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合辑

更新时间:2024-04-04 0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中国部分

1.原始的居住形态

(1)天然洞穴 (2)巢居 (3)穴居 (4)半穴居 (5)地面建筑 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

(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 3.《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两旁两夹,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 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c,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经纬涂道路系统,追求正南正北、垂直相交的道路,棋盘式布局,以至影响到今天的城市。

d,对规划布局方法的影响:方格网的规划布局方法,把城市看作方格网布局,这个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点相同。

e,”相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规划思想,对后来城市规划和建设影响深远。 5.“三朝五门”之制是周代宫殿的基本设置原则 五门之制: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三朝之制:大朝、外朝、内朝 或 燕朝、治朝、常朝 6.最佳城址选择模式

(1)良好的日照 (2)接受夏日的南风 (3)凭挡冬日寒流 (4)良好排水 (5)便于水上联系 (6)水土保持调节小气候 7.汉长安城的建设特点

(1)城市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但力求规整,主要的未央宫位于城西南角,长乐宫位于东南角。城周约22.5公里。城每面三门,每门三个门洞,各宽8米,可容4辆马车通行。附会了《考工记》的做法。 (2)街道正十字相交,正东正北。贯通南北的安定门内大街长达5公里。 旁三门 中轴对称 经纬涂的道路系统

(3)城中主要的功能区是宫殿,主要分布在城南,而财货买卖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城北,前朝后市。 (4)帝王园林:城南曲江池、终南山

(5)居民点分布在城内各宫殿之间,称为闾里,宫殿与居民点混居。

(6)陵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在汉长安周围黄帝陵墓处设陵城,陵城的性质是消费型城市。 闾里制:

城市中最基本的行政管理组织单位和居住单元,以25人组成一个基层单元“闾” 或“里”,闾里制的城邑都设有里垣、里门,内部有十字相交的街或巷 五陵少年 茂陵 平陵 安陵 长陵 阳陵

1

七星伴月 茂陵 平陵 安陵 长陵 阳陵 杜陵 灞陵 8.佛教在东汉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

三国至南北朝前,长安—洛阳一线是我国城市体系的轴心地带。建康为代表的江南城市崛起,标志着江南经济的上升趋势。

三国与西晋时期,州正式成为一级政区,开始实行稳定的州郡县三级制,至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制完全崩溃。

9.曹魏邺城规划的意义

(1)曹魏邺城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传统都市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开创了中国城市的“秩序性”,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继承了汉代宫室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的是区分更明确,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和等级的森严,在古代成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

(2)整个城市的布局新颖、结构严谨,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此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重大影响。

(3)宫城居城北中部,由大殿构成中轴线,为以后唐、宋、元、明、清都城的宫殿布局开创了先例。 10.隋唐长安城市的规划思想

(1).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而且《周礼·考工记》的规划布局思想表现得更为明显,直接影响隋唐长安的是曹魏邺城,邺城之后,北魏孝文帝关于洛阳的改建规划更直接影响隋唐长安。 (2).居民点布局方面:严格的坊里制,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 (3).道路布局突出宫殿。

(4).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大得惊人,远远超过实际需要,以大反映大一统的强大威力。 (5).风水思想影响深远,城市布局与数字概念有机结合。 11.隋唐长安规划建设特点

(1).方正的城市轮廓,宏大的城市规模。

(2).多重城墙,明显的功能分区:隋唐以前老百姓和宫属是杂居于宫城之外和内城之间,之后才出现比较纯净的布局,就是随文帝杨坚创造的“皇城制度”,即宫城转为皇帝居住,南侧专为宫属,国家的附属机构居住在皇城。

(3).宫城居中,对称布置,左祖右社——择中立宫,以左为尊。 (4).棋盘式路网:城市道路都是土路,没有路面。

(5).左右对称的集中市肆:九宫格布局,核心部分是管理机构,优点是集中管理,缺点是不便于百姓使用。 (6).严整、对称封闭的坊里

12.宋代在城市发展上的新变化(1999年同济大学)

(1).定期集市的出现,市镇的产生,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 (2).街巷制产生,坊市制全面崩溃。

(3).构城技术的进步:加砌砖石城墙、瓮城、马面箭楼的修建。 (4).城市更加发展繁荣: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经济发展。 (5).宗教建筑更加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 (6).传统政治中心城市的衰落。

(7).城市空间布局多不规则:城市建设上规划建设与自发建设相结合,且后者影响不断扩大。 13.北宋东京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

(1)城市平面不是十分方正规划,道路划分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

(2)开封城的发展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抬头。

(3)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深远。 (4)市分布全城且沿河、路分布,形成商业街;坊市制全面崩溃。 14.《平江图》的重要价值

《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其正确地放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平江图》的绘制方法,运用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地图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这样把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里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地描述,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整个城市及图内标列的位置,也是按一定的比例绘制的,反映了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

2

15.辽有五个京城

上京 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中京 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 东京 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 西京 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南京 北京

16.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3).完善的上、下水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深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从选点、地形勘测到先铺筑地下水道,再营建宫殿等,都有统一的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17.中轴线的序列是: (永定门),正阳门,大清(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太和门,太和(奉天)殿、中和(华盖)殿、保和(谨身)殿〖后三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明嘉靖年间〈1523—1566〉时加建,原为一廊)、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内城分割为东半城和西半城。 18.明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1)两重性: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照宗法礼之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2)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8km的中轴线(九重门阙)

(3)北京城内的街道:棋盘式路网,街区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的道路。

(4)居住区:5城37坊,且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的划分,不是坊墙和坊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居住区是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全区无集中的绿地 (5)商业区南移,布局更为灵活

(6)园林建设较元代有较大发展,大内西利用三海和琼华岛建设西苑,在中轴线上堆煤覆土成山设置景山公园。除此之外的园林基本以王公贵族的小型私家园林为主,园林多依水而建。

(7)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 19.明北京城规划建设成就及意义

明北京城创造性、艺术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轴线与对称布局手法,是中国古都规划布局的集大成者,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向北穿过紫禁城和万岁山,最后止于钟鼓楼。中轴线上,有笔直的御道、东西千步廊、宏伟的宫殿、多大九重的门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体不同的广场庭院、宫后的景山和钟鼓楼等,显得宏伟庄严,气象万千。中轴线虽不及唐长安的朱雀大街宽阔,但在建筑组合及空间、景观处理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使人沿着这条轴线运动时,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情绪。 20.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分析

? 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 ? 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 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后期则现代主义色彩更为浓厚。 ? 表现出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商业区在城市平面图尚处于突出的地位

? 规划图的分析:多表现为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早期多为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则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 21.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简介 1.起步阶段(1949-1957)

自然增长(前4年)和机械增长(后5年)共同作用 2.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1977)

(1)超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1958-1960)

3

(2)工业调整期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1961-1965) (3)工业化停滞时期第二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1966-1977) 3.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 (1)降低了城镇的建制标准,使城市数量迅速上升

(2)城市政策的调整,城市数量增加导致城市人口及其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 (3)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工业、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2.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问题 (一)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特点

? 政府发动型动力? 城乡双重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不协调构成? 波浪型进程 (二)20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新特点及其趋势

? 主体上: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发展战略上:实行梯度发展战略 ? 制度上: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形态上:郊区化等 ? 内涵上:现代化、社会化,注重质的变化

23.苏联模式: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即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把城市特性归结为生产性,其职能是工业生产,城市从属于工业,认为社会主义的城市及其规划的最主要优越性为生产的计划性和土地国有化 24.旧城改造的含义

旧城是指城市建成区中某些经济衰退、房屋年旧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的地区,为了使其恢复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调整原有的结构模式,补偿物质缺损,调整人口分布,达到振兴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一般称为旧城改造与更新。 25.旧城改造的方式

? 全部拆除,重新建设? 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建,改善环境? 做地区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 26.旧城改造的特点

性质和观念的特点:性质由过去的福利型转为效益型,经济观念上又投入型转为产出型,从而使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称为旧城改造的主要目标之一。

改造对象的特点:由以居住环境为主,转向以城市机能更新为主,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旧城改建的主要动因

投资主体的特点:由过去单纯依靠国家,转向为多渠道的投资参与,旧城改造成为经济效益开发的热点。 27.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市。 1997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作为完整的城市,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8.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 概念上:国外没有与中国历史名城相对应的概念,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多、范围广、规模大、内涵深、保护复杂。

? 保护内容上,注重物质层面和历史文化非物质层面的保护 ? 实施上:从整体上全面保护,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行政范围有关的政策概念,她即赋予历史文化名城荣誉,也赋予保护名城的责任。

二、外国部分 1.卡洪城 2.乌尔城

? 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与山体崇拜结合而成的宗教建筑物。

? 体现了纪念性建筑的集中式高耸构图的建筑处理手法;一般为7层,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通达每层;最上面有神堂(庙宇)

? 与两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的广大背景相适应 ? 古埃及的金字塔与其有渊源关系 ? 对伊斯兰建筑有深远影响

3.圣地(holy land)——城邦精神的化身

? 城邦的守护神和民间的自由神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纪念性的圣地和圣地建筑群迅速发展起来。 ? 民主政治的确立以及城邦精神的兴起,激发了希腊社会的人性觉悟,圣地建筑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类精神的自我崇拜和对人性的讴歌。

4

? 圣地规划布局突破了旧式的封闭形态,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了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神庙位于圣地中心,统揽全局,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圣地形制:中心为神庙,周围建有竞技场、会堂、 敞廊等公共建筑物;利用地形,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自由布局,风格多变,适宜从各个角度观赏。 4.雅典雅典卫城建设特点:

(1)选址:位于雅典城中心的相对独立的山岗上,高于地面70m,视觉及景观上都能控制全城。 (2)自有活泼,顺应地形,沿边设置 (3)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动态的) (4)注重室外空间的塑造

(5)综合爱尼奥和多立克两种风格文明,以材料达到统一,卫城是为纪念波斯战争而建,故卫城内无世俗建筑

5.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1)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以棋盘式道路网布置,并开始研究功能分区,以地域性形成的聚落到城市在希波战争中被破坏。

(2)建筑艺术的价值降低,不是平民的建筑,而是为贵族所建。 (3)新的城市中心是广场,广场规整、划一。

(4)共和制城邦国解体,形成奴隶制国家,建筑可以以其自身体系与高度突出自己。 6.希腊时期城市特征

? 从规模上讲,斯巴达比较大,雅典次之,是一个城市和周边一些土地组成,用地规模小,人口规模小。 ? 城市形成统一整体,无封闭、独立区域,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剧院只是一些特殊点,居民区无等级之分,都能达到公共区。

? 城市形成统一整体,无封闭、独立区域,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剧院只是一些特殊点,居民区无等级之分,都能达到公共区。

? 城市力争与自然取得平衡建筑整体用不规则达到与不规则的自然协调,单体又以自然的特征突出自己。 ? 自觉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7.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1)选址(高地,利于进攻和防守);(2)划分地区,地区再划分地块(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天体模式,反映罗马人的宇宙观);(3)确定街道走向(依据功能划分而建);(4)城市奠基仪式 8.罗马营寨城

? 1、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向。

? 2、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9.威特鲁位与《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的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 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更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 建筑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等等。

? 街道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 理想城市模式:平面形式八角;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放射环形道路;市中心广场神庙居中;道路不直对城门,以避强风。 10.理想城市方案46

11.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类型

(1).要塞型 (2).城堡型 (3).商业交通型 12.威尼斯51 13.耶路撒冷64 14.巴格达65

15.文艺复兴最早产生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深受拜占庭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它涉及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各个方面,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以新的世界观推翻神学、经院哲学以及僧侣主义的世界观,是为资本主义建立统治地位造舆论。 16.威尼斯圣马可广场51

5

17.罗马市政广场

米开朗琪罗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布置的广场之一,它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它的改建工作上。广场正面的元老院和它的左面与之互不垂直的档案馆是原有的建筑物。米开朗琪罗重建了元老院,并于1540年加建了博物馆。广场平面成对称梯形,使这个位于小山顶上的虽是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群在形式上取得协调统—;这个广场的独特之处,是它的三面有建筑物,而把前面敞开,一直对着山坡下的大绿地。广场入口的大台阶,以锐角向上面放大,使台阶产生了缩短的错觉。同样,广场上的两座不平行的、向后分开的建筑创造了比较深远的效果。当走近广场中部时,精美的古罗马皇帝骑马铜像吸引住人的视线,并增加了期待感。元老院高27米,两侧的档案馆博物馆高20米。为了把正中的元老院强调出来,就把它的一居做成基座式的,上两层用巨柱式柱子,使元老院在两侧建筑物从平地起来的巨柱式柱子对比之下,显得比实际更高、更为雄伟。站在元老院入口台阶的顶部,可以望到以建筑和雕像为景框的城市全景。这个建筑群设计的特点是,使人在道路上行进中的每一瞥的瞬间合在一起,互相加强效果。 18.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

? 大? 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主轴线大大加强 ? 更几何化,人工化? 园林地形平坦,虽然也做几层平台但不显著 19.产业革命使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心区密度很高,城市畸形发展,同时也使居住环境恶化。 ? 城市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封建城市以及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 城市中心区的变化,早期的城市是政治统治中心向目前的经济中心转型 ? 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是城市的流线组织复杂化

? 新兴产业带来了新型污染,带来较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产生了城市环境问题 20.法国的旧城改建

1.第一时期:雅各宾专政时期

统治者是最下层的贫苦人民,为普通老百姓考虑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聚居区,如开辟几条新干道减轻市中心的交通负荷,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修建绿化广场等。

2.第二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

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如为改变城市形象,突出帝都风貌为目的,在城市中修改大街、纪念堂、凯旋门、星形广场、练兵场和早期广场的改建。 3.第三时期:拿破仑第三时期 (1)规划者:欧思曼 (2)规划内容:

? 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大十字感到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至圣安东区,使它与西端的爱丽舍田园达到连成巴黎的东西主轴,并于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一个大的十字交叉。这个大十字交叉,均穿通市中心,是椭圆形是取得长轴和短轴。 ? 托宽大道,疏展城市交通,方便镇压起义者

? 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了自来水供应,增加了水压 ? 街道上增加了照明气灯

4.意义 ? 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它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巴黎的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在市政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 欧思曼对巴黎改造所采取的种种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19世纪的巴黎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21.郎方的华盛顿规划112

22.田园城市 (一)霍华德 (二)“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垄断过渡。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农民涌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2.思想的起源

---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示范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 (三)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论基础——城乡磁体理论 1.Town:

有利的因素: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不利条件为自然环境的恶化。

6

2.Country

极好的自然环境,但乡村中没有城市的物质设施与就业机遇,生活单调。 3.Town-country magnet

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四) 霍华德田园城市方案 1.单个田园城市的结构

城市人口规模为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占地400公顷,外围2000公顷农业生产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城市有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六条各36米宽的大道从圆心放射出去,把城市分为六个相等的部分,若城市平面为圆形,中心至周边的半径长度为1140米,城市用地的构成是以2.2公顷的花园为中心,围绕花园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如市政府、音乐厅、医院等,其外围环绕一周的是占地56公顷的公园,公园外侧是向公园开放的玻璃拱廊——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用房、居住区位于城市的中间地带,130米宽的环状大道从其间通过,其中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六块1.6公顷的学校用地,其他作为儿童游戏和教堂用地,城市外环布置工厂、仓库、市场等工业用地,城市外围为环绕城市的铁路线和2000公顷的永久农业用地——农田、菜园、牧场、森林等。 2.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

单个田园城市外围布置有环城铁路和永久绿地,严格控制城市规模,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后,应停止增长,其过量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呈现为多中心的复杂的城镇集聚区,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这种多中心的组合成为“社会城市” 3.田园城市实现的关键

? 土地公有、自由结合、自然之爱、社会之爱 ? 行政办法、过分集权、侵犯既得利益、妨碍自由

霍华德认为田园城市的实现是靠着旧城不断完善,政府贷款获得廉价土地、使用者缴纳“税租”,他认为田园城市是社会改革的万能钥匙(THE MASTER KEY) (五) 田园城市的试验

(1)两座新城的试验:---莱奇沃斯(Letchworth)(1903年) ---韦林(Welwyn)(1919年) (2)从对理论的宣传到对实验的经营 (六) “田园城市理论”的意义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低估了一个以赚钱为主的经济社会中大都市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和高租金、交通拥挤的价值,且人为地对城市发展速度进行组织和抑制已经不可能,因此当城市没有到达无法忍受的境地时,霍华德的伟大学说遭到社会拒绝也是必然的。 田园城市学说的光辉与伟大:

(1)以社会改革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对传统城市规划的挑战

城市的运行越来越复杂,旧有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只有动态的理想城市并以城市发展的一定社会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物质环境的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2)摆脱城乡对立的城市规划观念---“城乡磁铁”

建立一个既有城市繁荣、高效和方便的就业与生活条件,又有农村卫生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他称之为“城乡磁体”。要建设这样新型城乡结合新城市,必须控制城市规模。 (3)发展极限的观念

发展极限概念的引入希望人们保持冷静的头脑发展城市,注意城市的运行效果和环境质量 (4)有机平衡的原则

田园城市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通过一个“组合群体”对城市错综复杂的情况进行合理处理,并建立起内在的平衡机制以协调城市的生长与发展 (5)动态管理的原则

城市建设的动态管理是一种对城市发展的监督机制,有利于城市把混乱消灭在萌芽状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他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期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

7

23.勒.柯布西埃城市集中论——“明日的城市” 1.勒.柯布西埃

2.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思想

解决城市矛盾的两种思想方法: “城市分散主义”与“城市集中主义”

与霍华德避开大城市本身矛盾建设田园城市不同,他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与建筑形式改造城市,认为大城市本身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对大城市矛盾,他提出可以依靠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城市原有空间。 ----主要城市规划观点:

(1) 传统城市中心功能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聚集功能;

(2) 摩天大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柯布西埃的“明日的城市”

300万人口的明日的城市( The City of Tomorrow),在一个完全平坦的用地上,设计了一个严格对称的网络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它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规划布局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民居住在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之中,高层的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之中,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4、柯布西埃的建筑观——新建筑五点

? 底层独立支柱:底层透空,有支柱把建筑体形举离地面 ? 屋顶花园:平屋顶,布置屋顶花园,恢复被房屋占用的地面

? 自由平面:承重柱与分隔墙体分离,内部之间按使用要求自由分隔 ? 横向长条窗: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离,开设水平连续长条窗。

? 自由立面: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离,外墙成为可供自由处理的薄墙。 5、明日的城市与田园城市

柯布西埃与霍华德一样,都是理想主义城市设计的倡导者,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的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即“城市分散主义”和“城市集中主义”。同时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是直接从空间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其论述的过程更多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加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而来改造整个社会,它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德“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

6、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的意义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从未实现,但是它对战后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柯布西埃顺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潮流,看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巨大效益和广阔前景,不采取回避态度,而是寄希望于技术和管理,因而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而有启发的设想,对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柯布西埃所倡导的“现代建筑运动”成为20世纪的主流应该是必然的结构。 24.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1.理论设想

城市沿一条高度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认为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会使城市拥挤,环境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

2.带形城市理论

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他认为带性城市可以横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总长度2880公里,如果从一个或若干个原有城市作多方延伸,可形成三角形网络系统。

8

25.雅典宪章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26. 大伦敦规划 ? 阿伯克龙比主持

? 规划面积6731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人

? 规划思想:以城市周围的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盖迪斯组合城市的概念,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该地思索扩的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km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1)内圈:

建筑与人口密集,其主要改造特征是改造旧街坊,控制工业类型、规模、人口密度、恢复中心区的形象,降低居住用地净密度,190-250人/公顷。 (2)近郊圈:

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过125人,圈内空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不足。 (3)绿带圈:

宽约8km的绿化地带,圈内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并就进供应新鲜蔬菜和副产品,绿带圈内严格控制建设,构成一个制止城市向外蔓延的屏障。 (4)外圈:主要用于疏散伦敦郡过剩的人口与工业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由5条同心环路与10条放射路组成,其中B环路是主干路,位于伦敦郡中部。10条放射路由此向外延伸,使伦敦中心区与周围各码头、市场、货场、调车场与工业中心便捷地联系起来。D环路是快速干路,与10条放射路相交处都作立体交叉,使过境交通不穿过市区而从D环路绕通过。

伦敦郡规划绿地内每人8平方米增至28平方米,建成区内绿地成网,建成区外绿地以碶状插入市内,并重点绿化泰晤士河岸。 ? 规划的时代意义:

大伦敦规划吸取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和方案。这一规划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以及改善已很混乱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的大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 存在的问题:

(1)中心区人口非但未减,反而有所增长,整个伦敦地区人口亦继续增长。 (2)对其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

(3)新城建设投资较大,对疏散人口没能有效的改造,旧区矛盾依然严重。 (4)工业迁出后,没能有效的改造,旧区矛盾依然严重。

(5)距市中心3至10公里的环形地区内,环路和房舍路上的交通负荷不断增长;接近城市边缘而不进入伦敦中心区的车辆是不多的。

(6)地铁和快速交通延伸至郊区后,站线周围又自发地建起了大批成排房屋,使城市的无计划扩张无法制止。

27. 英国新城建设

1.第一代新城:哈罗新城 ? 1946年,英国的新城法 ? 第一代新城的建设特点:

1946-1950年间英国制定建设了第一批新城,共14个,其建设特点是:

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这一代新城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都强调独立和平衡,但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

? 哈罗新城的规划特点:

(1)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分为四个居住区有14个邻里单位,清晰的规划结构。

(2)城市景观方面,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并注意人文景观,对传统作了很好的保留。

9

(3)城市交通组织方面,专门设置了非机动系统(当时机动不发达) ? 存在问题:

由于城市规模小,公共生活单调乏味,就业岗位用地少,因此,就业很难,这也是第一代卫星城的通病。因此,不得不返回母城,青年人没有娱乐也不愿呆在卫星城,这种新城也为农业人口的一个进入母城的跳板。

2.第二代新城建设

? 英国第二代新城是指1955年-1966年间建设的新城 ? 第二代新城的特点:

(1)城市规模比第一代新城大。

(2)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因此居住和就业比较好地解决 (3)城市人口密度增大,适合于中产阶级居住

(4)不再单独设置中心区,考虑的是居民的方便性和多样性 (5)改变交通系统与规划布局的吻合

(6)第二代新城已不是完全依附母城,已从总体上考虑它的作用。 ? 代表城市:朗科恩新城规划特点 (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其中心设置公共汽车站及其他公共设施,每个邻里单位划分4个邻里,邻里又有一系列100-200人组成的居住组组成。各邻里单位的各个中心被城市公共交通干道所串联。 (2)规划布局与城市交通组织紧密结合,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共汽车的做法,以“8”字形道路股价组织公共交通是经济有效的。

(3)工业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内亦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4)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组成完善的绿化系统,重视古迹保护,修复城堡,教堂,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 3.第三代新城建设

? 英国第三代新城是指1967年后建设的新城

? 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把伦敦要增长的就业人口吸引过来,在伦敦外围扩建密尔顿.凯恩斯、北安普敦和彼得博罗三个旧镇。 ? 代表城市:密尔顿.凯恩斯新城 ? 规划特点:

(1)土地利用与交通紧密结合

城市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在市内采取分散布局方式 (2)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 (3)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

市内结合现状铁路、道路和河湖走向,修筑纵横交错、干道宽度为80米的方格形干道网,并采用了最经济有效的1公里路网间距。 (4)突出景观效果

28.美国三大大城市连绵区:

1.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 2.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 3.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 29.巴黎地区总体规划

1.1965年“巴黎地区战略规划”

采用了“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摒弃在一个地区内修建一个单一的大中心的传统概念,代之以规划一个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把巴黎的发展纳入新的轨道。 2.战略性措施

? 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安排工业和城市人口。沿塞纳河下游形成几个城市群,以减少工业和人口进一步集中到巴黎地区。

? 改变原来聚焦式向心发展的城市结构,而沿塞纳河发展成带形的城市结构

? 打破原来单中心城市布局,发展多中心城市群。出5个新城外,在规划中布置了9个副中心,每个副中心都均匀分布在中心区周围,各自服务几十万人。 3.巴黎的分区

10

? 历史中心区,范围为18实际形成的巴黎旧城,主要保护原有的历史面貌,维持它的传统职能活动。 ? 19世纪形成的旧区,主要加强居住区的功能,限制公司办公楼的建造。

? 周边地区,允许建设一些新的住宅和大型设施,并加强区中心建设,使边远地区的社会生活多样化,更具生命力。

1.商城是我国最早的城市遗址。偃师商城(城中套城、轴线对称格局的形成)是我国第一座布局最完整的都城遗址,其布局表现为“择中立宫”及比较严格的轴线与对称特征 2.《管子》——自由城的城市设计理念

(1)管子: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 (2)主张:《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此外,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城镇建设要结合对场地的各种条件的研究,包括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等等。

(3)意义:勇于打破“先王之制”中规中矩的礼制秩序,其设计思想顺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当时城市生活的客观需要,为小国古代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使得城市设计观念彻底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城市设计实践的创新。 (4)理论依据:

a,”天人合一”的理念 b,山水观 c,风水学说,包括: 上层文化:重“上天之道”,强化人们对上天的尊崇,并与君权政治、封建宗法相结合 民族文化:重“自然之道”,关注“下界”凡人与周围的生活环境 (5)自由城城市设计的表现形式:

a,表现出动态的城市山脉或水脉及人们意念中的龙脉或气脉。(路径) b,城市外围“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愈越”、“山环水抱”的山水界面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中层层相套的院墙、城墙、城沟等。

c,大多以城市内外的山林、水域及城市中各种类型的院落为“区域”。

d,以“穴”为节点,好的风水穴位必然成为城市空间的节点,其上必置标志性或重要的建筑物

e,在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上,常以风水穴位上的楼、阁、塔或主体建筑为标志,在城市入口空间序列上,以水口环境中独具风水意味的树木、亭阁为标志;在城外空间形态上,以主山为标志。 3.风水与景观——理想风水选址所包含的景观因素

(1)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 (2)河流、水池为基址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隔水回望,有生动的波光水影 (3)多植林木,保护山上及平地上的风水林

(4)以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远山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两重山峦,亦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

(5)以隔水成对峙状的两侧山为障景、为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

(6)人工风水建筑物的易识别性和观赏性。常布置在控制点、视线焦点、构图中心等位置 4.风水理论景观的特点

(1)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人间的世外桃源。

(2)中轴对称的景观: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格局或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

(3)富有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案山外之朝山,作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富有空间深度感。

(4)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起伏的山,弯曲的水

5.秦朝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措施,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 6.一池三山: 太液池 蓬莱、方丈和瀛洲

7.隋大兴城的修建 宇文恺主持长安城和洛阳城的规划。

8. 1989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部现代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诞生,共分6章(1)总则(2)城市规划的制定(3)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4)城市规划的实施(5)法律责任(6)附则

9.“一书两证”:在规划区进行规划管理,严格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

11

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简称“一书两证”)。“一书两证”统一由市政府审定,市建设局核发。

10.1982年,国务首次批准了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立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作为完整的城市,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国家两次公布了山海关与湖南的凤凰2个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将河南省濮阳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将安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达到110个。 1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

?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城市格局

中国城市的选址、定位、规划、发展都与所处的山形地貌、河湖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及重要的景观视觉通廊等则构成了城市格局 ? 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 历史地段,历史上的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乡镇、村寨以及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近代建筑群。

? 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包括诗词、绘画、戏剧、音乐、传统产业、婚丧、嫁娶等各方面的民俗精华

12.柏拉图(前427-前347)与《理想国》 (1)柏拉图的城市观:

? 认为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分类来重组城市秩序,职业的专门化并且固定不变能保障完美地履行各种城市职能。

? 城市居民应分为各个阶层:哲学、武士、工匠、农民和奴隶;最理想的国家是让哲学家(集智力与智慧一身)当国王来治理国家。 (2)柏拉图的《理想国》(圆形+放射形)

一个几何学的作品,城市中心是卫城,并且在其周围建起一圈城墙,城市其它部分从这一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且相互取平,占好地的面积稍小一点,占次地的面积稍大一些。全城共分为5040个地块,居民5040人;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则应建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有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等。

? 《理想国》中设想的城市是真正按”社会几何学”的理想设计出来的。 ? 柏拉图看来,完整性和均衡性只存在于整体之中。 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14.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 建在山岩或高地上

? 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地区划分明显。遵循奠基仪式所规定的条例(分四个阶段),要求有规则的平面。 (1)选址(高地,利于进攻和防守);(2)划分地区,地区再划分地块(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天体模式,反映罗马人的宇宙观);(3)确定街道走向(依据功能划分而建);(4)城市奠基仪式 ? 城市街道是方格形,街坊内是个大院子,周围密布住房,临街有商店和作坊。 15.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1)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以坚固的城墙包围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不断扩大,因而又不断扩建城墙。

(2)早期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了一些方格网状城市。

(3)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各种广场均采取封闭构图,广场平面不规则。

(4)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 (5)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

(6)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城市有美好的环境景观。

(7)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16.西格诺利亚广场:

广场中雕塑的布置方式:以建筑为背景布置雕像,以建筑为景框安置雕像、在广场中心位置布置雕像。

12

17.凡尔赛的建设

? 体现了勒.诺特星形规划和几何构图的原则,首次将宫殿、花园、城镇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纳入到一个巨大的轴线体系和园林景观中,建筑、园林与城市三位一体

? 具体设计中,勒诺特以路易十四卧床为中心发散出三条轴线形成控制整个景观的主要道路骨架,按此修建了三条放射形林荫大道,分别通向巴黎城区和国王的另外两处行宫,中央轴线则穿过宫殿贯穿整个花园。

? 凡尔赛花园布置同样概念清晰而突出,有明确的市中心、次中心及向四处发散的放射性路网,这些笔直的轴线和圆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向心、开放、具有无限的延展性。理性清晰的几个秩序扩展至自然当中,控制着整个园林的形态,突出体现了人工秩序的美,反映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一种明确几何秩序的愿望

? 凡尔赛的总体设计对欧洲各国的城市设计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巴黎,它的主轴线尤其是后来建成的从卢浮宫到星形广场的一段,其总长度以及路上小广场节点的布置同凡尔赛宫中轴线一一相符,它所确立的由纪念性地标、广场和景观大道所构成的星形规划,此后几个世纪风行欧美,也成为后来许多殖民地国家城市设计的样板。 18.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 (1)平面简单,方格网布局

(2)城市绿地,公共中心,子系统无统筹安排 (3)城市只考虑两维空间,未建立三度空间的概念 (4)对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用地规模无预测 (5)城市规划布局对当地历史、文脉无关系 (6)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 19.邻里单位的理论原则:

(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与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为3000—40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它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公里)。 (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纵横各九条道,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13

2、马面: 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 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一国之首都。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14、草市:草市,就是民间集市。“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的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形式特征:六朝时期,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 三、填空:

1、 洛阳 ——东周时(前8-7世纪)曾为都城 。由于其在政治、经济上地位重要,此后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定都于此,史称 九朝古都 。

2、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有汴河、蔡河 、金水河 、 五丈河 ,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沟通,号称“四水贯都 ”

3、北魏洛阳的规划师 李冲 、 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的设计者是 宇文恺 、金中都的规划师是 、明北京的规划师 徐达、 。

4、九边重镇是明代北方长城沿线军事设防的总称,东起鸭绿江,西至 嘉峪关 ,有辽东镇、蓟镇、宣府镇、 大同 、 山西 、 延安 、宁夏 、固原 、甘肃镇 5、陪都:国都之外另设的都城。如东汉的国都在洛阳,定 长安 为西都。唐代国都在长安,定 洛阳 为东都。近代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抗战时定 重庆 为陪都。

6、罗马的历史大致分为 伊达拉里亚 、 罗马共和时期 、 罗马帝国时期 三个时期 7、《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周代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8、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八大古都”之称的是商丘、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 郑州 、 杭州 。其中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 南京 。八大古都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9、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 广州(番禺) 、 扬州(江都、广陵) 、 汴州 (开封) 。 10、西汉时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在“丝绸之路”沿途出现了一系列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有“河西四郡”之称的城市是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11、宋以后,中国城市中商市的分布突破了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一些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14

12、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早期的封建社会的城市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一带;隋唐至北宋,形成军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军政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而经济中心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古代书籍是记述哪些城市历史的,南宋临安志: 杭州 ,平江城坊考: 苏州 。 选择题:

1、北魏是 B __建立的王朝。

A.蒙古人 B.鲜卑人 C.辽人 D.西夏人

2、在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为典型的不规则形平面的都市是 C、E __;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也是我国典型的严整布局的都城是 B 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宋开封 D.元大都 E.明南京 3、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扬州、 A __。 A.汴州 B.徐州 C.杭州 D.益州

4、在中国古代城镇中,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汉口、佛山、 B __,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的城 A.自贡 B.景德 C.宜兴 D.博山

5、为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据下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有 A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上海、青岛、大连 C.天津、青岛、哈尔滨 D.青岛、大连、汉口

6、由某个帝国主义或先后在一个帝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有 B 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青岛、大连、哈尔滨 C.上海、青岛、大连 D.青岛、大连、汉口 7、唐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贸易城市是 A__等。 A.广州、泉州、扬州 B.广州、汴州、扬州 C.广州、泉州、宁波 D.广州、扬州、宁波 四、简答题

1、分别从城市形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及用地比例等方面分析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的不同之处 东汉洛阳 西汉长安 形制 规划“九六城” 不规则斗形

布局 择中立宫,有中轴线,宫城集中 放弃择中,选择分散

分区 分区明确,市场分散 分工不明确,市场较集中 用地 用地比例适度(宫殿区占1/3) 宫殿区占2/3,居住分散在周围

2、画出曹魏邺城的平面图,并简述其规划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规划特点:1.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

2.功能分区明确,统治阶级同一般居民严格分开 3.宫苑结合

4.道路系统功能明确

5.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从局部扩大到全城 对后世的影响意义:

1.有明确的分区,将统治阶级与居民严格分开。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区分更为明确

2.整个城市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3.使用宫苑结合的布局手法,使方正的规划与自然有机结合

3、 画出隋唐长安城的平面简图,并说出其规划要点和规划思想 总体布局:1.中轴对称

2.宫城居中偏北,前朝后寝,三重城墙 3.功能分区明确,并设夹层,“宫民不相参”

4.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道路过于宽敞,没有完全按实际交通需要出发。 5.城内有两处集中的市:东市、西市 6.设有水系、园林

规划思想: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

15

2.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

3.隋唐长安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

4.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 5.隋唐长安的规划思想受“风水、八卦”的影响。 4、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大都西面平则门内建社稷坛,东面齐化门内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这种布局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的干道。

明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改建,具有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墙。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整个宫城用“前朝后寝”的形制,最后有一御花园。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清北京的整个城市布局较明北京无变化,全沿用明代的基础。 5、《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的城制对古代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体现出来的。春秋战国留下来的一些城址如齐临淄,燕下都等均很难看出《周礼》城制的布局痕迹。而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规划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明初新建的南京宫城部分,及中都(凤阳)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有关规制。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周礼》城制是在汉以后的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体现出来,是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而日益明确。

(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6、画出元大都的平面图,并简述其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理论和方法——三套方城、中轴线对称、宫城居中。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满足运输,人民用水和上下排放 4.周密的规划:(1)测量(2)设置下水道(3)统一规划,分期施工,工作周密(4)多国工匠配合

7、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1)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而唐长安是由宇文凯规划的,没有变。

(2)汉长安由于是逐步形成的,所以没有功能分区,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而唐长安则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使“官民不相参”。

(3)唐长安、汉长安的一半居住区是较为相似的,汉代称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是里的内门。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唐代实施坊里制。

(4)汉长安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而唐长安为了体现王朝气象,规划的方方正正,十字路网,很规整。

(5)汉长安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吃水、用水较困难。隋唐长安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将宫城皇城选在了地势较低之处,城市规划也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其水系较成系统,除供饮用外,在园林绿化上的意义也很大,水的良好条件,使唐长安的园林绿化水平远比汉长安高。 8、列出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及其都城名称

16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朝: 西周: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汉朝:西汉: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 王莽 东汉: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朝:西晋: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国: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世祖福临 中华民国:1911-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 北京

9、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

1、手工业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多具有某种手工业的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一般也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运输:纺织中心――松江,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制盐业中心――自贡

17

2、国内商业中心城市。这类城镇多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大量依靠水运,因此这类城镇多在通航的天然河道近旁或两河交汇处。如大运河沿线扬州、淮阴、临清、天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口等。

3、海外贸易中心城市。这类城市,历代以来就是海外贸易港口,交通地理条件优越,多系较大河流入海处,有天然河港,有广大的内河腹地。如广州位于珠江口,宁波位于甬江口。

4、防卫城堡。这些城堡的选址,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城镇规模并不大,多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沿长城“九边重镇”大同、宣化、榆林、山海关;沿海防卫所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5、集镇。一般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 10.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285 11、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在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和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 3.最早使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12、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模式:城市典型模式为两条垂直大道交于城市中心,在道路一侧布置广场,一般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全城为棋盘式格局,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私地。演变:米利都城――单纯棋盘式 塞里纳斯城――有显著城市轴线 普南城――建筑与道路有机结合

13、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1.城市大多按希波丹姆模式建设,布局规整、模式统一。尤其在殖民地量大。2.广场规整、统一。分区、道路、住区、广场布局均几何设计。3.卫城和庙宇不再是城市中心,广场成为中心,而且往往在道路交叉口处,在海滨城市靠近船埠,便于交易。4.城市广场多设敞廊,形象完整。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14、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伊达尼亚时期:均建于山岩与高地上,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地区划分很明显(马尔扎波多) 罗马共和时期:城市较多的是营寨城,而且一般以广场为城市中心(庞贝城) 罗马帝国时期:特色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混乱,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并未形成完整体系。(罗马城)

15、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方整的城墙,平面为正方形,中间为十字交叉路网直通各边,交叉口处建神庙。演变是由圆形改变到方形。典型城市:提姆加德城,

16、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房屋较凌乱。广场上建筑物彼此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建筑群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增长,每一个都比以前的大。 帝国时期广场是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雕象在中央,以巨大庙宇和柱廊来表彰功绩,广场逐渐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规整。

17、中国近代帝国主义独占城市有哪些,并以青岛为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规划特点:

青岛、大连、香港、哈尔滨

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及分析:

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 2.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3.建筑风格和城市面貌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4.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市政率先进入近代化)

5.规划图的分析:西方古典主义的模仿与照搬,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18、汉长安与秦咸阳规划不同之处:

1.秦咸阳曾运用天体观念规划城市,成为咸阳规划一大特色,汉长安扬弃了这一规划观念。

2.秦咸阳继承了营国制度中的择中立宫和以宫为中心的传统,将主体宫置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并以此轴线为全盘规划结构主轴线。汉长安却一反这个传统作法,将未央宫置于城西南隅,故此宫之中轴线未能成为整个规划结构的主轴线。这体现了“汉”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 3.汉长安城内宫室用地比例较秦咸阳高,几占全城面积2/3以上,更强调政治职能。

18

19、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

1.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台上。 2.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了山上山下的观赏。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3.卫城的各个建筑物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的雕塑。从卫城内可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时的美,又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其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它使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看到不同的优美建筑景象。为了照顾山下的游行行列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20、简述帝国广场群的规划特点

由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多个广场群组成。由一系列的方形,直线形,半圆形的帝国广场建筑实体组成的群体广场空间,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广场群的设计手法是每个皇帝所建筑的广场建筑群与另一个皇帝的广场建筑群垂直相交,以多个彼此相交的垂直轴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柱廊是各个空间的过渡。这使不同时期的建筑物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

21、简述图拉真广场的规划布局:

轴线对称,有多层纵深布局。广场正门是3跨的凯旋门,进门是120×90米的广场。两侧敞廊中央各有一半圆厅。在轴线交点上,立着图拉真的骑马青铜像。广场底部是巴西利卡。巴西利卡之后是一个24×16米的小院子,中央立着高达35.27米的纪功柱。院子左右是图书馆。穿过这个院子,又是一个围廊式院子,内又崇拜图拉真的庙宇,是广场的艺术高潮所在。图拉真广场一连串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间的变化反映了用建筑艺术手法造成神秘威严的气氛来神话皇帝的设计思想。

22、简述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的主要规划观点(从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广场、理想城市方案五个方面进行简述) 1.城市选址:

(1)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 (2)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

(3)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 (4)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2.建筑物选址:

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

3.街道的布置:

(1)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2)研究了街道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4.关于广场

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试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 5.理想城市方案

(1)其平面为八角形(2)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 (3)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4)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

五、论述题

1、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城市总体布局(2)道路系统(3)商肆分布(4)居住坊里

(2)1.规划思想:唐代强调传统的礼制思想,总体布局中轴对称,规整。宋代城市建设不按周制,布局灵活。如唐长安是按照帝王意志修建的,布局规整;而宋东京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布局灵活。 2.唐朝城市建设规模大,宋朝城市建设规模小。 3.道路规模不同。唐代道路尺度大,强调皇权;宋代道路宽度小,路网密度高,道路和商业结合,符合实际需要。 4.商业发展突破城桓,在城外出现关厢,商业由集中的市发展

19

成商业街,主要是封建控制放松,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抬头。 5.唐代严格管制的坊里制全面瓦解,转向街巷制,商住结合,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唐代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理的思想。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有些方面还体现了周代王城的体制。里坊制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与城市道路的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 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建设中绵延千年的里坊制度逐渐被废除,出现了开放式的街巷制,商业街和住宅区混杂,这种街巷制成为中国古代后期城市规划布局与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区别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思想的新发展。

2、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1) 周洛邑城:城址不十分规则的方形,中心分布的建筑遗址,分布在城中央偏南

(2)曹魏邺城:已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殿为中心的规划思想,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各级分明,对唐长安及以后有重要影响。 (3)吴国金陵:建度地周围20里,共九门,因其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的地区,山、湖、河的地形较复杂而且是各朝逐步扩建,因而城市平面是不规则的,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的规划;坊市地区则比较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迹象。

(4) 隋唐长安:唐长安多用中轴线对称格局,唐长安多用规整的方格路网,通城门的道路是主干道,唐长安的局位区多用里坊制。

(5)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元大都城市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的轴线对称布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都城东西两侧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坛。体现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明清北京保有了元大都的城市特征,明北京城北部收缩5里,南部扩展1里,市中轴线更为突出。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 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

20

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假 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首次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提出组合城市概念,从而提出城市规划即城市地区的规划,把城市和农村规划纳入进来,既包括若干城镇和他们四周的影响范围-----区域规划 ——阐述有机疏散理论。 简言之,从城市主体——人的行为入手.将其日常行为组织成“在活动中相互关联的功能性的集中点”,以使目前密集的城市得以必要和健康的疏散,是所谓“有机疏散”论的基本内容。 ——阐述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他的理论被称之为城市集中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分散主义不同) 城市规划的观点:(1)城市中心地区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提高建筑密度解决拥挤问题(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4)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铁路和人车分离的高架道路。 ——阐述划区的概念。 划区:苏格兰交通警察主力总监屈普所提出。他建议英国城市的战后重建应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即用新的系统代替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乱而且有过多交叉点的城市主要道路网。新的道路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服务设施。 ——阐述卫星城市理论。(可能名词解析) 雷蒙-恩温于1922年出版的《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中正式提出卫星城市的概念。

卫星城市系指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阐述《雅典宪章》。 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会议上形成2.主要内容:区域规划的观点;解决好居住、工作、

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城市规划要考虑三度空间,并主张通过法律保证规划实施。

——阐述广亩城市理论。 代表人物:赖特内容:实质是对城市的否定。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的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阐述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美国建筑师佩里概念:一个邻里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都不超过0.8~1.2公里,包括大约1000个用户、相当5000居民左右。四界为主要交通道路,不使儿童穿越。邻里单位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商业服务设施,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及充分的绿地。建筑自由布置,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阐述4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 修复战争的创伤,纠正、改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城市急剧发展造成的缺陷,主要采用的措施是降低居住区密度、开拓开敞空间、实施城市中心的分散化。 ——阐述英国新城建设。 英国的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1)1946-1954年以哈罗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城。新城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其特点是城市规划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道路网为环路放射路组成;强调独立与平衡,但对经济问题考虑

26

较少。(2)1955-1966年,以郎科恩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城。新城的特点是城市规模,功能分区弱化,密度有所提高,重视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3)1967年以后,以密尔顿·凯恩斯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基于区域和区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反磁力吸引体系,企图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规划,均衡地公布生产力和就业人口,以对抗现代大城市所产生的向心力。城市规模显著扩大,更注重自身经济发展,城市社会生活丰富,环境景观优美,管理高效,以成为区域内平衡分布生产力和人口的节点。

——举例说明科学城规划。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原则:城市分区明确,保证就近工作就近居住;交通便利;尽量保存和利用自然风景;建立一整套分级文化生活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止结合地形和绿地。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50年代出现了哪两大城市集聚区。荷兰兰斯塔德和联邦德国莱因-鲁尔。

——阐述CIAM第十小组的新思想。1955年在阿尔及尔召开国际建筑师会议CIAM第十次小组的成立大会。

设计的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簇群城市形态是其关于流动、生长和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簇群城市是以线型中心为主干多触角的蔓延扩展。 ——阐述国外居住区理论的演变。 1.工作居住综合区2.整体式居住小区:组成模式:住宅连续布置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整体式小区;住宅、公共建筑综合楼组成的整体式小区;住宅坐落在公共设施上组成整体平台式小区;整块用地建满综合性建筑的整体式小区;一栋楼组成一个整体式。3.低层高密度住宅组群

——场所(可能名词解析)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场所的占有性;场所的非空间性;场所的随机性;~~~~~~场所与空间的差异: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具有抽象的概念。场所则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已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马丘比丘宪章p267——城市连绵区的概念及具体实例(也可能名词解析)p192 一般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它以若干个几十万以至几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实例:(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其他国家大城市连绵区:(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连绵区。(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的东海道连绵区。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1: 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P1-3)

2: 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 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 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4: 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P10)

5: 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P11) 6: 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27

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大道及河岸

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

7: 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P14)

8: 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6-17)

9: 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 答:三个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 古代玛雅地区 古代印加地区 墨西哥地区 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

城市中的主要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性建筑,分布在一条2公里的大道两侧。其他建筑形式成若干横

轴,布局严整。

②丹诺奇迪特兰特【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

城在盐湖中央,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中央广场四周分布了3所宫殿和1座多级金字塔。宫殿和住宅

都是四合院式。市内街道与运河交错,城市中果木园与花园极多。

古代玛雅地区 ①提卡尔城【美洲最古的城市之一,建筑组合非常优美】

神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组合得非常优美而闻名。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德院落和广场的周围。城

市有一座庙宇,早在金字塔上。塔下有一些四合院式建筑。

②奇清依扎城【土著玛雅造】 古代印加地区 马丘比丘【保有大量印加庙】

最重要为一座金字塔礼庙,塔前有一密排柱子的大型建筑,此城还有建设质量极高的一些圆形庙。

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P21)

11:从爱琴文化中的科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P22)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P23-24)

答:卫城位于城市内高地或山顶,并视为神圣地段,古风时期,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它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

然环境不协调,缺乏生气感。希波战争胜利后,古典时期的希腊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以雅典卫城为代表的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出色的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

在古希腊共和制城邦里,已经出现了人们在圣地定期举行节庆,他们从各地汇集,举行体育,戏剧,诗歌,演说等比赛。

商贩云集,圣地周围建起了竞技场,旅社,会堂,敞廊等公共建筑。圣地建筑群突破了旧式卫城格局。它是公众观聚的场所,是公众活动的中心。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答:希波战争以后,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居民思想抬头,使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了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雅典在

城镇形态上也有变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宗教文化中心。并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原来一个破落小城变成拥有许多重要建筑的城市。

雅典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但建筑类型甚为丰富,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贫富住户混居同一街

区。仅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有所区别,临巷的住宅,在外观上区别不大。 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P28-30) 答:城市大多自发形成,道路系统,广场空间,街道形状均不规则,许多城市的外部空间以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组成,

造型变化多姿。

①探究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 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②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宅: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

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四周筑城墙,棋盘式路网。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城市中心规

划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与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17: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28

18: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在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的阶段,规划师企图在规划的土地上反映天体模式。主轴代表世界轴线,地区分块反映宇宙

模式,而分块的居住区代表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这个城市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的北边,后来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共和广场和

帝国广场,周围房屋比较散乱。这些建筑群组形成了古罗马的城市空间。 19: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答:共和时期①成就:古罗马城由著名的罗马士丘组成,其中帕拉丢姆为士丘之心,山顶有自然的蓄水池,供应全城用水,

四周有墙以资保护。

城市中心广场群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②问题:罗马城市仍是自然发展,布局比较紊乱。

帝国时期:①成就:广场组成山奥古斯都广场和杜拉真广场等多个广场群组成。

②问题:城市总体布局比较凌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20: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 21: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 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 答:①要塞型②城堡型③商业交通型

一般都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的地区。四周以坚固的城墙包围,随经济的发展,市区扩大,因

而不断扩建城墙,既而受城墙的束缚,规模很小,当城市发展,城墙外产生城郊区,主要是手工业者居住的市街地,同行者多居住一条街。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P53-57) 26: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宝贵的遗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P49) 27: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何特色?(P49-52)

答:佛罗伦萨:最初仅在阿诺河的一边。平面呈长方形,路网较规则。1172年在原城墙外扩展了城市,筑新城墙。1284年

又向外扩建了一圈城墙。到14世纪,市区已越过阿诺河向四面放射,成为自由布局。

威尼斯:城市水系作枝节状分布,一条大河从城中弯曲而过,形成以舟代车的水上交通。

锡耶纳:由几个行政区组成,每一区有自己个别的地形和小广场,市中心坎波广场是几个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焦点。

28:中世纪东罗马和俄罗斯人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何联系?有何成就?试举著名城市建设为例说明?(P58-62) 29:伊斯兰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以及宗教文化在其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何反映?除在西亚以外,在欧洲、印度还留下什么宝贵的历史遗产?试分析其空间艺术构图的成就。(P63-70)

30: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那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P70-71) 答:公元694,日本在飞鸟地方建立的京城藤原京,是放我国唐代首都长安建立起来的。 公元710,日本奠都平城京(奈良),日本加大吸收中国文化。 公元794,日本的都城由奈良迁到平安京(京都)

平城京,城市全仿隋唐长安城,城市建筑面积约为长安的四分之一,形成整齐方格形城市,平安京也采用了方格形的布局。

自公元894,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模拟,形成日本独特文化。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一运动的思想支柱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如何分期?(P73) 32: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规划师?(P73)其具体贡献各有哪些? 33:试述文艺复兴的几个理想城。分述其平面布局和形式的依据(P74-76)

答:阿尔伯蒂:《论建筑》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屋形平面,中心点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

个城市有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帕尔曼-诺伐城(意大利 斯卡莫齐)为防御而设,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

联络。在城市中心点设防御性构筑物。

斯卡莫齐:中心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

侧有运河横穿。

这一时期,火药的发展,故一些多边形、星形城市均设置凸出的棱堡。由于星形城市内放射形的锐角很难设计房屋,于

是出现了有栅格街道的矩形理想城市。

34: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手法是什么?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P76-79)

29

答: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宗教内

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于次要地位,大型世俗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这也有助于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分割的建筑构成整体环境,如教皇西斯塔斯五

世在罗马的规划把主要的宗教和世俗建筑,凯旋门用道路轴线联系起来。 35: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法特色?(P80-85) 36: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有何著名园林?(P86) 37: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兰西是当时欧洲城市与建筑的中心?(P87) 38: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那几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那些?举例说明。(P88-91) 39: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园林建设有那两大作品?其影响如何?(P91-92) 40:当时的俄国和德国、丹麦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凡尔赛规划的影响?(P93-95) 41:近代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什么巨大变革?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什么影响?(P96-98) 答:它拉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始了机器工业的时代,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资本主义大工业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从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包括欧洲的旧城改造,亚非拉

殖民地城市的产生,美国新城市的建设以及为探索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的各种矛盾,促使近代各种规划理论的产生和探索。 42:英国在当时如何改建旧城?如何评价伦敦regent park和bath城的建设经验?(P99-101) 43:英国近代园林风格和公园建设有何转变和突破?(P102)

44:近代法国巴黎城改建体现了什么指导思想?如何评价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奥思曼计划?(P102-105) 45:俄国彼得堡改建规划有何成就?涅瓦大街的空间设计有何特色?(P106)

答:彼得堡营建了宽阔宏伟,联成一体的十二月党人广场、海军部广场和冬宫广场。在广场和广场对岸建造了一大批大型纪

念建筑物,形成了世界上极为壮丽的隔岸鼎足而立的组景式市中心建筑群。 涅瓦大街从海军部前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其路面越来越宽。 46:近代殖民城市的建设有和经济社会背景?其一般特征为何?(P108) 47 美国十八世纪城市规划一般采用什么平面形式?华盛顿的朗方规划布局构思有何特色?(P112-113) 答:对全国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作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

在规划中,曾以8个欧洲城市为借鉴,根据华盛顿地区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选择了两条河流交叉处,

北面地势较高和用水方便的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用地。规划以国会与白宫为中心制定。从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周放射出许多放射状道路,通往许多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与方格型相协调的道路系统,形成许多美丽的街景。郎方的规划思想和设计手法是受他生活的巴黎和凡尔赛的影响。

48: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那些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方案?有何特点?(P114-115) 答: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控制手段和城市规划完全不适合了,要求探索新的理论和进行新的实

践。

早期①托马斯.摩尔 空想了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以到达,废弃财产私有观念。 ②安得.累雅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主张废弃私有财产制。

后期①欧文“新协和村”居民人为300-2000.,村中设有公共用的厨房,食堂,幼儿园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

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全村产品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共有。【失败】 ②博立叶的法郎吉 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

49:霍华德“田园城市”(花园城)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什么叫“城乡磁体”?花园城理论的意义在哪里?(P117-120) 50: “花园城”从区域城镇体系布局到个体规划布局有什么主要内容和特色?(P117-120) 51:T.Garnier 的工业城规划理论和方案的价值和意义何在?(P120)

答;T.Garnier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他对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组群

等都作了精辟分析。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体厅、博物馆等。城市生活居住区也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各区间有绿带隔离,交通先进,留有发展余地。 适应社会的发展,完全脱离封建社会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52:Soria Y Mata 的带形城市设想意义何在?世界上出现过那些其他的带形城市规划 设想?

答:他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会使城市拥挤,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

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型。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

①苏联进行过探讨。②20世纪40年代希尔勃赛玛等人提出了带型工业城市理论。③现代建筑研究会的伦敦规划。④战后哥本哈根,华盛顿,巴黎和斯德哥尔摩都做过带形城市的变形规划。 53:美国在19世纪末开拓城市公共园林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P122) 54:试述20世纪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40年间主要的规划理论和实践。

30

(规划立法 花园城市和城郊居住区建设 城市科学 有机疏散论 新建筑运动 卫星城及邻里单位理论 雅典宪章) 答:理论:①规划立法。②花园城市和城郊居民区建设。③城市科学。④有机疏散论。⑤新建筑运动。⑥卫星城市及邻里单

位理论。⑦雅典宪章。

55: 本世纪初到4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分为那两个对立的倾向?各有哪些代表性人物?其提出的见解又有何特点?

(P130-132,140)

答:城市分散理论,城市集中理论。

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反对现代大城市,主张取消大城市。

雷蒙.恩温(卫星城)卫星城市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

的城市或城镇。

沙里宁(有机疏散)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成大块,而要把城

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

集中: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①传统的城市出现功能性老朽。 ②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解决。 ③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④新城市布局可容纳新交通系统。 56:解释以下名词:(人名、地名、概念等) Unwin and Parker(P124-125) Letworth and Welwyu(P124) 园林大道(Parkway)(P125) 盖底斯(Patrick Geddes)(P126-127) 芒福德(Lewis Mumford)(P127) 集合城市(CONURBATION) 堪培拉规划(P128-129) 57:新建筑运动的代表有哪些?其理论观点有哪些? 答:德国格罗比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

①重视使用功能。②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性能特点。③把建设的经济提到重要高度。④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风格。⑤反对套用历史上的陈旧形式。⑥强调建筑空间。⑦考虑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⑧提出“空间-时间”建筑构图理论。

58: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观点可归结为哪几点?他在20--30年代做过哪几个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59:格罗皮乌斯对于居住组群规划有何研究结论?他的居住区规划作品有何特点?(P132)

答:探讨了建筑物的高度,间距,日照,朝向之间的关系,他得出如建筑层数增加,则建筑密度增加的的相应幅度减少,并

得出如日光角相同,用地内可建筑的面积,院落式(周边式)要比塔式的大。不反对建高层住宅。

它们大都是3-5层的混合结构单元式公寓住宅。在群体布置上,按好的朝向采取行列式的布局。在建筑和街道的关系上,有意地打破甬道或沿街的布置方式。。这些住宅,外墙用白色抹灰,外形简朴整洁。

60:192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在Stuttgart 举办的住宅展览会上的街坊设计有何特点和意义?J.J.P. Oud的鹿特丹工人住宅区设计有何特点?(P133)

61:卫星城理论最早由何人提出?请图示说明。(P134) 62:美国的社区理论始于何时?如何应用到居住区规划实践? Radburn的规划有何特点?邻里单位理论为什么与“社会工

程”的含义相联系?(P135) 答:美国社区理论始于19世纪末。

首先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和设想。其次是盆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主张应抛弃预先布置好街道和用地形式的外框,

然后填入住宅的习惯做法,建议采用组织住宅公司和寻求长期投资的办法,建设由住宅群围城大小空间和拥有绿地的完整的社区。

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邮寄的配置在一起 ,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型。

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邻里单位不仅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概念,而且成为一种社会工程,它将帮助居民对所在社区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 63:试解释“划区”(Precincts)概念。(P137)

答:用新的系统代替那种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杂而且与地方道路有过多的交叉点的城市主要道路网。新的

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之路吗,明显地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城市的大街坊形成。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的服务设施。

64:区域规划在英国、美国始于何时?其有何著名区域规划代表人物?德国的中心地理论为何人所创?其基本要点是什么?

31

(P138)苏联区域规划始于何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P139)

答:区域和规划在英国始于20世纪初、美国始于20年代,区域规划代表人物有艾勃克隆比(主持规划了英国顿开斯特附近

煤矿区的区域规划方案)

德国的中心地理论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所创。基本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个方面对城市的

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

苏联的区划是在30年代广泛展开的。最初编制区域规划设计方案主要是由于要安排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和建设新城市,

而后又由于要建设大型工业区和疗养区。

65:雅典宪章产生的背景、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工业发展与城市土地私有的矛盾;解决好城市四大功能;科学制定规划;内容:1区域规划;2功能分区;3四大功能;4邻里单位;5降低旧城区密度;6方便工作;7保护风景和历史建筑;8反对追求气派,要便于生活;)(P140) 66:20世纪30—40年代有哪些带形城市方案?试述带形城市规划的特点。带形城市与指状规划城市有何联系?(P142-142)MARS的伦敦规划方案有何特点? 67: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思想属于一种什么思想流派?如何评论这种建设路线?(P143) 68:苏联从十月革命后到二次世界大战前(1917-1941)的城市建设有何成就?1935年莫斯科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44-146) 69: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与日本城市建设面临什么任务?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在此时发生什么转变?解释“指状规

划”。(P147)

答:面临的任务:一是恢复生产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恢复与改建;二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

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

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上从放射状结构发展到带状系统,以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林灵活的多中心系统。 1947年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方案,指状规划所包含的不仅是一个整体城市,而是若干个不连贯的小城镇,他们仅

靠快速火车铁路线。未来的城市集中在五根伸出的手指上,现有的城市内就是掌心。

70:1942大伦敦规划为何人主持?其理论依据、概念和采用的规划方法是什么?大伦敦规划的4个圈层是哪些?试解释 City

of London 与 County of London的区别。(P148) 答:1942年的大伦敦规划由阿伯克龙比主持。

吸收了霍华德与该盖迪斯等先驱规划思想家们关于以周围的城市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盖迪斯首先

提出的组合城市的概念,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由内向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区、绿带圈与外圈。

1964-1965间成立大伦敦郡,包括33个区。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

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做了详细规划。

71:在后来的实践中,大伦敦规划方案呈现那些局限和问题?如何解决?(P149) 72:英国第一个卫星城哈罗规划有何特点?试画出其平面布局结构示意图。规划有何问题?(P150)

答:哈罗规划的特点:①规模较小,密度较低;②按邻里单位建设,功能分区较严格;③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

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④河谷、铁路、公路形成新城边界,城市中心位于全市几何中心偏北,主要道路由火车站向南,经市中心分出东西两线,呈Y形。⑤城市中心兼为附近地区村镇居民服务,规划特色强调“城市性”。⑥拥有美好的田园城市风貌,巧妙运用了城市地形地貌。

人口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

73:英国战后哈罗、考文垂和斯蒂文内奇的市中心规划有何共通的原则?这些新型市中心规划设计手法有何值得借鉴之处?(P151-153) 74:法国的Le Havre城中心规划有何特色?应用了什么新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建筑技术?有何问题?(P153-154) 答:勒.哈佛以两条干道为主要规划轴心,在交叉处组织包括市政厅在内的一个广场。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街坊以及房屋都

纳入模数系统。

采用模数制,使规划上更好组织大片市区用地,是高度工业化施工的必然结果,也为道路工程和管网工程创造了前提,

所有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均采用标准结构构件,为避免建筑形式雷同,有意识地在建筑体量和节奏上进行调整。 新市区的总规十分平淡,以不大的矩形街坊系统组成,主要是周边式建筑。房屋建筑处理亦平淡重复。 75: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体现了什么城市规划思想?(P154-155) 76:战后波兰首都华沙规划有那些原则和突出成就?(P155-156)

77:战后苏联城市的恢复采取什么步骤?依靠什么技术手段?(建筑工业化,标准设计,定型构件)(P156)。 78:战后苏联大城市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规划各有什么主要内容和特点?(P157) 79:战后40年代日本城市建设采取了那些方针和措施?(住房建设,引进资技,制定法规,进行建设)。(P157-158)

32

80:50年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建设有哪些方面突出的成就?(新城建设,多中心结构,传统城区保护,步行街,地下空间,

区域规划,环境学科,新学派Team10).(P159-160)

答:50年代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进了大城市的新城建设和改造,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与推广,各国对古城,

古建筑,传统城区的保护进行了新的探索;商业街区在布局形态上,从商业干道发展到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步行街;单一平面的商业购物环境发展到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的立体化巨型商业综合体;许多国家在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大量区域规划工作;环境学科的兴起和CIAM第十小组的建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历史性变革。

81:50年代世界城市化呈现什么特征?(大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兴起,发达国家郊区化,出现城市集聚区 Urban agglomeration)(P160-161). 82:新城建设的思想和模式是什么?(社区思想,邻里单位模式)英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卫星城的区别在哪里?画出

Cumbernauld的城市空间示意图并加以说明。(P162) 答:西方的社区思想与邻里单位模式在新城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代新城密度低,人口规模小,不足提供文娱或其他服务设施,中心不够繁华,缺乏生气和活力。第二代新城有所改

进,规划上比较集中紧凑,改变了过去邻里单位的结构形式,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舍友繁荣的市中心,外围山坡布置住宅区,主要工业区设在南北两端,城市周围有开阔绿地。

83“瑞典斯德哥尔摩卫星城与英国卫星城有何区别?魏林比规划的空间布局有何特点?(P163-165) 84:日本千里新城的规划布局要点有哪些?(P166)(邻里单位---居住区,分级中心,人车分流,方便交通,副中心,结合

地形,保护自然,)。

答:由邻里单位组成居住区,是组织新城的基本单位。每个居住区有分级中心,采取人车分流,城市干道与邻里单位道路均

有公共汽车线路。新城与大阪之间交通方便,新城作为大阪市的副中心,规模较大,各项设施较齐全,城市气氛浓厚,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随高就低布置建筑物,保留原有草地开辟为公园绿地。 85:苏联泽列培格勒规划布局特点有哪些?(P166-167)

86:50年代各国城市商业空间规划和设计有那些新类型得到发展?(P168)(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地下商业街)。 87:从荷兰林巴恩步行街平面布局谈商业步行街的人车交通组织的基本原理。(P168-169) 88:从底特律郊区购物中心平面布局谈人车交通的组织原理。(P169) 89:室内商业街和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有哪些原则?(P169-170) 90:昌迪加尔规划的构思要点有哪些?有哪些问题?试加以评价。(P170-172)

答:勒.柯布西耶以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整个城市分区明确,反映了1933年雅典宪章的

基本原则。政治中心位于北缘之外,地势居高临下,商业中心位于几何中心,文化设施与商业中心相邻,工业区独立位于城东,文化区位于西边,居住区分布于全城。

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各邻里单位面积大体相近,但建筑密度按收入水平决定,仅便利了富有阶层,脱离印度国情,

把西方生活方式强加于印度,新首府中心虽然规模宏大,但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间距过大,广场空旷单调,形成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不够亲切。

91:巴西利亚规划的构思要点有哪些?有哪些问题?试加以评价?(P173-174)

答: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迅猛的发展,高速起飞。机头昂向东方寓示朝气蓬勃,两翼顺应地形弯曲,和自然景

观紧密结合。城市主轴和两翼成十字交叉,象征巴西是天主教国家,规划手段有运用高速公路先进技术,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处理好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和突出三权广场上的主建筑群。

按规划师刻画的模子生搬硬套地型造成的人工纪念碑,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传统缺少考虑,空洞和缺乏生气,中心在城市中显得过分高高在上。

92:平壤规划布局构思有何特色?(三山二水,组团布局,中心分散,花园城市)(P174-176) 93:试从苏联新西伯利亚城规划谈科学城规划的一般要求?(P176-177)

答:规划结构以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工作、学习、休息条件为基础。城市分区明确,保证就近工作居住。各种功能分区之间

联系方便,交通安全,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尽量保存和利用自然风景。建立一整套符合要求的分级文化生活设施。建筑物有良好朝向,和构筑物的布置结合地形和绿地。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94:50年代各国旧城保护有哪些办法?(原样重建,避古建新,随掘随护,不复保现,考古公园,分级分群,成片保护,

包括环境,保护立法)(P177-179)

答:华沙依原样重建,意大利避古建新(避开古域另建新域),罗马随掘随护,不复保现(不恢复原状,保持现状),考古公

园,意大利区别主次,分级分群,联邦德国,意大利,捷克,伊朗,苏联,成片成片保护,包括环境,保护立法。 95:50年代各国新建城市中心规划设计有哪些新的手法?(几何构图,高低对比,空间变化,带形发展,利用现状)(P170-172;173-174;179-180) 96:50年代西欧和东欧国家采用什么形式来组织城市生活居住用地?其人口和用地规模如何?为什么?(P181) 97:50年代欧美居住小区规划的空间组织形式有哪些基本类型?(1住宅组织:小组团,院落分隔式【哈罗 北马克隆尔 博

33

比尼 加拉加斯12.12小区】小组团大院落连通式【瑞典巴罗巴格纳 华沙荷姆钦】;2公共活动:分级式 集中式;3住宅类型:高层 低层 多层;连排式 单元式;板式 点式 长条式多种多样;4一般布局多结合自然地形创造优美环境) 答:按住宅组织分布有小组团院落分隔式,小组团大院落连通式两种。英国哈罗,法国博比尼,北马克隆尔,加拉加斯城

12月12日小区属于前者,瑞典巴罗巴格纳,波兰的华沙姆荷钦小区属于后者。按公共活动分有分级式和集中式。按住宅类型分有底层,多层,高层,连排式,单元式,板式,点式,长条式等。一般布局多以结合自然地形创造优美环境为目标。

98:50年代各国区域规划在哪些地方重点展开?(大城市地区 重要工矿地区 {巴黎 莫斯科 东京 汉堡 斯德哥尔摩等}以及莱因—鲁尔 苏联顿巴斯 大型水电站影响地带);“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一般包括哪些方面?(资源开发和保护,后进地区开发,大城市重新开发,产业合理布局,治山治水,保护国土)(P185) 99:增长极核理论何时由何人提出?他与中心地学说有何区别?在具体应用中有何问题?如何克服?什么叫腹地?(P186) 答:增长极核理论是1955年有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提出。

中心地理论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

体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适应国家和区域放入社会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的变化。而增长极核理论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的在极少数极核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的发展,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经济效益,曾起过积极作用。

有些国家片面运用增长极核策略,导致大城市发展失控。

70年代转移重大策略,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80年代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

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个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为发展中心。 腹地是中心一代的地区。

100:荷兰“兰斯塔德”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试述其基本空间结构模式。(环形城市带 以多中心形式控制大城市规模 防

止恶性膨胀 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聚集问题;大中小城镇群马蹄形集结,开口指向东南,中留绿心,加以绿契和缓冲带)(P186-187)

答:把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结构,城市周围的城镇分担着各种城市

职能,并与城镇群体保持联系,被称为“多中心型”大城市,通过积极规划政策引导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布局,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恶性膨胀,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聚集。

荷兰政府为防止城市过分密集和连片,从区域整体出发疏散大城市人口,由大中小型城镇集结而成马蹄形,开口指向东南,中间保留一块大的农业地区,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形成环形城市带的概念。

101:西德莱因---鲁尔区的多中心型城市聚集区的空间结构、职能分工和保护措施有哪些?(P188)

102:50年代环境艺术学科兴起出现了哪些城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Holistic design,人类环境生态学【Ekistics】),主要

代表人物是谁?(Doxiadis)

答:荷兰提出整体设计和整体主义,把城市作为环境整体,全面解决人类生活环境的问题。希腊成立“雅典设计组织”,在

多加底斯领导下建立了人类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居住科学,生活环境和居住开发等问题。其后又有人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应使自然界的资源再生能力和环境再建能力保持一定水平。 代表人物:多加底斯

103:CIAM 第十小组(Team 10)是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对城市规划的观点是什么?提出了何种城市模式?(P190) 104:60年代以来城市化有哪些主要的新的动态特征?(职能构成 空间地域 中小城市作用 郊区化 内城复苏)(P194) 答:城市化职能构成上的改变表现在各产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变化,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空间地域的改变

表现在其范围影响的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点形式的改变和一种全新的居民点体系的出现;居民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生活状况发生实质性改变;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中小城市的作用愈发显著,城市型式分为分散性、独立性、低密度;7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企业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相继迁往郊外,导致市政税源锐减,加剧城市中心衰退,加速城市设施向郊区蔓延,吞食大量良田;70-80年代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都提出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和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迁回内城。

105:60年代以来各国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P195) 106:日、法、波、匈各国国土整治大体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107: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各有什么特色?(P195)

108:英国的“东南部研究计划”和苏格兰区域发展规划为什么采用了增长极核理论而未采用反磁力体系?(P197;200;201) 109:法国的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法有何成就?(P199)

110:什么叫城市连绵区?美国有那三个大城市连绵区?(P199)

答:城市连绵区是一般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聚集区。它以若干个几十万以至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

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的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

美国已形成3各大城市连绵区: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圣地亚哥——旧金

34

山大城市连绵区。

111:日本东海大城市连绵区是怎样形成的?(P200) 答:

112:1961巴黎PADOG的多中心主张到1965年巴黎地区战略规划体现什么城市发展方针?(保护旧市区 重建副中心 发

展新城镇 爱护自然村)具体采取了那三项战略性措施?(P201-202)

答:1965年制定的“巴黎地区战略规划”打破了旧概念,采用了“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

的方针。

对巴黎的今后发展提出了3项战略性措施,

(1)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安排工业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2)改变原来聚焦式向心发展的城市结构,而沿塞纳尔河发展成带形的城市结构。 (3)打破原来但城市中心布局,发展多中心城市群。 113:1977年对巴黎旧城改造和保护采取怎样的划区?(P202) 114: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2000年规划采取了什么发展模式(Trend model)?它比其他放弃的6种模式有何优点?(交通

便捷 开放式系统)(P202-203)

答: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2000年规划采取用了“放射形长廊”规划方案的发展模式。

“放射形长廊”规划方案,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建设6条放射交通线,隔离一定距离建一个居住区域或卫星镇,更多采用公共交通,限制建设高速公路,改建大部分地区,限制人口增长,就业机构集中布在市中心。 强调用快速交通解决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开放式的系统。

115:日本1956和1965两次东京规划战略有何不同?这反映了规划理论和方法上的什么进步?(封闭---开放)1969年对东京的《城市改造法》确定了什么城市布局结构?(“一心变多心,一极变两极,建设科学城”复合式结构)。(P204) 116莫斯科1971年批准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有何特点?(P205-207)

117:英国第二代新城(1955--1966)较之第一代新城有何特点?第三代新城有那六项指标?规划有何特点?试加以评价。

(P207-210)70年代规划的兰开夏新城有何特点?

答:英国第二代新城的特点是城市规模更大,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密度更高,交通规划更先进。

第三代新城的六项指标:成为一个有多种就业而又能自由选择住房和服务设施的城市;使建立起一个平衡的社会,避免

成为单一阶层的集居地;使它的社会生活、城市环境、城市景观能够吸引居民;使城市交通便捷;让群众参与制订规划,方案具有灵活性;使规划具有经济性,并有利于高效率的运行和管理。

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把交通负担较均匀分散开,利于妇女就近工作;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与公共汽车站,地下人行道结合在一起,增加其可达性;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方便人们出行,减少废气和噪声对路旁住宅的干扰,突出景观效果,整个城市具有传统田园城市的特色。

兰开夏新城把3个分散的城镇用高速交通线连贯起来,并把中心城市的功能分散出去,每个城镇分别成为行政,工业和社会中心,称为“城市群”。

118:60年代法国巴黎新镇规划有哪些特点?试举马尔拉瓦雷和塞尔基·蓬图瓦滋新城为例。(P211-212)

119:美国新城有哪些区位类型?构想了哪些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模式?(哥伦比亚 雷斯顿 托罗伊德)(P213-214) 120:日本60年代多摩新城在实现东京城市空间结构改变中有何作用?在住宅、公共设施和交通以及环境上有何规划特点?(P216) 121:60年代苏联陶里亚蒂新城平面规划布局有何特点?考虑了哪些原则和要求?(P217-218)

122:50—60年代西方大城市中心衰退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市中心周围存在一个城市贫民窟带?为什么叫“内城渗漏过

程”?(P218)

答:西方大城市中心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经济行政中心区的容纳能力超过极限以及郊区化。而城市中心区的衰退是在

市中心周围存在一个城市贫民窟带的直接原因,内城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内城居民的外流和市中心衰退的加剧,使市中心周围留下大面积的遗弃住宅,形成城市贫民窟带。

\内城渗漏过程\即是指人口源源不断地外迁和城郊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园区日益蔓延的现象。

123:东京有哪三个副中心?其布局如何解决与东京中心的联系?新宿新都建设遵循那三个原则?建筑密度过高问题如何解决?(P219) 124:新宿副中心平面布局有何特点?它如何利用地下空间?(P219-220)

125:巴黎德方斯与市中心的关系怎样?其中A区规划设计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德方斯规划设计方案?(P221-222) 126:纽约罗斯福岛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有哪些规划特点?(P222-223) 127:伦敦巴比坎中心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建设?为达到高密度指标(570人/公顷)而又有良好环境,采取了什么规划措施?(P223-224) 128:全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城?其意义何在?科学城的位置选择应注意哪些条件?(P225)

35

答: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的构思、九州硅岛、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波士顿128号科学

综合体、英国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法国的法兰西岛和正在兴建的西欧最大的科技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加拿大的北硅谷、联邦德国的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等等。

首要目标为寻求21世纪的科学新体制和创造一个工业化后社会的城市典型,兼顾振兴学术,发展企业,调整地域结构,以新的方式形成新城市。

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优良的贸易环境和完整的城镇体系。

129:筑波科学城规划有何特点?(高技术 高环境质量 体现人为主体)筑波中心区规划的“中轴线理论”要点有哪些?(P225-226) 130:日本关西科学城的位置如何确定?试解释关西科学城的科研网络功能。为什么关西科学城采用“分子形多心结构”(P227-229) 131:美国科学园区有多少处?分几种类型?硅谷位置为什么考虑在加州北部现址?波士顿科学综合体布局有何特点?

(P230)

答:美国科学园区有60多处,其中有以大学为轴心发展起来的科学工业综合体;有以联邦研究机构为中心形成的科学工业

综合体;有以大公司自成系统的科研生产网络,三种类型。

硅谷具备成为新兴工业中心的历史,加州北部这里有一流的大学,有承担风险的投资公司,有掌握最新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高度密集,还有宜人的气候和舒适生活的吸引。

波士顿科学综合体沿着环城公路设置,这条公路干线集中了几百家从事研究和生产的公司,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国家重要的实验中心使得信息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益高,新产品不断涌现。 132:1979联合国确定了 项文化古迹作为第一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P231) 133:巴黎怎样确定城市地区的保护等级和范围?(P232-233)

答:1977年通过法令把巴黎分成三部分:历史中心区,即18世纪形成的巴黎旧区,主要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维持传统职能

活动,19世纪形成的旧区,主要加强居住区功能,限制办公楼建造,保护19世纪统一和谐面貌,对周边的部分地区适当放宽控制,允许建造一些新住宅和大型设施。 134:伊斯坦布尔保护规划要点是什么?(P236) 135:开罗是怎样完成其旧城保护规划的?日本京都、奈良是如何进行保护的?为保存古都历史风土,1966年日本颁布的法律的精神是什么?(P237-239) 136:美国费城市中心传统规划格局如何?改建的方针和措施有哪些?(P240-242) 137:美国波士顿政府中心的改建规划条件和办法有哪些?多伦多市中心规划有何特色?沙特阿拉伯利亚德郊区新城中心规划布局采取什么模式?(243-245)

138: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战后的规划中其空间利用形式有何发展?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在象征性和空间手法上有何创

新?属于什么流派?(P245)

答: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多采用平面型的。50-60年代是平面型向空间型过度的时期。70年代以后,大

部分倾向空间型。

利用铺地、等高线、瀑布、古典柱式表现出意大利地图,三大河流、,西西里岛等文化要素,体现出当地人民怀念祖国,

团结一心的情感。广场的总体效果处理十分生动而有特色,外部空间中创造了一些“内部空间”,室内外空间相融合。 属于后现代主义流派。

139:国外步行商业街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0年代以后其规划形式有何变化和发展?(地上---地下—天桥;单功能---多功能;全步行---公交---半步形)(P246-247)

答:50-60年代大批中产阶级迁居郊外,市内商业街区日趋萧条,美欧多把购物中心安排在城市边缘附近。除商业性外,提

出文化性,舒适性,方便性及安全感的要求。70年代初,西方爆发能源危机,中期出现“商业区重返城市”思潮,多采用适应城市条件的步行商业街区方式。

60年代以后,步行商业区从简单平面布局变为具有多层空间,建设步行天桥系统。发展过程为各种功能各自独立,简

单组合,统一在一个多功能联合体中。类型有从路线上人车分离的全步行商业街,只允许公共交通通行,准许车辆简单同行的半步行街。

140:慕尼黑市中心十字步行街规划设计有何特色和成就?

部分名词:西波丹姆28 营寨城36 建筑十书46 阿尔伯蒂73 费拉锐特73 斯卡莫齐73

36

答: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的构思、九州硅岛、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波士顿128号科学

综合体、英国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法国的法兰西岛和正在兴建的西欧最大的科技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加拿大的北硅谷、联邦德国的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等等。

首要目标为寻求21世纪的科学新体制和创造一个工业化后社会的城市典型,兼顾振兴学术,发展企业,调整地域结构,以新的方式形成新城市。

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优良的贸易环境和完整的城镇体系。

129:筑波科学城规划有何特点?(高技术 高环境质量 体现人为主体)筑波中心区规划的“中轴线理论”要点有哪些?(P225-226) 130:日本关西科学城的位置如何确定?试解释关西科学城的科研网络功能。为什么关西科学城采用“分子形多心结构”(P227-229) 131:美国科学园区有多少处?分几种类型?硅谷位置为什么考虑在加州北部现址?波士顿科学综合体布局有何特点?

(P230)

答:美国科学园区有60多处,其中有以大学为轴心发展起来的科学工业综合体;有以联邦研究机构为中心形成的科学工业

综合体;有以大公司自成系统的科研生产网络,三种类型。

硅谷具备成为新兴工业中心的历史,加州北部这里有一流的大学,有承担风险的投资公司,有掌握最新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高度密集,还有宜人的气候和舒适生活的吸引。

波士顿科学综合体沿着环城公路设置,这条公路干线集中了几百家从事研究和生产的公司,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国家重要的实验中心使得信息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益高,新产品不断涌现。 132:1979联合国确定了 项文化古迹作为第一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P231) 133:巴黎怎样确定城市地区的保护等级和范围?(P232-233)

答:1977年通过法令把巴黎分成三部分:历史中心区,即18世纪形成的巴黎旧区,主要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维持传统职能

活动,19世纪形成的旧区,主要加强居住区功能,限制办公楼建造,保护19世纪统一和谐面貌,对周边的部分地区适当放宽控制,允许建造一些新住宅和大型设施。 134:伊斯坦布尔保护规划要点是什么?(P236) 135:开罗是怎样完成其旧城保护规划的?日本京都、奈良是如何进行保护的?为保存古都历史风土,1966年日本颁布的法律的精神是什么?(P237-239) 136:美国费城市中心传统规划格局如何?改建的方针和措施有哪些?(P240-242) 137:美国波士顿政府中心的改建规划条件和办法有哪些?多伦多市中心规划有何特色?沙特阿拉伯利亚德郊区新城中心规划布局采取什么模式?(243-245)

138: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战后的规划中其空间利用形式有何发展?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在象征性和空间手法上有何创

新?属于什么流派?(P245)

答: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多采用平面型的。50-60年代是平面型向空间型过度的时期。70年代以后,大

部分倾向空间型。

利用铺地、等高线、瀑布、古典柱式表现出意大利地图,三大河流、,西西里岛等文化要素,体现出当地人民怀念祖国,

团结一心的情感。广场的总体效果处理十分生动而有特色,外部空间中创造了一些“内部空间”,室内外空间相融合。 属于后现代主义流派。

139:国外步行商业街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0年代以后其规划形式有何变化和发展?(地上---地下—天桥;单功能---多功能;全步行---公交---半步形)(P246-247)

答:50-60年代大批中产阶级迁居郊外,市内商业街区日趋萧条,美欧多把购物中心安排在城市边缘附近。除商业性外,提

出文化性,舒适性,方便性及安全感的要求。70年代初,西方爆发能源危机,中期出现“商业区重返城市”思潮,多采用适应城市条件的步行商业街区方式。

60年代以后,步行商业区从简单平面布局变为具有多层空间,建设步行天桥系统。发展过程为各种功能各自独立,简

单组合,统一在一个多功能联合体中。类型有从路线上人车分离的全步行商业街,只允许公共交通通行,准许车辆简单同行的半步行街。

140:慕尼黑市中心十字步行街规划设计有何特色和成就?

部分名词:西波丹姆28 营寨城36 建筑十书46 阿尔伯蒂73 费拉锐特73 斯卡莫齐73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f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