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09-13 14:15: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判断题:

1,非对称性突触为抑制性突触。错

2,背侧丘脑联络核团构成了左右丘脑间联系纤维。错 3,大脑动脉均可分为皮质枝和中央枝两部分。对 4,听觉传道路可由四级神经元构成。对

5,一侧视束的交叉纤维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的2,3,5层。 6,齿状回由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构筑而成。错 7,穹隆为大脑髓质的连合纤维。对 8,背侧纹体即是新纹状体。错

9,额眼区损伤,两眼转向病灶对侧。

10,颗粒型皮质是大量颗粒细胞构筑而成的,所以很厚。错 11,下丘脑前区和视前区是体温的散热中枢。错 12,松果体在人类钙化较早,通常称之为“脑砂”。对 13,小脑齿状核为小脑最古老的核团。错 14,“丘脑手”即为常说的“助产士手”。

15,红核的大细胞部为旧红核,小细胞部为新红核。对

16,副神经脑根发出的纤维参与构成迷走神经,支配喉内肌。 17,下橄榄核群的纤维参与构成傍绳状体。错 18,网状脊髓内侧束的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错

19,皮质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同时损伤可出现屈曲型瘫痪。错

20,神经管的基板分化成运动性的神经核团,翼板分化成感觉性神经核团。对 简答题:

一,脊髓后柱的神经核团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脊髓后柱:胶状核,温痛觉传导

后角联合核,接受盆腔内脏器的传导 后角边缘核,

后角固有核,部分神经元起中间联络的作用,发出的纤维联络脊髓 脊髓网状核,

胸核,接受后根的传入神经,发出脊髓小脑后束上行至小脑 二,黑质的分布及分泌激素、传入神经及传出神经各有哪些?

位于中脑的大脑脚底和被盖之间,见于中脑的全长并延伸至间脑尾部。黑质致密部的神经元合成多巴胺,经黑质-纹状体将多巴胺输送到纹状体。

传入纤维:纹体黑质纤维、苍白球黑质纤维、底丘脑黑质纤维、中缝黑质纤维、脑桥黑质纤维。皮.质黑质纤维

传出纤维:黑质纹体纤维、黑质顶盖纤维、黑质背盖纤维、黑质丘脑纤维。 三,小脑上脚内的主要传入、传出纤维各有哪些?

小脑上脚:传出神经:小脑丘脑束、小脑网状束、小脑红核束和顶核延髓束。 传入神经:顶盖小脑束、三叉小脑束和脊髓小脑前束 四,下丘脑三带四区的主要核团有哪些?

三带:室周带、内侧带、外侧带

四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

十六核团:视前核、室周核、正中视前核、腹前室周核、交叉上核、下丘脑前核、室旁核、视上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结节核、漏斗核、乳头体前核、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下丘脑外侧核。

五,海马的细胞构筑及其纤维联系如何?

结构:分子层(切线层、腔隙层、辐射层)、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始层、室床层) 海马的纤维:传入:隔核海马纤维、内嗅下抚海马纤维、杏仁体内嗅海马纤维、乳头体海马纤维、丘脑海马纤维、脑干海马纤维。传出:海马丘脑束、穹隆。

纤维联系:隔核纤维、海马隔核纤维、下丘脑隔核纤维、脑干隔核纤维、杏仁体隔核纤维、隔核海马纤维、隔核下丘脑纤维、隔核缰核纤维。 六,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器之间产生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叫神经递质。其特点是:含量多;以氨基酸和酶作为基础;贮存在神经元末梢小囊泡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后膜有受体与之结合发生生理效应;通过突触后膜重吸收、再利用进行循环;释放量多、失活快、分子量小作用迅速。

神经调质调节神经的反应性和递质不同。含量少;以核蛋白作为前提;贮存于大泡内;具有调节性和间接性的特点,不直接和受体结合,作用是提高神经递质的反应性;不可重利用;有旁逆性;释放量少、滞留时间长、作用比较缓慢。 论述题:

一,脊髓颈膨大左侧半横切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

脊髓颈膨大左侧半横切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布朗-色夸综合征,颈膨大位于颈4---胸1,为臂丛神经的发源处,颈膨大左侧以下出现上单位神经元瘫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由于损伤同侧皮质脊髓束)。颈膨大左侧以下出现位置觉、震动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可以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损伤后索,脊髓小脑束);左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颈膨大左侧同阶段平面内出现下单位神经元瘫,上肢局部或整体软瘫,感觉消失,早期临近节段出现刺激征,如痛觉过敏,肌震颤(损伤本阶段前后角或神经根)。颈膨大右侧低一至两个节段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丘脑束),粗略触觉基本存在.

发病机理:主要因为脊髓的功能受到影响,脊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和反射中枢。脊髓白质中上下行传导束联系着脊髓和脑的不同部位,脊髓反射是脊髓的固有反射,其反射弧不经过脑,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当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抑制才出现了脊髓病理反射。

二,试述脑桥右侧半血管栓塞后可出现的临床症状和发生机理。

脑桥右侧半血管栓塞后可出现交叉瘫:1、左半身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肌早期不萎缩、深发射亢进;2、右侧表情肌核下瘫,面肌瘫痪(口角偏向病灶对侧)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同侧);3、左侧半身深、浅感觉丧失;4、右眼球不能外展,出现内斜视;5、左侧舌肌麻痹;6、病理反射阳性,巴氏征阳性。

发生机理为:血管栓塞后导致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损伤,病灶在脑桥右侧所以引起,左侧神经中枢瘫。影响右侧面神经纤维,三叉神经纤维,展神经纤维。引起右侧脑神经周围瘫。因为:

皮质脊髓束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

皮质核束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外肌、咀嚼肌、面部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h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