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01 21: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摘要 在中国的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发展好城市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交通规划不能只考虑交通方面的问题,而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相结合,根据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认真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一体化模型,阐述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建议。

关键字: 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速,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很快,各个城市都对城市交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规划和建设。但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只考虑了交通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也忽略了城市交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消耗。最终导致了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不合理,虽然大力发展城市交通,但城市交通阻塞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环境也造成了影响。因此,理清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城市交通和对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辅相成的。首先,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的根源,城市的土地决定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发展模式,不同的城市根据其自身的土地利用状况会有不同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其次,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式会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成重要的影响。

城市土地的利用与交通也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城市不断发展,土地被不断利用的同时城市人口增加,这就会使城市活动增加进而影响城市交通的发展,而城市交通改善之后会带来新的城市活动和土地利用。但是当城市的土地利用过度时,就回反过来制约城市交通的发展,而城市交通发展的停滞会影响城市的容量,从而制约了城市土地的利用。这种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土地利用土地价值出行选择可达性城市发展交通规划交通需求 图1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

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划是由其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决定的。对于城市中心比较集中的城市,城市交通需求在市中心比较大,而在市郊地区的交通需求很小。而对于城市中心比较分散的城市,城市交通需求比较平均。对城市中某一区域的土地过度利用时,必然会导致这一区域的城市交通拥堵,从而需要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土地的利用程度会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规划,而城市交通的规划和供给会加强城市发展自身的可达性,并影响到土地利用的状况。所以,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是一体化的,对其一体化的研究是解决城市土地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一体化模型 2.1 建立模型的要素

首先是土地利用的模型,包含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以及总人口等要素。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小的方面也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公式如公式1所示:

X?公式中:X——城市化水平;

P2?A1 P0(公式1)

P2——非农业人口;

A1——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

城市化水平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土地的利用模型,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的就业机

P0——总人口。

会以及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的用地变化等因素。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型如公式2所示:

?1?f(?1,?2,?3,?4,?5,?6)

公式中:?1——可提供的土地总需求量;

(公式2)

?2——新建筑物的需求量;

?3——城市居民出行总量; ?4——城市居民工作类别; ?5——城市环境空间结构; ?6——城市交通的需求量。

其次就是城市的土地开发模型。城市的土地开发是不断随城市发展程度而变化的过程,对应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会有相应的土地开发规划。土地的开发规划要考虑如城市人口、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环境和交通、城市就业情况和城市社会状况等因素进行总和考虑。城市土地开发模型的

形成过程大致是,已知了城市中支柱产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所占的城市土地面积,根据员工的工作和居住地来对城市交通出行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各个地区的城市人口数量,通过支柱产业部分的城市人口数量来确定非支柱产业部门的城市人口数量,从而得到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土地开发规模。城市土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此地区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人口数量,所以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时机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综上因素所述,城市的土地开发模型如公式3所示:

?2?f(?7,?8,?9,?10,?11,?12)

公式中:?7——支柱产业部门;

(公式3)

?8——非支柱产业部门;

?9——各产业部门的就业家庭的总数;

?10——政府对城市用地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 ?11——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水平;

?12——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就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是否满足城市人口出行总量和城市发展速度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城市人口的总量在不断变化以及城市中心的迁移所造成的城市聚集中心的移动,城市交通的聚集地区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公共交通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节奏,并且要和城市土地利用的不走保持一致。除此之外,私家车给城市公共交通所带来的压力也不能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城市人口已有能力购买私家车。要及时的宣传正确的出行观念,避免对公共交通造成巨大压力。综合以上因素得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型如公式4所示。

?3?f(?13,?14,?15,?16,?17,?18)

公式中:?13——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公式4)

?14——城市活动聚集中心的变化;

?15——城市人口出行活动的需求量; ?16——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总运输量; ?17——城市人口拥有私家车的比例;

?18——城市家庭人口的出行观念。

2.2 建立一体化模型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和公共交通的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城市的合

理规划和发展、稳步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行。这三方面相互促进有相互制约,一定要找到一个三方面共同发展的契合点,三者要均衡发展,任一方的超前或落后都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破坏。

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和公共交通系统三者,在每一方发展的同时都要考虑到其他两方的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考量各自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发展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三者的共同目标就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三者要合作彼此之间达到平衡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综上所述,在城市的发展中,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的开发者和公共交通建设部门分别代表这三方的参与者,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发展过程中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一体化模型的过程,如公式5所示:

p(?)??Pi(?i)

i?13 (公式5)

公式中:?1——土地的利用方式;

?2——土地的开发者;

?3——公共交通建设部门;

其中P代表参与者i类的概率。三者之间的发展相互影响,每一方的发展比例的增加i(?i)和减少都会影响到其他两方,但三方的各自发展比例达到均衡时效果最好。即能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3.城市用地结构和交通规划现状

城市用地对其土地用途有着很明确的划分,一般按照功能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而对于很多大城市,有对以上三种用地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比如商业用地根据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分为中心商业区、城郊商业区和小区商业去等;工业用地可分为重工业用地、轻工业用地和服务业用地等;居民用地根据城市居民的收入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居民用地等。当然,各类城市用地会相互交错,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结构都是采用的单一中心的结构,即只有一个城市中心,并且一般都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这种分布造成城市中心过于集中,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交通压力较大和环境压力等问题。比如南京主城区,主城区以旧城的城墙、护城河为边界,旧城区内人口数量较大,商业中心和居民的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都比较集中,并且现在这个城市中心的趋势还在不断被强化,使得这一区域的人口密度很高,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都比较大,城市开发和交通建设都受到

严重的制约。

而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对整个城市进行多中心布局,将城市中心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位置,避免过于集中。把大城市根据区域间的联系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再布置一个交通中心,以这个交通中心为核心,周围建设主要的商业区和服务业区,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使得各个区域能够独立运作,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商业生活区域。对于南京的旧城区而言,就是要在主城区的外围建设几个独立的城市中心,将原主城区的商业和居民分散在各个城市中心,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系统。使得城市居民在各自的城市中心就可方便的工作生活。

当前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规模过大,城市中心过于集中,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城市规模,城市土地利用的强度不合理等问题。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的转型期,城市也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城市用地的变化主要是将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向城市郊区迁移,从以前的单一城市中心向多个城市中心的转型中。现在,各大城市都在郊区位置建立新型工业园区和居住用地,加大对郊区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的建设,使各个城市中心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而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仍旧保持着单一城市中心的空间结构,商业区和服务业园区从城市中心向外发散,城市中心是商业、服务业、政府部门和居住多种用途。但在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中心土地价格急速上涨的情况下,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会越来越少,并呈下降的趋势,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在城市中心会逐步上升,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会不断增多,城市中心的消费人流量会进一步加大,所以城市交通规划就必须以城市中心为重点,全方位建设地铁、立交桥等城市交通设施,并根据不同时段的人流量动态调节交通流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郊区将逐渐成为下一个城市中心,城市的结构也将向多中心的区域发展,城市人口会随着城市中心的移动而随之迁移,最后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城市的交通规划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城市土地的利用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城市交通需求量,从而决定了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布局,影响城市的交通结构。而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比较发达时会加大城市的用地利用率,使城市中心的密集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使得城市的商业中心更加密集,改变城市的用地结构。

4.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优化

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加快城市各个区域的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个城市中心;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合理布局商业区和居民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观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是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重要枢纽,所以城市用地中交通用地所占比例不能太小,否则较小的城市交通网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流动和物流运输的目的。城市的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的结构,便利的城市交通会影响周围的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并给城市的居住用地提供更多的选择。当然,诚实的交通规划要使城市的交通流量能够尽量的均匀分布,避免部分地区的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过于集中给交通造成压力。

建设多中心城市结构,将城市的商业区集中,而将居住区和工作区分散在城市各处,发展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分散城市居民的人口分布和产业地理分布。提高城市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率,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压力,也可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必要条件,公共交通系统应该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在城市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合理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此外,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观念,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更好的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并减少城市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一直都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交通建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本文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一体化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且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优化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改善城市用地结构,建设多个城市中心;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提倡城市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改善人们的出行观念。所有这些结合起来,保证现代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劲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长安大学,2004.

[2] 毛蒋兴,闫小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关系研究. 规划师, 2002(7). [3] 贺奇,张大伟.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分析.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7期. [4] 曲大义,王炜.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系统分析.城市规划汇刊,1999(6). [6] John K -H.Quah. Weak axiomatic demamd theory. Economic-Theory,2006,29(3). [7] 刘澄清等. 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1999(4). [8] 侯立文,谭家妹.城市交通用地的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f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