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4-03-16 06: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摘要 对聚合物光伏材料进行描述,指出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响应方式
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差别,描述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参数。分析了目前制约电池效率和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途径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为今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体相异质结 光电功能薄膜 形貌调控
1 引言
当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是世界能源储量不容乐观,石油天然气可采年限只有六七十年;二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太阳能[1]作为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因为其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对人无害不污染环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除核能外,我们当今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风力电能)都来自于太阳对地球的辐照。 太阳对地球一天辐照所传递的能量就足以让这个星球上的60多亿居民按现在的能源消费速度使用27年。
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电池,然而由于硅电池材料本身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材料要求苛刻且不易进行大面积柔性加工,成本过高,这限制了它们的民用化和大规模使用。聚合物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价格便宜,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简单,大多材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因而成本低廉;加工起来比较容易,可用多种方法成膜,还可以在分子生长方向控制膜厚[2];容易对其进行物理改性;电池制作的结构可多样化等。因此具有轻薄、低成本、可卷曲、可大规模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电池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简述
2.1 聚合物材料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聚合物首先必须是光电导高分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链)和宏观结构(结晶和形态)都对光电性能有影响。光电导性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π电子共轭体系;其分子量影响着共轭体系的程度;其空间立构规整度效应,譬如顺式聚乙炔没有光电效应,反式聚乙炔有光电效应。凝聚状态(非晶和结晶)、结晶度、晶面取向和结晶形态都影响着光电流的大小。主要的聚合物材料有聚噻吩(PTh)、聚对苯乙烯(PPV)[3]、聚乙烯基咔唑(PVK)
[4]
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聚噻吩(PTh)类化合物一般有良好的溶解性,可用来制备光电功能薄膜。
作为电子给体和空穴传输体的共轭聚合物,聚噻吩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 率,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主链上的取代反应来修饰聚合物,使其隙值降低,低带 隙值使聚合物的吸收近红外区,与太阳光谱相匹配。聚噻吩类化合物有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有机太阳能材料方面应用很广泛。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P3HT是一种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主要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该聚合物再80年代被合成后,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由P3HT和PCBM共同组成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达到5%以上。
聚对苯乙烯(PPV)有着非常优良的光电性能,它的合成与修饰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目标。MEH-PPV是一种应用广泛的PPV的衍生物,可溶性较好,其禁带宽度大约为2.1 eV,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及吸收系数,在吸收峰最大值时200 nm厚的薄膜吸收就达到90%。
聚乙烯基咔唑(PVK)侧基上带有大π电子共轭体系,是一种容易结晶的聚合物。PVK在暗处是绝缘体,而在紫外光照射下其电导率则能得到较大提高。PVK 的电导率随压力而增加,其光导作用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光电导阈值在 370 nm。其光生载流子主要是通过激子机理而产生,其光量子产率依赖于电场强度,也可以通过光引发从电极注入载流子。
2.2 电极材料
为了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低的材料作阴极;为了提
高空穴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高的材料作阳极。电极材料因为对于半导体的LUMO/HOMO能级和费米能级确定电极是否与电子、空穴(价带空穴,导带电子)形成欧姆接触或阻断接触有较大影响,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略。阴极材料主要有:单层阴极材料,一般是功函数低的金属如Ag、Mg、Al、Li、Ca、In等。其中最常用的是Al;合金阴极,可以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层状阴极,使得电子传输性能比纯单层阴极材料电极有很大的提高;掺杂复合型阴极。
阳极材料一般采用高功函数的半透明金属(如Au)、透明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和ITO(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最普遍采用的阳极材料是ITO,本组中所有制备的器件都是以ITO作为阳极,氧化铟锡(ITO)由In2O3(90%)和SnO2(10%)的混合物构成,其带隙为3.7 eV,费米能级在4.5~4.9 eV之间。ITO在400~1000 nm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达80%以上,并且在近紫外区也有很高的透过率。
3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简述
在传统的无机硅光伏电池中, 入射太阳光被吸收后直接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空穴, 它们在p-n结本征电势的驱动下分别被输送到阴极和阳极, 然后通过外电路完成循环而做功[5]。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生伏打效应,所以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其过程为当光被吸收后,一个电子被从最高占用分子轨道(HOMO)激发到最低未被占用分子轨道(LUMO)从而形成了一个激子。在一个光伏器件中,在这一过程之后一定是激子分离过程。然后电子一定要到达一个电极(一般是阴极)同时空穴必须到达另一个电极(一般是阳极)。为了取得电荷分离就需要一个电场,它由电极的不对称的电离能/功函数所提供。这种不平衡是电子流为什么更喜欢从低功函数电极流向高功函数电极的原因。当电子运动到阴极同时空穴运动到阳极,这时外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光电导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⑴光激发;⑵光生载流子生成;⑶光生载流子迁移。需要重视的是,当光照射到所选用的材料上时,只有光子的能量大于该材料的禁带宽度时,才有可能把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去,使价带产生空穴。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是理解太阳能电池的有效方式。[6]理想的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由一个恒流发生器、一个二极管以及一个电阻R并联组成。恒流发生器表示电池受光照时产生光电流IL的能力,通过p-n结的结电流ID用二极管表示。
图3.1 理想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这个等效电路的物理意义是:太阳能电池受到光照后产生一定的光电流IL,其中一部分用来抵消结电流ID,另一部分为供给负载的电流IR。其端电压V、结电流ID以及工作电流I的大小都与负载电阻R有关,但负载电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这样,I的大小为:
I?IL?ID
根据Shockloy的扩散理论,二极管结电流ID可以表示为
ID?Io(eqVjKT?1)
式中q——电子电荷(1.6×1019C);
Vj——结电压; T——绝对温度; K——玻耳兹曼常数;
I0——反向饱和电流,指在黑暗中通过p-n结的少数载流子的空穴电流和电子
电流的代数和。
将上两式合并,得
I?IL?IO(eqVjKT?1)
光电流密度JL(光电流IL除以光电池面积)可表示为
JL?q?cN(Eg)
式中q——电子电荷;
ηc ——收集效率;
N(Eg)——能量超过Eg的光子流,与入射总光强成正比,即光生电流与入射
总光强成正比。
4 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特性
[6,7]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可大致分为:光伏器件特性,如光谱特性、照度特性;半导体器件特性,如输出特性、温度特性、二极管特性等。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也就是指通常用来描述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以下就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伏安特性等作简单的介绍。
4.1 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
光谱响应特性是指太阳能电池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给出最大的电流,产生最佳的响应。也就是说,在阳光照射激发作用下,太阳能电池所收集到的光生电流与到电池表面上的入射波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光谱特性的测量是用一定强度的单色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测量此时的短路电流ISC;然后依次改变单色光的波长,再重新测量电流。光谱响应曲线有时候称为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曲线,也可以用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曲线来表示。二者并不一致,一般来说,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是指入射多少光子数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入射到电池上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而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是指吸收多少光子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在电池中被吸收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能量转换效率是输入多少的光能够产生多少电能的比率数。由于入射的光子不一定都被吸收,产生的电子不一定都产生电能,因此一般而言,内量子效率最高,而能量转换效率最低,但它们都是可以测量或计算的。在太阳能电池中,只有那些能量大于其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在被吸收时在材料中产生电子-空穴对,而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即使被吸收也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它们只是使材料变热)。这就是说,材料对光的吸收存在一个截止频率(长波限)。并且当禁带宽度增加时,被材料吸收的总太阳能就越来越少。对太阳辐射光线来说,能得到最好工作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其截止波长应在0.8 μm以上,包括从红色到紫色全部可见光。每种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线都
此时电荷在接触面的积累会导致能带弯曲, 减弱了电场强度,从而使得Voc的值大约降低了0.4 V。当阴极金属的功函高于电子受体的LUMO能级时, A相间形成非欧姆接触, 接触面间会形成对电子有阻碍作用的接触面势垒φb, Voc由两电极的功函差得到。 为了提高电极对电荷的收集效率, 要尽量使电极与光敏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6 展望
随着目前能源短缺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太阳能的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可以就以下几方面加以重点考虑:
(1) 寻找禁带宽度更低的光敏材料, 提高其吸收范围与太阳光光谱的匹配; (2) 选择适合的金属电极, 使正负极都能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以利于电荷的收集;
(3) 优化相分离复合膜的相态, 控制光敏层组分的结晶形貌, 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 使它们能有效和快速地被导出光敏层, 以利于电极的收集。
(4) 采用具有不同吸收波长范围的多结多层结构, 充分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谱的能量。
参考文献
[1]Katsimi Y, Kaziua T,Akihiko F,et al.An organic 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 utilizing a phthalocya-nine film[J].IEEE Transactions on El ectron Devices,1997,44(8):1204-1206.
[2]Dabke R.B,Dhanabalan M.S,Talwar S.S,et al.Electrochemistry of polyaniline Langmuir-Blodgett films[J].Thin Solid
[3]马光辉,苏志国主编.新型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蓝立文主编.功能高分子材料[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5]段晓菲, 王金亮, 裴坚, 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大学化学 2005, 20(3): 1—9
[6]张正华,李陵岚,叶楚平,等.有机太阳电池与塑料太阳电池[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与能源出版中心.2006年3月.
[7]高银浩.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及CdSe纳米晶与有机材料复合的发光器件的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2006.1-3.
[8] Yang X N, Loos J, Janssen R A J, et al. Nanoscale morphology of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Nano Lett, 2005, 5(4):579―583
[9] Shaheen S E, Brabec C J, Sariciftci N S. 2.5% efficient organic plastic solar cells. Appl Phys Lett, 2001, 78(6): 841―843
[10] Erb T, Zhokhavets U, Brabec C J,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mer/fullerene
filmsfor organic solar cell. Adv Funct Mater, 2005, 15(7):1193―1196
[11] van Mullekom H A M, Vekemans J A J M, Meijer E W, et al.
Developments in the chemistry and band gap engineering of donoracceptor substituted conjugated polymers. Mater Sci Eng, R 32:1―40
[12]Persson N-K, Sun M T, Ingan?s O,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lowband gap alternating copolyfluorenes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J Chem Phys, 2005, 123: 204718
[13] Yang X N, van Duren J K J, Loos J, et al. Crystalline organizationof a methanofullerene as used for plastic solar-cell applications.Adv Mater, 2004, 16(9-10): 802―806
[14] Arbogast J W, Foote C 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70. J Am Chem Soc, 1991, 113(23): 8886―8889
[15] Zhao Y, Yuan G X, Leclerc, M, et al. A calorimetric study of the phasetransitions in poly(3-hexyl thiophene). Polymer, 1995, 36(11): 2211―2214
[16] Savenije T J, Kroeze J E, Yang X N, et al. The effect of thermaltreament on the morphology and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in
apolythiophene-fullerene bulk heterojunction. Adv Funct Mater,2005, 15: 1260―1266
[17] Savenije T J, Kroeze J E, Yang X N, et al.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P3HT fibrils upon annealing of a PCBM:P3HT bulk heterojunction.Thin Solid Film, 2006, 511-512: 2―6
[18] Dittmer J J, Marseglia E A, Friend R H. Electron trapping in dye/polymer blend photovoltaic cells. Adv Mater, 2000, 12(17):1270—1274
[19] Padinger F, Rittberger R S, Sariciftci N S. Effects of
postproduction treatment on plastic sola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003, 13(1):85―88
[20] Yang X N, Loos J, Janssen R A J, et al. Nanoscale morphology of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Nano Lett, 2005, 5(4):579―583
[21] Drolet N, Morin J F, Leclerc M, et al. 2,7-carbazoleneviny lenebased oligomer thin-film transistors: High mobility through structuralordering. Adv Mater, 2005, 15(10): 1671―1682
[22] Drolet N, Morin J F, Leclerc M, et al.
2,7-carbazolenevinylenebased oligomer thin-film transistors: High mobility through structural ordering. Adv Mater, 2005, 15(10): 1671―1682
[23] Kim K, Carroll D L. Roles of Au and Ag nanoparticles i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poly(3-octylthiophene) C60 bulk hetero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Appl Phys Lett, 2005, 87: 203113
[24] Yang C H, Qiao J, Li Y F,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C-60 photovoltaic cells by small-molecule doping. Synth Met, 2003, 137: 1521―1522
[25] Brabec C J, Shaheen S E, Denk P, et al. Effect of LiF/metal electrod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lastic solar cells. Appl Phys Lett,2002, 80(7): 1288―1290
[26] Shaheen S E, Brabec C J, Sariciftci N S, et al. Effects of inserting highly polar salts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active layer of bulk hetero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Mat Res Soc Symp Proc, 2001,665: C5.51.1―5
[27] Brabec C J, Cravino A, Fromherz T, et al. Origin of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plastic sola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001, 11(5):374―380
[28] Brabec C J, Cravino A, Fromherz T,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s work function on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plastic solar cells. Thin Solid Films, 2002, 403-404: 368―372
[29] Mihailetchi V D, Hummelen J C, Rispens M T, et al. Cathode dependence of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polymer:fullerene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J Appl Phys, 2003, 94: 6849
正在阅读: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03-16
北交所知识测评07-31
动物卫生监督所越权执法案评析08-10
上海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练习题汇总06-17
物业项目经理考试试题05-03
一单向选择题………1二多项选择题………03-03
文具盒里的争吵作文500字07-16
控制和系统专业英文推荐信范文03-07
超市大作战作文600字06-28
工程项目请款报告08-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太阳能电池
- 研究进展
- 聚合物
- 我是一名教师(朗诵稿)
- 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 “三月女人天,快乐妇女节”趣味活动方案
- 分析化学(华东川大)第六版课后答案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调研试卷语
- 核磁共振
- 买机票理论 - 如何购买便宜机票 - 图文
- 高三复习学案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基础知识回顾DNA
-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 旅游博览会方案
- 大物B课后题08-第八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 2007年慈溪中学科学试卷及答案保送生考试含答案
-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册期末试题
- 光电接近开关电路
- Access大数据库管理系统
-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
- 关醒凡- 轴流泵和斜流泵模型及工程应用5
- 正承名筑智能化技术文件
- 党建宣传
- 2012年小学六年级品社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