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考研准备之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2
更新时间:2024-03-19 2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古代汉语考研怎么准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名词解释
省形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指形声字省略形符某一部分的现象。
省声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指形声字的声符有所省略的现象。如《说文》:“融,??从鬲,蟲省声。”
异文 异文指不同的书或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在记载同一事物时使用不同的字词。如《春秋?隐公十二年》“公会郑伯于时来”,《公羊传》“时来”写作“祁黎”。又如“伏羲氏”在古书中也写作“庖牺氏”“包羲氏”等。这样的异文对於研究上古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都非常有价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分析小篆字形,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都对我们查检《说文解字》提供了帮助。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四大家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转注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转注:说法不一。
四体二用 对于“六书”是否都是造字方法,后代学者的看法与汉朝学者不完全相同。后代多数学者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可以造出新字,而转注和假借不能造出新字,所以“六书”不能认为都是造字方法。於是有学者提出“四体二用”说,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的方法。
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书写符号上有所差异,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产生方式有二:一是词义引申分化,二是汉字假借。今字又叫“区别字”、“分别字”、“分别文”。
异体字 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通假字 与“ 本字”相对,指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所表示的意义与本字无关。 六书。
初文 文字学上称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多是独体字。与“后起字”相对而言。 章炳麟 《文始·叙例》:“於是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省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复重者,谓之準初文。” 陆宗达 《说文解字通论》第一章:“这种初文在标识语言时,往往一形数用。”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后其书有缺,《武帝纪》、
1
《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家注 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引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
集解 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特举 刘 、 贾 、 许 、 潁 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孔颖达 疏:“ 杜 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 何晏 《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章句体 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刘师培《国语发微》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有施氏、孟氏、梁丘氏《章句》,《尚书》有《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春秋》有《公羊章句》、《谷梁章句》。汉儒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故被斥为 “章句小儒”。一般人“羞为章句”,故自汉以后,章句日汇渐亡佚。今仅存东汉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赵歧章句解词串讲较简明准确,在原文每章末尾还用韵语概括“章指”,在《孟子》注释中有“开辟荒芜”之功。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传注体 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旨。如汉代毛享的《毛诗诂训传》
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通。“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为了通称。
笺,是表识的意思。本指读书时有所领司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一般对经传简略不明的地方加以补充发挥,对不同见解的地方加以订正。 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体例。
疏 本义开浚、开通,古人给古书做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之外,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叫做“疏”,也叫做“正义”。如《十三经注疏》。
正义 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是我国文史方面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注疏》、《仪礼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经典释文》,这些经文以及两汉人对这些经文的注解,以及唐宋人对前人注解的再注解。加上陆德明对这些文献的注音《经典释文》,统称十三经注疏。
《经传释词》 清代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按
2
古汉语36字母排列。
《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这是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虚词四百六十九个字,其中包括不常见的虚字。通俗易懂,对初学古代汉语的学者比较适用。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第二版末附有拼音索引,可供查检。
声训 也叫“因声求义”“音训”。训诂方式之一。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音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同字为训,二是同音为训。三是音近为训。可用于推求字源,解释通假。
因声求义 也叫“声训”“音训”。训诂方式之一。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音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同字为训,二是同音为训。三是音近为训。可用于推求字源,解释通假。
互文 将两个句子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组织在一起,语义上相互呼应、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如:①主人下马客在船。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衍文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例如:《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儛然。”阮元的《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夫’字。案《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字,因丈人章误衍也。”
脱文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例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释文》本‘吾焉得而食诸’?案《史记?仲尼世家》、《汉书?武五子传》并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脱文。
偏义复词 由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本义 词本来的意义。有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与字形相应的最早的意义。但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
引申义 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得联系。
同源词 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一组有相同来源的词,又叫同源字。
析言、浑言 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这是指出近义词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
五经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谓开端。
七音 音韵学术语。指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七类声母。即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
3
五音 指的是宫、商、角、征、羽。“人含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征、羽”。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在汉代,五音配以五行对应了土金水木火以及中西北东南。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对朝鲜和日本的音韵体系影响很大。
文言 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汉语为规范的汉语书面语。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活用作动词)
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二是讳长官三是;避圣贤;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天干地支 所谓“天干地支”,是古人用来代表天体星球与地球物理磁场的代名词,天干是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组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单数,代表阳性;乙丁己辛癸为双数,代表阴性。这十个天干又各自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戊己土则代表长夏。地支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组成,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单数,代表阳性;丑卯巳未酉亥为双数,代表阴性。这十二个地支亦各自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子、亥为水,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辰、戌、丑、未则代表土,又为四季土月。知道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紧接着就必须知道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组合,也就是说,每一个天干都要配上一个地支,才成一柱。天干配地支都是阳配阳,阴配阴,即甲只能配子,或配寅,或配辰,或配午,或配申,或配戌;不能配阴。天干配地支组合成一个柱后,其性质又有变动,即古称的“纳音”。每一柱都有不同的纳音,其意义也不相同。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破读 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反切 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上古30韵部 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4
阴阳对转 是训诂名词,又称“韵转”或“一声之转”,指用音韵学上古韵分部的成果和韵表所体现的古韵部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训诂学上与词义有关的音变和音异现象。可以参考黄侃先生的古韵二十八部和王力先生脂微分部。
36字母 唐朝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音理,制定了30个字母。到了宋代,30个字母发展为36个。这三十六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是: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
四声别义 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这类跟四声别义同质的同源词在“平:上”“平:去”“上:去”“去:入”之间都存在着通转关系,所以上古汉语一定存在着四声别义现象。清儒段玉裁、王念孙等人既承认上古汉语存在着这种类型的同源词,又反对上古汉语有四声别义,这两种主张是矛盾的。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作者元代周德清,江西高安人。“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他认为要使北曲发挥更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使它的体制、音律、语言都具有明确的规范, 特别是语音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番总结,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
句中韵 古代诗歌押韵的一种形式,即韵文在一句的中间使用押韵的手段。句中韵有两种情况,一是各句之中相同地位的字互相押韵,如《诗经》中某些句子,在句末的语气助词之前用韵,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体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本章中的“思”字是语气助词,各句中的“休”与“求”押韵,“广”与“泳“永”、“方”等字押韵,这些都是句中韵。另一种是一个诗句之中,居于句中的字与句末的字相押,汉代韵文中多有此种押韵法,如《汉书》中的“抱鼓不鸣董少平”,鸣与平字为韵。词中也有,如苏轼《醉翁操》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句中的“然、圆、弹、山、言”等字相押。
交韵 是《诗经》的押韵方式之一,指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这种交互押韵的方式叫做“交韵”。
叶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主义的产物,如“筹叶音除”就没有根据。事实上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就已经批判了“叶音法”。
韵类 指韵母的类别,系联韵书中反切下字得出的分类,叫做“韵类”,韵类要求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
5
正在阅读:
学科教学考研准备之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203-19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案10-04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08-26
XX小学创省级平安校园工作亮点04-21
金融企业会计期末考试试卷10-19
10级对口班会计专业企业财务会计期中考试试卷(王)文档09-19
(徐寿昌版)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05-30
中国电信\\"爱wifi\\"定制网关技术要求(试行) - 会05-30
临沂大学第六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06-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汉语
- 学科教学
- 基础知识
- 考研
- 古代
- 准备
- 继电保护测试仪
- 免疫共沉淀Co-IP步骤
- 徐州、宿迁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数学试题
- 完整的房地产全套文案策划(经典文案免费下载)
- 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青年思想引导大纲
- 现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发展探析
- 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金屯中学八年级上第15章《分式》单元测
- 女生小腹痛可能有哪些疾病
- 函数极限求解方法的研究
- 驾驶员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考试必备)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5)
- 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 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 环境污染控制方案
- 吸收实验问答
- 2014年最新作文素材的多维解读和运用
- 教改实验报告
- 第十放映室 恭贺2012 解说词
- 2016-2022年中国医药B2B电商平台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