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设备点检制,加速推进全员生产维护

更新时间:2023-11-07 05: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立完善设备点检制,加速推进全员设备维护

我科在2007年建立了设备点检制度,通过二年多的运行,设备点检制度已得到检定人员的充分认可并做为自觉行为而遵守。2009年初我科审报CNAS国家校准实验室,ISO/IEC17025: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5条款中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设备点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这也给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点检工作的逐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积极推进全员参与设备维护管理。逐步建立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新体制,才能实现设备管理的不断创新。

一、概述

设备点检制是利用人的感官和仪器,按一定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找出设备的异常,发现事故或故障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理或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的功能和性能,通过优化设备运行环境,延长设备寿命,避免设备事故和故障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不但是一种设备的检查方法,而且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是全员参与设备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无论在设备大修改造管理中,还是在设备状态管理、技术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中,点检制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点检管理制度,完善点检工作程序

为推进全员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点检工作顺利进行,做到有章可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点检设备的分类管理。我科设备种类较多,,如果全部采用点检制数量大,浪费人力物力,且不经济。为节省人力物力,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我们把生产过程中对校准试验、生产交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重要影响的设备优先考虑,具体设备型号各组组织确认并发布。

2.点检工作分类管理。根据全员参与原则,建立操作者、基层维修人员、专业维修人员三位一体的点检制。按点检内容的专业情况和点检的检查周期特性,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定期点检三种情况进行,实行分类管理。

1

3.点检分工管理。为保证点检设备“台台有人管,人人有职责” ,实行“五定”即:定责任人、定点检内容、定点检标准、定点检周期、定考核办法。岗位操作工负责日常点检,主要内容是通过点检,突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简单隐患,专业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逐步推行操作工人对简单问题的自主维修。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专业点检、故障维修、同时加强对维修的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对设备维修的能力。

4.点检标准管理。点检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检什么?怎么检?谁来检?合格与否?等等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要求。为此,依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多年来对使用设备的认识,组织各组编制设备专业点检表,表中对点检部位、点检周期时间、点检内容、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规定,保证点检时不漏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做到有据可依,责任可查。随着点检工作的不断深入,将逐步完善点检标准,分别对点检顺序,点检方法等进一步进行规范。

5.点检记录管理。点检记录是被检设备真实状态的有效证据,对设备历史状况、维修状况、故障状况有完整描述,为设备今后的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编制设备的大修改造计划提供重要依据。点检记录真实、准确、完整,清晰,从2009.03.01日起,为了实行低成本运行对点检记录进行电子记录管理,对保存期限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6.检查与考核管理。为保证点检工作做好做到位,制订评价指标和管理目标,采用“故障频率、故障停机率”两个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故障频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实际工作时间,故障停机率=Σ(故障停机时间)/Σ(故障停机时间+工作时间)。管理目标:故障频率≤0.5次/天;故障停机率≤1%

三、精心计划,周密安排,认真开展点检工作

为保证点检工作不影响正常的检定工作进,制订点检计划。日常点检按班前、班中、班后要求进行正常点检外,专业点检必须根据设备分工和设备分类情况,根据点检标准、点检周期、点检内容和点检工作量,编制点检工作计划。点检工作计划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既能保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检查,有不能影响正常工作。

四、做好专业点检,提高设备利用率

2

专业点检时要依据点检标准和根据工作计划进行点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记录。对关键、重要设备的点检记录要详细认真,,特别是对存在的异常问题一定要进行记录,其它设备可以只记录异常问题。同时专业点检员要认真对本责任区的日常点检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有关人员反映,最大限度的将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设备故障扩大,杜绝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杜绝因设备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发生。

五、开展点检工作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责任人:每台设备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日常点检员和专业点检员。设备的操作者为日常点检员,关键设备专业操作者为日常点检员。

2.确定的部位:对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要明确,点检部位要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要明确。

3.一定的周期:根据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不同使用频率,确定不同的周期。

4.明确的判断标准:设备点检后各检查点部位是否正常,要有判断的依据。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5.规定的记录:设备点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设备作业、异常、故障等情况。

6.点检工作程序:点检工作要制定详细的作业和点检结果处理的工作程序。对急需处理的问题、等待处理的问题,按计划处理的问题要有工作流程,程序要简捷,操作性要强。

7.点检要突出全员管理,点检是动态的管理,点检要与设备维修、年度设备大修改造紧密结合,编制年度大修改造计划,点检结果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设备是我科进行检定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我科的校准能力、技术水平、校准数据的置信度。2009年我科将新编《校准设备作业指导书》、修改《设备点检制度》等措施以适应CNAS要求。

随着设备的准确度、自动化程度、设备购置费用的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难度也在加大,给设备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适应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3

通过点检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于提高操作人员和检定人员的技术素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04月29日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e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