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06 23: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架构

思考题:

1, 概述政府审计起因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从审计发展的纵向观察,审计监督与国家治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或者说审计与国家治理、政府经济规模保持着诸多关联。

关于审计起源,理论界有以下说法:

国家职能说:认为审计产生于国家治理的政治和经济需要

维护王权说:认为审计萌生于维护统治者权力的需要 民主政治说:认为审计是一项国家政治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公众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实现民主政治

权力制衡说:认为审计是对权力——主要是对政府的经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财政监督说:认为审计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协调与平衡 宏观控制说:认为审计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及有效工具 查账说:认为审计是检查政府簿记、平衡收支的手段

两权分立说:认为审计是对财产所有对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权分离后产生的经济责任的监督

利益冲突说:认为审计是调节社会经济利益、消除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减震器 筹资说:认为审计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控制财政支出并使之符合社会利益的需要 资金市场说:认为审计是保证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资金运动和正常流向的需要 客观限制说:认为审计弥补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既有局限,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助手和参谋

可信性说:认为审计提升了社会经济信息的可信性,避免了经济运行的死角和信息非透明或不对称性

管理者说:认为审计在成本效益对比有利的前提下,实际上扮演了政府管理者的角色或部分角色

组织控制说:认为审计是一种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分权,防范经济风险

受托责任说:认为审计是满足于财产的所有者将财产管理使用权委托财产管理人后,由于无法直接控制受托责任人的行为,而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需要

占主导的理论论述是:导致政府审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受托经济责任,并经此构建政府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以下两项基本理论是上述观点所不悖的,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肯定或赞同:

第一, 政府审计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国家政权半生并且成为国家机器的

重要部件,其功能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保护或维系国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持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安全。

第二, 政府审计随着经济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得以长足发展,市场为政府审计提供了广

阔的舞台,特别是近、现代审计,与市场经济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2, 论述我国古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

A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审计的萌芽和产生阶段。西周出现“宰夫”,是我国有史记载最

早的国家审计(但国家审计应该自国家出现之时就有了) B南宋设立“诸君诸司审计司”,也称审计员,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

3, 试从古今中外政府审计发展的史实,分析政府审计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与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基本同步,史实未整理

4, 举例说明法律建设对政府审计发展过程的影响

基本思想为:法律建设对政府审计起到促进作用 例子如下: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国家预决算制度,为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奠定了基础。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了审计处,后改为审计院。1914年我国近代第一步《审计法》,确立了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与上一部有较大进步。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审计法》,扩大了审计职责范围,强化了对国库、银行和建设事业专款的审计。1947年民国《宪法》,确定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革命根据地审计:1932年,中央政府财政部设审计处。1937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设立了国家审计委员会。1939年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在边区政府下设审计处,赋予八项职权,确立了审计的法律地位。1946年颁布《陕甘宁边区审计暂行规程》。1948年颁布《陕甘宁晋绥边区暂行审计条例》

新中国: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审计署成立。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展开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的和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保障了起步阶段的审计工作的开展。1988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中国审计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碑,标志着审计工作走上法制运行的轨道,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基本形成。1997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6年修订《审计法》,我国政府审计进入了继往开来、创新前进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国外审计: 英国

1215年颁布《大宪章》,成为英国产生现代国家审计的法律基础。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规定财政权属于国会,提出由国会审查国家预算和决算,财政大臣必须先将上年度的财政决算、下年度财政预算和征税项目交国会审议,接受监督。1785年依据《更好检查和审计国王公共账目的法案》,成立五人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各部门的公共账目。1834年修订有关审计法律,设置了实行终身制的审计院长,形成了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院长对财政收支的双重监督。1861年决算审查委员会在下议院诞生。1866年通过《》国库和审计部法案,规定政府的一切开支都必须经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代表国会的审计院长的审计。1867年国库和审计部成立。1912年通过《国库和审计部修正法案》。1983年通过《国家审计法》设立国家审计署以取代国库和审计部,并就国家审计署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作了一系列明确规定。 法国

1789年审计法院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取消。1791年国民会议通过法令建立国家审计署以代替审计法院。1807年拿破仑重新建立审计法院,重新建立审计法院。1822年,审计法院接受议会委托,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1869年,审计法院摆脱皇帝的控制,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介于立法和行政之间的最高审计司法机构。1958年,法国新宪法规定,审计法院协助议会检查国家财政法令的执行情况。

美国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就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在财政部设立了6名审计官。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在国会设置美国审计总署。1945年《政府公司管制法案》,规定审计总署应对与国防有关的国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1974年《国会预算与留存控制法案》,审计总署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

况拨款使用情况的效果。2001年美国审计总署更名为美国政府责署,突出了对政府责任审计,反映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本

1880年设立会计检查院。1889年制定会计检察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员直属天皇,独立于内阁。会计检查员主要对国家财政决算进行审计。1947年新宪法,新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是一个不属于国会、内阁或司法机关的机构。 德国

1871年建立德国审计法庭,对皇家会计账目进行审查。1950年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成立联邦审计院。1985年修改的《联邦审计院法》彻底改变了西德国家审计的地位,从司法型转为独立型。 前苏联

1917年《关于成立国家检察委员会》、《关于人民委员会国家监察人民委员会的权力》,决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兼国家审计职责。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审计监督制度。1965年,根据《苏联人民监督法》成立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是全国最高审计机关,在苏联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的双重领导下,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实行全面监督

5, 试举例说明我国政府审计的目标、职能和作用

我国政府审计目标有三:

真实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的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存在,已经发生,有

无差错虚假舞弊行为;经济信息客观,真实,全面)

合法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合法性惊醒审计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客观公正)

效益性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包括两个部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职能有三:

经济监督:通过走访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管理行为在规定的范围内和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不偏离之(政府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审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决策行为、计划、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其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是否健全,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有关业务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较好的业绩等,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做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鉴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范围、程度进行证实,或就某个命题进行证明(经济责任审计即具有经济评价职能,有时也具有经济鉴证职能)

第二章 政府审计组织理论 思考题:

1, 简述现阶段世界上政府审计体制的几种主要类型、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国家

政府审计体制有四种基本范式

立法型审计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立法部门(一般是议会或国会);地位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强;美国,英国,加拿大 司法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国家立法和行政系统以外,隶属于国家司法部门,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地位及权威性较高;法国,意大利

独立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体系之外,以民间或半民半官方的身份从事的审计监督和审计规制活动;规制的力量源泉来自社会民众,这样才

能保证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地位;日本,韩国,德国

行政型审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机构,既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时又是政府的监督部门;执行力较强;中国,泰国 2, 简述我国政府审计组织体系架构

我国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家审计机关划分为两级:最高审计机关(中央或国家级),地方审计机关(省,市,区或县)

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受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具有双重法律地位。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部门,接受国务院的领导,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组织和领导全国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审计署根据自身职责范围和法定管辖事项,以独立的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审计工作,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

地方审计厅、局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行政管理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

实行“上审下”和“统计审”并存

实行“两个报告”制度,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作审计结果报告,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同意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3, 列出各国审计署网站名称

4, 试述我国关于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论点

现行审计领导体制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初始模式”,充分考虑了该体制的奠基作用和驱动效果,考虑了审计的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几百万呢需要,保证了审计工作按时进入预定

轨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

主要缺陷有:1,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全面保证,审计执法职能软化(审计独立性决定了审计机关经费、人员、工作、判断、组织独立),审计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2,按行政管辖确定审计对象,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审计盲区。3,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又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两者关系明显理不顺) 关于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观点:

改良说:主张对现行审计行政领导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国务院内升半格 垂直说:省级人事和业务由中央审计机关统一管理

独立模式说:独立于政府、人大与司法,但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从实际发挥的作用来看,还是较多地转向为立法部门服务 立法模式说:隶属于立法机关

过度说(一府三院说):设立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审计院,实行“一府三院”制。待条件成熟后向立法型转变

双轨制说: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分别建立履行不同审计职责的审计组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计组织主要从事预算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组织主要承担除预算审计以外的政府经济监管所需要的各项审计监督任务

中央审计委员会说:直接设立由党中央领导的中央审计委员会

资源重组改良说:审计署改名审计部,仍隶属于国务院,但审计长级别为国务委员,以

增强其权威。重组审计资源,将中纪委、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等部门中的执行审计职能的人全部划归审计部,充实审计部的力量。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

维持现状说:认为现有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是现阶段最佳的制度选择,政府审计面临的问题不需要做体制上的调整就能基本解决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1,审计领导体制中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体制的确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在审计体制改革中要防止功利主义,理想主义和急于求成。3,改革审计体制是否成功,关键看改革后的国家审计体制是否较原体制有较大进步你,能否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审计的能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改革的方案不仅应是先进合理的,更重要的应是具有确实可行和有效的。3,国家审计体制是该国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浓缩反映和综合体现,合理的审计体制应当能够在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找到存在的依据。审计建设体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动态性、持续性的。5设立国家审计体制的重要原则是独立性,但对独立性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绝对化和片面化,要考虑到审计师也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

5, 试述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

政府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

第一,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可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包括:内

部审计关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以确定审计重点领域)

第二, 政府审计依法可以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落实;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制定发布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

指导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政府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

从审计工作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的关系经历了:1,行政隶属关系(审计事务所作为审计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而存在);2,行政管理关系(审计机关负债批准设计事务所的设立,确认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3,通过行业协会间接管理(国家审计机关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间接管理,主要表现在:业务指导、制定或批准有关社会审计的规章、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等);4,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关系(审计署的职责中包括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质量,但不再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指导和管理职能)

从法律上讲,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管辖范围过大,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实际监督空白”和“对部分企事业单位出现了重复监督(审计)”问题。未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将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但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审计所遵循的标准;而是要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除现在已经明确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之外,还会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新的变化。焦点是“国有企业审计”的问题。两者均对其进行审计,可以考虑从审计内容上进行协调:国家审计机关二等审计重点在合法性;而社会审计组织主要承担真实性审计。此外,为了减少重复审计,国家审计可以利用社会审计的工作成果,甚至可以尝试探索国际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联合审计的方式

6, 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是否需要改革?如果是,你赞成以哪种方式进行改革,理由和

依据是什么?

切入点在于我国目前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审计范围的空白与重复)以及如何解决

第三章 政府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思考题:

1, 按顺序列出我国从建国到现在政府审计发展过程中审计法律法规建设的重大事件

1982年修订《宪法》,确立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并明确了这一制度的根本内容

1983年《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明确了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和职权,审计机关的设置和领导关系、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等问题

198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审计行政法规

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并付诸实施 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实施 1995年颁布《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

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6个具体准则 1997年颁布并实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01年出台审计署“1号令”《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同时废止

2006年修订《审计法》。之所以需要修订与完善,其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二是适应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2, 简述修订后的《审计法》的主要内容变化

修正后的审计法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时间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的基本制度作了全面规定

此次修改之处多达34项之多,主要在4个方面作了修订:

一是为健全审计监督所作的修订(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和审计决定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要求;规定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将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报告;规定审计机关可以设立派出审计机构;明确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二是为完善审计监督职责所作的修订(明确了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调整了事业组织、建设项目审计的审计监督的范围;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明确了审计机关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三是为加强审计监督手段所作的修订(增加了审计机关对电子财会数据及其系统的检查权、对公款私存的查询权、对有关财会资料及违反规定取得资产的封存权和提请有关机关协助权;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增加了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理措施) 四是为规范审计行为所作的修订(将“审计报告”确立为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法律文书;增加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所作审计决定的监督程序;明确了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确定了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

3, 简述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是指:由审计署制定颁布的,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规范设计业务工作的行为规范

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以下3个层次的审计准则构成:

第一层次。政府审计基本准则:既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又是外部人员衡量和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标准。分为: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审计报告处理准则。共5章47条 第二层次。具体审计准则:是依据基本审计准则的内容和我国审计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方面的要求制定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通用具体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共15个,包括审计署2,3,5号令

第三层次。专业审计操作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适用于政府审计业务某些方面,用以指导和规范具体审计操作的指导性文件。没有法律强制性,只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的参照依据

4, 试比较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与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异同

INTOSAI于1002年颁布《国际政府审计准则》 INTOSAI构建的审计准则框架包括四个部分:

《利马宣言》:主要为公共部门审计提供综合的认识基础 《道德法则》:主要涉及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价值观念和原则的说明 《审计准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原则

指导资料:指导最高审计机关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审计准则》

《国际政府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最高准则”由4个部分组成:政府审计的基本要求、政府审计的一般准则、政府审计的现场操作准则、政府审计的报告准则 对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工作起建议和指南作用,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比较未整理

5, 试比较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与美国审计准则的异同

美国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通常包括以下3个层次: 政府审计准则

总的指南性文件(审计准则说明书)

针对具体的问题(如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等)制定的一系列单行性准则

比较未整理

第四章 财政审计概述 思考题:

1, 公共财政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有何区别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财政资金和财政活动的公共性 二是立足于非盈利性

三是政府收支行为法制化和民主化

比较未整理

2, 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框架,我国已采取哪些财政制度改革措施

包括分税制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公共财政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3,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导致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与审计机

关在财政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有何联系

分税制后大部分财政收入归于中央财政,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更多的出现了与“地方隐瞒税收收入,侵蚀中央财政收入”等问题

4, 总结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需查询今年审计工作报告,未整理

5, 试论述财政审计的概念、目标与审计方法

概念: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独立审计监督

目标:总体目标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真实性:即核实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为揭露违法违规问题打下基础,为综合评价财政收支提供依据

合法性:既要查处各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或各级政府在预算分配、预算收入征收管理、支出资金拨付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也要揭露和反映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通过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揭露和反映不规范的问题,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制约部门权利,促进依法执政

效益性:在财政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评价,从完善政策制度、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增强预算分配透明度、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审计技术方法:

审阅法:对地方政府或各部门的有关政策和业务管理文件、档案等,包括正式制发的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业务审批文件等,进行对照检查。审查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无自立章法,自行制定与国家统一法律法规不一致或相违背的政策

核对法:将一些数字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包括趋势比较、与制定的预期结果比较、横向比较、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比较。由于对比分析法获取的证据不可靠,所以不可以直接作为审计证据,但可以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和方向

延伸法:通过对财税涉及到的单位进行延伸检查来评判财税部门工作或进一步认定问题的方法。是财政审计的重要方法

银行账户法:在财政审计中,尤其是在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中,特别要重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查看财政资金的流向,以帮助发现问题或线索 6, 论述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范围

时间范围:预算年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

审计对象:本级政府预算收支内的各项目都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对象。包括财政、税务、海关、国库以及各级预算执行的其他部门都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审计对象不包括国税和海关)

根据预算执行的环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对象包括预算分配情况、预算收入的筹集情况、预算资金的拨付情况、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具体内容:

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批复;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转移支付管理) 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税收政策执行;税源管理;税收征收;税收提退;税收收

入计划完成情况)

海关系统税收征管情况(关税、进口环节税及其他税费征管情况;关税及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减免情况;保税货物监管情况) 国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审计(预算收入缴纳;预算收入退库;预算资金拨付) 本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及情况、部门级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7, 分析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财政审计、决算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

定义:是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与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一样,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式 重点内容:

执行国家统一政令、执行上级政策情况(执行国家统一税法情况;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法律制度情况)

影响上级财政收入情况(收入征缴环节挖挤上级财政收入情况;从财政环节影响上级财政收入情况)

管理和收入使用支付资金情况(财力性补助资金;专项拨款补助资金)

财政决算编报情况(列入决算的财政收入真实;结转下年度的支出真实、合理、合规;列入决算的财政支出是否与支出列报依据一致)

具体比较需结合上一题,未整理

8, 论述对下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重点内容

同上

材料题:

1, 在以下所列机构中,K省审计厅的审计管辖范围有哪些?对其中不属于该审计厅审计管

辖范围的,请具体分析 (1),K省D县地方税务局(属于)

(2),K省H市建设银行(不属于,四大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各分支机构由总部直接管理)

(3),K省境内科级海关(不属于,由海关直属) (4),K省人民检察院(属于)

2,在以下所列事项中,L县审计局可直接进行审计的有哪些事项?对其中不属于该审计局职责范围的,请具体分析 (1),L县财政决算审计(不属于,地方审计机关不可以审计本级政府的决算情况,但可以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2),L县下属A镇财政决算审计(属于)

(3),L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属于) (4),L县国税局征收管理审计(不属于,国税由审计署进行审计)

第五章 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思考题

1, 财政部门预算批复情况审计的内容是什么

审查财政部门是否按规定及时批复预算(主要审查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支出

的时间是否在规定的30日范围之内)

审查支出预算指标的分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主要审查财政部门是否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足额向各部门批复,有无预留预算指标的情况;预留指标是否公开、透明并有专项用

途,预留的原因是否合规合理)

2, 简述预算调整和预算变化审计的内容

审查预算调整是否符合《预算法》的规定,有无越权行为。审查各级政府有无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的行为

审查支出预算的追加有无可靠的资金来源,追加预算资金的用途是否符合规定。审计时,

注意财政部门增加支出预算,其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可靠,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 审查预算变化是否符合规定。不同预算科目间的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是否符合规定并报经批准。审计时,要注意财政部门有无以预算变化为由,挪用转移预算资金,科目调剂是否符合规定

3, 政府转移支付情况审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 审查转移支付的项目设置是否合法,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程序,财政部门有

无未经报批擅自设立补助项目、制定补助办法的问题;有无通过结算补助解决

应由预算安排的支出、搞暗分配的问题

第二, 审查转移支付资金尤其是专项拨款补助资金的设立,是否符合分税制财政体制

关于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的原则;财政部门分配资金的办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无随意调整分配办法、造成分配不公的问题

第三, 审查各转移支付项目的管理办法是否齐全,,有无缺乏管理办法、财政部门随意

分配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

第四, 审查财政部门有无通过转移支付向本部门、本系统安排行政事业经费的问题 第五, 审查办理转移支付的结算依据是否合规、完整、真实,财政部门有无缺乏依据,

或依据不完整、不真实,或随意调整结算依据、办理转移支付的问题 4, 简述政府预算平衡情况的审计内容

第一, 审查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有无突破预算

第二, 审查年终结余是否真实、合规,有无认为调节结转下年支出从而年终结余的问

题(重点审查有无违反规定将专项资金结余混同于其他资金结余,从而挤占专

项资金的问题;有无办理无项目、无资金的结转,缩小财政净结余或扩大财政赤字,预留机动财力的问题)

第三, 审查调入预算用以平衡预算收支的资金是否合法,是否真正为预算外资金,有

无将应列作预算收入的资金作为调入资金的问题;调入资金是否真实,有无虚假调入资金搞假平衡真赤字的问题 5, 简述政府债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内容

第一, 审查举债的程序是否合法(财政部门举借的各种债务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经全

国人大和国务院审查批准,有无未经批准的举债行为;债务发行规模是否与批准规模相符,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扩大规模举债是否报经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批准并追加预算,有无未经批准超预算发行债务的问题)

第二, 审查债务收入的列报是否真实合规(财政部门是否按照实际发行债务数记账和

报告,有无少记、少报,隐瞒债务收入的问题;尤其是超规模发行的债务是否

真实记账和据实列报,有无不记账和不报告的问题)

第三, 审查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的列报是否真实合规(财政部门是否按照预算和实际发生的支出记账和报告,有无虚列还本付息支出的问题)

第四, 审查债务发行手续费和兑付手续费的核算、列报是否真实合规(财政部门是否

据实列支作为发行手续费,有无通过虚列手续费支出或向发行单位多支付发行手续费,转移、截留债务收入的问题;是否按规定支付国债兑付手续费,有无向有关单位多付手续费或虚列手续费支出的问题)

化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财政性资金必须在一套独立的账户体系内存储、支付和清算,这就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小额现金账户特设专户 3, 比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分散支付制度的区别

在国库分散支付制度下,国库收入资金从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收纳并向国库划款开始,库

款要经过各级国库层层汇总上划,最终上划至中央国库。国库资金支出时,由预算单位通过各自的开户商业银行将资金层层划拨,直至基层预算单位的开户银行,当基层预算单位时间够买商品和劳务时,再从其在商业银行的账户划拨给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商。这一体制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上述第一题)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立一个政府自己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其基本含义是:

第一, 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

设立分类账户,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到各单位分设的账户中,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管理

第二, 各单位可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或劳务,但要由

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供应者支付款项,不再由各单位分散支付

第三, 预算单位工资性支出及日常发生的零星费用支出,由国库将资金拨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直接委托其“核算中心”代理支付给用款单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财政部门通过集中支付掌管了资金支付权可以考核验收单位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防止滥收滥支的违纪现象从制度和源头上防止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从根本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截留、挪用资金现象奠定了基础。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的预算收入收纳、支拨主要有哪些方式?

5, 什么事财政零余额账户?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财政部门为本部门为本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资金清算,由于该账户无余额过夜,故称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由于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用于核算预算内资金的财政支付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由于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及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进行清算。根据资金性质,该账户又分设为单位预算内零余额账户和单位预算外零余额账户

6, 在预算收入缴纳情况的审计中,应重点审查零余额账户的哪些方面?

未整理

7, 国库分散管理情况下,会有哪些弊端?国库集中支付后,这种情况是否会有好转?为什

么?

国库分散管理情况下的弊端见于上述第一题 国库集中支付后的好转见于上述第三题

8, 预算收入退库的含义是什么?

预算收入退库是指征收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税管理体制的规定,将一部分已入库的预算收入从国库中退还给纳税人或有关交款单位的一种行为

9, 国库集中支付情况下,预算资金拨付情况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为什么?

第一, 审查国库部门各级库款的支拨,是否根据同级财政机关的预算拨款凭证办理,

有无越级办理预算拨款的现象

第二, 审查是否在各级财政库款余额内支拨,有无为财政部门透支的问题

第三, 审查国库部门预算拨款是否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是否存在无

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拨款的现象,或混淆资金支出项目的问题。同时应注意,在国库集中支付下,对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财政预算外核

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和其他收支计划均要进行审计

第四, 审查国库部门是否按照款项用途拨款,有无办理财政部门擅自改变之处用途的

拨款。尤其在集中支付情况下,库款使用计划用款的规定

第五, 审查国库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关,对凭证要素不完整或款项使用不符

合规定的拒绝办理拨款

第六, 审查预算资金拨付是否及时,对于直接支付的款项是否及时转入收款人账户;

预算单位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的账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使用的会计科目

是否正确,数字是否真实、准确,授权支付的现金业务等是否合规,有无混淆直接支付账务和授权支付账务的情况

第七, 审查直接支付方式下,预算用款单位和收款单位有无传统舞弊以套取财政资金

的行为

第八, 审查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10, 审计发现,某财政部门代开退库申请书,退库原因是计算有误,退还某企业税收

收入XX万元。对此,你会提出哪些疑问?应如何设计审计思路?

第一, 审查国库办理预算收入退库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批权

限(退库的审批权属于本级财政部门,而退库的具体手续是由国库办理的),有无超越权限和范围,擅自审批退库,有无财政结果自批自退的项目

第二, 审查退库的财政依据、项目、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多退或少退,是否挤占中央收入,有无弄虚作假问题

第三, 审查退库时,检查是否确有缴款单位或个人提出的退库书面申请,退库资金渠道是否正确

第四, 审查国库是否将库款直接退给了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有无退给财政部门使其骗

取退库收入的,或将应退付给享受国家政策单位库款,违规退付给了征收机关

或其他单位等问题

第九章 中央银行审计

1, 中央银行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第一, 按照财政部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向所属分支机构批复财务收支计划的情况、财

务收支计划中调整的情况和财务收支变化情况 第二, 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第三, 审查中央银行各项财务收入的完整性 第四, 审查中央银行各项财务支出的合规性

第五, 审查其所属事业单位年终利润并入财务决算情况

第六, 审查中央银行系统汇总决算反映的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时,,重点审查预算收入是否完成计划,预算支出是否控制在财务支出计划限额内,以及盈利解缴或

亏损拨补、总准备金提取和使用情况等

2, 中央银行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事务,应当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国务院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依法分别进行的审计和监督

《审计法》第18条规定,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由于中央银行财务是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开展中央银行财务收支审计,还应当根据《预算法》、《会计法》和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检查其会计账务处理的正确性以及财务收支记录的合法性、合规性

开展中央银行财务收支审计,还应当依据《审计法规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中央银行财务审计实施办法》以及中央银行为了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所指定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和办法进行

3, 中央银行财务管理中常见的违规行为有哪些?

财务计划编审不规范(财务计划编制内容不全,认为漏列收支项目;各项数据的确认无根据,主观想象定计划;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考核不严肃,审计分析不及时,完成好坏无奖惩,计划形同一纸空文)

利息收付违规(违反利率政策,高套利率档次,扩大利率上浮幅度,多收客户利息;有意压缩贷款期限,以求贷款逾期,变相提高利率,多收客户利息;扩大存款计息范围,将一些本不需计息的存款计付利息;采取发放手续费、纪念品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多付利息,违规吸存)

乱摊乱挤成本(扩大成本开支范围,将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挤入成本开支;违反财务制度规定,提高成本开支标准;将比例控制支出项目比例计提支出项目,以提代支,扩大成本;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将非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挤入本期成本)

利润不真实(收入不入账或转移、截留、私分;将应列入表内“应收未收利息项目”的利息收入列入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或人为增减利润;采取多提或少提“应付未付利息”方式,随意调节利润;无故扩大存款计息积数,虚列支出,转移截留)

各项准备金提取、使用不合规(违反财务制度规定,随意多提、少提或不提各项准备金;各项准备金随意冲销,审批手续不全;收到以前年度已确定并转销的贷款呆账、投资损失、应收贷款坏账等款项不重新转回各对应的准备金科目,而是转移截留、挪作他用) 过渡性科目使用违规(将应在当期收入列作其他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作处理;滥列其他应付款,任意点垫支非营业性占款;弄虚作假,借待摊、预提名义虚增虚减成本) 财产管理违规(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形成帐外资产,逃避财务监督;违反财务制度,超过 固定资本比率构建固定资产;在“营业费用”中列支固定资产购置费;不按规定计提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净值收入不入账,截留、转移,形成“小金库”;不按规定摊销低值易耗品购置费,随意多摊或少摊甚至不摊)

逃税、漏税(隐瞒、转移营业收入,逃避营业税及附加费;隐瞒利润,逃缴所得税) 利润分配违规(用睡前利润弥补5年前发生的经营亏损或支付违约金、罚款等惩罚性支出,睡前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在未弥补完以前年度的亏损前,提取公益金或向投资者分红,甚至在未实现利润的情况下,也向投资者支付股利)

4, 中央银行财务收入审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利息收入的审计 (一),再贷款业务审计(总行再贷款总量的确定与分配情况;短期再贷款审批权限;短期再贷款的种类和利率;贷款对象、条件和用途;贷款操作程序和内控制度) (二),再贴现业务审计(检查再贴现资金总量的确定是否合理,数额的分配是否适合当地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再贴现申请人资格条件;再贴现会计处理合规性;重点是商

品交易真实性审核及再贴现审批权限、限额、对象、利率等情况)

(三),利息收入审计(应收利息的范围;各类贷款及邮政汇兑往来资金的利率使用是否正确;计息方法是否正确;因计息差错而产生应补收货退还的利息) 业务收入的审计 (一),金银业务审计(升色、升称是否正确;账实相符;及时入账) (二),手续费收入审计(按规定收取;及时入账) (三),罚款收入审计(是否少收、漏收;退款理由正当;及时入账)

(四),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审计(计息范围;利率使用情况;利息收入入账情况) 5, 中央银行财务支出审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利息支出审计(是否按国家规定的计息范围、利率档次计付各类存款利息;有无错计、漏计情况;有无弄虚作假、转移利息情况)

业务支出审计(费用的开支、计算合规、合理;数据计算真实准确;审批手续严密) 管理费审计(办公经费、个人经费、其他公费支出)

专项支出审计(是否按人民银行总行核定的专项支出指标使用) 6, 中央银行财务计划审计的要点有哪些?

中央银行财务收支计划编制(内容完整;依据真实)

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财务收入情况;财务支出执行情况;各项税金计算正确)

第十章 商业银行资产审计

思考题

1, 试说明商业银行资产审计的意义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核心业务,尤其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盈利。商业银行总收益中大部分来自于贷款业务。因此,加强资产业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金融机构加速资金周转,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实现其增值目标的要求,而且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对包括贷款业务在内的商业银行资产进行审计,也是国民经济运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

2, 试述贷款业务中常见的弊端和风险点有哪些?

借新还旧,粉饰财务会计报表

违反贷款操作规程,不开审贷会或超越授权额度等

贷款信息不完全,不准确,信贷过于集中 来自外部的欺诈行为

来自内部的欺诈行为

贷款利息计算不符合规定以呆账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来调节利润

3, 2005年9月起,贷款计息方法的可选择性对贷款本息的正确性审计目标是否有影响?

调整后的计息、结息方式主要有两种,并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自主空间,现大多数银行

采用前者:

积数计息法:采用余额表或分户账定期结息的,贷款期限按日历天数计算,算头不算尾,计息方法是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利息=累及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逐笔计息法(利随本清法):按预先确定的计算公式逐笔计算利息。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计息期待遇零头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贷款的准确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及利息收入准确地计算并记入相关账户,贷

款发生额及贷款余额等记录准确,应收未收贷款利息等按规定进行正确的计算并记入相应账户做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计息方法可选择的情况下,为实现对贷款本息的正确性审计目标,审计需要更多地关注计息方式的选择是否合规,实际使用是否与宣传不符以骗取贷款业务,是否存在计算错误,多收或少收利息等

还要注意贷款不能按期偿还加收利息,以及贷款期限内利率变动的核算情况

4, 据报道:某商业银行截至2006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848亿元,年均增长40%;各项存

款余额896亿元,年均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785亿元,年均增长40%;累计实现利税超过66亿元。

看了这段资料,你是否会产生疑问?会产生哪些疑问? 开放题型

存款的增长速度高于全行总资产和贷款的增长速度,存在大量闲置资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过低,说明资产中大部分是无法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分(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30%?

5, 什么是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应重点审计哪些方面,主要运用哪些审计方法?

未整理

6, 结合贷款效益性审计目标,思考应采用哪些相应的审计方法?

贷款的效益性是指贷款获取利息收入的能力 相应的审计方法可能包括:

评价贷款的内部控制(贷款合规管理;集体审批制度;贷款授权制度;信用评级和统一授信制度;贷款合同制度;贷款票据、抵押品的控制制度;贷款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资产比例)。评价内控主要使用:问卷点差法;询问法;观察法;审阅法

在实质性测试中,关注贷款的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并将三者综合考虑,以评价贷款效益性。包括:试算平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核对法;函证法;审阅法;跟踪审计

7, 评判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比例指标有哪些?

安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贷款流动性

(1),存贷比率,即贷款总额对存款总额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示流动性越低,因为存款资金更多地被贷款占用,急需头寸时难以及时抽回

(2),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或流动性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示流动性越高,偿付能力越强,银行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越小。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 贷款安全性

资产的安全是指银行避免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就是按期足额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风险性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安全性的表述

对资产的安全性审计可用风险比率来衡量。目前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信用风险比率细化为:逾期贷款比率;呆滞贷款比率;呆账贷款比率等,今后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有可能与商业银行修订部门的资产管理相一致,采用贷款“五级分类”的方法来细分并实施风险管理

8, 拆出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 审查拆出资金有无经过计提讨论和批准,所以拆出资金是否坚持经办与授权相

金融企业本年实现净利润,应按照以下顺序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并入本年净利润进行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的分配顺序为:支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支付普通股股利和转作资本(股本)

审计应当关注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比例是否按照新规则执行 3, 试述计入当期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的概念

未整理 4, 银行损益核算中通常有哪些舞弊手法?试举例说明

未整理

5, 如何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开放题型,未整理

6, 《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的核算有哪些新变化?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对所得税做出了新的有关规定,包括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和计税基础等。具体未整理

7, 试说明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具体的审计内容有: (1),资产和负债是否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分别列示;是

否将流动资产/负债以外的资产/负债归类为非流动资产/负债;流动资产/负债的划分正确,符合条件

(2),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中单独列示所规定的有关项目信息

8, 银行的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有哪些项目上的不同?对前者审计时应采用什

么方法?

银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内容有: (1),内容、性质和数量是否正确、合理、完整,有关项目数额与其报表附注的勾稽关系正确 (2),现金(及等价物)的界定合规,界定范围在前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审查商业银行是否根据行业特点和现金流量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的类别

(4),应单独列示的有关项目信息是否按规定全部准确列出 财务会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重分析法) (2),核对法 (3),审阅法

案例分析题

1, 某银行的利润表有关项目资料如下,试运用趋势分析法及结构分析法,对其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并做出简要判断。

2, 某银行的资产、负债基本情况。试计算有关流动性指标,并从贷款结构方面,对该资产

的流动性、效益性进行评价。

第十三章 国有企业审计 思考题

1, 现阶段我国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的必要性是什么?

开放题型

当前我国开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外部审计,主要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由企业自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一方面,不过怎样操作,这种源于管理权的审计,都不能消除会计师事务所“收人钱财,与人方便”的嫌疑,审计质量存在一定隐患

另一方面,即使由国资委从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来付费,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样一种情况: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部门通过“包装”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来美化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履行情况。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外部审计的安排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国有企业审计的客观性问题,无法达到国有企业外部审计的真正目的。因此,强化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的职责是理论与实践的合理选择之一 2, 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国有企业改制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的特殊所有制性质、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决定了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审计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及政府审计所处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它在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享有特殊的使命。因此,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方向和发展要求来看,审计监督在以下方面与国有企业改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1),强化国有企业政企分立的监督 (2),强化国有企业产权监督 (3),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与监控 (4),强化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审计

改制企业审计的重点

近年来,审计人员在对国有企业改制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基准日前采取减少资产、虚增负债,造成净资产不实,以达到低价购买企业的目的。为了确保过哟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审计风险,国有企业改制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中介机构的整体评估情况(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的合规性;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各资产审计事项(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合法;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真实、完整;重点审查实物资产是否真实,资产减少是否合规) (3),负债审计事项(真实、合法、合规;重点审查改制企业有无虚列负债,抵减净资产) (4),净资产审计事项(损益真实、合规;实收资本真实合法) 3, 国有企业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举例说明审计程序与方法

国有企业常规审计 内容: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2),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3),企业筹资决策、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效果性 (4),开展预测分析评价 (5),经济效益情况分析与评价

程序与方法:

(1),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全面细致的审计方案(通过档案、文件等书面资料的查阅及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交流,收集各类信息;运用分析性程序,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2),严把审计质量关,降低审计工作风险(加大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合作力度;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把关,是搞好审计工作的关键) (3),跟踪审计业务,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国有企业改制审计 审计重点:

(1),中介机构的整体评估情况(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的合规性;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各资产审计事项(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合法;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真实、完整;重点审查实物资产是否真实,资产减少是否合规)

(3),负债审计事项(真实、合法、合规;重点审查改制企业有无虚列负债,抵减净资产)

(4),净资产审计事项(损益真实、合规;实收资本真实合法)

国有资产审计

(1),认真做好审计前法律法规的熟悉准备工作 (2),认真审查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履行法规和执行程序情况(改制方案经过主管部门批复;改制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企业进行了财务审计改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改制企业进行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 (3),关注改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改制方案齐全;清产核资过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执行;资产评估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查资产评估日与企业设立登记日之间的利润归属;积极应对新生事物,注意热点问题,尤其是MBO) 4, 国有企业改制审计的重点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

改制企业审计的重点

近年来,审计人员在对国有企业改制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基准日前采取减少资产、虚增负债,造成净资产不实,以达到低价购买企业的目的。为了确保过哟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审计风险,国有企业改制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中介机构的整体评估情况(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的合规性;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各资产审计事项(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合法;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真实、完整;重点审查实物资产是否真实,资产减少是否合规) (3),负债审计事项(真实、合法、合规;重点审查改制企业有无虚列负债,抵减净资产)

(4),净资产审计事项(损益真实、合规;实收资本真实合法)

5,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有哪几种类型及方法?

类型:

从改革的公司类型上: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般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国有企业一般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从入股对象和募集方式上:社会集资的股份制公司;国有企业内部集资的股份制公司;

外方与国家共同投资的股份制公司

从机制主体角度: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以银行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以企业集团为主体股份制公司等 方法:

整体改制: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

部分改制: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

6, 举例说明国有资产审计的重点

(1),认真做好审计前法律法规的熟悉准备工作

(2),认真审查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履行法规和执行程序情况(改制方案经过主管部门批复;改制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企业进行了财务审计改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改制企业进行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 (3),关注改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改制方案齐全;清产核资过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执行;资产评估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查资产评估日与企业设立登记日之间的利润归属;积极应对新生事物,注意热点问题,尤其是MBO)

案例分析题

1,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 增值税计算

3, 固定资产建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计算 4, 报表项目整体判断

第十四章 政府绩效审计 思考题

1, 绩效审计与传统财经法纪审计或合规性审计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产生基础不同:财务审计是和受托责任的初级阶段——受托公共财务责任相对应的;绩效审计是受托公共财务责任向受托财务管理责任发展的必然结果

审计目的不同:财务审计审查证实被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目的是解释错弊,查明有无违规行为,保护资产安全;绩效审计直接目的是审查证实被审查经济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环境性和公平性,最终目的是检查公共资源管理责任,加强人大监督,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

审计范围不同:财务审计审查的范围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会计资料;绩效审计以真实性为基础,除会计资料外,还应包括一切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甚至经济政策

审计依据或标准不同:财务审计主要依据是财政、财务、会计等法律、规章、准则、制度及相关规范;绩效审计主要采用能够评价、证实被审计事项的5E的有关评价标准,如政策方针、法规、预算、合同、管理制度、环保法规和方案所达到的目标等

审计方法不同:财务审计主要采用会计资料检查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调节法、盘点法等;绩效审计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如:访谈、调查研究、系统分析、逻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传统财务人员只是结构较为单一;但绩效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思路开阔,具备创新能力;充分了解掌握政府环境;掌握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各项具体技能(统计学、电脑技术、社会科学等)

2, 如何理解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经济性: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

效率性:关注公共资源是否得到最优或令人满意的应用,是否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在质量和扭亏为盈方面实现同样或类似的结果,是否通过投入和行动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得到了

最大的产出

经济性和效率性涉及“正确地做事”

效果性:是与实现目标有关的概念,涉及的是所定目标、所提供产出和所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所应用手段和所提供产出判断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即是否值得支出 效果性涉及“做正确的事”

三者关系:

计划投入 计划产出

实际投入 效率性 实际产出

由上图可知,三个要素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经济性是实际所耗资源与计划所耗资源之比,即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所耗资源最少 效率性是实际所耗资源与实际产出之比,主要涉及资源使用情况,即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合理好用资源

效果性是世纪城喊出和计划产出之比,侧重于产出情况的审查,即资源值得消耗 3, 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现状如何?你认为影响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开放题型

在2001年以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从事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及国有资产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主要针对国有企业。

2001年审计署组织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项目审计、农村电网审计。

2002年组织了国债专项资金、重点机场建设项目、民航建设资金、国土专项资金、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审计。

这些审计项目从资金支出效果或预期目标完成程度来评价资金绩效,既有真实合法审计的内容又有绩效审计的内容,是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延伸的效益审计,与国际公认的绩效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审计项目的审计对象仅局限于财政专项资金。

深圳市于2002年开始探索独立型的与国际接轨的绩效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借鉴香港绩效审计的经验),到2005年底,已经开展了51个绩效审计项目。与此同时,各地方审计局也在探索绩效审计,并形成一定模式。但从总体来看,绩效审计并没有“遍地开花”,绩效审计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2003年,《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纲要》对绩效审计提出了要求,要求到2007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

经济性效果性

(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4),有关财务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或实现情况 (5),重大投资决策管理效益情况 (6),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7),其他审计事项 对乡镇领导干部 (1),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2),乡镇办企业税收、利润和基建技改投入情况及效益 (3),乡镇资产、负债真实性及向社会投入情况 (4),农民负担情况

(5),执行国家财经法纪、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6),其他审计事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hr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