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状况及当有市场需求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15 16: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五十年代末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数控产业三起三落,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调整、优化、重组.开拓,正渐入正轨。

从1993年开始,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调整期。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如何看待产业发展的形势,目前有两种代表性的态度:一种是过度悲观。认为数控机床产业面临的问题太多,历史包袱重,流动资金缺乏,产品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很难有回天之力;另一种是盲目等待。认为数控机床产业自身并不存在大的问题,只是客观环境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只要坚持住,当宏观形势有所改观时,就可以重现辉煌。

实际上这两种态度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认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形势是曲折的,但它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就能逐步走出低谷,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发展十分重视,通过引进技术和科技攻关,经历了“六五”、“七五”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八五”开发自主版权数控系统,“九五”的商品化、产业化,已为数控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中国数控技术已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也是由封闭型系统向开放型系统过渡的时期。现已出现了一批能百台成批量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企业。在数控技术软件上,一些单项技术已接近国外水平。

中国主要数控机床生产厂共有100多家,其中能批量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42家(国有企业30家,民营企业5家,合资、独资企业7家),平均年产80-150台,几家重点企业年产量可达1400-1700台;数控系统(包括主轴和进给驱动单元)生产企业共75家;但具有一定批量生产的企业8家。其中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2家,合资、独资企业3家;生产数控机床配套产品的企业共计300余家,包括下列八大类产品:机床辅助装置;机床通用配套件;机床液压气动;机床化工产品;机床电器;机床附件;机床工具系统;磨料、磨具。 技术状况

中国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科技攻关、开发自主版权数控系统两个阶段,已为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新开发1300个品种,已有一定的覆盖面。新开发的国产数控机床产品大部分达到了八十年代的中期水平,部分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了一批高水平的数控机床。 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新开发出80个品种。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其品种多少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多年来,国外发达国家对向我进口高挡数控系统实行禁运政策。因此,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CNC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CNC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中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为中国

数控系统的自行开发、生产奠定了基础。大部份数控机床配套产品已能生产,自我配套率超过60%。

影响中国数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数控系统方面,首先解决了结构性的初步转换。“八五”末期,中国没有明确技术发展的主框架,即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还是以PC为基础的平台结构。“九五”期间,通过专家讨论,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发展以PC为平台的数控系统,通过“九五”的攻关,现在框架上已初步完成。其次,提高了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MTBF由5,000小时达到20,000小时,这一指标使国产数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解决了国内用户生产企业的高标准要求。再次,解决了多坐标联动的技术难题。从过去的三坐标联动达到了最多可达八坐标朕动,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同时,中国国产数控系统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品牌也在逐步树立。 在数控机床方面,首先解决了可靠性指标的同一般地说认定方法问题。“八五”末期中国数控机床的MTBF只有200小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已达到400小时(国外500小时),增长幅度达100%。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每分钟400转增加到每分钟10000转,解决了由于这一关键技术指标低,造成大量国外数控机床进口的问题。目前,这一技术的相关键时刻产品也已小批量生产,如内装式电主轴等。坐标进给速度由“八五”末期的15米/分钟达到40米/分钟,达到了国际水平。加工中心换刀速度由“八五”末期5~8秒达到1.5-3秒,也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间题产业发展缓慢是表面现象

在一段时间里,中国数控机床产品品种相对较少,开发和交货周期较长,由于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开发,批量不大,加上其它因素制约,质量不稳定,性能水平与国外相对有一定差距,可靠性是突出的质量症结,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开发的数控系统缺少共同的软件规范和支承平台。因此离系列化、商品化还有距离.目前这类问题已开始得到广泛重视和初步解决。产业调整缓慢是内部原因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机床行业就是一个“虚胖子”,业界内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要“减肥强体”,要调整结构,要压缩普通产品的生产。但多年来,由于市场的某些假象和许多企业着重于眼前利益,真正的三调整,即:产业、产品、组织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到1992年和1993年初,普通机床的生产达到了顶峰,一台普车可以卖6万,一台普通铣床可以卖到10万多,不少企业和中间环节效益亦达到了顶峰。但企业在这个时期没有及时依靠壮大起来的财力进行调整,而是一味加大普通机床产量,使我们失去了最好的调整机会。1993年后机床工具行业进行的调整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是自觉与被动相结合的巨大动力所推进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经济形势下滑的时期进行,它必然又是痛苦的。连续五年的下滑,一是由于管理、质量、产品水平等方面自身的原因;也存在着加速调整结构的原因。1994年,机床工具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176亿元,产值达到220亿元,机床总产量达到20万台。普通机床、一般量刃具等的比例高达93%以上,数控机床、专用机床及各种自动线占的比例却很小,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只有38%。从93年到98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产值持续

滑坡,由于市场的变化和结构调整,市场容量减少到原来的75%。中国机床工具工业的总产值为149.6亿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约为9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47%,机床总产量只有10万台(金切和锻压),而在10万台机床的销售额中,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及各种先进量刃具达到27.7%。正是由于结构的变化,才有可能形成产量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局面。要说明,这是机床工具行业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后出现的一种变化。 政策和技术配套体系建立缓慢是外界因素

四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对数控机床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在政策上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对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用好这些政策。

但在政策的配套及相互制约方面力度不够,在引进外资和扩大开放的同时,对国产数控机床的必要保护显得过于单薄,国外进口产品可以免除两税,而国内产品却很少能享受这种待遇。同时,由于数控机床需要较高的零部件专业化技术配套体系,而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尚不能满足这种体系的建立,国家对这种体系的建立也没有大举措的出台,因而对数控产业的发展起不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加入WTO对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关贸总协定认为是战后国际贸易制度和贸易秩序的基本法典,被缔约国视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唯一捷径,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也进行了6年,经过这三年的运作,中国的经济已逐步融入国际大循环,并从国内市场格局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呈现出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有利影响:为中国机床出口创立良好的国际环境

总体上看中国机床出口近90%销往北美、港澳,其余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占出口量的10%。加入WTO现在看来可以享受所有缔约国的最惠国待遇;可以不受歧视地形成多元化、多边的外贸格局;不受非经济因素造成的贸易环境的变化;突破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旦出现贸易纠纷,还可利用关贸总协定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经贸利益。

有利影响:促进产品水品和质量的提高

中国机床工业的难点之一星与之配套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液压、电气等功能部件、元件拖着后腿。敞开国门,企业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择优配套,进行国际大配套,促进产品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有利影响: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

中国巨大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与国外先进的数控技术,成熟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进行合、合作奠定了基础。恰当的利用外来技术和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

展。中国在入世后,必将普遍采用国际通用的经贸措施和法律保护标准,可增加外商对中国经济制度的信心,有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引进。有利影响: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营决策和竞争能力中国对外贸易的透明度将会明显提高,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对外出口业务,可以正确快速地掌握市场信息,有利经营决策,增强竞争能力。

有利影响: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要使中国的经济运作符合国际惯例,意味着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对中国数控机床发展的不利影响

根据WTO原则,对中国来讲有利于外商数控机床的进口,进口数控机床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将会更加困难。 由于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将执行非歧视原则,即在各缔约进口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样进口的数控机床在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与国内数控机床产品一视同仁地执行统一的法令和法规,不对进口数控机床实行差别的国内税收。对国外进口数控机床只能以关税作为唯一的保护手段,但基于自由贸易原则,关税保护也要求递减,而且减后的税率一般要约束,不得随意提高,如要提高,也要给最初谈判国和重大利益国家以相应补偿。特别是根据禁止采用数量限制的原则,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法限制或禁止其它缔约国的产品输入,这样一来,低关税、非配额管理均有利于国外厂商数控机床的进口。 此外,有的国家政府以贷款方式援助该国企业出口,这些贷款多是指定购买该国的数控机床,国内的三资企业在采购设备大多数不通过招标,而选用外资所在范围的设备,诸多因素都能使国外数控机床大量进入中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不受WTO原则的约束时,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数控产业的成长,基本上不依靠关税杠杆的调节作用限制进口(关税税率很低,数控机床的税率为9.7%,数控装置的税率只有5%),也没有进口许可证.进口定价、行政审批、进口计划等进口管理手段的直接干预,但执行对已有满足需要的国产数控机床及数控装置的国外机床实行进口限制,在80年代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国有企业进口国外数控产品的幅度。但自从1990年开始,由于国内三资企业的进口设备比例急骤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自用的进口数控机床,按国家现行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可以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因此,近几年数控机床的进口额大幅上升,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数控机床第二进口大国。

中国数控机床进口在开始入世谈判的这十几年中急剧增加,2002年进口数控机床的数量比1991年增长了10多倍,由1209台增长至25097台,用汇额增

长了10多倍,由1.3亿美元增加至18亿美元,2002年进口数控机床的价值是国产数控机床的5.2倍,这样高的进口增长率和严重的贸易逆差,使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处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存亡,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仅靠行业自身的振作与努力是难以走出困境的,必须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才能冲出困境,求取生存。 当前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形势及特点

表1 2002年机床工具部分产品进口情况表

从行业总体看,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正经历着自1992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从1999年开始的恢复性增长算起,工业总产值已连续4年呈两位数增长。去年,机床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30%;进口44亿美元,出口6.84亿美元,增长10.04%。全行业利润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002年机床工具部分产品进口情况见表1。

从产品结构看,中国数控机床产业也正经历着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变革时期。去年,中国生产数控机床20000多台,比2000年的14000台增长43%,高精度机床和大型机床也分别增长了42%和3.18%,而1992年数控机床只有4200多台。10年间,中国数控机床增长了5倍,在数控机床的品种看,普及型数控机床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10%增长到2002年的37%。这个结构的变化说明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从组织结构上看,中国机床行业的企业所有制构成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据2001年对400个企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国有和集体企业251个,占63%,其它为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甚至外商独资企业。与95年同类调查相比,当时国有企业占93%。更能说明这个变化的是在这400个企业的产值中,国有企业只占50.6%,利润只占23.4%,而固定资产却占79%。从所有制构成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形势好转是有保障条件的,包括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引起的体制、机制的变化,是这一条件的主要因素。 从市场需求的构成看,近两年主要需求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以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工业对机床工业提出了高质量、大范围和不断更新的要求,今年汽车的产量将达到创记录的340-350万台,提前

3年达到“十五”规划的指标,其中轿车将达到110万辆,新车型不断下线,新的合资企业也不断涌现,汽车等工业不断改组重组,设备不断更新、扩展。因此,汽车工业对机床行业提出了广泛而大量的需求,今年据三大汽车和九个骨干厂的统计,已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62亿元,其中国产设备数量占34%,资金占20%,而汽车零部件厂的技术改造投入也将近73亿元,其中与机床行业有关的有42亿元;

国防工业的需求逐步扩大和提高,国防工业,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等提出的需求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据对29家机床厂的粗略统计,军工方面的需求占总合同款的37%,大部件是专用、特殊和难以进口或进口额相当昂贵的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采购普通数控机床用于设备更新,中国的军工企业由于20多年来未进行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改造,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此次改造将“方兴未艾”,据9个相关企业的调查,在新购机床设备中,国产设备的数量占71.3%,价值量占47%;

民营企业的需求增幅较大,层次和结构差别较显,在新一轮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大量采用国产设备,特别是国产数控.精密机床,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仍大量采用普通机床,在浙江、广东和山东三省的民营企业效益调查中,其投资129亿元用于设备投入,其中机床工具及模具占117亿元,国产设备数量占69%,价值占52%。

另外,由于国家许多重点项目开工引起的设备投资也为机床工具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力度,因此,2002年是中国机床工业自1992年后又一次新的发展时期,但水平有提高,构成更合理,发展较平稳。 机床工具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和重点

以轿车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行业所需要的成套、高效、高精、高可靠性的加工中心、齿轮加工机床、数控加工生产线及关键设备,将占较大比例。2003年在汽车等行业所需要的设备与传统的生产线已有了质的变化。首先是由数控机床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将成为重点之一。这些生产线的特点:一是高速。主轴转速一般为8000-12000r/min,进给速度高,一般为40-60m/min,换对快,一般为2-3秒;二是可靠性高。MTBF一般为500-600小时;三是成套性好。这些柔性线不但要求配备好的夹具、刀具,还要配备好的工艺软件和控制软件;四是要求精度高,产品加工的一致性好。2003年对进入汽车等领域的机床产品要体现柔性加工,以保证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工艺成套,以保证汽车产品的规模化。 以航空、航天、发电、船舶、冶金、重型机器为代表的高精尖.大型专用设备成为第二方面需求的重点。这些设备往往单价较高,要求特殊,难度较大。但从全国需求总量来看,具有很大的优势,占机床市场的1/3以上。特别是在数控龙门铣、数控落地镗、大型五面加工设备需求量较大,而中国的生产能力又不能适应这一突然增长的需求。

以模具兵器等产品加工为代表的多坐标.高精度、复杂形面的加工设备是第三个需求的重点。这些设备主要是四坐标联动以上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仿形

铣、成型磨等,这些设备的特点是软件功能特殊,配套技术复杂,往往影响整机的水平。另外,为提高各种模具为母体的冲压件的质量和规模效益,2003年各种数控压力机比去年将略有增长。

以江浙、广东一带兴起的民营企业群为代表的大量购买简易数控机床成为第四个需求的热点。据统计,2003年上述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家庭组合式工艺成套企业大约需要简易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大于1.6万台,这些设备的特点是低价位,功能要求专用,易操作,但这些企业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是一个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

总之,当前机床市场的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有存在几个较大的风险: 首先,与1992年前后相类似,普通机床的需求和产量都呈现怪异性的增长,而在这方面的价格竞争有增无减,普通机床的高速扩展,制约和减缓了用户整体工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放慢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速度。更有可能的是会造成机床工具市场的需求突发性下降和国外数控产品的大量进口,对此我们机床行业是有深刻教训的。

其次,由于近两年中国机床市场的扩大和需求增长来势较猛,而这和中国机床行业前些年的困难造成的设备老化、人员流失、开发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形成反差和矛盾,容易造成管理跟不上,质量出纰漏,服务出差距、资金出缺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在2003年爆发。

再次,由于国债贴息等国家政策拉动,近年来,各个领域的机床需求大幅度增长,而这个增长是有风险的,如果新增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回报和国家政策拉动的力度减弱(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有可能调整),则机床工具市场会有饱和的可能,或突然下降的危险,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失业率不断上升而采取的减缓大项目增加的总体要求,也有可能造成需求的下降。 对机床工具行业目前发展的建议

前面已提到的利弊外析对机床工具企业来讲都是一种分析和预测,为了稳定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不要盲目增加生产能力。机床工具行业本身的水平关键要看创新能力、人员素质和企业素质的提高。近年来的改制、改组已有一些初步成效,来之不易。在面对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还是要清醒看市场,稳妥求发展,还是要抓前、抓后(即抓开发、抓销售、抓质量、抓服务),慎重抓能力。中国要成为制造市场,而不是加工市场,机床行业也应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其次,要非常重视质量和服务。机床行业是第一个提出质量承诺声明的行业,在市场好转的时候,我们对质量和服务更要重视,对用户更加周到和热情,一个企业的品牌往往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树立的,也往往是在市场好的时期丢掉的。2003年应该成为机床工具行业的质量年和服务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e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