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120题之31至60

更新时间:2024-05-06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9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全面复习攻略之准备篇

1.1准备篇之面试流程和内容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通过笔试之后,还要按照一定比例(1∶3或1∶5)参加面试,只有面试顺利通关才算是最后的成功者。因此,面试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面试主要是通过考官与应试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来考察应试者的才能和某些素养,这是笔试所不易达到的。面试可以弥补笔试的不足,通过交谈考查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观察来了解应试者举止、仪表与气质等全面素养。

一、 面试一般流程

抽签入场:考生根据所抽取的号码按顺序进场面试。每人的作答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

面试答题:一般每个考生按照顺序作答题本规定的3-4个试题,考生在回答试题时可以稍作思考,有时还可以用笔简单罗列提纲。

随机提问:考生答完规定试题后,有时主考官会自己和请别的评委进行临时提问。

考生退场:作答完毕后,主考官宣布请考生退场,在专门工作人员带领下退场。

计分审核:主考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交记分员计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前面考生退场,同时就有专门工作人员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

二、面试测评内容

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考察应试者全面素质,但是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以面试去考察一个考生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在公务员考录面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仪表风度

这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像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职位,对仪表风度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端正、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

2.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

一般根据应试者的个人档案资料作相关的提问,了解应试者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补充、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了解,还可以考察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同时、考察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所要录用职位的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更接<考试&大收集^整理>近所需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3.组织、计划协调能力

考察影视者是否能依据问题要求做出完整详细、可操作的计划,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同时对计划的对象和特定环境的把握能力。

4.口头表达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准确性、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5.综合分析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6.反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问题理解是否准确贴切,回答的迅速性、准确性等。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

7.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有哪种社交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8.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主要了解应试者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和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一般来说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

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的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能敷衍了事,因此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9.求职动机

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10.业余兴趣与爱好

应试者休闲时间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以及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对录用后的工作安排常有好处。

此外,面试时主考官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有关工薪、福利等应试者关心的问题,以及回答应试者可能要问到的其他一些问题等。

1.2准备篇之面试着装举止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公务员面试对穿着要求不高,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就行! 鉴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各位来说,还是提以下建议: (一)发式

男性的头发比较好对付,因为可供男性选择的发型不多。如果使用发胶,需要注意临出发前,一定要用梳子把固结成绺的头发梳开。如果男性面试者想简简单单理个发就行了,那他最好回忆一下,刚理过发后,是不是每次你都有点儿羞于上街?如果是,那就应该早几天理发。

女性的头发最忌讳的一点,是有着太多的头饰。在面试这样的场合,大方自然才是真。所以,不要弄什么“爆炸式”的发型,这种膨胀着的带有威胁意味的头发,会使面试官对你有着本能的排斥;高挽的头髻也不可取,它会让面试官倾向于以家庭型女性来评判,这无疑是对你求职的否定;披肩的长发已渐渐被接受,但应稍加约束一下,不要让它太随意。

(二)着装

一般而言,面试官评判面试者服装的标准是:协调中显示着人的气质与风度;稳重中透露出人的可信赖程度;独特中彰显着人的个性。

服饰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协调,如果你的衣着首先与你自己的个性、品味不协调的话,就很难与面试的气氛相一致。面试的着装是要郑重一点,但也不必为此而改变你在日常中一贯的形象。比如,如果你从来不穿西装,大可不必为了面试而开创自己的一个新记录。要学会从过去你的无数形象中选择与面试相匹配的服装。要相信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身旁众多“参谋”的审美能力。

(三)面部化妆

面试中,脸部的化妆一定要淡而自然。因为一脸浓妆无异于在向面试官诉说着:“我没有自信,所以我要掩饰我的本来面目”。

在面试中,尤其拒绝浓妆,因为它使人的脸部不自然,它破坏了人脸上的表情,而一张脸最生动的地方就在于它细微生动感人的情绪表达。不要让面试官必须先努力看透厚厚的化妆,才能捕捉到你的表情。

面试前最好略略将面颊修饰打扮一下,让自己看上去健康、精神焕发就已足够。

(四)杜绝饰物

你天性偏爱那些形形色色、金光闪闪的小饰物;或者你听信了种种服饰小册子中赋予各种小饰物的意义,虽然它们能给你略微增色,但在面试中,最好杜绝它们。

如何做到轻松入场

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准备,面试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到达面试地点时,如果时间尚早,完全可以散散步,然后在面试开始十五分钟前,到达指定的供应试者休息和准备的场所。

在面试开始的前十五分钟,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做准备。 第一,找个位子坐下,稍做休息。 第二,再次整理一下仪表。

第三,在心中演练一下面试中自我介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答,并且尽力想象实际面试中的气氛,以提高自己的兴奋度。

第四,要文明礼貌。

第五,等待时可以与其他面试者交谈。

第六,不要费尽心思地想从面试完的人那里问出什么来。 现在,轮到你上场了,一定要信心十足地步入考场。 面试的心态准备

面试的最佳结果是,面试官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到了考生的优势所在。这是每一位面试者梦寐以求的结果。但在面试的特定情景中,多数的面试者,是一半醒,一半醉。经常是面试远未开始,多数的面试者就已进入这种沉闷的自我混乱状态之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认知的偏差、焦虑、恐惧等莫名的情绪引起的。在面试之前,明智的考生就应该试着挖掘自己潜在的力量,用积极的心态来消除负面心理的影响,满怀信心地在未来的面试中一展自己的风采。

(一)一切忌苛求完美

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即意味着永远的自我否定者,因为他永远达不到他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个目标;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也意味着不知轻重、不分主次,他会强迫自己在每一个细节上做着过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面试前,完美主义者最愿意干的,是给自己制造出数以千计的心理压力;面试中,完美主义者会尽量地掩饰、遮盖自己的不足之处。然而,却忽略了面试的根本目的——全面而准确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缺点必然是越抹越黑,一个人的优点则是越擦越亮。

所以面试时,不必自怨自艾,不必妄自菲薄,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不必在面试官严厉的目光下,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动摇信心,成了一个蹩脚的完美主义者。

(二)树立自信心

面试还没有开始,很多人的信心大厦就已经垮掉。他们知道在公务员录用中,面试是最关键的一环,因而习惯性地无限度地夸大面试中的每一个因素,把每一个因素都当成难以逾越的大山。结果,他们不战而败,弃甲投降。

面试前在心理上对各种因素过分夸大,会让他们无法自如地展现自己。一旦在心理上接受某个假设,他将一步一步地踏入自我设定的陷阱中,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他的理性判断力,而这正是面试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那么,如何跨越这个心理难关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面试官的确握有生杀大权,但是,面试者和面试官之间、面试者和面试者之间,更有一个核心——面试单位,面试官要为面试单位招录合格的公务员,面试者则希望成为面试单位中的优秀成员,面试者学会站在面试单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够摆脱假想的敌对状态。

面试者可以把面试官想象为你的上级,把竞争者设想为你的同事。这时,面试的场景将化为一种互动的人际情境,面试者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从容应对。

我们习惯构想出形形色色的敌人,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自己固定在几种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中。我们习惯性地说:“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或者,我们一贯认为“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或者,我们经常以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承认一方,否认另一方,就必然会将你带入不必要的敌对状态中。

真正健康的、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应该是“我行——你也行,我好——你也好”。这种心态的特点是: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一旦拥有了这种态度,面试者不必劳神费力地去讨好主考官,压制别人,他将能坦然自若地表现自己的所有优势,他将能理性地绕过自己和主考官有意无意设下的陷阱。

(三)不卑不亢

面试中,最好不要让主考官明显地意识到,你在试图讨好他。原因很简单,不妨设想,现在你代表着某单位去做面试官,你愿意为自己单位招录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人吗?面试中,自卑的人过于敏感,他很容易就想到了“坏了,进入僵局了”,而一旦陷入这种自己设定的社交紧张状态,他可做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否定自我,讨好别人,尤其是要讨好有权势的人。

面试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模式。而人际交往的合理原则是,既要顾及他人的需要,亦要考虑自身的需要。自高自大令人讨厌;自轻自贱令人可怜。现在,设想一个自卑的人是你的部下,你会单独交给他一项任务吗?你会让他追讨公司的债务吗?这就是在面试中,唯唯诺诺的人不被看重的原因所在——如果面试者代表个人向面试官让步,那么他也会代表单位向其他团体让步。面试官倾向选择自信的面试者,固然可能是被这样的人吸引,但更主要的则是面试官代表面试单位信任了他。

(四)面试前,正常的人会有正常的焦虑

公务员面试至关重要,而绝大多数的面试者在这个重大关头出现应急性的焦虑,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面试者要学会以平常心接纳自己的焦虑,一旦能做到这一点,面试者就会发现,面试焦虑远非那么可怕。

焦虑主要是生理层面的内容,它要来便来,绝不会因你想摆脱它而消失。焦虑给我们带来了不快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摆脱它。但是,你愈想摆脱它,你也就在它身上加上了越多的注意。一句话,你越想摆脱焦虑,你就会越焦虑,而你越焦虑,你便越想摆脱它,结果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摆脱这个恶性循环的惟一办法便是自己在心里暗示自己“由它去罢”。一旦你不再注意你身上的焦虑,焦虑状态便会自然而然地“要去便去”了。

因此,面试前,包括面试中,要学会接纳自己正常的焦虑,带着正常的焦虑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1.3准备篇之面试的14大提问方式

根据国家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面试题目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性质的试题:

1.背景性问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情况,并收集下一步提问的话题。 2.意愿性问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求职动机,以及与所要招考的职位的匹配性。 3.行为性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在相关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往往还考察考生的价值观等问题,而且常常会要求考生举出具体事例。

4.情境性问题。往往是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在具体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5.智能性问题。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答,来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思辨性问题。综合考察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试中,主考官要获得关于应试者的不同方面的情况,如心理特点、行为特征、能力素质等,由于要测评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主考官根据评定内容的不同来采取相应的提问方式。

面试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1.连串式提问。即主考官向面试者提出一连串相关的问题,要求应试者逐个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考察面试者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例如:“你在过去的工作中出现过什么重大失误?如果有,是什么?从这件事本身你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如果今后再遇到此类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被一连串的问题吓住,要听清主考官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相互关联,要回答后一个必须以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基础,这就更要求应试者听清题目及其顺序,逐一回答。

2.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指提出的问题应试者不能使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必须另加解释才能回答圆满。因此,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引发面试者给予详细的说明,则符合“开放式提问”的要求。面试的提问一般都应该用开放式的提问,以便引出应试者的思路,真实考察其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是开放式的题目,以下举几个例子:

你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哪些社会工作?你的专业课开了多少门?你认为这些课将对工作有什么帮助?什么原因促使你在二年内换了三次工作?

这类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从应试者那里获得大量丰富的讯息,并且鼓励应试者回答问题,避免被动。提问方式常用“如何??”、“什么??”、“为什么??”、“哪个??”等。回答这类问题,应试者应该开阔思路,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尽量给予圆满的回答,同时要注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说理透彻,充分展现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主考官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这是被录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试者不能被主考官所了解,就根本谈不上被录用。

3.非引导式提问。对于非引导式提问,应试者可以充分发挥,尽量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意见、看法和评论。这样的问题没有“特定”的回答方式,也没有“特定”的答案。例如,主考官问:“请你谈一谈担任学生干部时的经验。”这

就是“非引导式”谈话。主考官提出问题之后,便可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叙述,而不必再有其他的表示。与引导式谈话相比,非引导式谈话中,应试者可以尽量多说,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考试大收集应试者的阅历、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就有利于主考官做出客观的评价。

4.封闭式提问。这是一种可以得到具体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常规,涉及范围较小。下面的一些情况常用封闭式提问,工作经历:包括过去的工作职位、成就、工作成绩、个人收入、工作满意与否以及调动原因。学历:包括专业、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科、最讨厌的学科、课程设置等。早期家庭状况: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等。个性与追求:包括性格、爱好、愿望、需求、情绪、目标设置与人生态度等。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没有像回答开放式问题那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因为这类问题一般都是有具体而明确的回答,应试者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回答即可。

5.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中,主考官问的是特定的问题,应试者只能做特定的回答。主考官问一句,应试者答一句。这类问题主要用于征询面试者的某些意向,需要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举例来说,主考官问:“你担任车间主任期间,车间有多少工人?主要生产什么产品?”这就是典型的引导式提问,应试者只要回答一个数字,说出产品名称即可,而不必作其他任何解释。

6.清单式提问。这类提问中,主考官除了提出问题外,还给出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答案,目的是鼓励应试者从多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同时提出思考问题的参考角度。比如,“你所在的企业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营业额、缺勤、产品质量差还是其他?”这样就为应试者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参考,使问题易于回答,不至于让应试者错误理解主考官意图,不至于让应试者的回答离题万里。

7.假设式提问。在这种提问中,主考官为应试者假设一种情况,让应试者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反应,回答提出的问题,进而来考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如:“如果你是那个肇事的司机,你会怎样处理?”“如果你是办公室主任,你将如何处置这个秘书?”回答这些问题,应试者首先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主考官为其设定的一个特定环境,然后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身份来思考主考官的提问,所以这种提问要求应试者具备一定的想像能力。

8.压迫式提问。一般来说,主考官要尽力为应试者创造一个亲切、轻松、自然的环境,以使应试者能够消除紧张,充分发挥。但有些情况下,主考官会故意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给应试者一定压力,通过观察应试者在压力情况下的反应,来测定其反应能力、自制力、情绪稳定性等等。例如:“这次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托了关系,听说你也走后门了。”“从你的专业来看,你似乎不适合这项工作,你认为呢?”“这个问题你没有给我们满意的答复,你被录用的可能性很小。”只要你明白这是主考官故意对你施加压力,就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泰然地应付主考官的提问。另外,千万不能面对主考官的“刁难”而发怒,考试大收集甚至指责主考官。

9.重复式提问。重复式提问是主考官向应试者返回信息以检验其是否是对方真正意图,或检验自己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例如:“你是说??”“根据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可以给出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如果主考官有误解,应试者应该再说明一遍。

10.确认式提问。确认式提问表达出主考官对应试者提供的信息的关心和理解,目的在于鼓励应试者继续与之进行交流。比如,“我明白了,这很有趣”之类的话。对于这类问题,应试者可以不直接做出反应,按原来的话题继续往下讲。

11.投射式提问。投射式提问是考察应试者在特定条件下对各种模糊情况做出的反应。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两种:一是图片描述式,对面试者展示各种图片,然后让应试者说出他们个人的反应。由于这些图片形象朦胧,主体模糊,应试者对图片的感受、想像和反应各有差异,任何描绘都可能,这样可以从应试者的描述中,分析出人格特性。二是句子完成式。完成式是指呈现给应试者仅有句首而没有句尾的句子,让应试者按照自己的感觉、思维来完成整个句子。例如:“我们希望??我不相信??我最难容忍的是??对于陌生人,我通常的态度是??”由于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各有差异,因此完成的句子也彼此不同,通过对应试者所完成的句子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应试者的一些心理特征。

12.案例分析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给应试者提供一个案例,要求应试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测定应试者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13.意愿型提问。意愿型提问是考察应试者的求职动机、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如: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呢?(考官可就事业追求和现实生活需要两方面对应试者加以追问,甚至给应试者以压力,考察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并尽可能全面了解应试者对事业和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再与职位能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相比较。)又如:你为何想离开原工作单位?又为什么报考现在的岗位?这次报考倘若未被录用,你将有何打算?

14.知识型提问。知识型提问是通过应试者的回答,了解其知识面、个性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情况。如:唐诗宋词是我国巨大的文学遗产,你能背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吗?(追问)请你谈谈为什么最欣赏它?

三十一、社会事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给小商贩临时经营场所”纳入地方性

法规,指出政府对待小商贩不应一味 “围追堵截”,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谋取生计空间。

(8月3日新华网)。谈谈你对对小商贩不再『围追堵截』的看 法?

参考答案:了打造城市形象,各地一直以来都把严管小商贩作为重点。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城管与游动摊贩之间上演“猫捉鼠、鼠戏猫”的游戏,由此引发的冲突屡屡发生,甚至出现一些恶性流血事件。不是城管人员将小商贩打倒在地,就是小商贩将城管人员打得鼻青脸肿。深圳政协委员甚至建议组建城管警察,以便更好地防止暴力抗法。

其实,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大多受制于自身文化、技术水平而找不到工作,为了生存不得不流落街头叫卖。于是,非法占道经营,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同时阻塞交通,增加城市的脏乱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影响城市文明形象。而城管为维持城市秩序,整顿不规范行为,对无照小商贩纠偏当然就在法定之中了。

但是,对流动商贩的管理,一直都是城管人员每天面临的棘手问题,市容管理和马路摊点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化城市里一道极不和谐的街景。可另一方面,城市路边摊的存在,不仅是这个群体本身的生活需要,也体现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服务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它是不可代替的。而一个拥有现代城市管理和发展理念的城市,应懂得对城市小商小贩宽容,懂得如何发挥小商小贩的积极性,以增强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避免小商小贩因乱设摊点而给城市带来不良形象和影响。

浙江立法对小商贩不再“围追堵截”,给小商贩提供谋生空间,小商小贩们从此可以告别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谋生日子,大大方方、踏踏实实地做买卖。这既有利于解决生活困难者的谋生问题,体现政府更多的人性关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有望为城管执法困局提供良好的解决之道,让街头不再上演“大盖帽”与游动摊贩之间“猫捉鼠、鼠戏猫”的荒诞剧,使政府形象得到改善。这一做法也将使城市的马路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经

营之路,是一种科学、务实、人性化的城管理念,是城市“以人为本”的善政,值得我们为之叫好,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

三十二、社会事件:自2007年7月起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活动,共评出53名全国道德模范,25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中间有“助人为乐”模范,用爱心为社会与他人撑起一片明媚蓝天;有“见义勇为”模范,在德行善举之中弘扬社会正气;有“诚实守信”模范,用一诺千金的行动诠释诚信真谛:有“敬业奉献”模范,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默默付出而升华了人生价值;有“孝老爱亲”模范,用温暖和关爱唱响了人间真情。

2007年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既是对全国道德模范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也为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理解道德楷模的力量?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在新中国健康成长的每一历史阶段,都矗立着道德楷模精神的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巨大成就,无不铭刻着千千万万道德楷模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闪烁着道德楷模精神的时代光辉。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热心公益、孝敬亲长、勤俭节约、崇善尚德等成为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奢侈浪费等落后甚至腐朽的道德观念也对社会成员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

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引领着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是建立社会良好秩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树立当代道德模范,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人人都可以感知,都觉得可以亲近、可以动心、可以动情,可以成为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这次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并非都有惊天动地之举。尽管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来源于平凡生活,来源于老百姓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让人们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这将十分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工作生活中,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的距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道德模范的思想灵魂,而道德模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深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学习道德模范入手,而推举和学习道德模范,正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继续和深入。

“百行以德为首”,全国道德模范是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道德旗帜,是千百万人民群众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一名道德模范“站”起来,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一名道德模范“亮”起来,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起一种正确价值导向。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全国道德模范的激励和带动下,更多的道德模范必将在神州大地涌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得到弘扬和光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取得更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三十三、社会事件:由安徽来京务工人员杜宝良在“同一地点违章百余次被罚万元”事件引发的交警执法争议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执法不是执罚 的理解?

参考答案:按理说,不管当事人是谁,只要他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只要交通违法的事实和证据确凿,就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交管部门的依法处罚,媒体和公众也不应当说三道四。可是,不应当的事情却发生了——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媒体声音都是持质疑或者批评意见的。事实上,早在此前一段时间,自从交管部门加大“暗中执法”力度以来,由此所产生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此次的“杜宝良”事件极具典型性而已。

那么,交警严格执法、处罚交通违法的行为因何争议如此巨大呢?

纵观媒体和公众的意见,其质疑争议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多达105次的处罚行为有悖于行政处罚法的目的。因为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当司机交通违法至十次几十次的时候,交管部门应该提醒或警告司机,避免违法次数继续增加或由此导致严重交通事故。二是105次的处罚行为有悖于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当司机违法至一定次数时,执法部门就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不能“不教而诛”式地违法多少次就罚他多少次。三是大量使用“电子眼”等手段进行非现场执法的动机让人怀疑——行政执法机关是有义务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而放任相同的违法行为累积多达105后次当事人方才偶然知晓,显然是执法部门没有尽到责任,违章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执法的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

然而,此前来自交管部门的回应却是“有根有据”、“义正词严”。有关人士在讲述大力推行“暗中执法”的理由时曾提出:“新交法赋予了交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权,非现场执法正是交警行使执法权、查处违法行为的一种方式。为达到严格执法的效果,交管部门有多种手段,其中也包括非现场执法,目的是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现有的人民警察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警的执法方式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因此交警非现场执法的方式并无不妥。——非现场执法方式的优越性更多的在于其震慑力。”

显然,没有谁对违法事实的客观性和“电子眼”的威力表示怀疑,也很少有人挑战城市交通设施的科学完善与否,争议的焦点仍然在于这种执法方式本身。而在我们看来,之所以产生争议、这种执法方式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执法观念问题。这既是当前包括交警部门在内的所有公安执法机关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所在。

比如, 关于行政执法的目的和手段的理解问题,在许多警察看来,“只要你违章就该罚”、“不罚款怎么执法”是天经地义的“硬道理”,而这种“硬道理”一旦跟所谓的“任务、指标、考核”结合起来就更加得以强化和巩固。再比如,关于“暗中执法”的方式及***作问题,在许多警察看来,自己和当事人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对立的“猫鼠关系”,“我就是抓坏人的”,“不躲在暗处怎么逮住你”,“违章信息反正已经在网上公布了,查不查是你自己的事”,正是类似这样的一些观念在实际上左右着相当一批警察的执法思维。还有如,关于对执法权的理解问题,尽管交警的执法权是法律所赋予的,可如何执、怎么执“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这看上去似乎属于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范畴,但是按照“法无授权即当禁止”的现代行政法治原则和理念,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执法方式选择上至少就应当慎之又慎。

众所周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业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努力躬身践行的崭新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就必须防止公安执法行为出现“立警谋利”、“执法等于执罚”的危险倾向,就必须使一些警察头脑中由来已久的错误执法观念来一次深刻的彻底转变。需要指出的是,执法也好,罚款也罢,其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最终要维护的是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说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这就需要在执法的手段和执法的效果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能只强调手段“管用”而罔顾执法的效果。有权威报道在评论“暗中执法”的效果时就说:“仅就社会秩序而言,把交通执法变成猫逮老鼠,无异于把为数众多的机动车驾驶人员推到了执法的对立面,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事实上,‘暗中执法’的每一次成果,最直接的表现仍然是罚款。拿杜宝良来说,他须交罚款10500元、交通违章记分210分。这意味着,起早贪黑、以贩菜谋生的他一年白干了!”

我们当然并非是要全盘否认公安交管部门的执法方式,但“杜宝良现象”所暴露出的“北京交通管理工作上的某些疏漏”绝不可等闲视之!

三十四、社会事件:吉林省吉林市彩票销售员王荣华受彩民委托替买彩票,意外中了500万元巨奖,她把彩票交给了彩民。吉林省体彩中心称:“王荣华坚守职业道德的做法,将为中国彩票重新树立诚信的形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彩民怀疑她的动机和行为,让她发出了“做一个好人怎么这么难”的感叹。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土壤的理解?

参考答案:彩票的故事说明,自觉维护诚信这一社会基本道德准则时下是多么艰难。

听听王荣华的心声吧,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这个事件的道德内涵。“如果让我代买的彩票,只要中奖我都昧下了,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吗?”这意味着,她不想生活在那种乱了套的社会中,所以她要以实际行动守护社会的道德底线和基本道德秩序。这告诉我们,利己是讲求道德和诚信的出发点,但却是以利他的方式实现的。以诚信的态度来讲求道德,是对自己道德信念的坚守,也是对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

讲道德、求诚信,是一种防守性行为,也就是坚守一条底线,是洁身自好。王荣华以防守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却被高举,这正反映了目前转型期的中国道德状态混乱的现状,而众多彩民对她诚信行为消极反应的潜台词则是,这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倒是见好处就拿、把物质财富作为惟一财富标准更受用。

友爱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往往比诚信更积极、更主动。由于诚信的缺失,友爱行为有时不仅不能利己,反而对自己会造成伤害。有的人助人为乐帮助遭遇车祸者,却被人赖为肇事者;有的人勇于救人,自己却落得一身病。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乐于助人而被人所称道、所帮助。诚信和友爱是一种能量,一旦成为一种行为,就会激励其他人,就会繁衍不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利己行为的正当性正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称颂,所传播。然而,我们往往又忽略了利己行为的另一面,即利他的正当性。因为,经济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也应该是讲道德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为社会和他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因此,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就越需要提倡诚信友爱。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注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有和贫穷。先富起来的人应该勇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用自己的财富合理地回报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摩擦、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诚信友爱不仅可以给社会带来功利化的物质成果,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会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激发出不竭的创造力。

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不仅需要内心信念的坚守,更需要民主法治的维护。法律只有体现出法的精义,才能使诚信友爱这一道德规则健康成长。10多年前,联想公司曾制订出业绩奖励计划,可是当时政府颁布的奖金税高达300%,如果要兑现奖金,又要依法纳税,则公司当年利润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联想公司的负责人从外地套取了现金发奖金,被发现后几有牢狱之灾。如今,这种过高的奖金税已成为历史,但是一个话题却留了下来:一些不符合企业经济规律的法律法规经常被企业所规避;企业为了能够快速发展,依照对于更合理的法律法规的预期,经常理直气壮地这么做。这使得这些人的道德状态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不可小瞧这种情况对于诚信的侵蚀作用。当企业经常这么做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诚信守法的做法是吃亏的,也是不明智的,倒是经常踩红线者成了“英雄”。一些部门主持制订的法律法规之间互相打架对于社会的诚信伤害更大。可喜的是,这种存在多年的现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

三十五、在公务员面试中,考官会对考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以达到面试的理想效果。在此,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面试专家在多年亲自参与公务员面试的基础上,总结出面试提问的八大类型,供考生参考:

(一)封闭型问题

封闭型问题是要求考生作出简单回答的问题。这是一种只要求考生做“是”“否”一个词或一个简单句的回答。

例如:你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你在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吗?

再如:假如今天你遇到一件极不顺心的事,心情十分郁闷,现在你得知晚上一个朋友将组织一个生日晚会,不知什么原因,他并未通知你,你准备怎么办?(请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

A.打电话问朋友,主动提出要求参加晚会

B.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他了,和另外的朋友打听他为什么不请自己

C.什么都不干,自己烦着呢

D.自己去看电影、唱卡拉OK、喝酒

(二)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是提出的问题要求考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回答,而必须另加解释、论述,才能圆满回答问题。面试中的提问一般都应该用“开放型”问题,以启发考生的思路,激发其沉睡的潜能与素质,从大量输出的信息中进行测评,真实地考查其素质水平。

例如:你在原单位的工作,要求经常与哪些部门的人打交道?有些什么体会?

(三)假设型问题

假设型问题是以虚拟式的提问了解考生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有时为了委婉地表达某种意思,也可用此提问方式。

例如: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

(四)连串型问题

连串型问题一般用于压力面试中,主要考查考生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但也可以用于考查考生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情绪稳定性、分析判断力、综合概括能力等。

例如: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想到我们单位来?第二,到我们单位后有何打算?第三,你报到工作几天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你原来想像不一致,你怎么办?

(五)压迫型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带有某种挑战性,其目的在于创造情景压力,以此考查考生的应变力与忍耐性。一般用于压力面试中。这种提问多是“踏考生的痛处”或从考生的谈话中引出问题。

例如:考生表示如被录用愿服务一辈子,另一方面却知道他工作五年已换了四个单位的情况,此时可向他提问:“据说你工作五年已换了四个单位,有什么可以证明你能在我们单位服务一辈子呢?”

(六)引导型问题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征询考生的某些意向、需求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资、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宜采取此种提问方式。

例如:到单位两年以后才能定职,你觉得怎么样?

(七)意愿型问题

意愿型问题是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考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例如: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呢?(考官可就事业追求和现实生活需要两方面对考生加以追问,甚至给考生以压力,考查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并尽可能全面了解考生对事业和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再与职位能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相比较。)

再如:你为何想离开原工作单位?又为什么报考现在的岗位?这次报考倘若未被录用,你将有何打算?(报考动机是否符合拟任职位所需条件,考生是否既对报考的工作岗位有正确认识和强烈动机,又能正确对待挫折,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八)反衬型问题(迂回型问题)

当主试者觉察考生不太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而又想有所了解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例如:对于“政治问题”许多人不愿真正表白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迂回地提问:“你的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考生因此会认为说的不是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因而心情放松地说了一大通,其实其中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观点。

三十六、社会事件:据报道,一对夫妇双双下岗后靠四处打杂为生,可他们上高中的儿子却对父母“高标准,严要求”。看到同学有车接送,就要父母租辆车送他去学校;为办同学聚会,逼父母为他凑足2000块钱。究竟该怎么看这种孩子不体谅父母的现象。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孩子为何丧失了感恩之心发表观点?

参考答案:其实人的一生要承载太多的恩情:父母的养育呵护,师长的传道授业,朋友的悉心关照,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乃至社会提供给你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等等。只有心怀感恩,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从而珍惜所有,否则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无缘由地愤世嫉俗。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让孩子明白感恩既是一种做人的道德,又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这种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试想,一个唯我独尊、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怎能希望他去关心服务他人?又怎能满怀热情为社会做贡献呢?

时下孩子在物质上对父母“高标准、严要求”的事例并不鲜见。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风气不好,造成同学间的互相攀比,而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指正。二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孩子提出苛刻要求时没有加以制止和教育。三是孩子自己的虚荣心作祟,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就可以不顾父母的辛劳。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对中学生加强勤俭教育和感恩教育,家长们则要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我们自己,则要多为父母设身处地地想想,增加日常劳动和生活体验,理解他们的苦衷,改变爱慕虚荣的心态。

三十七、社会事件:哈尔滨市有个退休教师叫翁文辉,因患恶性淋巴瘤住进当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66天,医药费高达550万元。患者家属质疑道:“29天内输了两吨血,你能相信吗?另外,我父亲8月6日已经去世,但医院直到8月15号还在收费。” 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天价住院费的看法?

参考答案:因医风医德沦丧,已不知有多少人被害得苦不堪言。对医风医德批评之声或痛骂之声,几乎就没断过。但无论怎么批评,无论怎么痛骂,有些医院及医生,照样想着法子坑人。有报道称,上海有家医院,其业务培训竟是指导医生如何骗取患者钱财。足见,医风医德已沦丧到何种地步。天价住院费事件,实在不是偶然。

有人说,天价住院费事件暴露了医疗体制弊端,应加快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局面。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也确实应加紧进行。但以为“一改就灵”,则是太过天真。若是医风医德沦丧,就算垄断被打破,也未必就能避免天价住院费事件的发生。把什么问题都归于体制,实际上是宽容了坑人主体的责任。

其实看看报道就能知道,医院及医生坑人钱财,在许多时候已不仅是医风医德问题,而是犯罪行为。比如有业内人员自曝黑幕:骨科医生卖给病人一个人工股关节,能拿回扣1万元。一年若为病人安装60个人工股关节,就能得60万元。如此敛财,已和受贿罪构成要件完全吻合。而天价住院费背后,往往总是各种“回扣”作怪。故而对这类事,我们绝不能仅仅是捶胸跺脚,或骂医院医生缺德,或骂医疗体制有病,而应更多从加大犯罪惩罚力度上找原因,用法律来遏制医院医生“治病坑人”现象。

三十八、社会事件:家住南宁市新竹路的老江,每天都要骑车40多分钟去一家铸造厂打工,已经退休的老伴也要5点起床摆摊卖早餐。老两口披星戴月,每月只有1200多元的收入。可已经27岁的儿子,职高毕业后就没找过一份工作,整天坐在家里上网聊天、玩游戏。除了供儿子日常消费外,老江每月还要为他上网玩游戏支付300多元钱。本来应该赡养父母的子女,现在当起了“啃老族”,这给已经步入老年的父母带来了沉重负担。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啃老族”的看法?

参考答案:第一,“啃老族”给家庭造成的压力。按照南宁市平均生活水平,一个3口

之家,父母退休后全家月收入为800元,年收入9600元;如果子女正常工作,月收入按照500元计算,全家年收入超过1.5万元。除基本生活费用外,家庭每年至少会有5000~8000元左右的积蓄。但如果子女“啃老”,每年家里仅能存下1000~2000元。老年父母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郑维宽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人说,“啃老族”将成为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第二,在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啃老”也给社会和年轻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危害。,高比例的生产能力和低抚养率是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上升,我国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啃老族”所带来的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同时,专家指出,年轻人不进入社会历练,他们的知识、观念、能力就会越来越与社会脱节,将来就业也会越来越困难。而长期处于社会边缘,还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第四,“啃老族”的出现,与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有关。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专家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青年就业问题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年轻人的就业之途变得坎坷曲折。这其中,一些人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难找到就业机会,或者由于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感到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些人似乎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干脆自愿选择失业、待业。这些不能或者不愿就业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啃老族”。第五,“啃老族”的出现,也与一些年轻人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害怕吃苦,只把眼光放在“清闲、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上有关系。

第六,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反思这些年来的独生子女教育。“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被“捧着”、“抱着”、“举着”、“背着”、“顶着”的状态中成长,家庭应该传输给他们的勤劳、孝顺、责任感等价值观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相反还养成了唯我独尊、不能独立、追求享受、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在社会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职位的期望值却过高,偏离自己的实际能力,因此造成就业困难。

第七,对此应该进行反思的不仅有家庭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年轻人根本就得不到职业技能训练,这使得许多人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优势。市场经济要求青年人在各种风险中博弈,而应试教育使得年轻人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对社会竞争缺乏价值观的准备和心理准备,一些人由于害怕在摸爬滚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干脆逃避竞争,封闭自我。

三十九、社会事件:最近,贵阳实行“公推竞岗”措施,将县委书记等“含金量”很高的位置拿出来,让有志之士竞争。长沙等地也在媒体上刊登启示,公开选拔一部分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结合这一事件谈谈你对\公开选拔干部\的看法?

参考答案:在现行干部体制的框架内,民主之风吹起,公开之声响起,这不能不说是个好现象。

公开、透明、公正地选拔各级官员,本应是官场的常态。在党的各类相关文件里,对如何选拔干部,都有明确的规定。公开、透明、公正地选拔各级官员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官员通过有序竞争,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传递自己的抱负,立下自己的承诺。公众可以通过“公开选拔”等形式,得到自己的知情权,获取自己的参与权,行使自己的表达权。受到公众委托和授权的官员,不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群众负责;不仅要看上级的“脸色”,更要看群众的“脸色”。这就是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吸引人之处。

与公开、透明相对的,自然是封闭和暗箱操作。查查那些暴露出来的贪官污吏,许多人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高位,有的公然买官卖官、带病上岗,有的通过小圈子、关系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成为自己和小集团谋利的工具。正是由于封闭和暗箱操作,公众失去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因而也不会有实际的监督权。河南省几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案、黑龙江省绥化买官卖官窝案等,不都是生动的反面教材吗?

公开选拔干部是民主的实验,也是制度的一种完善。只有通过恰当的民主程序,分散的国民利益才能升华为整体的国家利益。不经过民主程序,统治精英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所自行宣称的“大众利益”都是不值得信任的。贵阳等地的做法之所以值得称道,不是他们有什

么新的创举,不是他们有什么明显的成果,也不是他们胆子有多大,而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民主程序的重要性,意识到了管住各级人民公仆,需要用科学和严密的制度。

政治学上有一个经典的主张:让野心与野心相对抗,让权力与权力相抗衡,让利益与利益相竞争。公开选拔干部、公开使用干部、公开监督干部,就是一种有效的权力制衡。权力没有制衡,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所顾忌,最终伤害的是公众的利益。防止权力撒野,首要的就是从源头上管住它,不让它有冲动的可能。官员准入制度就是其源头。在公开和透明的阳光下,权力不敢腐败,至少不敢恣意妄为。当然,形式上的“公推竞岗”还不是民主的全部。这就要干部制度的设计者深思熟虑,给“公推竞岗”这样的措施以更多的内容、更细密的规则、更可行的操作性,让干部领域的民主之花真正开放起来,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

四十、社会事件:08年3月,南京市查获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一起在校大学生传销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入会时要接受无耻的“精英”培训:裸露上体或下体;棍棒打击;扎图钉;向下体或肛门塞啤酒瓶;扇耳光;刀割身体;等等。接受过无耻的“精英”培训后,有的大学女生当众脱衣演讲甚至同别人性交。(8月20日《检察日报》)。谈谈你对大学生接受“无耻培训”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样的所谓企业培训令人发指,令人震惊,真是无耻之极。据悉,组织者称“做人要无耻”,“不要把自己当人看”,面对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也要面不改色、微笑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精英级”营销人才,以后接触客户时,不管对方是多么挑剔、无理的人也能从容面对。“无耻”居然能够和“精英”联系在一起,真是可笑。

让我们笑不起来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生接受这种无耻的培训?按理讲,这些低劣的无耻行为,辨别起来并不难,为什么这些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还要知耻而乐意参与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就业的艰难。尽管各高校招生时都声称,自己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0%,但是,大学生清楚,大学生家长也清楚,社会更清楚实际就业率是多少,甚至许多大学四年制本科的最后一年,干脆留给学生到社会上找工作。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招大学生司机、大学生服务员,也有大批大学生争着应聘。正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才会有那么无耻的“企业”也有能够吸引大学生。

数百名大学生愿意接受无耻的“精英”培训,可能真的和他们错误理解所谓“精英”培训有关。此前可能他们对于所谓“精英”培训并不了解,以为“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就得接受无耻训练。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能他们听到、见到的所谓“精英”,还真有这方面的例子,因此对他们产生了误导。可见,大学生在校缺少必要的就业知识培养,对于社会所真正需求的人才不了解。这些有待大学教育解决。

这件事也提醒社会,在校大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是否值得提倡?前一段,媒体经常宣扬一些大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典型,说什么有的大学生上学不误挣钱,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庭负担,甚至有的还成了“大学生百万富翁”,这些对不少学生产生了诱惑。特别是那些家境较贫穷的学生,最知道上大学的艰难,很想通过“边学习边工作”给父母分忧。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社会重视。

传销骗子专骗大学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关注,学校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应最大程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些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大学生自身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可能就是一种最大的社会浪费。

四十一 、社会事件:08年8月12日下午,在广州某超市,上架的月饼少人问津。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邱亿通在广州市稳定月饼价格提醒会上指出,“即使用鲍鱼鱼翅等高档材料制作的月饼,价格也不会太离谱,反而月饼盒内搭售其他商品、过度精美的包装导致‘天价月饼’屡禁不止。”他还批评说,“积聚了中国深厚历史的月饼如今却出现了‘买者不吃,吃者不买’的现象。”(8月13日《新快报》)。谈谈你对\天价月饼\的看法?

参考答案:“纯金”月饼、“纯银”月饼,月饼盒里装名贵洋酒、高档礼品??每当每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之时,过度豪华包装的月饼纷纷火爆出炉,各种“豪华月饼”挤满各地商店的柜台,而且销量甚好。这些变了“味”的月饼动辄几千元一盒,甚至售价竟高达数万、数十万元,价格之高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虽然竞赛似的豪华包装月饼年年渐涨,总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却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市场竟然也总是销路看好。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月饼包装问题,曾经发布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等规定。但在令人叫好的同时,大家不禁要问,这么做有用吗?

月饼的“过度包装”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因此产生一大堆垃圾,对环境保护很不利,这样的做法当然不可取。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凡是所谓“天价月饼”的购买者,都不是冲着盒中的几块月饼,他们看中的其实就是这些令人炫目的奢华包装以及“天价”之下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买的、卖的、旁观的,其实都心知肚明:“买的不吃,吃的不买”。愿意掏这“冤枉钱”的人,目的只有一个:买了送礼。

因此,即便《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能够严格执行下去,相信“天价”商品的新闻并不会就此消失,因为还有不少人需要它的存在,说不定其它原因而形成的“天价”商品又会马上热销。

总而言之,天价月饼的价值,不在于月饼。在天价月饼中,月饼只是一个符号,“天价”才是月饼的本质。因此,无法解决腐败贿赂这个命题,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等天价商品依然还会层出不穷,并且永不消逝。

四十二、社会事件:国际巨星巩俐被新加坡当地媒体报道称已获得新加坡公民权,她的好友在接受采访时也默认这个消息,但巩俐八月二十三日并未出席于当地高等法院举行的公民宣誓仪式,也未领取粉红色的新加坡身份证。(8月25日中新网)。谈谈你对明星“跳槽”国外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人加入外国国籍,其实本不算什么。因为那是人家的私事,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如今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不说是多如牛毛,也可以说是数以万计。有钱者,会

移民国外;有名者,会移民国外;便是无名无钱者,如果才华出众的话,也会移民到国外。

明星们的频繁“跳槽”,自有其跳槽的原因和背后的苦衷。但归根结底的一点是,有利于其个人事业或人生的发展。否则,谁愿意移民到国外?明星们不但有名且有钱,一旦看到自己在国内发展不好,便会将眼光投到国外。当然,还有一部分明星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许多内地明星为了到国外求发展,先是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领取香港身份证成为香港人,而后移民到国外,如胡军、章子怡以及汤唯等。无论如何,明星们加入外国国籍不可阻止,他人也无法阻止。

而明星加入外国国籍,似乎也在提醒我们,我国的电影市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是我们迫使明星“跳槽”,还是明星们后继乏力只好到海外去“混”了?实际上,去海外“混”的人很少。有些人不但在国外“混”出了名堂,还返回身来,继续在国内大红大紫大把赚钱。比如像李连杰、章子怡等。和体育人才一样,演艺人才同样应是“放出去、引进来”。可惜,我们目前看到的多是“放出去”,很少看到“引进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相信未来的影视市场,一定会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四十三、社会事件:“该帖所述纯属恶意造谣”。耐克公司的一纸声明,直接回击了刘翔商业活动频繁,身体机能已不能满足大运动量的比赛要求,因此应赞助商利益要求而选择退赛的这种传言。据称,刘翔退赛并没影响广告商的信任,目前所签约的耐克等十多个国内外品牌中,已有多个品牌迅速声明双方合作不会因退赛发生变化 。(8月21日《中国青年报》)谈谈你对运动员的商业产权归属的看法?

参考答案:商业活动是否多到了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肌体健康的程度,媒体不妨进一步追问。笔者此番只是想探讨另一个话题,国家运动员的商业产权究竟该属于谁?随着体育的市场化,明星运动员尤其是奥运会冠军级运动员“身价百倍”,自然成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竞逐的对象,成为广告商的“最佳雇员”,以及影视文化活动的“种子选手”。当然也给运动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比如“小巨人”姚明的个人财富,去年就已经达到2.6亿元人民币。体操名将李小鹏,2007年收入已超过250万元人民币,虽然相形见绌,也是普通百姓难望其项背的。

可以说,体育明星们无论如何富,国人并不嫉妒,正像不妒忌水稻专家袁隆平一样。在国外,就像栾菊杰那样,运动员凡事都要自掏腰包,摘金夺银也好,狂赚商业利润也罢,只要照章纳税,也实在容不得他人说三道四。但在中国,这事儿就得另有说道。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决定了运动员的培养以“国家的方式”。从小选拔进入体校,享受着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参加国内外比赛也全由国家财政埋单。按网友的估算,在中国,培养一个奥运金牌级的“千金”,其花费是7亿元人民币(8月7日财经网)。既然如此,运动员的商业收入权属就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更多的属于国家,这也符合谁投入谁收益的规则。据称,体育总局以及前国家体委曾有相关规定,运动员在国家队时许多商务活动的开发权属于国家队,运动员相关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上缴所属的协会,这些收入还包括在一些大奖赛上的奖金。尽管这些规定也缺乏“契约”的外延,但依然含有合理的内核。虽然与市场条件下的商业权益规则尚有距离,但实在不能脱离了举国体制的国情评判是非。

急待厘定的是,体育主管机构在培养运动员夺金的同时,如何处置好体育训练与商业活动的关系?如何处理商业开发的收益,使产权更清晰?怎样才能在运动员与国家之间形成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包括建立怎样的奖励机制,尤其是退役运动员的福利保障制度等等。

当下,无论是国家主管机构还是商业企业对于体育的商业性开发,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始阶段。国家体育组织尤需创新管理手段,运用契约、法规、制度等健全的产权模式,充分挖掘体育的商业潜力,以增强竞技体育的自我造血能力,减轻国家负担,同时为更多的运动员消除退役的后顾之忧。我们的目标当是,在金钱、市场、商业力量面前,致富更多的运动员,挺立起中国体育的脊梁。

四十四、社会事件:腐败呈现新动向,反腐得有新思想。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官方简称“三问”: “早问、真问、主动问”)工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对“三问”开展一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与研讨。据说,这套“三问”新法是延安市纪委的首创;据说,全国已有14个省、40多个县市开始学习“三问”经验;还据说,参加研讨会的20多名省内外专家对“三问”给予了高度评价。谈谈你对延安“三问”的看法?

参考答案:什么高招能引动如此积极的波澜?仔细看看这个 “三问”模式,“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本质指向是一而贯之,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思路上的调整,纪检工作的视野开阔了、范围拓宽了、方法灵活了,结果是纪检效能得到了提升。通俗概括,“三问”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早问、真问、主动问”倾向——— 因此“一早”,因此“一真”,因此“一主动”,为自己赢得了工作空间上的“海阔天空”。

所谓“早问”,就是把纪检过问的关口提前了——— 谁说纪检部门只能 “民不举,官不究”,只能等人家把恶果鼓捣大了才来收拾残局?“三问”模式把“有问题要问”扩展成“有问题要问,无问题也要介入问”,并且是在决策之前、执行之中和形成结果之后都要随时“问”。如此一来,事前、事中、事后都有了纪检部门的身影——— 随时发现,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随时“敲打”,能遏制不少干部的非分想法;随时监督,能最大程度减少滥权的损失。要强力反腐,更要强力防腐,为什么要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秉持的正是如此“反腐关口”前移的思维嘛。

所谓“真问”,就是得动真格的———不管说得多热闹,重要的是刀下得见菜,真的对干部要求严一点,下手狠一点。据悉,延安“三问”运行以来,共实施警示训诫648人,给予党纪处分59人,给予政纪处分37人——— 这是“三问”发挥效力最直接的表现。有人说,现在一些干部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糊弄。要我说,他们还是有怕的,最怕的就是丢了“乌纱”。你要是搞形式走过场,他比谁都能糊弄;你要是下硬茬,他比谁都害怕。所以,纪检问责关键还是要加大处理比重,真的让太平官们有危机感,感觉自己坐在火山口上,敢“不问事、不理事、乱办事”,自己随时可能下得台来“没有事干”才行。

所谓“主动问”,就是得“没事找事”,主动四处“管闲事”——— “三问”模式的监督对象很宽泛,管你这单位是暴露出问题还是没暴露出问题,管你这干部是违规吃喝饮酒还是工作不当,凡有“信息”处,都可成为“问廉人”。当干部们发现随时随地都处于纪检部门“放大镜”关照之下的时候,办事做官总是要掂量掂量的。“掂量”之后,“胆子”可能就没那么大了,事儿办得可能就没那么糟糕随意了,“擦边球、踢皮球”也就不敢想“球”就

“球”了——— 怕只怕“认真”二字嘛。

得承认,真要做到“问责一人、警示一片、教育一线”,还要有很多努力:比如问责处分的力度是否能够加强,大量的“警示训诫”会不会降低“威力”?比如,格外成立的“三问办”如何协调与纪检其他部门的管辖关系,他们的权力怎样监督才能避免“不听话就问你”的权力膨胀?再比如,各地操作中会不会造成 “选择性问责”的局面,鸡毛蒜皮的小事“问”个不停,真正敏感涉及到其他官员利益的大事就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干脆别过头去?

当然,指望一个“三问”模式浮出水面就立马解决所有反腐问题,未免盲目乐观了——— 一个新思路,总是要在不断的尝试、修正中才能逐渐成为可靠的制度。窃以为,“三问”模式最大的启示是:纪检干部不能安于现状,总抱怨自己的无奈与乏力——— 如果说当下的纪检部门真的存在某种尴尬的话,那么这种尴尬也不是绝对的,只要肯在工作范围上、工作思路上、工作方法上多动脑子多创新,更宽阔的工作局面还是有可能被闯出来的。所以,不要问“三问”模式能否包揽解决所有矛盾,而要问延安首创的“三问”模式在各地还能怎样被完善、被发展?毕竟,在反腐问题上任何一点创新,都被民众殷殷期待。

四十五、社会事件:曾在全国引发轰动的原天门城管打人致死案在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孙代榜、熊巍、鄢志明、胡落红全部翻供,否认曾直接殴打被害人魏文华,并指出当初认罪是因为天门市公安局的“严刑逼供”。 谈谈你对天门城管案被告翻供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令人错愕而猝不及防的后续消 息,当人们冀望英雄的在天之灵早日得到告慰、犯罪嫌疑人早日受到应有惩处之际,孰料,四名被告全部翻供,不仅否认曾直接殴打被害人魏文华,还指陈天门市公安局严刑逼供。消息一出,网民愤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纷纷自告奋勇要替天行道。

应该说,网民的冲动和愤怒可以理解,毕竟英雄不能白死,在城管整体形象欠佳的语境下,网民表达对四名翻供被告的恨,一定程度上说是对整体城管的不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翻供对被告人而言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谁也不能剥夺,如果真如被告人所称,当初认罪是因为天门市公安局的“严刑逼供”,这供不仅要翻,相关逼供者也应受到惩处。当然,在真相诡谲未明之际,被告翻供是出于求生本能,希图逃于惩罚,还是果真被严刑逼供,尚需要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拨云见日。

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际,我们不妨做一假设:这四名被告没有翻供,而是老老实实地低头认罪、引颈就戮,我们是否就可以释然了?不!因为即便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多也只是完成了自我救赎,无法救赎的城管制度还横亘而在。其实,四名被告何尝不是制度的牺牲品,我相信他们原本不是十恶不赦的,是制度的恶激发了他们人性的恶,一定程度而言,他们也是为不合理的制度买单。

犹记得,天门城管打人致死事件甫一爆发,便激起了舆论强烈反响。有网民追问:孙志刚死了,用生命让我们反思了城市收容制度;魏文华死了,用鲜血让我们拷问着城管制度。城管制度无论何去何从,都必须进行大的手术。遗憾的是,结果并没有如此简单,事态的发展就如此吊诡。

毋庸置疑,天门城管打人致死事件的要害在于,它不是偶然,也不是孤例,它暴露了城管存在的制度性病灶,它甚至引向了一个命题——— 城管存废之辩。城管到底有多少权力,又有多大自由裁量权?也许一时很难说得清,有人粗略统计,城管的执法覆盖13个领域:市容、环卫、城市规划等,拥有三百多项职权,有城管队员甚至自称,只要没人管的事儿民众就会找城管。

权力如果缺乏有效制约,必然伤及合法权利。权力越多,权力的触角越容易旁逸斜出,就越容易危害民众。因此可以说,当前诸多因城管执法引发的悲剧,往往是源于体制积弊,诚如学者所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体制上解决问题,就会有两种极端结果,城管要么暴力执法,要么不作为。在当前语境中,取消城管,或者让城管不作为,可能不太现实,惟一可行的路径就是约束城管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城管执法时“循规蹈矩”,保持克制。

总之,即便四名被告认罪态度良好,我们也不能释然。即便不废除城管制度,也需对城管体制进行大手术,否则,就难保悲剧不会重现。

四十六、社会事件:今后,河北公务人员在履职时将面对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出现三次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将“辞退没商量”。对于“三次”之规,参与起草这个办法的河北省纪委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次数太多,难以体现制度规定的约束力,而次数太少又不能体现教育为主的原则,况且惩处太重,也难 以真正落实。(8月23日《法制日报》)。谈谈你对公务人员不作为出现三次再处罚的看法?

参考答案:剑还没亮,就担心治不了对方的死穴,一方面说明这个制度本身有漏洞,有可乘之机;一方面说明制定者缺乏执行制度的决心和勇气。对付公务员潜规则,看瓜别怕偷瓜,否则,“三次”之规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次”之规,本身其实是给公务员的潜规则一个“台阶”,给不作为、乱作为者一个缓冲的余地。

“三次”之规,至少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跟进和保障。一是要有严格、完善的举报制度和监督处理规定。二是要“准、狠”。准就是要证据确凿,不能捕风捉影;狠就是要处理力度一步到位。“三次”之规就是容许一个公务员至少可以“玩”三次潜规则,这里就又存在了一个制度执行的漏洞:谁来监督“三次”之规的执行,又如何保障第三次“辞退没商量”?

再说说“三次”之规的制定者为何底气不足。“三次”已经体现了制度规定的约束力缺乏。参与制度的起草者担心“次数太多”,说明担心执行力度的疲软和松垮,或者说制度缺乏保障执行的后盾。担心次数太少不能体现教育为主的原则,又明确说明惩处太重,难以真正落实。说明“三次”之规在起草时就已有“边打边摸”的基调,不准备让谁“难过”,见不得谁“难过”,更没让谁“难过”的底气。“惩处太重,难以真正落实”,说明“推辞没商量”如果没严格的制度保障,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最后“教育”一下,大家相安无事。

“一推二拖三拒绝,先吃后拿再报账,名为检查实违法,‘赞助’摊派一齐上。”这些公务员的潜规则让群众深恶痛绝,还“哑巴吃黄连”。“三次”之规,算是看到了公务员潜规则

的实质,点到了穴位上,是不是点到死穴,关键是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程度。否则,这个“三次”之规,只能是个纸老虎,吓吓人而已。

四十七、 社会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之后,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000多万名共产党员自愿参加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已交纳特殊党费近90亿元。不仅如此,眼下支援还在进行,感动尚未停止,“特殊党费”的总额和交纳的人数还在不断攀升。谈谈你对“特殊党费”的看法?

参考答案:透过一笔笔“特殊党费”,我看到以下几个可贵的特殊:

——特殊奉献。在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是党员,我带头”成了全国各地广大党员的共识。他们主动带头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倾注一片真心、表达满腔热情。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离退休党员,也争先恐后交纳“特殊党费”。笔者所在支部一位离休老同志深情地说:“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连宝贵生命都献出来了,我们为灾区人民捐点款物算得了什么?”在抗震救灾特殊战场上,不少党员干部面对家中房屋倒塌、亲人遇难,来不及料理后事、熨平创伤,便毅然投入战斗。他们说“我是党员,我先上”,舍小家,为大家,用汗水和血肉、付出和牺牲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共产党员的特殊奉献精神,生动地展示在大庭广众面前。

——特殊责任。汶川特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也震撼着广大党员的心灵。自地震发生以来,人们清楚地看到,在抢险救灾一线奋不顾身、无私无畏,冲在前面的是共产党员;关爱灾民、组织受灾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积极带头的是共产党员;心系灾区、踊跃捐款捐物,走在前头的还是共产党员。某机关一位普通党员说得好: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诚如斯言,各地广大党员以交纳“特殊党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所有这些,既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责任,也赢得了亿万群众的交口称赞。

——特殊品质。“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体现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能够站出来,敢于豁出去,舍得献爱心,真心诚意地为党分忧。5月18日中组部有关交纳“特殊党费”的通知发出后,从中央首长到地方党委领导,从各级党员干部到广大一线党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慷慨解囊,主动为灾区捐款,用交纳“特殊党费”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灾区的深切牵挂,转化为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支援抗震救灾,支援灾区人民。这些无疑是共产党员特殊品质的最好体现。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数十亿“特殊党费”,折射出全党上下立党为公、心系群众的党员意识,折射出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句成语叫做“一呼百应”,透过一笔笔“特殊党费”,人们分明看到的是“一呼千万应”,这不正是广大党员强烈组织观念的生动写照么?更令人感慨的是,就连很多入党积极分子,乃至普通群众,也主动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试想,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一个政党、哪一个组织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股特殊力量,既是夺取抗震救灾

特殊斗争全面胜利的希望之所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

四十八、社会事件:为了使江西南昌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有人投机取巧,使得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了这项政策,江西省政府办公厅通过用短信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省长、分管副省长、南昌市市长的手机号码,接受廉租住房违规举报。谈谈你对江西省长公布手机号的看法?

参考答案:支持观点:

□政府要员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也确实称不上首创,但是一名堂堂省长公布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确实是不多见。但是一省之长的号码可不是说公布就公布的,作为公众人物,保护自己的隐私是很有必要的,并且非常的必要,这确实需要魄力。

□省长公布私人手机号此举确实是英明,因为它真正沟通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人民和领导干部相互沟通、互相关心、互相信赖,公仆才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才是公仆的人民。

□省长如此公布自己的手机号,提高了高级领导的亲和力。一个领导的亲和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度,所谓“父母官”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感觉到父母的关怀一样无微不至,虽然由于人太多了,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呵护,但是,最起码让群众在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就像孩子受到委屈一样,可以告知父母官,这样就是亲和力的体现。

□此次公布省长以及重要领导的手机号码,让百姓看到了政府真心服务民众的决心,看到了政府高层人员的魄力和胆识。这样一来,政府的公信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老百姓也愿意配合政府解决问题,消除矛盾。

□江西省长率先打破传统束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接受群众举报监督,封疆大吏与平民百姓可以互动交流,无疑顺应了时代,满足了民意的诉求,是一个权力去魅的有益尝试与可喜进步。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意味着民主、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稀疏平常地运作,直面民生,这于官于民都是一个福音。

□手机号码的公布,为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投诉,更是欢迎广大百姓对政府监督的做法。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了解政策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民意,工作是否深入民心。这个号码还是一面镜子,通过它,省领导无论是从自身的功绩还是政府的作为,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考样本。

反对观点:

□公布省长的手机号可以作为一个应急措施,但并非是长久之计,良好的制度运作甚于领导的亲历亲为,再伟大的领导人都不可能亲自解决百姓的所有问题,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相反的情形:找政府不如找法院,找市长不如找律师。

□省长热线不能仅仅是姿态而已,应该是一种切实传递民声的运作机制,因此,就应该公布这个热线到底是怎样运作的。要真的能够坚持接听并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电话,那么就需

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或者说小组)。省长要成立这样一个部门,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其工作职责是什么?这都应该向全社会公开。

□通过被打爆的电话我们不难发现,有太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有太多的话要对自己的“大人”说了。为什么百姓不去找相关的部门,很显然要不就是“言路”被堵塞,要不就是问题难以解决。那么有关职能部门为何不能像省长一样倾听百姓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呢?为何最后还得给省长大人打电话呢?

□无论省长、市长,无论接电话还是当面交谈,一个人只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把民生问题解决的全部指望都集中在省长市长这几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况且个人精力有限,如果在解决群众问题中有所疏漏或者顾此失彼,好心办坏事,岂非留下更多隐患?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难道不是应该依据法律来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吗?公布再多的号码,不如切实保障一条政策的执行。

□公布手机号的确有短暂的特效,那些想要举报的老百姓之所以兴奋,不过是期待偶然中和省长亲自通话,让举报得到省长的批示,从而让有关部门不得不重视。然而,省长手机是谁接的?如果由秘书、助理代接手机,这和各地已有的“市长热线”有什么区别?既然市长、省长不能总是亲自接听,那为什么不用座机呢?大家兴奋的就是手机这种“亲自接听”的感觉,哪怕只是一种幻觉。

四十九、 社会事件:为有名的能源大省,山西煤炭运力一直是瓶颈。山西省政府目前正计划投资千亿修一条铁路货运专线,遭到铁道部阻挠。地方政府的报告中,铁道部占股30%%,而在铁道部的报告中则要求占股35%%。其实争论焦点就是地方政府占据主导权还是铁道部占据主导权。谈谈你对部门利益之争的看法?

参考答案:铁道部之所以阻挠山西省政府修建铁路货运专线,是因为山西省政府的拟建报告一旦成行,铁道部就失去了主动权和控制权,换言之,该计划损害了铁道部的利益,动了铁道部的奶酪,铁道部因而不爽,而生阻挠之意。

这方面的例子可谓多矣,多到俯拾皆是,让人见怪不怪的地步了。燃油税改革为何迟迟难产?持续10多年而无法破冰,背后隐匿着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交通部门这三方的利益。新医改方案久久难以面世,一直隐而不发,有学者指出,该方案的出台一再延迟,不是缘于学者的争议,而是受制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博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最后的方案将是一个折中的、妥协的方案。坊间曾如此描摹一些部门争夺利益的姿态:许多行政机关对待有利的职责(收费权、审批权、处罚权),就像橄榄球比赛一样,你争我夺;对待利益不大的职责,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惟恐落在自己身上。如此辛辣的描写,可谓传神而入木三分。

部门利益一挥拳,公共利益就受伤,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显而易见,诸如医改方案不出台,燃油税改革难施行,最终损害的是公共利益。部门利益破坏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总代表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整体行动,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蔓延成了社会差距拉大的一个因素,激化了社会不公平感和阶层之间对立的情绪。正因为部门利益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并最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共利益,才迫切需要革除这一畸形的现象。

权力可以妥协,公共利益却不能被弃置一旁,而让部门利益一逞私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遏制部门利益委实不容易。1983年出台海上交通安全法,当时遇到一个尖锐的问题,远洋船队如果不服海上交通监管部门的处罚,能不能到法院告?国务院提的草案没有规定,常委会委员提出必须规定,如果不服可以上法院告,于是加了一笔,这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交通部长副部长不赞成,主管部门不赞成就不好执法,主管部门思想不通不能硬通过,得沟通。最有分量的一次沟通是当时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彭真,带着四个副委员长找交通部长谈话。由此,亦可看出部门利益之坚不可摧。

悠悠万事,公共利益最大。无论如何,部门利益必须从属于公共利益,因为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出台还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其最终指向都是最广大的民众,广大民众才最有发言权,如果反倒成了少数部门自肥的工具,恰恰与公共政策的本质背道而驰。何以避免权力部门化,公共利益部门化?建立利益回避制度或可一试。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制定公共政策,让那些利益相关部门避嫌,起码界定清楚这些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五十、社会事件:日前,一些公务员在社会交往中,发现他们都以“某总”互称。“某总”一般是称呼企业老板,有时为抬人身价,我们也称一些小本生意人为“某总”。可作为机关干部,具有公务员身份,又不做生意,咋也称起“某总”来了呢?如今,这种称呼时髦!一些领导干部还习惯于下属称自己为老板呢!谈谈你对公务员称“某总”的看法?

参考答案:市场经济社会,老总、老板是财富的象征。老总、老板意味着住豪楼,食珍馐,行有香车宝马,穿是世界名牌,无限风光,无尽奢华。老总、老板还代表一身霸气,一手遮天,谁不听话,立马炒你鱿鱼,让权力欲得到尽情释放。当不上真老总、老板,被人叫声也感觉舒服呀!这种时髦的称呼,把当今“一切向钱看”不良社会风气下,公务员对政府这个政治实体与企业这个经济实体的严重混淆,对自身角色认同及其权力定位的严重问题揭露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政府和企业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官员与老板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绝不能“并轨”。政府是一个政治组织,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如果说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获取的主要利润通过“金钱”来体现;那么城市经营的理念就应当是“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获取的主要“利润”是社会公民的“满意度”。而企业老板则是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主人,它的基本职责是保证利润的最大化。公务员是政府的“雇员”,是人民的“公仆”,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具体落实者和管理责任的直接承担者。二者的追求有天壤之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混淆政府与企业、公务员与老板这两种身份,必然带来严重问题。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把政府当成企业,强调企业化运作,在别人叫和喊自己为“老板”的浓厚氛围中,俨然也把自己当成了真老板,于是像老板一样豪华办公、吃喝的排场越来越大、应酬越来越多、车越坐越好、城市广场越建越离谱、自己的官邸越建越大,最后发展到官商勾结,离公仆形象和服务型政府越来越远。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社会和谐,而且还严重腐蚀干部队伍,使贪污腐败有禁不止,败坏社会风气,破坏政府形象。

在现代社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政府和官员本身并不是件坏事。官员可以学习“老板”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学习他们不因循守旧,永不满足,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过多的科层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等等。但如果把政府当作有限责任公司,把官员当成老板,就完全违背了政府的传统定位。

五十一、社会事件:武汉市洪山区的蔡女士日前来到广埠屯工商所投诉,称自己9岁的儿子在南望山小学旁的副食店买了一张“流氓证”,自己差点气疯了。广埠屯工商所执法人员立即找到该副食店,在店内发现不但有“流氓证”,还有五颜六色的“处女证”、“泡妞证”等。“泡妞证”下方竟写着“中国坏男孩协会颁发”字样,“流氓证”的正上方则写着“有效期100年”,每个证的内页都有编号,姓名、性别、家庭地址等。(8月28日《楚天金报》)。谈谈你对校园不良证件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是流氓我怕谁”是前几年很流行的一部文学作品的名字。但那样的作品是针对成人的,其观赏对象并非少年儿童,那不过是成人间的文学娱乐。可是,眼下出现的“流氓证”、“处女证”、“泡妞证”等,却是针对儿童的游戏,没有丝毫艺术含量,却很有可能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小学生们买“流氓证”、“泡妞证”,觉得是很“酷”的证件,拥有这样的证件很神气。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以为“流氓”并没有什么不好,做个“流氓”很好玩。这样的游戏真让人担心,以低级趣味做游戏内容,会不会诱导儿童在不自觉中建立是非不分、好坏不辨的模糊人生概念呢?

小学生对持有“流氓证”之类的游戏感兴趣,或许是受了有关不良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剧中的青少年角色,语言油腔滑调,行为玩世不恭,经常说脏话,比着表现“流氓形象”。有的情节直接把一些成人行为搬进儿童节目,少儿节目成人化,低俗化,使青少年不断接受不够健康的文化信息,因此才引起了他们对“流氓”文化的兴趣。

再往远的说,成人间推销“我是流氓我怕谁”之类的“文学艺术”,多少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一些误导。你以为是“艺术”,孩子们却看成了时尚,感到很“酷”,是有这个可能的。每当这类成人“流氓艺术”面世之后,哪一次不是很快就成了孩子们的流行语?所以,杜绝文化低俗必须先从成人文化开始。

社会低俗文化,从成人节目到青少年节目,终于发展为直接向少年儿童推销低俗行为,这样的过程应该引起社会的警觉。对于这种现象,不仅工商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社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直接向儿童推销不良文化,不仅违反了工商管理规定,可能也违反了文化管理规定和治安管理规定等,应该全面严肃认真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否则,为了商业利益,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青少年推销低俗文化。要坚决杜绝“流氓证”之类游戏对儿童的腐蚀。

五十二、社会事件:作为中房集团这一国有房企的老总,孟晓苏很少直接批评政府政策,但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地产30年成果展”上演讲时,他直截了当地亮明自己的观点:房价大

涨是因为宏观调控搞乱了供求关系,楼市拐点是媒体裹胁开发商炒作出来的,什么价格都可以降,只有房价万万降不得,无论自住还是投资,现在都该出手了!(8月27日中新网报道)。谈谈你对房价降与升的看法?

参考答案:孟晓苏演讲内容来看,他无非是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有误;二是房价下降可能带来危害。

稍微分析一下孟晓苏的观点,就会发现有些问题。从国家对房市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来看,无论是“国八条”、“国六条”还是其他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都是为了稳定房价,给虚高的房价“降火”,怎么能说是“搞乱了供求关系”呢?

房价下降真会造成类似香港或者美国那样的结果吗?房价下降,的确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前提是,房价是合理的。当前中国的房价合理吗?答案不言而喻。经过近几年的暴涨,房价已经严重虚高。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下降只不过是一种理性回归,这不但无碍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从报道中看,孟晓苏也承认,目前房价没有跌,而是在涨,只是涨幅比去年下半年低了很多。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既然承认房价还是继续上涨,为什么又要说“什么价格都可以降,只有房价万万降不得,无论自住还是投资,现在都该出手了”之类的话呢?

一边承认房价还在继续上涨,一边却一再强调“房价万万降不得”,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眼光来看,孟晓苏分明是在帮开发商们说话。在商言商固然不错,但孟晓苏作为国有房企的董事长,说出这番有伤百姓感情的话,就有点不妥了。而他在网上遭到网友们的“拍砖”,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五十三、社会事件:两则城管的新闻。一则很扎眼,《现代快报》称,南京一家卤菜店老板,因要不回城管没收他违规放于门外的灯箱,气急之下在门口张贴“市容和狗不得入内”的标语;另一则很惹眼,据《春城晚报》报道,昆明五华区城管25日成立一支由15人组成的城管监察女子中队。她们身高160厘米以上 ,年轻形象好。力求通过“铿锵玫瑰”女性柔情的温和执法思路,改变城管给人缺乏亲和力的“习惯”形象。谈谈你对两则城管新闻的看法?

参考答案:相信大家看到这样的镜头心里都挺难受的,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者,原本是一座清洁、和谐、安适之城的忠诚呵护人,却被百姓写出如此不雅的标语来表达内心感受,来为城管刚性执法这般矮化“定位”。店主张贴这种带侮辱性标语的行为固然不对,即便闯入公众视线的这一条“最牛标语”尚是极端个案,但作为现行城管体制的意识层面理应全面深思:到底是谁的错?是一股什么样的内力推动着商贩写出此等标语的?

之所以城管给人留下缺乏亲和力的“习惯”印象,不是执法者都是男儿汉,未有组建身高160厘米以上的靓丽女子中队的缘故,而是不少执法者本身没有充分从人性的角度考量。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理应本着“以人为本,积极助帮民生”原则;一座宽容而大度的城市,它一定具有善待屋檐下的每一名公民的美德。如果执法者脑中时时常驻“以人为本”思维,他们到卤菜店门前,就不会直线型执法,简单粗暴地取走灯箱。而会先期提醒灯箱违规

置放,会人性化地让店主自纠违规行为。

况且,作为人民的公仆,公共环境的监护者,还应怀着对百姓民生维艰的充分敬畏之心。在对待小商小贩上,执法者不应以过度的“刚”去震慑他们,而应据客观实际,充分放大人性化执法的维度空间。比如,夜深人寂时,一个置于店前的灯箱真的就影响了城市之美吗?往来人流与车流极少的情况下,执法者何不切合实际,夜晚在不影响公共秩序的情况下,让灯箱的置放空间稍许宽松一些呢?果真如此,这名店老板是断不会写这等标语的。

百姓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为百姓谋福祉,谁就能得到百姓的肯许;谁专图自己方便和痛快,粗暴追着小商贩满城跑,谁便会看到百姓撰写的“讽刺标语”。作为城市守护者,须将人性化思维贯穿到管理始终。而商贩只要管理得好,他们是我们城市之福。这就需要城管转变服务意识和管理职能,由过去的“捉老鼠”式的刚性执法,尽快转变到维护秩序和环境卫生的柔性执法上来。

五十四、 社会事件:镜头一:08年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镜头二:08年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住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

镜头四: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你认为群体性事件突发对基层执政有那些启示?

参考答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纵观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这几起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对云南官员提出严厉警告。

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而这种越来越与群众疏远冷漠的工作作风,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政绩评价体制有关。因此,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干部的升迁考核一定要反映当地百姓的民意。惟此,才能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状。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夏学銮说,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长申贵荣说:“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种‘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目前,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及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的行为越来越出现强制的暴力趋向,这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十五、 社会事件:办了13届的兰洽会2005年暂时停办了。可以肯定地说,13年的兰洽会,既有辉煌,也有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兰洽会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成本与成效”的“口水战”,在舆论和鲜花中谢幕,暂退经济舞台。谈谈你对政府办节会的看法?

参考答案: 招商引资本来是件好事,适当地办些节会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两项经济活动一旦同“政绩工程”挂上了钩,就完全变了味,跑了调。由于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绩效是以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主要指标,为了体现政绩,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通过拼命招商引资来拉动GDP等指标的增长。“这样,招商引资就成了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绩工程,部分市县把招商引资强调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形成了高压态势。”

高压之下出虚假。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有些地方只好把意向性的洽谈项目当成了合同项目,把历年来的引资成绩经过“技术处理”后变成当年成绩,把计划中的目标当成了实现的目标。不切实际的全民招商和高压手段下达指标,只能导致一级糊弄一级,弄虚作假的事就不断发生。

办节会就是为了招商,成效突出者必然要重赏、重奖,这个逻辑本身就是信奉教条主义。有些地方为了寻求招商引资新突破,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信条,开出了一系列“重赏”、“重奖”条款。先奖物后奖钱,近几年又时兴“奖待遇”、“奖劳模’,甚至“奖党员”,

这是一个不和谐举动。

对于县级城市 举办的节会,有关专家进行了总结,从节会的类型来看,有的是固定时间按年度或季度办,有的临时动议随时办,还有的为迎接某领导视察而突击办。“这些节会的特点是相同的:一是要花一笔巨款请明星大腕造势,其后又让财政买单。二是上级领导必然到场鼓励、支持,参加节会的领导级别越高越好;三是必请一批外商到场,真外商不够,假外商来凑数,签个意向性合同算政绩。四是来宾必获一份精美纪念品,节会结束后必出一批大成果、媒体上宣传招商引资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几个亿。”

目前各地的节会存在一个很大的错位,没有为客商服务,而是地方政府的“自娱自乐”。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出面掏钱办的展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扰乱,“会展不经济”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一方面是政府管理无序或者关心过火,另一方面是企业眼睁睁看着是泡沫,为了争面子或者顺乎领导意思,还偏要往里面扔钱。而两厢情愿的结合正好迎合了政府的好大喜功和商人的急功近利心理,这样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节会是商业活动,既是商业活动,就必须由市场来决定,只有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找准定位,才是惟一的出路。“节会若能走出政府包办的圈子,尤其是县级政府办的节会,有可能在目前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更大的辉煌。”节会是市场经济中信息交流和推广的平台,其中应该少一点政府行为,多一些市场运作。“政府参与得越多,好心办坏事的概率就越大。从概念上讲,把自己的钱拿到自己的地方来花,等于左口袋里的钱放在了右口袋里,没有带来增长点,其结果是赔钱赚吆喝。”

五十六、社会事件:08年8月28日,一篇题为《掌控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的文章出现在某网站上,文章末尾署名为“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现中海油高级研究员”。这是邱晓华2007年1月份被“双开”消失后,首次以大型国企的高级研究员身份亮相媒体。谈谈你对邱晓华复出的看法?

参考答案:看得出,媒体对邱晓华的“复出”颇感意外,因为在以往,高级干部违法违纪被查处后送进监狱的,就再没有“复出”的机会了,除非是冤假错案。而从法治的角度讲,邱晓华从两年前的“消失”,到现在的“复出”,其实都很符合逻辑。

中央纪委两年前查处邱晓华,是严格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的要求进行的,对他严重违反党政纪的错误给于了开除党纪、开除公职的处分,并将其涉嫌违法的受礼和重婚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依法对其判处刑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统计局长”、“高级知识分子”当然都不在免罪之列。

其次,有关部门按照中纪委监察部的处理决定和建议,将其清理出了中共党员和国家公务员队伍,剥夺了相应的权利,司法机关对其施以相应的刑罚,在其已经接受了纪律和法律的相应处罚后,其罪责已经消失,只要没有新的罪责,就不得再受任何处罚。这就是刑法的罪当其罚,罪得其罚。而从刑罚结束的时候起,邱晓华就是一个自由、无罪之人,他可以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

最后,在邱晓华失去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身份后,按照规定,他将不能再在国家机关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企事业单位任职,也不能在一定的期限内申请入党。除此之外,

邱晓华享有普通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他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他可以自由地工作、生活,包括从事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成果。按照媒体所说,他被中海油下属的研究机构聘为研究人员,并不违反有关规定。

但是,依我看来,对于邱晓华的“复出”,真正的意义在于:

第一,他让我们看到,纪律和法律处罚的目的,既要让违法违纪者受到惩罚,更要让他们受到教育,惩罚和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洗涮罪过,重新做人。所以衡量法纪处罚的效果好差,既要看他思想上有没有受到教育,还要看他行为上是否积极悔过自新,从新做人做事。如果一个人受到法纪处罚后从此自暴自弃,消沉下去,碌碌无为,这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法纪的失败和社会的失败。所以,无论执法者还是社会都希望看到受过处罚的人洗心革面,重新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成为社会的积极分子,重新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贡献。出狱后的邱晓华,仍然心系国家的宏观经济,积极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建言献策,是令人欣慰的事情,正所谓“至耻而后勇”。

第二,从反腐倡廉工作的角度讲,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从来就不是要把违法违纪的人都一棍子打死,更不是要把他们都推向党和政府的对立面,推向社会的对立面。全国每年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干部多达十余万人,绝大多数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后,都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继续工作,或到新的岗位重新开始自己的工作,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同志;十余万人中只有几千人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被清理出党员、公务员队伍,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顽固不化的人以外,其他人仍然会成为遵纪守法的普通公民。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说,他们仍是我们需要团结、教育、帮助的对象,仍是我们需要尽心保护、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同样是人民的一分子,是我们党执政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拥护者,是我们事业的支持、参与者。

我们党的队伍决不能容忍一个违法乱纪的党员,不论他为党作出过多少贡献;我们的国家机关决不能容忍一个违法乱纪的高级干部,不论他具备多高的才能;但我们的社会完全能够宽容和接纳一个有污点的公民,更不会随意抛弃、埋没一个有用之才。在一个走向法治的社会里,道德与法律、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是十分明晰的,邱晓华因违法乱纪而从国家统计局长的高位上“消失”,又在出狱后从中海油下属的研究机构中“复出”,这一经历已经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常态,而不是特例。

五十七、社会事件: 2008年7月28日,湖南省耒阳市公安局局长肖强等人案件的开庭在衡阳某监狱进行。7年前,他荣膺“任长霞式公安局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打黑英雄”荣誉称号;7年后,他被自己发动的打黑风暴席卷,锒铛入狱。在此次庭审中肖强被指控犯有徇私枉法罪、贪污受贿罪及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8月26日 人民网)

曾是台上耀眼的政坛新星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因索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500多万元,8月25日被海南省海南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由此成为海南省目前查处的金额最大的腐败分子。在海南,谢明中一向“口碑不错”,他能说会道,“敢闯敢干”,经常在大会上脱稿演讲,一讲几个钟头,一度曾以“百年一遇好书记”闻名,出事之后社会上颇感意外。 (8月27日 新华网)。谈谈你对“明星官员”“打倒”自己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f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