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最终版本

更新时间:2023-11-27 03: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美:在感知的意义上,可以把”美”界定为令人愉悦的现象,在学理上,可以把“美”界

定为以情感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三个特点。(P16) 鲍姆加登: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一门新的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这就是今天所说的美学。(P1)

美学: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题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的研究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也可以以P16的解释为标准】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审美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容,也可以称为审美感受,它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收获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它不是凝固的结果,而是流动的动态的体验过程,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P18/P35)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们所进行的欣赏美、感受美乃至创造美的活动。它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审美活动具有创造性。(P29/P35) 审美注意:审美注意就是审美主体以审美的态度关注对象,把握审美对象的形式属性和感性形象的状态,它是主体的审美态度和客体的审美属性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主体的感知器官和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审美对象的形象。具有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新颖独特、富于变化的形式特点。(P30/P35) 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审美注意状态时,摆脱了功利或理性羁绊后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P30)

通感:所谓的通感,简单说就是一种感觉对另一种或几种感觉的诱发,它表现为基于同一形象的不同感官的感知经验记忆的相互唤醒,有时表现为基于同一形象的不同感觉形象的唤起。(P31)或 { 所谓的通感就是不同的感觉之间的挪移或彼此打通。(P244)} 美的本质:广义上可以对美的本质作本体论意义上的表述,即把美看成是特殊的社会文化存在形式;从狭义上可以把美看成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论美学的理论视野对美的本质作出表述,即把美看成是以抒情为中介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P57) 意识形态:一般来说,意识形态是指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代表着社会主体力量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体系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用想象性中介来沟通个体与社会、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P57)

形式美:有广狭两种涵义。广义的形式美,指美的事物的外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节奏、多样、统一、反复等)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通常所说的形式主要是指狭义的形式美。(P59/P83)【本单元更小的名词解释在简答部分有】 自然美:自然美是以美所存在的生活领域为依据划分出来的、相对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言的美的形态。一般来说,它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自然领域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P85)

1

肯定美学:它是随着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关注,而在20世纪英美美学界形成的一种专门否定含有估价的评价的趋势。主要观点:一、是自然中所有东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价值(好山好水);二、是自然物所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和不可分级的。(P87)

自然的人化: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经由社会实践,自然从与人无干的、敌对的或自在的变为与人相关的、有益的、为人的对象。经由人直接改造的自然,如太阳和花鸟等。就是在这样的“人化”的过程中,自然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关系,具有了社会意义。(P88/P115)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20世纪中最先注意的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的实用主义美学理论。他认为:美和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生活经验,因此从经验出发也就是从感性对象出发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可以避免从抽象概念出发所进行的“本质主义”研究。(P149)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判家克莱夫·贝尔从视觉艺术研究中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必然具有某种共同性质,这是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的本质规定,这种“共同的性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它一方20面表现为“简化”,即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的;另一方面就是“构图”,即线、色的关系和组合。(P150) 审美变形:审美变形是指人类运用其以想象力为核心的主体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激活和塑造人类精神活动所获得的意识形态材料,使它们摆脱认识属性与伦理属性的功利性束缚,从而使人类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得以表达出来。(P163)

优美:又称秀美,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美,与崇高相对,是审美范畴之一。优美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在美学史上往往与崇高进行对比来加以认识。(P196)

崇高:是审美范畴之一,与优美相对。崇高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P198)

悲剧:审美范畴之一。悲剧作为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和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崇高的集中体现。(P201/P227)

喜剧:审美范畴之一。狭义的喜剧是指戏剧的一种类型,是滑稽最集中的表现形态;广义的喜剧是与悲剧相对的一种美的独特表现形态,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背理、滑稽可笑的事物。(P205/P227)

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美学家,从感性认识的完善或不完善来区分美和丑。他认为,完善的、使观者喜爱的外形的对象就是美,而不完善的、令人厌恶的外形的对象是丑。(P210) 美感:所谓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感受,即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意志三大部分;广义的美感是指人们面对审美对象进入审美活动的条件、心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合,即审美意识。(P230)

移情说:最早是由德国19世纪黑格尔学派美学家费舍尔父子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①认为移情是人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移注到对象之上;②认为美感的性质就是这种移情使人在对象上感到人的自我价值;③认为美就在于移情。代表人物有立普斯等。(P250)

心理距离说:是西方20世纪心理学美学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美学家布洛。认为美是心理距离造成的,即美是主观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理论。(P254)

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是自然科学家。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2

简答及论述

当代中国美学的四种主题观(与自然美联系)?

答: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客观派(论):美是客观的,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和特点。代表人物是蔡仪; 美是典型(80年代)“精神胜利说”美可以绝对脱离人,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2)主观派:美是主观的,是人的思想感情。代表人物有:吕蒙、高尔太 ①美即美感;②主观标准:美的标准是主观的;③自由象征说 思想 3)主客观统一派 代表人物是朱光潜;

物甲物乙说:物甲(客观形象)+主观意识形态=物乙(主客观统一); 意识形态说 20世纪六十年代;生产实践说 20世纪八十年代。 4)客观社会派(社会实践派):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美就是物的社会性指社会生活的客观性。代表人物是李泽厚。

美是自然的人化 ( 美是人的本质和力量对象化=马克思);美是自由的形式; 美是美的层次说;积淀说 ( 莱格、集体无意识、有意识的形式);突破说(刘晓波)

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P29)

答:简单地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们所进行的欣赏美、感受美乃至创造美的活动。 1、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审美活动中 2、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审美活动导向一种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悟,而不是意志驱使下的现实行动。3、审美活动具有创造性。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答: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胡塞尔把直观区分为个体直观与本质直观两种类型。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超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难免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3

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审美经验的诸构成要素主要有: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是能够通过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审美感知的特点:情感性、能动选择性和整体性。

想象——是审美经验的核心要素。从心理学角度讲,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审美情感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特征。

理解——非概念性和多义性。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命题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著名命题。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美是生活说:美的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它是由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 美在形式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仅在于事物的形式特征,即事物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忽视了事物内容的审美价值。如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在完满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通过其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多样统一的和谐关系,同它本身的概念或内在目的相一致,并同感受它的心灵形成和谐对应关系,就是完善的,也就是美的。代表人物是莱布尼兹、鲍姆嘉通等。 美在无意识说: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关于美的本质和根源的学说。认为美属于无意识,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美的本质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它夸大了无意识,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

移情说:是西方美学中有广泛影响的美的本质论。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它盛行于19世纪,曾经一度成为很有势力的一种美论。代表人物有立普斯等。

心理距离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有影响的美的本质理论之一,认为美产生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保持的适当的心理距离,否认美的客观存在。代表人物是布洛。

4

形式美的基本因素(P78-82)

答: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包含着形式的物性因素(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形式的意识形态因素和形式的组合规三个基本因素。(P71) 简单说是:

形式美的物性因素:1)色彩的美(色相、纯度和明度)

2)造型的美(点、线、面、体)3)其他物性因素(大小、硬软、姿态等) 二、形式的意识形态因素(色彩、造型、声音)

三、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整齐、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 详细分析:

形式美的物性因素:(P72-74)

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即对象的物性因素。1)色彩的美(色相、纯度和明度)运用这些色彩的基本规律和组合规律,是产生色彩美的物性因素基础;

2)造型的美(点、线、面、体)形(造型)的美恰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形(造型)所具有的属性和价值; 3)其他物性因素(大小、硬软、姿态等)

形式美的意识形态因素:(P74-76)

答:形式美就凝聚着人的感受、联想、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或者积淀着时代、民族、地域、政治、宗教、科学等意识形态的内涵意蕴。①、色彩美的意识形态因素;②、造型美的意识形态因素;③、声音美的意识形态因素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P78-82)

答:一:部分组合规律①整齐(单线、一致、重复、齐一、整一、秩序)②比例与匀称③对称与均衡④节奏与韵律。

【整齐:又称为整一律或整齐一律。它指审美对象的色、形、声诸形式因素在构成审美对象时一般应该相同、相近、一致,才能构成形式的美。

均衡:又称平衡、均衡,指事物的色、形、声等形式因素在构成审美对象时一般应该具有一定差异基础之上的一致、对等、照应等关系等。均衡一般可以分为对称均衡、重力均衡、运动均衡、照应均衡。

比例:是事物的形式在数量上合乎一定规律的组合规律关系。(黄金分割) 节奏:指审美对象的构成中色、形、声等物性因素有规律的重复而形成的美的运动形式规律。】

【可能会考名词解释,注意看看】

二:总体组合规律:多样统一。多样统一也叫和谐,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是形式美创造的最高理想。所谓多样,是指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所谓统一,是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及他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衬托关系。多样统一就是寓多于一、多统一于一,在丰富多彩中表现出某种一致性。

【多样的统一:指事物的色、形、声等形式按照一定的组合关系(比例、均衡、对称、节奏)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规律,它是形成形式美和审美对象的一个综合的、总的规律,有时也可以称之为和谐规律。】 【可能会考名词解释,注意看看】

5

自然美的特殊性?(P89-101)

答:一、自然性,是指自然美依赖于自然事物天造地设、自然而然生成的自然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的美的特性。1、自然性是指自然美对自然的依赖性;2、自然美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的美。所谓第一自然是指现实的物质世界。它主要是相对于作为第二自然的艺术说的。这是自然美最根本的审美特征。

二、多面性,是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显示出的自然美的形态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特性。1、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是多方面的;2、自然事物多方面的属性和特征与人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多方面的。自然事物的美丑二重性,是自然美多面性与人及社会生活联系的多面性的重要表现;3、是指自然事物具有变易性或多变性,这也是自然美的多面性的重要表现;

三、形式性(侧重形式美),是指形式或形式美在自然美中占有主要地位、自然美主要以形式取胜的特性。

四、象征性,所谓象征性是指自然物往往与人及社会生活异质同构,具有相近相似的某些特征,可经人的意识形态(思想感情)的作用,即通过联想想象,使人想起人或人的生活,从而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人及人的生活的比拟或象征的特性。

自然美的文化价值(P104-112)

答:一、启迪智慧,激发创造;二、陶冶性情,提高境界 三、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四、和合天人,通融群己

如何理解人是社会美的核心和基础?(P130)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生活美或者是由人的实践创造的劳动产品的美,抑或是由人的实践构成的行为美都离不开社会实质主体——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社会美的基础和核心。

如何看待人体美?(P131-135)

答: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美还是属于形式美的范畴。从广义看,人体美除了人体的自然形式美以外,还要看人的内在因素。人的举止姿态是我们平常衡量人体美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的装饰也是衬托人体美的重要辅助手段。基于“和谐”这一总的要求,人的装饰需要充分考虑人体自然形态的个性特征。如、社交晚会上可以珠光宝气,办公场所就应该庄重大方等。

人体美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指人的内在心灵美。心灵美,也就是说人的内在美,这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美的核心。人的美除了静态的人体美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心灵美。

人的外在美固然是形成人的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决定人的美的根本条件还是人的内在美,即人的精髓世界的美。性格气质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重要心理特征。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中,内在美起着决定性作用。

6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P140-143)

答:1、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首先,从艺术生产角度看,它以一种形象思维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与认识;其次,从艺术消费看,它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与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独特文化符号。

2、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

3、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首先,它是一种超越于认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其次,是一种超越于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价值形态。

艺术美的本质?(P152)

答:艺术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文化、文本化、物态化了的审美变形活动,是主体的内在欲望经过审美变形而与外在的脱离了物质形态的艺术对象发生同形同构效应的审美幻想结构。从主体根源上说,艺术美是显现艺术的自由创造力的生动形象。

1、主体的艺术感觉。一方面这种艺术感的养成总是有些神秘的。如,“懂音乐的耳朵”;另一方面,这种艺术感觉是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与自身的历史产物。

2、对象的审美结构。

3、审美幻想。审美幻想是指主体方面的艺术感觉与对象的审美结构在艺术世界中所形成的一种假定性的统一关系。

艺术的审美价值?(P163)

答: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艺术的审美价值决定了艺术作品与人类生活的自由的审美关系。

艺术美与通俗艺术的区别?P158-161

答: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真正的艺术生产都是审美变形的直接产物;通俗艺术从未发生这种创造艺术价值的审美变形活动。 二、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消费的是审美幻想本身,对于审美幻想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越高程度的满足,它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通俗艺术往往通过反文化、反理性的方式来消费人性本身,通俗艺术消费的越多,人性也就越加苍白而人生的价值内涵也就越贫乏。

7

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P198-201)

答:内涵: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②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③喜剧的情感形式是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悲剧的内涵?(P227)

答:审美范畴之一。悲剧作为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和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是崇高的集中体现。

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答:①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

的历史现象;

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和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③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 ④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

简述悲剧的本质

答:1 、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

2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和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

3 、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8

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

答:⑴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 ⑵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悲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②悲剧的

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③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美学史上关于悲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诗学》)。

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

克尔凯戈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提出新的主体性思想,肯定了悲剧的超越性。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答: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

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9

悲剧与崇高 (P204)

答:在本质上,悲剧与崇高是一致的。二者相同点:都是在实践主客体之间的尖锐斗争中,主体暂时失败而终将胜利,主体终会迫使客体与其相统一的动态趋势,烙有深刻的斗争印痕,间接地肯定正义的力量。区别是:悲剧显示的本质要比崇高更深刻、更明显。悲剧的核心精神是一种伟大奋进的人生崇高信念的高扬。

崇高与丑 (P209)

崇高是无形式的形式,是主体在压抑中抗争后感受到的自由感,在价值坐标上它是趋向美的;丑是极度不和谐的形式,是主体在对象中感受到恐惧,在价值坐标上它趋向于结构和破坏性

丑的美学意义?

答:1)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说,在黑格尔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3)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4)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进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

答:“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2)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⑴以丑衬美。⑵世界的发展依赖于丑的刺激。⑶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⑷艺术可以化丑为美。

3)罗丹的《老妓》被评为“丑得如此精美”,有力的论证了上述观点。它之所以丑的如此精美是因为如下理由:⑴艺术的美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美,而在于艺术的独特的审美创造。⑵罗丹把生活丑改造成艺术美不是直接的把丑妇变成美妇,而是把丑妇变得更典型了。⑶罗丹运用艺术手段去表现丑,有助于欣赏者明辩美丑,从而反过来产生美的感染力。这表明生活丑与艺术美形成辩证的关系。第一,一方面,两者在本质上不同,另一方面互有联系,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三方面的能力,赋予独特的创造性。第二,提示丑的本质,产生美的感染力。

10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关于崇高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

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

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勒关于美和崇高应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 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进行阐释。 关于优美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认为,优美是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氏:“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 崇高的特点。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第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第四,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谈谈丑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答:丑的特点。第一,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和现实的

反感不同,体悟和观照。第二,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艺术作品中的丑,更是以丑为美,发人深省,启迪人生。

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一般原因。①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地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于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②美在过程上,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具体原因。①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丑必然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中去。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但在特定意义上,丑也可以显现为一种人生境界。③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④时至当今,西方哲学、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后起的哲学、美学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⑤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当今已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11

美感的本质?(P229-238)

美感的含义: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感受,即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广义的美感指人们面对审美对象进入审美活动的条件、心理活动过程及其 结果的总和,即审美意识。它与审美经验相提并论。

美感的性质:指美感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它主要有:⑴美感是人类所独有的把握审美对象的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性;⑵美感是人们面对审美形象产生的一种超越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的精神性愉悦,具有精神愉悦性;⑶美感是一个以情感为中介的完整心理过程,可以说具有情感中介性和心理完整性。

美感的特征:1、美感的直觉性,或者是说,美感是积淀着理性的直觉。这是审美认识的特征。首先,美感往往表现为直觉的形式;其次,美感中并非没有理性认识,而且审美认识也必须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

2、美感的超功利性,或者是说,美感是隐含着功利的愉悦,这是从审美情感方面来揭示美感特征。首先,审美事实昭示我们,审美对象必须对人有利,至少无害,才可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愉悦;其次,人们对于对象总是先从实用的观点去对待,然后才转到审美观点上去的。

3、美感的自由创造性,或者说,审美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自由创造,这是从意志的角度来揭示的美感的特征。首先、只有合规律的对象才能使人产生美感;其次,同时只有合目的的对象才能使人产生美感。

总之,我们通过以上对于美感的性质和特征的分析与阐述,应该得出这样的关于美感本质的结论:美感是人在自己所创造的的对象世界中直观到自身时所产生的自由意识活动。

美感的构成因素 (P239-250)

答:美感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有认识、情感、意志等三方面的因素。

一、美感的认识因素。人的认识一般包含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1.感知、表象与审美意象的构成;2.联想、想象与审美意象的丰满化;3.思维与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人们对审美对象所作的判别和评论。

二、美感中的情感因素。1.审美情感;2.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驱使作用、定向作用、弥散作用;3.审美移情与移情说。 三、美感中的意志因素。1.关于审美意志的不同见解;2.意志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3.审美心理距离说和距离说。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答:①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②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12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e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