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教案上交

更新时间:2023-11-24 0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火灾与爆炸事故的防范方法。 2、掌握触电事故的防范与处置。 3、掌握补焊化工设备的防中毒措施。

4、掌握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危害因素及劳动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火灾与爆炸事故的防范、触电事故的防范 难点:补焊化工设备的防中毒措施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播放焊接切割作业重大事故。

第一部分、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火灾与爆炸事故防范

一、燃烧

1. 氧化与燃烧

强烈的氧化反应,并伴随有热和光同时发出,则称为燃烧。燃烧俗称着火,如果只有放热发光而没有氧化反应的不能叫做燃烧,如灼热的钢材虽然放热发光,但这是物理现象,不是燃烧;而放热或不发光的氧化反应,如金属生锈、生石灰遇水放热等现象,也不能叫做燃烧。

2.燃烧的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 (1)可燃物质

凡能与氧和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就其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固态可燃物、液态可燃物、气态可燃物三类;按其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无机可燃物质(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和有机可燃物质(如甲烷、乙炔等)两类。

物质的可燃性质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大块的铝、镁可看作是不燃物,但在纯氧中就是可燃物。铝粉、镁粉不但能自燃,而且还有爆炸性。

(2)助燃物质

凡是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起助燃作用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氟和溴等。

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如燃烧1kg石油需要10~12m3空气。如果缺乏空气,燃烧就不完全。

(3)着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都叫着火源。要使可燃物质起化学变化而发生燃烧,需要有足够的热量和温度,各种不同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各不相同。着火源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明火,②电气火, ③摩擦④静电荷产和珠火花。⑤雷电产生的火花,⑥化学反应热,

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便不能燃烧。对于已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理论。

3.燃烧的过程及类型 (1)燃烧的过程

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蒸汽或气体状态下进行。由于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的特点也不同。

气体容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的热量便能迅速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烧光。

液体在火源作用下,首先使其蒸发,然后蒸汽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固体燃烧,如果是简单物质,如硫、磷等受热时首先熔化,然后蒸发、燃烧,没有分解过程。若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蒸汽着火燃烧。

(2)燃烧的类型 ①闪燃与闪点 ②着火与燃点

③受热自燃与自燃点 自燃点是指物质(不论是固态或气态)在没有外部火花和火焰的条件下,能自动引燃和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就越大。物质受热自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主要原因,掌握物质的自燃点,对防火工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④本身自燃

能自燃的植物有:稻草、麦秆、木屑、仔棉、麻等。植物的自燃是由于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引起的。

二、爆炸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大类。

1.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于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蒸汽锅炉的爆炸,是由于过热的水迅速变化为蒸汽,且蒸汽压力超过锅炉强度的极限而引起的,其破坏程度取决于锅炉蒸汽压力。发生物理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热量和气体的现象。

2.爆炸极限

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反之,则为爆炸上限。在低于下限和高于上限的浓度时,是不会发生着火爆炸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爆炸极限”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把它总结成四句话:“上上下下保安全,中间范围最危险,温度压力有影响,氧气火源能

拓宽。”

3.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

凡是化学性爆炸,总是在下列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a.可燃易爆物;b.可燃易爆物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c.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的作用下。防止化学性爆炸的全部措施的实质,即是制止上述三个条件的同时存在;

三、焊接与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焊接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较大的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5m以外的地方),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来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气瓶,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炬、橡胶管路和气瓶的安全装置。

(4)气瓶存在制造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5)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造、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施带压不置换焊补时压力不够致使外部明火导入等。

2.防范措施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10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时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3)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上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对输送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管道应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5)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实施置换法时,置换应彻底,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含量;实施带压不置换法时,应按要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强检测,注意监护,要有安全组织措施。

四、火灾、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及灭火技术 1.火灾、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在焊接切割作业中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理:

(1)应判明火灾、爆炸的部位及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质特性,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2)在消防队员未到达前,现场人员应根据起火或爆炸物质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事故的蔓延,如切断电源、撤离事故现场氧气瓶、乙炔瓶等受热易爆设备,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3)在事故紧急处理时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防止造成混乱。 (4)灭火时,应采取防中毒、倒塌、坠落伤人等措施。

(5)为了便于查明起火原因,灭火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注意观察起火部位、蔓延方向等,灭火后应保护好现场。

(6)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将焊割炬的火焰熄灭,并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体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

(7)乙炔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8)当电石桶或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发生燃烧时,应停止供水或与水脱离,再用干粉灭火器等灭火,禁止用水灭火。

(9)乙炔气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灭;乙炔瓶内丙酮流出燃烧,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如果气瓶库发生火灾或邻近发生火灾威胁气瓶库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将气瓶移到安全场所。

(10)一般可燃物着火可用酸碱灭火器或清水灭火。油类着火用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11)电焊机着火首先应拉闸断电,然后再灭火。在未断电前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只能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因为水和泡沫灭火液体能够导电,容易触电伤人。

(12)氧气瓶阀门着火,只要操作者将阀门关闭,断绝氧气,火会自行熄灭。 (13)发生火警或爆炸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根据“三不放过”的要求,认真查清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

2.灭火技术

我国消防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位,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防”和“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应积极地做好。

(1)动火管理

火灾和爆炸是焊接工作中容易发生的事故。动火管理是为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使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①建立各项管理人员防火岗位责任制。企业各级领导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贯彻动火管理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岗位防火责任制,在自己所负责的范围内尽职尽责,认真贯彻并监督落实防火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②划定禁火区域。为了加强防火管理,各单位可根据生产特点,原料、产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d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