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更新时间:2023-06-10 2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一条 “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此种检验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第二条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第三条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心电检查

(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

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Ⅱ型及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2.医学影像检查

(1)CT检查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⑥肝内古位性病变;⑦急性胆道梗阻;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⑨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2)内镜检查 ①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②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③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④食管、胃恶性肿瘤;⑤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3)超声检查 ①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患者;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⑤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⑥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动脉瘤。

(4)X光检查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裂塞、肺梗死;④食道异物;⑤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5)检验项目见附表

第四条 “危急值”报告流程

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医疗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寻找患者,并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2.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及时将报告交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

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经管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第五条 “危急值”登记管理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第六条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第七条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评内容。

附表: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e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