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13 2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

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

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

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

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

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

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

1.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是,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

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

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预算线的变动 P90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消费曲线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条件不变得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

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情况。

第四章生产论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企业利润动机明确、强烈,决策自由、灵活,规模小、易管理,但资金有限。合伙制,

规模较大、易管理、分工专业化,参与人多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有限,契约关系欠稳定。公司制,一种有效地融资方式,资金雄厚,分工与专业化加强,组织形式稳定,但规模过大,不利于协调。

交易成本是围绕契约产生的成本。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Q=aL+bK.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α和β为三个参数,0< α、β< 1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的。

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之比。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它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生产的三个阶段:短期生产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界点分别为平均产出最高点和总产出最高点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Q0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产生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保持适当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等产量曲线呈现出突向原点的特点。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是等产量线

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处两要素的数量组合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价格之比。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扩展线必为等斜线。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第五章成本论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又称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经济利润不含正常利润。

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在产量函数中产量与劳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厂商根据不同产量水平的要求,来确定劳动的投入量劳动量影响着可变成本,所以可由短期生产函数推导出短期成本函数.

由扩张线到短期总成本线:在扩张线上某一点处,K和L存在一最佳组合若K保持不变,沿着K水平线左右移动,会与不同成本曲线相交,这些交点处也包含着某一成本,这样就得到无数个产量与相应的短期成本的组合,所以,短期成本线也可在扩张线图中得以说明 。 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存在反相关关系,所以,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且二者极值点相对应;总产量和总成本曲线之间凹凸性相反,且拐点对应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存在反相关关系,所以,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且二者极值点相对应;由于边际产出曲线交平均产出曲线于平均产出曲线的最高点,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长期成本: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与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

由扩张线到长期总成本线:扩张线是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均衡点处包含着产量与成本的最佳组合,所以由扩张线可推导出短期总成本线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亦称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LAC曲线形状:在规模经济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会逐渐降低,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会逐渐提高,所以LAC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形状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领带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会使LAC曲线向下平移,外在不经济会使LAC曲线向上平移

LMC曲线:由LAC与LMC之间的关系及LAC曲线的形状可知,LMC曲线也成U形当LAC曲线下降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即LMC曲线降LAC向下拉;当LAC曲线上升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上方,即LMC曲线将LAC向上拉

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决定市场竞争程度强弱的有四个因素: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的控制程度越小,市场的竞争程度越强。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一个行业越难,越易形成垄断。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这几个市场的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厂商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行业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供给者和需求者都非常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或不买,卖或不卖都不会对整个产品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二、同一行业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

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入一个行业不存在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此过程中,优胜劣汰,缺乏效率的企业会被淘汰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因为市场总是与行业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也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它们的英文简写分别为TR、AR、MR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W或MP·P=W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厂商必须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成本相等的地方

确定其要素需求量就完全竞争厂商来讲,其要素使用原则可表示为VMP=W,这里的VMP可以是任一种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W则为相应要素的市场价格(就卖方垄断厂商而言,要素使用原则可表示为MRP=W;而买方垄断厂商的使用原则则可表示为VMP=MFC虽然形式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中只使用一种要素L,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关于该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与第三章我们在由个别需求曲线导出市场需求曲线时的做法类似,这里也可用水平加总的办法以由个别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得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但考虑到不同厂商的行为的相关性(当所有厂商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同时调整其要素需求量时,它们的VMP线不是相互独立的),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不能直接由各厂商的VMP线水平相加得到须先对个别厂商的VMP作调整得到行业调整线,然后再水平相加因此,考虑到所有厂商的同时调整,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是其边际产品价值线,而是一条更为陡峭的行业调整线将厂商的行业调整线水平加总,即得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卖方垄断厂商的特点:产品市场上的垄断者和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MR·MP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MRP=W或MR·MP=W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如果假定只使用一种要素,则无论是否考虑多个厂商的调整,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都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 若所有厂商均为买方垄断者,则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可由所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水平相加得到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要素市场上的垄断者和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 买方垄断的要素供给函数与边际要素成本: W(L)=a+bL(a,b均为常数,且b> 0) MFC=a+2bL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VMP=MFC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要素供给指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生产要素所有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供给者既包括生产者

也包括消费者,生产者是中间要素的提供者,消费者是原始要素的提供者。

要素供给的原则即消费者效用水平最大化的条件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出结论,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公式为:W·dU/dY=dU/dL,即W=MUL/MUY;在非完全竞争下公式为:dU/dY·dY/dL=dU/dL,即MUし/MUY=dY/dL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得出的条件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W

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反映的是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是由价格扩展线推导而来的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也可以是垂直的或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形状究竟如何取决于消费者效用:函数的特点

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问题.劳动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劳动要

素供给量与其价格(工资)之间的关系与一般供给曲线不同,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增加劳动供给量,这时,劳动供给曲线同一般供给曲线一样向右上方倾斜;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经济学上用闲暇的需求曲线来说明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同方向变化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导致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需求曲线向前上斜,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

均衡工资的决定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即是劳动市场的均衡点,该均衡点决定了劳动的均衡工资和均衡数量因此,均衡工资水平由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

土地供给是土地所有者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的的问题. 地租的决定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土地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可决定土地的均衡价格当土地的市场供

给曲线是垂直线时,它与土地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土地服务价格为地租

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指供给数量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它是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如果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收入后并不影响要素供给,则这部分要素收入就是经济租金.

资本供给同土地和劳动的供给问题一样,涉及的是既定资本资源如何在资本供给和自用两种用途之间的分配问题.如果假定资本的自用价值等于零,则既定资本资源的供给也是固定的,其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最优资本拥有量(长期消费决策)也就是资本在消费和储蓄分配的问题也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由于资本数量是可变的,所以资本供给问题不单单是最优资本量的供给问题,还有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随着利率的上升,人们的储蓄会增加,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利率很高时,曲线又出现向后弯曲的现象

利息的决定资本的市场需求曲线同商品的需求曲线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资本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把资本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综合起来,二者的交点处所决定的即为资本的服务价格利息。

欧拉定理(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

不少假如社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Q=L·MPL+K·MPK欧拉定理只有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才是适用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产量会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即Q< L·MPL+K·MPK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产量在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之后又会有剩余,即Q> L·MPL+K·MPK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它们均是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是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对应关系的几何图形,其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若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等线(450线)之间的面积为“不平等面积”A,洛伦兹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为B,A+B为“完全不平等面积”,则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就是基尼系数,即G=A/(A+B)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这样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般均衡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每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的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只有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对一般均衡的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进行研究。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描叙“是什么”、解释“为什么”和预测“会如何”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

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换句话说,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即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多人社会在多种资源配置状态中进行选择,其中A与B是任意两种状态,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

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A和B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要使两种生产要素L和K在两个生产者C和D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生产者来说,这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的公式:MRTSCLK=MRTSDLK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的公式:MRTXY=MRSXY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在两人社会中可以写成:W=W(UA,UB)由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代表了可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所谓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表明不存在一种把个人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的理想方法 效率和公平 效率优先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效率,把效率当做决定分配的第一位因素。效率与

公平的矛盾: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够自然而然地改善收入的分配;增进公平的。政策可能会损害效率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这是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的较为普遍的一个思路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通过税收、政府支出以及其他一些措施,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配公平问题 :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促进机会均等;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实现生存权利和消除贫穷。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垄断与低效率: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垄断厂商获得超额经济利润,此时确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寻租理论垄断还可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超额经济利润,厂商常常付出一定代价,这种行为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一般称其为“寻租”。

公共管制一般是指政府对垄断的干预,即并非由垄断企业自行确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而是由政府管制,包括有边际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双重定价法以及资本回报率管制

反托拉斯法政府反对垄断的法律规定反托拉斯法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欺诈行为等,都是违法的,对违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改组公司直至判刑

外部影响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不相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称为外部经济,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称为外部不经济,具体又可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途径:⑴使用税收和津贴对外部不经济的行为,进行征税或罚款,对外部经济的行为予以津贴或奖励⑵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不同的企业合并,可使外部影响内部消化⑶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 排他性和竞用性: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不同在于后者的排他性和竞用性,通常将不具备消费的排他性和竞用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而把海鱼这一类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型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其边际成本为零,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如果由竞争市场上私人进行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低于社会所要求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公共资源:公地悲剧的发生与寓意

公共物品生产的调节机制:⑴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对某公共投资带来的现值给予估计,然后同它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以求出该项计划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与全部成本的比率,根据评估结果看该项目是否值得生产⑵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政府对供给品的决策,特别注重研究那些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问题

不完全信息: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很不完全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商品市场上信息少的一方与信息多的一方做交易时,信息少的一方面对交易对手做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可导致效率损失

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保险市场上表现为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完全,常发生道德风险,即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采取的行动,由此发生的具有私人信息或信息优势的一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动的情况

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劳动市场上典型特点是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经济的低效率

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必须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以使代理人的行为与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 信誉和信息调控:通过建立“信誉”以及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充分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f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