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物一轮复习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更新时间:2023-09-01 10:5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4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 生物的全部 个体。提醒 满足3个条件构成种群——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 判断下列是种群的为:

1.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2.一个池塘中全部的成年鲤鱼 3.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2.种群的特征 (1)分类:包括 数量 特征、空间 特征和遗传特征。

(2)

种 群 的 数 量 特 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迁入率、迁出率

3.空间特征(挖掘教材P63图)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 布局。 (2)类型及实例:水稻的均匀分布;杂草的 随机 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小结: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直接影响 预测变

年龄组成

化方向

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影响数 量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小结:2.种群年龄组成图析解读(1)模式图①图解 ②析图 种群 A B 出生率和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死亡率情 所属类型 情况 变化趋势 况

幼年多, 老年少各年龄比 例适中

> =

增加 波动

增长型 稳定型

C

幼年少, 老年多

<

降低

衰退型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 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

A.① 解析

B.②

C.③

D.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

差值决定的,由图可以看出国家③的出生率和 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所以增长率最高。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 较大 的种群。 2.估算法

(1)样方法: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和虫 卵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

计值。 注意 ①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计算时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 求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

提醒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

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 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 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 径。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 较大 的 动物。 方法: 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

种群密度

种群

个体总数

注意问题: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标志物不易脱落

=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标记总数

重捕标志个体数 重捕总数

算一算: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 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只。请 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N:39=30:15 得到N=78

高考新增

方法名 称

对象

过程

计算

肉眼看不见 的细菌、酵 显微计 母菌等微生 物(或血细 数法 胞)

培养→抽样 到计数板→ 显微计数→ 计算

若小格体积为1mm3,则1 mL中个体数= n1 n 2 n mm

×103×稀释倍数

方法名 称

对象

过程

计算

取样器 取样法

活动能力强 (不适合样 方法)、身 体微小(不 适合标志重 捕法)的土 壤小动物

准备取样器→ ①记名计算法—— 确定取样地点 直接数个体数;② →取样→采集 目测估计法——分 小动物→观察 等级估测,如非常 分类→统计和 多、多、较多、较 分析 少、少、很少等

三、种群增长曲线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曲线图 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

属于数学 模型,可以更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

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2.“J”型和“S”型增长曲线

①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 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 增长,第二年的数 种群增 (1)长的“J” 量是第一年的λ 倍 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③曲线:呈 J 型,无 K 值 ④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型曲线

J型曲线及解读 ①曲线1 a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 b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λ值。

②曲线2 a.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

①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有限的 ,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 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 。使该种 群的出生率 降低,死亡率 上升。当死亡率 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 种群 增长 停止 (2)的“S” ②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型曲 线 趋于稳定 的增长曲线 ③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

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 大数量④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在 K/2 时达到最大

(2)S型曲线及解读 ①曲线1 a.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

b.特点:

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 ②曲线2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 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 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t 2

(3).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 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ew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