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更新时间:2023-05-26 14: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第358期■

31

农民工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是解释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东西部产业转移,以及预测未来物价水平的重要切入点,而分析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准确把握其变动趋势具有关键作用。近期,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四川省20个省级劳务开发或外派劳务基地县,随机抽取了602位农民工开展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一、2010年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水平及其预期分析

(一)农民工工资水平继续大幅增长,收入分布区间重心明显上移

2010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并在“民工荒”、劳资冲突频发和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影响下,农民工工资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并保持两位数的较高增速。调查显示,2010年被调查的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创新高至2357元,较2009年大幅增加437元,年增速达到22.7%。从收入分布区间变化上看,分布区间重心明显上移,2010年月均工资超过2000元的占63.5%,较2009年大幅提高26.7个百分点;而月均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仅为3.5%,较2009年下降6.8个百分点。

(二)在物价大幅上涨背景下,农民工对外出务工工资满意程度明显下降

虽然2010年农民工工资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是农民工对外出务工工资满意程度还是明显下降。调查表明,当前农民工对务工工资水平“满意”的占比为19.3%,较2009下降9.3个百分点;对工资水平“不满意”的占比为27.8%,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农民工对务工收入满意程度明显下降,主要与物价上涨有关。认为2010年物价上涨的占比达到98%,预计2011年物价将继续上涨的占比仍然高达83%。其中,女性农民工对工资满意程度低于男性,其对工资不满意的占比为34.5%,高于男性8.8个百分点;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对工资满意程度低于省内农民工,其

对工资不满意的占比为32.7%,高于省内农民工11.2个百分点。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有所反弹,工资发放的及时程度与农民工对务工工资水平的满意度成正相关关系

据调查,2010年农民工反映工资发放存在不同程度拖欠的占31.1%,较2009年提高8.5个百分点,而2009年较2008年下降了19.7个百分点(见下表)。

农民工工资发放及时程度与其工资满意情况的关系对比表

 

及时

拖欠1-2个月

拖欠3-6个月

拖欠半年以上

不清楚

合计

对工资“满意”的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71.8%22.2% 3.4% 1.7%0.9%100%

对工资“不满意”的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

55.1%25.7%12.0% 3.6% 3.6%100%

(四)农民工对2011年务工收入预期普遍持乐观态度。在近年来农民工劳务市场供需形势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农民工对2011年务工收入预期普遍持乐观态度。调查表明,有47.1%的农民工预期收入将增长,其中27.3%的农民工预期增长两成或以上,只有0.8%的农民工预期收入会下降。从结构来看,随着技工需求的快速增长,高学历或有技能的农民工收入预期更为乐观,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农民工预期收入增长的占53.5%,超过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9.5个百分点;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预期增长的占52.4%,超过未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9.6个百分点。此外,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中预期收入增长占49.8%,高于省内务工的农民工6.8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工工资水平与自身人力资本状况密切相关

对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水平及其 影响因素的调查

课题组组长:张 萍 课题组成员:孙利平 文 青 胡红燕 执笔人:文 青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对四川省602位农民工调查显示,2010年,被调查农民工工资水平继续大幅增长,并对2011年务工收入预期普遍持乐观

态度,尤其是高学历、有技能和省外务工的农民工预期更为乐观。但在物价大幅上涨和农民工工资拖欠有所反弹等因素影响下,农民工对外出务工工资满意程度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水平与自身人力资本状况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学历和技能等微观因素对工资增长影响显著,此外,务工区域、行业和工作稳定程度等因素也对农民工工资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 工资水平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11(05)-0031-02

网络出版时间:2011-6-3 14:01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1.1587.f.20110603.1401.003.html

32调查显示,2010年,男性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为2453元,

比女性农民工高412元;30岁到50岁的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为2477元,比18岁以下、18岁~30岁和50岁以上的农民工分别高940元、259元和246元;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为2416元,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高85元;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为2465元,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高213元。总体来看,农民工的性别差异对工资水平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和技术能力对工资水平有重要影响,而学历水平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二)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与务工区域有一定关系,但区域差距不明显

调查显示,各区域农民工工资差距有缩小趋势,从极差来看,2010年农民工月均工资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差距为586元,比2009年降低44元;从标准差来看,2010年各区域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标准差为228元,相当于2009年的91.2%。受东西部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和省内务工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省内务工与省外务工收入差距并不明显,2010年四川省农民工省内务工月均工资为2217元,仅比省外务工收入低222元。

(三)农民工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但行业差异引起的工资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分行业看,2010年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2727元),最低的行业是住宿餐饮娱乐业(2197元),中间收入行业从高到低依次为采掘业(2552元)、其他行业(2506元)、建筑业(2392元)、制造业(2247元)和农林牧渔业(2216元)。从年度增幅来看,因去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林牧渔业成为涨幅最大的行业(755元),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娱乐业涨幅也比较明显,均为738元,其他行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上涨698元、422元和301元,采掘业因2009年基数较高影响涨幅最小(110元)。统计显示,农民工务工行业差异引起的工资水平差距明显缩小,2010年各行业月均工资标准差为200元,明显低于2009年349元的水平,最高工资行业仅为最低工资行业的1.2倍。

(四)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工作稳定程度有较大关系,但与工作强度弱相关

调查显示,一年中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长短对农民工工资水平影响显著,外出务工时间超过半年的农民工月均工资明显高于外出务工未超过6个月的农民工。其中外出务工9个月至1年的农民工工资最高,达到2438元;6个月至9个月的农民工工资收入为2359元;而3个月以内和3个月至6个月的农民工工资分别为1857元和1804元。调查同时显示,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工作强度弱相关,每周工作时间在31~40小时、41~60小时和61小时及以上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基本相当,三者之间工资差距不超过60元,分别为2417元、2359元和2418元,而每周工作时间在30小时及以下的农民工工资为2065元。

三、结论与建议

在物价大幅上涨和工资拖欠有所反弹情况下,农民工对工资满意程度明显下降;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不仅受到自身性别、年龄、学历和技能等微观因素影响,还不同程度受到就业区域、行业和外出务工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但与工作强度关系不明显。为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有效提高农民工工资满意程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

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至少两年调整一次的规定,并与当地物价水平挂钩,尽快合理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法自主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要实行重点监管,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加重处罚。

(二)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进程,努力促进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

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及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演进过程,这是产业结构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沿海等劳务输入地,要积极适应低端劳动力供给减弱趋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四川等内陆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相对于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快速上升的沿海地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大产业升级步伐的同时,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部分农民工提供省内就业机会。

(三)加强招工部门的性别平等意识,积极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

相对于男性农民工而言,女性农民工由于生理等原因明显处于弱势,其工资收入差异显著,全社会尤其是招工部门要加大对女性农民工的关怀,大力消除劳动力市场上同工不同酬现象。另外,农民工劳动技能的提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向城镇转移的必要条件,必须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其中关键是要做好农民工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切实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措和过程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后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四)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维持全社会物价水平稳定,有效提高农民工工资实际水平和满意程度

综合运用包括稳健货币政策在内的多项宏观调控措施,严控投资信贷过快增长,继续增大汇率弹性,合理运用利率杠杆,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加快市场价格的信息化建设和监测力度,提高产品区域内外的调剂速度,严厉打击企业囤积和串谋高价行为。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相关工作。通过立法建立完善价格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重要商品物质储备等平抑市场物价的制度。

责任编辑:惠 子

■2011年第5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ho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