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

更新时间:2023-12-28 09: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 试题回放 1、2010天津题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译文: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译文: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2、2011南宁一摸

(1)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

译文:A看见漕运的士兵受饥寒而死在路上的人很多,悲叹道“这里面有我的过错,不是用来表现仁义的方法,拿出自己的奉钱在市场上买了棉衣上千件,给不能生存下去的人做衣服。”(海欣3分,句意扣1分,字词扣1分)

B看到漕运的士兵受

冻挨饿死在路上的很多,叹息道“这是官府的过错,这不能用来体现国君的仁慈啊,拿出自己的奉钱在市场上买了上千件棉袄,给哪些没有能力自我保存的人穿。”)

分析:1、综合考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手法;2、采点给分原则,字词三分,句意二分。采分点包括 (1)句子大意。联系具体语境进行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

(2)重要实词,包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3)重要虚词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词义 (5)固定结构 (6)特殊句式

二、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直译的方法

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

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③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译:褒禅山也称它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又葬在这里。)

2.换,即替换法。有些词

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

会变为奸佞(的人)。 ④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⑤我奉君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译: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

处。)

(2)增补主、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如: ①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②鞣以(之)为轮。(苟子《劝学》) ③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述而》)

⑤沛公军(于)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⑥赐之(以)彘肩。(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

等。如: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②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译: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到的地方,还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 ⑤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2011南宁一摸) 5.调,即移位法。由于占今

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渭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

(1)主谓倒置。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如: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译: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 (2)宾语前置,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

说渭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汊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②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 ④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

事?

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3)定语后置。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十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十之十后置定语十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译:

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合着节拍应和。) 小技巧: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均使用“之”作助词,容易混淆。区别的办法是:宾语前置的“之”前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宾语).“之”后是动词(谓语);定语后置的“之”的前

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中心词).但“之”的后面一定是形容词或能充当定语的词或词组。二者结构如下:

宾语前置句:句读(名词,作宾语)之不知(动词),惑之不解 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名词,中心词)之利(形容词).筋骨之强 译: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4)介宾短语后置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②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译: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也可译为: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④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也可译为:范献子把董叔抓来在庭院上的槐树上绑住。

(5)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有时置于动词之

译出正确 的意思。组合时,把同一成分放到一起,再翻译。 2.比喻

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 ①金城千里。(贾谊《过秦论》) 译:坚固的城防方圆一千多里。 例①,“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 城”,因现代汉语中没

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 防”或“坚固的城防”。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例②,“粪土”指肮脏的地才,不能直译,应译出其比喻义

“污秽的监狱”。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随《过秦论》)

译: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

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例③.“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 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3.借代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

间的交往呢? 例①.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 “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

的人,译为“平民百姓”、“百姓”。类似的还有“缙绅”代官员,

“三尺”代法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②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例②.”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代用丝线和

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叉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 音乐。

又如“杏坛”代“教育

界”,“朱门”代“富贵人家”,“社稷”代 “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乡里”,“祝融”代“火灾”, “纨祷”代“富家不肖子”,“明眸皓齿”代“美人”,“笔墨”代“文 章”,“而支”代“三十岁”,“陛下”代“皇帝”,“杜康”代“酒”.“丹 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等。

4.对文 我们了解“对文”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 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

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

位置上的 .‘以”也是“任用”的意思。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 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

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 5.合叙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

解,应分开叙述。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析:“兵革非不坚利也”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 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可译为“是

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 6.错综 阅读古文时,如呆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

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话

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__—____—_L——————————一 ,:一碉。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

.-◆-i麦眚冽”则显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冽”这两个词

蠢童I王夹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

-鼍l摹■酒,泉水清冽香甜,酒味香醇”。 7.对■

爰f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的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 霉警.1断出来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e-i ‘l于, 曩: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文-宇宙”可推想出

“盈虚”应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

墨气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此句可译为

- < Sr la.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

曩曼事均的兴衰、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 ÷.夸张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l--“像要”或

‘量要’.

冀: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听:此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靠在柱子 上.啃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

Fl!词或形容词。 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r: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土都有父亲 C名字’。 q.婉辞 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

煎砭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

译就可以了。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

旨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①,“拜君赐”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拜领你的恩赐”,根本

就不能反映说话者的意思。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的

曩战,意思是要来回报,而回报的方式是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生下我才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 例②,“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 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lo.用典

①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译: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例①,“结草”是化用古代报恩的传说。一个士大

夫将其父

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

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使恩人取胜。所以应

翻译为“报恩”。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草率出 兵,结果只落得自已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例②,“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封狼居胥”也是一 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 而还。翻译时要懂得典故,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译为

“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i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