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3-14 03: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行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相比,课时有了大幅度减少,但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作为老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文章对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课前有效预习

(一)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才能有效掌握教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间;学生也只有通过课前预习,才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掌握重难点,弥补不足;充分完善的课前预习,可以使老师的教学进程有效加快,在课堂中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问题,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课堂上才会形成问题环境,实现有问题、有疑惑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但我们发现,课前预习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也是教学重点薄弱环节,因为学生本身的作业多,任务重,没有时间预习,加上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有限,很难坚持预习功课,而长期的被动式教学也导致学生对预习不感兴趣,总体来说,课前预习问题突出。

为促使学生课堂预习的完成,教师必须发挥其引导性作用,首先,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给学生时间预习;其次,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而最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预习后的课堂学习更有效果,从而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有效的预习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学生在预习中会产生困惑,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想、去思考,而学生的问题也有针对性,这就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还能激起学生解答问题、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状态,虽然我们课堂只有40分钟,但通过课前预习后,合作学习的时间能得到充分保障,这样,通过预习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上时间的不足,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有效的预习为学生合作探究的深度打下了基础 如果没有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会比较沉闷,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比较表面,甚至是与教学内容不着边际的。而进行课前预习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新知识,有的还能够较好地应用知识。课堂教学中,老师只需要收集学生的疑惑,解答重难点,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就能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掘进,并在课堂上

提出很多关键的、有见解的意见,对于全体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起到不可忽略的催化作用。 二、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特别说明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老师们必须摆脱那种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理念,积极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应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时,老师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但所提供的内容还需要学生去挑选、鉴别;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花20-30分钟的时间去讲课,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做到角色的转换,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适时调动气氛,让课堂讨论顺利进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老师具备充分的耐心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积极履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课堂教学,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老师还应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

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引发的,一个合理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牵引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而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首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其次是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最后是注意对象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去思考,发展全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我们要如何完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在和谐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就成为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充满自信时的学习动力最强、学习效果最佳,老师应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己去与组员讨论、分析、研究,老师只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做好监控、查漏补缺就可以了。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学习成果,不仅能令人印象深刻,还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最后,老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做好准备。 (三)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是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合理搭配分组,各小组通过合作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获取

有用信息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最佳答案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成员一般由4-6人组成,有明确的分工和角色担任,如由谁组织、谁做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他们也很希望能向别人展示出来,获得认可。为此,我们正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学习方法,但在组建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作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并不是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就一定能有合作。小组合作要顺利开展,还需要老师提前制定小组合作任务目标,科学地安排任务活动,激发小组合作动力。第二,要预防小组内的不和谐现象,有的小组会出现小领导、小权威的不良问题,这也是使合作无法正常开展的原因,这样不仅会让小组合作学习遭受质疑,还不能体现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第三,合作活动不能太死板,应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小组讨论能改变班级授课情况下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的状况,让老师能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上的保障。而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与小组同伴合作,要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并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

总而言之,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关键点之一,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力上。兴趣是人对某一项事物的认可与支持,甚至是喜爱,它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引导着人,也会提高人的办事效率。因此,我们应丰富课堂教学,实现课前预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赢得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d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