、沿渡河、堵河水域城镇人口集中地区规划为Ⅲ类水质。

(二)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区、酒壶坪疗养区。

2、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域

除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域外的广大农村居住点以及五镇三乡规划区。

3、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区域

阳日磷化工业园区,盘水生态工业园区,木鱼生态工业观光园区,马鹿厂、武山湖、莲花、长青、三堆河等矿采周围一公里范围,神保水泥厂及其周围一公里范围,砂石料加工场、矿粉厂、松柏制肥厂。

(三)声环境功能区划 1、0类声环境功能区 酒壶坪疗养区。 2、1类声环境功能区

区政府、各乡、镇政府、区直各机关、各学校、各医院范围内。

3、2类声环境功能区

松柏镇、红坪镇、木鱼镇、新华镇居民区范围内,宋洛乡、九湖乡、下谷乡等居民集中居住区范围内。松柏、九湖、新华生态移民小区范围内。木鱼、红坪、九湖等旅游乡镇别墅区范围内。

4、3类声环境功能区

阳日镇居民区范围内。阳日磷化工业园区(包括武山矿业化工厂、丰源化工厂、矿粉厂等)、盘水生态工业园区、木鱼生态工业观光园区。水泥厂、机械厂、印刷厂、砂石料加工场、矿粉厂、制肥厂等所在的工业区。

5、4类声环境功能区

穿越五镇四乡城区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乡镇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四)土壤环境质量功能区划 1. 土壤环境质量Ⅰ类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有机食品基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2. 土壤环境质量Ⅱ类区域

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 土壤环境质量Ⅲ类区域

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第四章 重点任务及工程

“十二五”环保规划将在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总量控制的同时,强化环境质量约束性要求,以跨界和区域性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导向,以规划任务落实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分类指导和分区控制,以基础工程、保障工程、人才工程作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推进历史性转变,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环境基础保障。

一、重点任务 (一)水环境保护

我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三峡库区的天然绿色屏障,水环境的保护在我区环境保护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神农架林区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能够采用集中式饮用水的人口只有70%左右,十二五期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重点从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和加强日常监管两方面入手,对全区饮用水进行有效保护。一是申请林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纳入对各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责任状,明确各乡镇政府的日常监管责任,对出现环境保护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在开展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基础上,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清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情况,严禁有污染饮用水源的新建项目进入保护区域内,禁止一切与破坏水源保护相关的活动。同时,指导各乡镇申报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项目,更利地保护水源;三是监测站对饮用水源地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对南河、香溪河、沿渡河、堵河四大流域设臵四个控制断面,根据季节变化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证四大水系大部分河段水质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限值内。

强化重点水域监管。神农架大九湖高山湿地是华中地区保存最为完好、湖北省海拔最高的高山湿地。重点对大九湖水域建设项目、旅游开发活动进行监察,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

“三同时”制度,对大九湖乡辖区内居民生活及畜禽养殖排放的“三废”按环保规定进行妥善处理,确保不发生水污染事件。

继续强化总量控制,降低污染负荷。“十二五”期间,我区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逐渐减少,实施难度将明显增大,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总量控制将以化工、城镇生活污水及绿色产品加工为主。继续深化磷化工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督促工业企业完成限期治理和改造任务,实现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采取切实措施,引导磷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污水无害化处理;对集中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照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要求分解落实到污染源区,实行持证排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进行排污权交易,优化资源配臵。

(二)大气环境保护

以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强化环境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搬迁城区周边工业企业,统一规划工业园区,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控制餐饮油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扬尘,解决噪声扰民,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逐步改善城镇环境质量。

根据“十一五”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化工是神农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这个行业消耗的煤炭最多,排放的废气量及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70?80%。

为了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全区大气环境,促进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整个行业增产减污、节能降耗,我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仍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总量控制为主。继续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从注重化工行业总量削减向全面减排转变。化工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突出抓结构调整与脱硫设施的稳定运行。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重点以防治机动车排放为核心的城镇氮氧化物防治体系。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清洁能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热定电的集中供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臵和综合利用。妥善处理处臵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对辖区内的重点行业(化工、医疗)危险废物及产生源进行申报登记,做到废源、废量、处理流程心中有数。定期对涉及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现场检查,及时查处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固废转移联单制度,规范固体废物转移、处臵、贮存。

综合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强化固体废物源头控制。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立示范,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

使用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建设区域性汽车拆解中心。

加强生活垃圾管理。集镇地区统一集中布设生活垃圾处理处臵设施,减少分散处理设施数量,提高单个处理设施处理能力。逐步建立分类收集与回收网络体系。以松柏镇为试点,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扶持规模化生活垃圾再利用企业,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资源化利用电子废物。组建废旧电池、电子电器收集网络。由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商品流通领域、乡镇社区等有关方面,共同组建成废旧电池及废旧电子电器的规模化收集网络。

(四)农村环境保护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业面源和村庄的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强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深化我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总结和推行农村环保“四两”(两清、两减、两创、两治)工程,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强化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促防,以奖代补”政策,对全区67个重点行政村开展连片村庄整治,通过试点示范推动全区村庄环境的改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农民群众等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

基地建设、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重点防治等工程,区排污费以不低于10%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布局。依托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农作物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建设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排放;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示范乡、村,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种植污染。进一步强化生态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等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区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要大幅度提升土壤作为环境要素的地位。探索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环境现场评估制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地,创建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扶持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测土施肥的方法,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题宣传活动,编写土壤污染防治科普宣传手册,制作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挂图,在村镇社区广为散发和张贴。

(五)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森林城镇、低碳示范区建设,开展生态示范、低碳示范等系列创建,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治

理并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速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化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强全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基本形成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遏制新的重大生态破坏。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控网络。切实保护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面积型”向“功能性”的转变。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减轻压力、休养生息”的方针,引导产业生态转型、部分生态超载退化严重地区的人口转移;以维护重要生态功能为导向,整合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优先实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等环境日常监管与执法。

(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响应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时代要求,加快全区环境监测预警、环境监察执法、核与辐射环境管理能力、环境信息化和环境宣传教育能力的标准化建设。

环保系统能力建设。按照全国到2015年基本构建“数字环保”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主要指标:区环

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信息、统计、宣教能力显著提高;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建成全区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建成全区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建成全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全区水质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015年内,能够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29项指标的监测;积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项”污染物监测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的监测工作,力争独立完成本辖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等。完成1个国家背景站、2个农村站,3个城镇站的设立任务,在神农架大九湖建设1个农村站。通过争取,分别在神农架入三峡库区的香溪河和沿渡河上各建设一个水质自动站,在入丹江库区的堵河上建设一个全国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自动站。配齐、优化生态监测设备,提升生态监测能力,在神农架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专项监测,争取在“十二五”中期将神农架纳入全国生态监测网范围。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健全环境监察规章制度体系,继续开展环境监察系统“五大建设”,强化环境监察系统行风建设,制定环境监察队伍长期培训计划,提升环境监察人员岗位技能和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做好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进程,争取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目标并申请达标验收。做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验收工作。争取建成神农架污染源监控中心,并与省级、国家级监控中心联

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历史数据交换稳定率达到75%以上。木鱼、松柏污水处理厂分别建设污水自动监控系统,阳日磷化工业园建设1至2套废气在线监控系统。配合做好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及定期比对监测工作,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污染减排、总量核查及排污收费等环境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建立跨区域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在敏感时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及时通报信息,做到预防为主。

(七)工业污染全防全控

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制度,实行地区、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总量,完成国家、省确定的总量削减目标。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换代,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污染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让区域内所有化工企业加快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使之成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并与节能降耗结合起来。实行污水回用指标制和能耗定额制,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控制在1.2吨标准煤以下,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95%以上。抓好磷化工业“三废”改造和综合利用、水电项目“三生”用水综合整治、水泥厂粉尘防治和绿产品生产工艺改造、煤气生产装臵拆老建新等重点项目。

全面开展老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清洁生产作为企业转制和产品调整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污染物排放大户的节能降耗减污工作,并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新、改、扩建及搬迁改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禁止新上能耗物耗污染排放高的项目。从2011年起,凡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老工业企业,不能扩大生产规模。2011年以后审批的项目要按清洁生产要求,从原料获得、制造、运输、销售、使用、维修、回收利用、最后处臵等阶段全面考核,每个阶段必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督促工业企业和已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尽快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要尽快与环保局和省环保厅进行数据链接。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测实时、动态的特点,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发挥好监管在减排中的作用。

严格项目审批。优先发展低碳、清洁、节约的新型产业,新引进产业项目的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标准;新建项目必须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方可准入。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限制。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围绕污染减排中心工作,做好对重点污染源及减排项目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加强阳日磷化工业园区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黄磷行业准入条件,限期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环境监管力度,切实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确保减排项目发挥实效。重点开展环保“三查”工作。查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环保验收,严肃查处未批先建、“三同时”执行不到位和未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承办的举报投诉案件,认真调查、依法查处,按时报告进展情况。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重污染环境、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及时组织开展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和整改情况后督察,巩固执法成果,防止污染反弹。

切实推行规划环评进程。目前我区开展规划环评的仅有水电行业和磷化工业,其中水电规划环评已于2008年9月获省环保厅正式批复。进一步加强规划环评的执行力度,在宣传贯彻的同时,督促区内现有的国土、矿山、工业、旅游等专项规划尽快启动规划环评,开展前期工作。今后对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是未进行规划环评所含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以加强规划环评的执行效力。

(八)节能减排与我区低碳经济建设

当前我区处于向“无烟”工业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导致能耗较高,节能降耗的现实需求需要开展碳减排;同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园四区建设,也为我区实施碳减排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臵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开展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努力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切实抓好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投入核定和建设使用管理的监督。加快全区各乡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实施及申报工作,加强已投入运行的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快实施三峡库区及影响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完成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实施和验收,采取切实措施,引导磷化工行业清洁、绿色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控制在2000吨内,氨氮控制在120吨内,二氧化硫控制在1700吨内,氮氧化物控制在3700吨内。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林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紧紧围绕“一园四区”战略目标,积极践行绿色责任,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增值提升绿色财富,“旅农林”

生态经济产业链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一发展方式正是对低碳循环经济的先行实践。

“十二五”期间,神农架将建设低碳产业平台,打造低碳设施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追求碳源和碳汇的平衡,构建产业和居住的低碳平台,坚持低碳交通出行模式,以低碳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倡导绿色节能建筑,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游览系统与生态文化体系。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减少排放、增加碳汇,进一步做大做强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探索运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开展碳交易。我区应逐步实施CDM项目,特别在小水电、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业企业节能、生态造林等方面建立CDM项目储备,开展碳交易。

二、重点工程

(一)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环保监管能力直接影响环境各项任务的落实,直接反映全区环境管理的工作水平。要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夯实环保工作基础,打造环保铁军,从而更好地推进神农架的保护与发展。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环境监察、监控、监测、辐射、信息、固废和宣教能力建设,争取建成神农架污染源监控中心,与省级、国家级监控中心联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专项监测,争取

在“十二五”中期将神农架纳入全国生态监测网范围,加强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完成环保信息数据传输及及时发布能力建设等。

(二)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区域流域污染防治、低碳示范企业创建等编制工程项目。

(三)城镇污染防治工程。按照城镇建设要求,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重点建制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强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加快重点建制乡镇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加强重点城镇饮用水保护区隔离、在线监测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保护工程建设。

(四)农村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村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发挥生态创建试点示范引导作用,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实行限期治理,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对各流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南河、香溪河、堵河、沿渡河流域的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活污染物整治。

(六)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珍惜动植物、湿地保护及矿山生态恢复项目的建设,做好生态补偿项目争取工作,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 政策保障措施

在继续完善、深化“十一五”环保规划已经实施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省环保政策措施与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主要创新以下几方面政策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要把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推动环保工作进入发展决策的前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环保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进一步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环境投资和经营,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社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环保统一监管机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本辖区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要充分发挥统

一监管和综合协调作用,认真督促检查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情况,及时向同级政府进行汇报。同时,必须改革环境管理内部机构设臵,将环境管理工作的处理职能与管理职能剥离,内部监管、处理、稽查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同时又保持三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增强环境监管的透明度,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益和社会信誉。

建立健全联动推进机制。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环保工作不仅是环保部门的职责,也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对环境负有职责的部门涉及10多个。因此,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要明确统分关系、划清权责,建立起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环保工作的良好格局。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解决环境监管中的“扯皮”现象,避免有些环境违法行为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或出现监管不力状态。

建立健全环保问责机制。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环保局每两个月公布一次环境质量状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全区重点减排项目进展情况。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环保目标不达标的,其评优创先实行“一票否决”。比如,对环保不达标村镇,评比“文明村镇”实行“一票否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敢抓敢管,确保完成环保工作目标任务。

二、完善环境保护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体系,是积极推进环保工作,解决发展问题的制度保证。为了切实发挥好干部政绩考核的作用,必须在深入分析环保问题与发展之困,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干部政绩考核在环保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当前突出的环保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因水电、矿山、化工等工业迅猛发展及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导致我区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其自然状况难以支持目前的人口增长。各乡(镇)政府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历史已走到尽头。目前,急需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观念。地方经济发展除了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外,还要考虑环境承载,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必须按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人口的协调。

建立考核体系中的长效指标,处理好近期效益与长期影响的关系,把环保问题的长期影响反应在指标体系中。“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系列环保的硬约束指标,完成“十二五”提出的环保指标,实现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环保问题的长期影响反映在指标体系中,积极探索建立切中我区问题关键的环保政绩考核办法,逐渐扭转地方政府轻环保、重GDP的发展思路。

考核指标应能够体现发展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把环保的发展成本计入考核体系。不断汲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发展体现

效率和效益,用“效益指标”引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发展等指标的考核体系,摒弃唯GDP论,实现“发展速度”向“发展效益”的转变。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部门的战斗力

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环保系统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强化环保职能,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环保职能必须尽快实现四大转变:从小环保向大生态转变,从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转变,从执行职能向参谋决策职能转变,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环保部门要扎实推进内部改革,开展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规范化建设,向管理要效能,增强执法能力。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污染物总量减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影响全区总量减排任务完成的项目坚决不批。继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率。同时,要实施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制度和对敏感建设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加强审批项目动态管理,完善批后跟踪制度。加大建设项目管理公众参与力度,维护好公众知情权,共同做好环保监督工作。以环保12369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加强环境信访能力建设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演练,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

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把握环保工作的政治方向。善于学习环保业务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研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阶段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各项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工作能力。

强化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和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将干部的考核、选拔与日常工作表现及工作成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工作人员的潜能。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认真履行《环保局工作规则》,以制度来规范环保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社会各界聘请环保执法监督员,在局内部聘请民主监督员,并设立局长意见箱,公开领导班子成员邮箱,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强化工作效能建设。制定《项目审批工作程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程序》等业务工作流程,靠严格的办事流程来推动环保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现场办公制等项制度,不断提高为企业和群众做好环保服务的能力。

四、强化厅区合作机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强双方合作,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全省环保工作的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发挥神农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加强生态功能区的管理,为推动我区保护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共同推进泛神农架生态环境保护圈建设。林区政府坚持以每年组织召开“泛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圈”环保局长联谊会等形式,不断发挥神农架的生态示范作用。省环保厅支持我区进一步发挥生态示范作用,对泛神农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圈省内成员单位给予政策和项目上的倾斜,并加大与其成员单位重庆市环保局的沟通和衔接,建立省市共同推进合作机制。

共同开展绿色GDP试点和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研究。林区政府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开展绿色GDP试点为平台,加大国家、省对神农架林区实施生态补偿的争取力度。省环保厅支持我区开展绿色GDP试点,2010年支持争取将我区纳入全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生态补偿支持范围,并支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支持对我区实行绿色GDP政绩考核。

共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和污染防治。林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制定、落实“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认真实施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参与实施三峡库区后续规划、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省环保厅对我区实施以上项目和规划予以支持。

共同加大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投入。林区政府每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低于300万元,力争3-5年将神农架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环保厅2010年支持将我区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在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农村环保、科技合作、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每年支持项目资金不少于1200万元。其中每年至少支持神农架林区2个科研项目,每年按不少于10个村的标准支持神农架林区实施农村“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工程。

共同加强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和建设。林区政府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确保保护与开发科学统一。省环保厅支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规划项目建设,每年支持保护区生态保护不低于200万元,支持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不低于100万元;2010年支持在我区建立省级生态公园,支持神农架2010年申报国家公园,支持我区生态修复和生态景区建设。

共同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林区政府认真制订全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组织实施减排工程,保证松柏污水处理厂2010年建成投运、木鱼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2010年实施两个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改造,确保完成各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省环保厅充分考虑和结合林区总量基数和减排实际,合理确定林区“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和各年度

减排任务,2010年支持松柏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将松柏污水处理厂、木鱼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木鱼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纳入研究示范项目。

共同推进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林区政府按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建设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省环保厅支持我区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对环境保护技改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共同完成神农架国家大气背景站建设。林区政府继续支持国家大气背景站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大气背景站建设给予积极支持,2010年建成。省环保厅从资金投入、机构配臵、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共同推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林区政府在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健全环保机构,满足环保工作需要,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管理局设臵专门环境保护机构。省环保厅按照中部二级标准支持我区环境监管装备和应急装备建设;支持我区建设生态观测站,支持通过计量认证,提高我区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和统计能力水平。

五、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校、各级学校教学计划,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

公众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成为社会风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入手,推动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简约生活消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内容的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推动各级机关、学校、企业和个人要自觉用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约束日常行为,自觉养成善待自然、呵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生命、厚生爱物的良好习惯和价值取向。

推行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引导低碳消费,改变过分苛求、物欲无度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建立并完善激励购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推行绿色采购制度,推进低碳销售,以低碳消费带动低碳生产,以低碳生产促进低碳消费。以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提倡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简化商品包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人才引进、合资参股等形式,支持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内展开合作,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引导工程”,推进生态科技成果产业化。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积极引导和组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各种社会团体和环境志愿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我区全面开展环保模范城镇创建和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低碳学校”、“低碳家庭”、“低碳社区”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成果,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与资金筹措

一、重点建设项目

神农架林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共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六大类6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79731.87万元。主要争取国家、省级投资,地方配套土地征用、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26个,投资总额75923.77万元。

1、饮用水安全项目11个,投资总额6690万元; 2、工业污染防治项目3个,投资总额3400万元; 3、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8个,投资总额5033.77万元。

4、流域综合治理项目4个,投资总额60800万元。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3个,投资总额11750万元。 1、大气总量减排项目1个,投资总额1750万元; 2、机动车减排氮氧化物项目1个,投资总额8000万元; 3、大气环境改善项目1个,投资总额2000万元。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3个,投资总额11000万元。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6个,投资总额10900万元。 1、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2个,投资总额1800万元;

2、农业面源综合治理项目3个,投资总额5900万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iu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