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精品教学设计(附单元
更新时间:2024-06-09 1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怎么直接打印图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可直接打印)
第二组
本组妙析导航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内容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一《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意在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者其他中外伟人、名家有关童年生活的书,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1
本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组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 活的美好。 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2.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
本组课时分配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冬阳。童年。骆驼队》
2
2课时 《祖父的园子》
1课时
《童年的发现》
2课时
(儿童诗两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2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牧童X舟过安:X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词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那遥远的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那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一经作者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3
学情分析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样。可以说,读它们的时候,就好似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已久的古老的故事。
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川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他们学习占诗词的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来说,他们已经们了定的自学能力,三首古诗间自内容1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因此,理解起来较容易
教学建议 I.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产生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人手的原则。
比如《牧童》一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就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来体会实际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这样表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2.加强朗读和背诵。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
4
会,引导学生在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 题,引导学生深人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趣味。
4.课外,可让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童年趣事的诗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一次语文活动,把学生搜集和积累的古诗词拿出来交流,激发学生读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5 .教学本课生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对比或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扎实地写好生字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剥?读bao,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I.认识本课4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娟好、广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 想象诗词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过程与方法:
5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轻松地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感悟诗词中 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词句的意思。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准备好相关的工具书。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并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
6
2.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
情趣。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牧童义舟过安仁》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 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 两小童,收篙/ 停棹/ 坐船中。 怪生/ 无雨/ 都张伞,不是/遮头/ 是使风。
7
3. 再次诵读这两首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
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面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 )交流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
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
8
自己的感受。
C.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个1样的牧童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会在月光下想些什 么? 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 么呢?
(3)通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 )品读诗句,人情人境。
A.?叶渔船两小童,收高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的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 诗人喜欢吗? 为什么?
(3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探讨抒发
比较这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9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梳理板书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清平乐。村居》中描绘的情景,感知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意思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意思。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积累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10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感悟美丽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词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有感情地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 说说你的体会。 (3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白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11
总结:虽然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自创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搜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词。
梳理板书
清平乐。村居
茅屋 溪上 青草 锄草 织鸡笼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
12
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这首词,我主要采用?诵读体悟?的方法,引领学生读出音律,读出画面,读出情韵。 一、在诵读中感受节奏读出音律。
课始,从背诵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为学生首次接触?词?创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也为初读?词?提供借鉴的经验。
在和古诗的比较发现中认识?词?之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按照以往诵读古诗的经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律。在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朗读之后,教师请同学交流朗读,?集思广益?,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正音析义,让学生沉入言语,一遍一遍地与言语?亲密接触?。
借助图画,初步理解?相媚好??无赖?的意思,借助字典联系?剥香蕉??剥花生?等生活用语辨别多音字?剥?的读音,通过朗读下阕发现?莲蓬?的?蓬?在词中不读轻声,是因为古词讲究押韵。在经历了互相间的交流互补中,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朗读,不仅读正确读流利,还读出了节奏、停顿和音律。 二、在诵读中展开联想读出画面。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词也是一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短短的46个字,却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乡村生活图画。教学中,帮助学生把文字转换成图画,使文字有声、有色、有形,从而初步而整体地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13
?读到‘村居’,你会想到那些农村生活的图景呢??学生经验中的农村生活情景一下子被激活,通过交流,很快的,孩子们纷纷走近了乡村绿野,走近了农家小院,走近了牧童短笛……?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咱们反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发,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村居?的图画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丰富,由无声到有声,由静止到灵动,不断地呈现、更迭、立体。学生显得有些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纷纷表达在朗读?游历?中的?耳闻目睹?:?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小溪的两边,长满了青青的草,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正在说着悄悄话,他们是那样亲热,那样恩爱。??我仿佛看到了大儿子在小溪边的田间除草种豆,大儿子满脸汗水也顾不得擦一擦。?……读出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理解的过程,
在师生对话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讲解、指导、纠正、评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而且将辛弃疾笔下恬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画卷勾勒出来。
三、在诵读中激荡心灵读出情韵。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这首婉约风格的《清平乐村居》,是他被贬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下的,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如何让五年级的学生能够体察这份情感呢?
14
教学时,紧紧围绕一个?醉?字,通过诵读品味,带领学生走进?村居?,融入农家生活,引导学生充分将词中图画通过体验、想象转化成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刚才我们是远远地看,看到了很朴素、很简单、很清新的农家生活画面,其实每幅画里面都浓缩着丰富的内容,让我们走进‘村居’画卷,反复读用心品,你会体会到更多情趣,获得更多理解。?果然不出所料,学生经过琢磨?深?思,获得非常丰富而多元的理解,这些理解情意浓浓,是文本本身的,又是超越文本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感受的,但却是越来越紧地贴近词作,贴近词人的。
?夏日的午后,几杯酒下肚,老夫妻俩打开了话匣子,正在用吴侬软语说着悄悄话呢,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联系词作的上下阕内容,讲到老夫妻亲热的互相打趣,互相夸奖,体会他们生活的快乐和自在;讲到三个儿子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欣慰,学生从大儿子?锄‘豆’日当午?体会到他的勤劳和对老人的孝顺,从?中儿?编织鸡笼体会到他是那样能干,特别是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把静止的插图演绎成动画,小儿?无赖?立即跃然纸上,小儿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正是作者?最喜?的缘由。美好秀丽的村居环境,衣食无忧的农家生活,老夫妻满足而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他们陶醉,这是?酒不醉人自醉?! ?‘醉’的仅仅是‘翁媪’吗??教师的追问,使学生恍然大悟:‘醉’的还有辛弃疾!于是教师适时介绍辛弃疾的生活经历:?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更是一位有谋略、有才华、有胆识的英
15
雄豪杰!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的整个生命的重心,是念念不忘的抗击金兵,收复自己的故国故土,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然而他却屡次遭受奸臣打击而被贬官,一贬就是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他被贬居住在远离战场的江西上饶写下的。?
学生阅读了这段文字,感慨万分,辛弃疾之所以?沉醉不知归路?,就是因为他向往这种和平与安宁,他渴望结束战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至此,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学生的情,文本的情和词人的情水到渠成地融为一体!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课题?冬阳。童年。骆驼?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串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画面,营造出一种深沉广阔的想象空间。
全文语言平实朴素,通过怀念童年趣事,使我们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16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都还不是很成熟,感受活泼激越的情绪还比较容易,而要体会这种悠远伤感的情绪就比较困难。
林海音的这篇文章虽好,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教学时教师要多加引导。
教学建议 1.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人情人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本文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课题人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第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
第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学生熟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把握后,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本文语言质朴,作者的感情多融在这质朴的语言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从这质朴的语言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7
3.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咀嚼?的?嚼?读jue,?慢慢地嚼?的?嚼?卖jiao;?卸?共9画,第7笔是?提?等。
4.可以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有旧事》,也可以集体阅读《城南旧事》的片段,以教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钻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通过结合实际,激发对童年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
18
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四个场景,感受童年
2.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四个场景,感受童年的美好。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回忆童年的四个场景,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过程
19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1.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导人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随机板书:学咀嚼、谈驼铃、想剪驼毛、问去处)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我们来分析这四个场景。 二、批注场景,感悟画面
过渡: 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心品悟词句,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主的,批注了些什么。 A.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
20
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I )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一丑、长; 态度一一安静:
动作一磨来磨去、冒、沾、呆
(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读出天真幼稚的傻小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作者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人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者背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味子(),()。 B.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 )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个铃铛,走起来,铛、销、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销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1
I 这三句话都写到鸵铃声,请同学们来读读,边读一边想,这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2这驼铃市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此趣吗?
C 想剪驼毛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它的毛皮大块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重在肚皮底下。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的一勇,因为太不整齐了 D.问去处
(1)?谁??我?问得览名其妙,一门心思想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这孩子!?夏天,?我?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3.有感情地朗读这此句子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场面。
梳理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22
想剪驼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3.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了解描写方法,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读一一回顾画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回想一下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四个场景。(板书)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二、悟情一一留恋 画 面
过渡: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 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有骆驼)作者为什
23
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 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 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想: 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这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预想: 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增强节奏感,突出
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时间过得快,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留住,真希望它能像季节一样轮回,可它却像骆驼队一样,一去不复返,我怎能不为之伤感! (引读) 童年一去不还了! 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 (引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
24
声;她思念看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有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留恋之情倾注干笔湖,马了一本《城南旧事》。
3.品悟最后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 (指名读 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 )学生齐读。
总结: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上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肯定会让不少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像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三、布置作业
1.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2.写一件自己童年发生的趣事。
梳理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25
学咀嚼 谈驼铃 想剪驼毛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反思: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文中?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因为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因此,我在努力尝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我还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竟是如此
26
有趣,跟自己现在的生活经历似乎有点相似。于是,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我的极力推荐下,相信学生会相继到图书馆借阅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看,还有可能会观看《城南旧事》这部电影。
美中不足,其实在文章的最后,我应该借鉴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发情感的写法,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抒情自然的写作特色。课后,可安排一个小练笔,同学之间互评互议,自主交流。 毋庸置疑,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写得好,散文的形式下洋溢着诗般的情愫。然而我曾因此怀疑,这样的文章是否适合小学生学习。因为在我看来,这种遥远的回忆、这种感伤的情绪,似乎必是经历过后方能领悟得了的。正如会品茶而识人生真味者,究竟长者居多。这种忧虑应该说伴随在课堂的大部分过程中。即便师生共同总结出了?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即便学生的朗读中已渗入了那么多的不可名状的感触,我却仍然怀疑着,文中那种无法言表的情绪是否被学生充分地感触到。
7 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27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逐新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
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与作者基本达成共识。充分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感受语文的特点。
教学建议
1.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人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
28
成就,介绍她的《呼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描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愿受童年的快乐,感情作者的表达方式。
5.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 ?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I.认识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坚毅、狰狞?等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口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9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帝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1.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河传》。
课时安排
1课时
30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 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同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 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31
(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A 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B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虾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读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情。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儿。
1默读课文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读读
A 其实,不过是东脚西一脚地话...反而把它踢飞了。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的-.阵....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C.一抬头.看见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于是去下黄瓜追蜻蜓了。
D.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荣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罗! 下雨假!?
2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千活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1朗读课文第○子里读出来的?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
32
17 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
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句子,在样的呢? 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梳理板书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
33
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 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34
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35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36
8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现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了作者童年时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实。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到这类文章既感到好奇又想急于得到答案,针对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拥有大胆的想象力,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而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建议
1.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 .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放
37
在发现的过程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3、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对于涉及的生物学的知识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料解决:限理解课文们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有助学生深人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地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 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S.对于课后的选做题,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说发现的过程
6.
关于写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
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的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
7.
结合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
握书写规律。
教学目标
38
知识与能力:
I.认读7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惠、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微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39
学生:I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目标 I.认识7 个生字,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课文中有美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探究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在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40
正在阅读:
直接打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精品教学设计(附单元06-09
小学三年级语文测试卷07-21
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06-01
2010年各学院反馈需要调剂人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2-22
erp流程图实例大全12-14
电视台竞争上岗演讲稿10-18
初三物理 第 11、12、13章复习03-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单元
- 下册
- 教学设计
- 人教
- 语文
- 直接
- 年级
- 打印
- 精品
- 最新
- 一次函数专项练习(中考复习)
- 扬州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数学试题
- 工商行政管理与企业信用监管
- 土建工程劳务施工承包合同- 改定
- CAD 2015教程
- 浅淡风能发电利与弊及蓄电池储能的应用
- 《雷雨》分层导学案及答案
- 胺碘酮应用指南解读
-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详细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单辐射式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
- 烹饪原料学复习题纲
- 何鉴唐老校长追悼会悼词
- 旭丽花园专项方案(临时用电)
- 安徽省宿松县汇口中学人教版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
- XX地产有限公司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初稿)
- 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大全
-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 最新-常州市理想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复习 - 电场压轴题精选
- UG复习题
- 《南方周末》特稿的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