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4-05-22 0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臵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臵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臵,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臵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A. 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 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 17.对于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 )。 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 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设计方案,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 )。

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

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21.道德观念即() A.道德准则 B道德观点 C.道德判断 D.道德认识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 )。 A.算子系列 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 D.问题情境

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 A.桑代克提出 B.武德沃斯提出 C.贾德提出 D.詹姆士提出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

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2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A.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28.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 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29.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过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30.服从可以分为( )。

A.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B.对群体意志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C.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群体意志的服从 D.对群体纪律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 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32.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有( )。

A.教师B社会 C.学生 D.环境 E.家庭 33.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A.直观—操作性 B.动作—形象性 C.指导—模仿性 D.讲授—发现性 E.基础—再现性

34.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 )。

A.目的 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假设 E.方法 35.下面罗列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 )

A.并列性同化 B.类属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E.结合性同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37.请说明男女性在智力成分上的差异。

38.班级群体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9.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迁移可以分成哪几种? 40.请分析规则接受学习的特点。 41.请阐述认知同化理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2.请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43.请举例说明PQ4R阅读法。

44.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中学

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二、填空

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

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 (2.1)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认知能力差异 。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3.1)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撤消惩罚) 之分。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和转换 。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 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和并列结合学习。

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所谓 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 。(7.1)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 心智动作 (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8.1)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构成。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 目标状态 的过程。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1、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2、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3、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4、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5、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6、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9、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10、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1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13、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14、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15、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16、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17、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18、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19、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2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21、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臵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22、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23、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24、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25、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26、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27、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28、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D]

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D] 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1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是

[A]

1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1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11.1)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1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1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1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1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2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12.1)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2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2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2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2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2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A]

2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2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2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C] 2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3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3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3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13.1)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3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3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3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3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3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3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一、选择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 A]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7.1)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8.1)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f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