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芬霞)无机化学教材习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3-12-10 10: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蒸气压下降 , 沸点升高 , 凝固点降低 , 渗透现象 。

2.引起溶胶聚沉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 3.在15℃和97 kPa压力下,15 g氮气所占有的体积为 13 升。 4.在20℃和97 kPa压力下,0.842 g某气体的体积是0.400 L,这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52.89 g?mol-1 。

5.试比较下列溶液的沸点:0.1 mol?L-1蔗糖水溶液 = 0.1 mol?L-1NaCl水溶液 = 0.1 mol?L-1Na2SO4水溶液。

6.试比较下列溶液的凝固点:0.1 mol?L-1蔗糖水溶液 = 0.1 mol?L-1甲醇水溶液 = 0.1 mol?L-1苯甲醇水溶液。

7.试比较下列溶液的渗透压:0.1 mol?L-1蔗糖水溶液 = 0.1 mol?L-1NaCl水溶液 = 0.1 mol?L-1Na2SO4水溶液。

二、选择题

1.下列溶液性质中哪一种不是依数性? ( D ) A. 凝固点 B. 沸点 C. 渗透压 D. 颜色

2.在容易聚沉的溶胶中加入适量的大分子物质溶液,以使溶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这叫做什么作用? ( B)

A. 敏化作用 B. 保护作用 C. 加聚作用 D. 聚沉作用 3.等体积:0.1 mol?L-1KI和:0.1 mol?L-1AgNO3溶液混合制成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C )

A. Na2SO4 B. MgSO4 C. FeCl3 D. K3[Fe(CN)6] 4.溶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D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稳定的系统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不稳定的系统 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系统 D. 热力学上不稳定和动力学上稳定的系统

5.25℃时,0.01mol?kg-1的糖水的渗透压为∏1,而0.01mol?kg-1的尿素水溶

1

液的渗透压为∏2,则 ( C )

A. ∏1<∏2 B. ∏1>∏2 C. ∏1=∏2 D. 无法确定 6.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作用时,若 AgNO3过量时,此溶胶( B )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无法确定 7.加入下列哪一种溶液,能使As2S3胶体溶液凝聚最快 ( A ) A. Al2(SO4)2 B. CaCl2 C. Na3PO4 D. MgCl2

8.当不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稀溶液后,则 ( A ) A. 溶剂蒸气压降低 B. 溶液的蒸气压升高 C. 溶液的蒸气压不变 D. 溶液的蒸气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三、是非题

1.真实气体在低温高压下可以近似地看作理想气体。 ( ×) 2.溶胶内存在着胶粒的不规则运动的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 3.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以及渗透压,都与蒸气压下降有关。 (×) 4.1 mol?L-1K2SO4 溶液和1 mol?L-1尿素溶液的凝固点几乎相同。 (×) 5.拉乌尔定律总是既适用于溶液中的溶质又适用于溶剂。 ( √) 6.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分压之和。( √ )

7.在一定温度下,渗透压的大小仅由溶质的浓度决定,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 )

8.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的本性有关,还取决于溶入稀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数目。 ( × )

四、问答题

1.为什么将气体引入任何大小的容器中,气体会自动扩散至充满整个容器? 答:因为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有扩散性。 2.为什么人体发烧时,在皮肤上搽酒精后,会感到凉爽? 答:酒精容易挥发,在挥发时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3.为什么丙烷钢瓶在丙烷几乎用完以前总是保持恒压?

答:钢瓶内的气体不能完全用完,要留有少量压力,否则空气就进入钢瓶,

2

在下一次充气时就要清洗钢瓶。 4.胶粒带电的原因是什么?

答:(1)溶胶是多相分散体系,有巨大的比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会选择吸附某种离子,而获得表面电荷。(2)胶体粒子表面上的分子与水接触时发生电离,其中一种离子进入介质水中,结果胶体粒子带电。 5.胶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3)带电荷

6.道尔顿分压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吗?能否适用于真实气体? 答: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不适用于真实气体。 五、计算题

1.在100 kPa和100℃混合0.300 L氢0.100 L氧, 然后使之爆炸。如果爆炸后压力和温度不变,则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

niV?i pVnR T总?总n总V总2H2 + O2 → 2H2O 31爆炸前 n总? n总?

4412爆炸后n总? n总?

44123爆炸后:n'?n总??n总???n总

4443?n?RTnRT4总3V?????(0.300?0.100)?0.3000L

PP42.在25℃时,初始压力相同的5.0 L氮和15 L氧压缩到体积为10.0 L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150 kPa。试求:

(1)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 (2)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分压;

(3)如果把温度升到210℃,容器的总压力。 解:(1) 混合前:nN2?nO2?

p初?VN2RT3

?p初?VO2RT?(5.0?15)?p初RT?20?p初RT

混合后:nN2?nO2?p混?V混150?10.01500 ??RTRTRT混合前后 n数相等 ∴20?p初RT?1500 pRT初?75kPa

也可这样计算:p1V1?p2V2

?15?) p1?(5.01?50 10.0 p1?75kPa (2)

piV?i p总V总VN2V总VO2V总?150?5.0?37.5kPa

5.0?1515?112.5kPa

5.0?15pN2?p总?pO2?p总??150?(3)

p1Vp2V? RT1RT2p2?p1T2150?(273.15?210)??243kPa T1273.15?253.0℃时将同一初压的4.0 LN2和1.0 LO2压缩到一个体积为2.0 L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253 kPa,试求:

(1)两种气体的初压;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 (1) 混合前后气体摩尔数相等

p初?4.0RT?p初?1.0RT?253?2.0 RTp初?253?2.0?101.2kPa 5.04.0pN2??? V5.0p总总4

(2)

nN2n总VN2

44p总??253?202.4kPa 5511pO2?p总??253?50.6kPa

55pV(3) ni?i

RT202.4?2.0nN2??0.178mol

8.314?273.155.06?2.0nO2??0.045mol

8.314?273.15pN2?4.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压力为1 MPa的氧气100 g,由于容器漏气,经过若干时间后,压力降到原来的一半,温度降到27℃。试计算:

(1)容器的体积为多少? (2)漏出的氧气多少克?

100?8.314?(273.15?37)nRT32.0解:(1)V???8.058?10?3m3 6P1?101?106?8.058?10?3pV2(2)n2?2??1.615mol RT28.314?(273.15?27)漏出氧气: m=100-32×1.615=48.32 g

5.在25℃时,将电解水所得的氢和氧混合气体54.0 g,注入60.0 L的真空容器内,问氢和氧的分压为多少?

电解??2H2?O2 解:2H2O??nH2:nO2=2:1 nH2=2nO2 nH2MH2?nO2MO2?54.0g 2nO2?2?nO2?32?54.0

nO2?54.0?1.5mol nH2?2nO2?3.0mol 36nRT p?iV1.5?8.314?(273.15?25)pO2??61.97kPa

60.0pH2?2pO2?123.94kPa

5

6.将压力为100 kPa的氢气150 mL,压力为50 kPa的氧气75 mL和压力30 mL的氮气50 mL压入250 mL的真空瓶内。求:

(1)混合物中各气体的分压; (2)混合气体的总压; (3)各气体的摩尔分数。 解: n? nH2pV RT100?15?0?31015 ??RTRT50?75?10?33.75 nO2??RTRTnN230?50?10?31.5 ??RTRTn总?153.751.520.25 ???RTRTRTRT20.25RTn总RTRTp总???81kPaV0.250(1) npi?p总in总15?81?RTpH220.25RT?60kPa

pHO23.75?81?RT20.25RT?15kPa

pN21.5?81?RT20.25RT?6kPa

(2) p总?81kPa (3) ?i?ni n总 6

?H?260156?0.74 ?O2??0.19 ?N2??0.07 4818181

7.人在呼吸时呼出气体的组成与吸入空气的组成不同。在36.8℃与101 kPa时,某典型呼出气体的体积组成:N275.1%, O215.2%, CO25.9%。求:

(1)呼出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2)CO2的分压力。

解:7.(1)M?28?75.1%?32?15.2%?44?5.9%?28.5g/mol (2)?i?pi pi??ip总 p总5.kPa9 6?1?01 pCO2?5.9%8.已知在25℃及101 kPa压力下,含有N2和H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50 g?L-1,则N2和H2的分压及体积百分数是多少?

解:已知 T=273.15+25=298.15 K, P=101kPa, ρ=0.50g/L

mn?M?V ??? ?n?

VVM?VpV=nRT pV?RT

MM??RTp?0.50?8.314?298.15?12.27g/mol

10128??N2?2??H2?12.27?N??H?122

解得:?N2?39.5%,?H2?60.5%

pi??ip总

pN2?39.5%?101?39.90kPa pH2?60.5%?101?61.10kPa

7

第二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将Cl2、H2O、HCl和O2四种气体置于一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Cl2(g)+2H2O(g)? 4HCl(g)+O2(g)

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按下列各题改变条件,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题后半部分所指项目将有何变化?

(1)增大容器体积,n(O2)___升高_ _,KΘ____不变_,p(Cl2)_下降; (2)加入氩气(总压不变), n(HCl)____不变____;

(3)加入O2 ,n(Cl2,g)__升高____,n(HCl)___下降____; (4)升高温度,KΘ____升高___ ,n(HCl,g)___升高__; (5)加入催化剂,n(HCl)_____升高__。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2(g) + 3H2(g) →2NH3(g)的反应,若压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增大 16 倍。

3.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Θ仅仅是 温度 的函数,而与 浓度 无关。

c(CO)24.反应2C(s) + O2(g) ?2CO(g)的Kc表达式为 Kc? ,Kp

c(O2)p(CO)2表达式为 Kc? 。

p(O2)5.可逆反应2A(g) + B(g) ?2C(g), ΔH<0。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的分压,则C的分压 升高_ ,A的分压 下降 ;减小容器的体积,B的分压 下降 ,KΘ 不变 。

6. 一定温度下,反应PCl5(g) ?2PCl3(g) +Cl2(g)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反应将 不 移动。

7.可逆反应:I2 + H2 ?2HI在713K时KΘ=51,若将上式改写成:1/2I2 +1/2 H2 ?HI,则其KΘ为 7.1 。

8

二、选择题

1.CaCO3(g)? CaO(s)+ CO2(g)反应,850℃时,KΘ=0.50,下列情况不能达到平衡的是( A )

A. 只存在CaCO3

B. 有CaO和CO2[p(CO2)=10 kPa] C. 有CaO和CO2[p(CO2)=100 kPa] D. 有CaCO3和CO2[p(CO2)=10 kPa)

2.某温度下,反应2NO(g)+ O(? 2NO(达到平衡是因为( C ) 2g)2g)A. 反应已停止 B. 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 正逆反应速度相等 D. 两种反应物都刚好消耗完

3.反应:2A(g)+ 2B(g)? D(g)+ 2E(g),ΔH<0,为使A达到最大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4.对于反应CO(g)+ H2O(g)? CO2(g)+ H2(g),如果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用( B )

A. 增加CO的量 B. 增加H2O(g)的量 C. 两种办法都可以 D. 两种办法都不可以 5.升温使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更加频繁 B. 温度升高,可以使平衡右移

C. 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D. 反应物分子所产生的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反应A(g)+ B(g)? C(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而体积增大2倍,则平衡常数KΘ为原来的( D )

A. 1/3倍 B. 3倍 C. 9倍 D.不变

7.反应2NO(g)+2H2(g)? N2(g)+2H2O(g)的速率方程为v=k{p(NO)}2×p(H2),下列哪个条件变化时初始速率下降?( C )

9

A. NO的分压增加1倍 B. 有催化剂存在

C. 温度升高 D. 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 8.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相等 B. 两者之积等于1

C. 没有关系 D. 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随下列因素变化而变化( D ) A. 浓度 B. 温度

C. 时间 D. 所有这些因素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2Cu(s)?O2(g)?Cu2O(s) K1

21Cu2O(s)?O2(g)?2CuO(s) K2

2则可指出反应2Cu(s)?O2(g)?2CuO(s)的 KΘ等于 ( B ) A. K1 + K2 B. K1 ×K2 C. K1 - K2 D. K2/K1

11.下列哪一种改变能使任何反应达到平衡时的产物增加( B ) A. 升高温度 B. 增加起始反应物浓度 C. 加入催化剂 D. 增加压力

12.对于反应:4NH3(g) +7O2(g) ?2N2O4(g)+6H2O(l) ,借通入惰性气体来增加压力时,预期会使( C )

A. 平衡时N2O4的产量增加 B. 平衡时N2O4的产量减少 C. 平衡时NH3和N2O4的相对量无变化 D. 正反应加速

13.对于上述同一反应,通过增加容器体积以使压力减小时,预期会使( D ) A. 平衡时水的产量增加 B. 已达到的平衡不受影响 C. KΘ增加 D.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减小 14.某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35%,当加入催化剂时,若反应条件与前相同,此时它的平衡转化率是( B )

A. 大于35% B. 等于35% C. 无法知道 D. 小于35%

10

次为1、2、2、7,A和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而C和D为18,试判断:

(1)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 (2)写出它们简单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3)写出它们之间可能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1)A、B、C、D 四元素分别为K,Ca, Zn ,Br。A、B、C为金属元素,

D为非金属元素。 (2) A+:1s22s22p63s23p6 B2+:1s22s22p63s23p6

C2+:1s22s22p63s23p63d10 D-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3) AD、 BD2、 CD2。

11.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什么是2s22p2,而不是2s12p3, 为什么碳原子的两个2p电子是成单而不是成对的?

答:因为2s轨道的能量比2p轨道的能量低,所以先充满2s轨道。在2p轨道中,根据洪德规则,电子要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所以2p轨道的电子是成单的,而不是成对的。

11.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KBr CHCl3 CO CsCl NO BF3 SiF4 SO2 SO3 SCl2 COCl2 HI

答:离子化合物:KBr、CsCl

共价化合物:CHCl3、CO、NO、BF3、SiF4、SO2、SO3、SCl2 、COCl2、HI 极性分子:CHCl3 、CO 非极性分子: SiF4 12. 试解释下列现象:

(1)水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 (2)NH3易溶于水,而CH4却难溶于水。

(3)卫生球(萘C10H8的晶体)的气味很大,这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答:(1)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6

(2)NH3为极性分子,而CH4为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易溶于水(极性分子)。

(3)卫生球是萘的晶体,是分子晶体,挥发性大。

13.BF3分子是平面三角形的几何构型,但NF3分子却是三角锥形的几何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答:BF3中的B原子的价层电子为2s22p1,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成键过程中1个2s电子激发到2p空轨道上,同时发生杂化,组成3个新的等价的sp2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呈平面正三角形。3个F原子的2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与 B原子的3个杂化轨道的大头重叠,形成3个α键,从而形成平面三角形的BF3分子。

NF3中的N原子的价层电子为2s22p3,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发生杂化,组成4个新的等价的sp3杂化轨道,其中3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成单电子,第四个杂化轨道则被成对电子所占有。3个具有成单电子的杂化轨道分别与F原子的1s轨道重叠成键。而成队带脑子占据的杂化轨道不参与成键。是不等性杂化。因此离核较近,杂化轨道所含的s轨道成分较多,p轨道成分较少,键的夹角受成对电子的影响,小于正四面体的夹角,从而形成三角锥形的NF3分子。 14.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类型,并预测其分子的几何构型:

BBr3 CO2 CF4 PH3 SO2

答:BBr3: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CO2: sp杂化,直线形 CF4: sp3杂化,正四面体 PH3: 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 SO2: sp2不等性杂化,折线形

15.试判断下列分子的极性,并加以说明:

He CO CS2(直线形) NO PCl3 (三角形) SiF4(正四面体形) BCl3(平面三角形) H2S (角折或V形)

答:He: 极性; CO: 极性; CS2(直线形):非极性;NO: 极性; PCl3(三角形):极性; SiF4(正四面体):非极性;BCl3(平面三角形):非极性;H2S(折线形或V

27

形):极性

16.试判断下列各组的两种分子间存在的哪些分子间作用力: (1)Cl2 和CCl4 (2)CO2 和H2 O (3)H2S和 H2O (4)NH3 和H2O (5)HBr液体 (6)苯和CCl4

答:(1)色散力 (2)色散力和诱导力 (3)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4)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5)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6)色散力

17.判断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氢键存在,如果存在氢键,是分子间氢键还是分子内氢键?

(1)C6H6 (2)C2H6 (3)NH3 (4) H3BO3 (5) HNO3 答:(3)NH3 分子间氢键, (5) HNO3分子内氢键

28

第四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用基准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一学生未将碳酸钠干燥完全,所得结果的浓度值将要偏 大 。

2.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时,其精密度一般 高 ,而精密度高的数据,其准确度 不一定 高。

3.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 无水碳酸钠 和 硼砂 ;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质有 草酸 和 邻苯二甲酸氢钾 。

4.pH=5.30,其有效数字为 2 位;1.057是 4 位有效数字;5.24×10-10是 3 位有效数字;0.0230 是 3 位有效数字。

5.考虑有效数字,计算下式:11324+4.093+0.0467= 2.26×104 。 二、选择题

1.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越大,表明一组测定的什么越低?( B )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绝对误差 D. 平均值 2.标定盐酸时,硼砂的实际质量为0.4768 g,因失去部分结晶水,只称得0.4758 g,将使盐酸的浓度( 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3.在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时,盐酸滴定速度较快,而滴定管读数过早,导致盐酸浓度( 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4.按有效数字规定的结果lg0.120应为 ( C )

A. -0.9 B. -0.92 C.-0.921 D.-0.9208 5.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基准物质的是( D )

A. KOH B. H2SO4 C. KMnO4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6.某一数字为2.004×102,其有效数字位数是( D )

A. 2 B. 5 C. 6 D. 4 三、是非题

1.pH=12.02,其有效数字是一位。 (×) 2.若测定值的标准偏差越小,其准确度越高。 (×)

29

3.在各种滴定分析中,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不断地用力摇动被滴定溶液,才能使反应迅速进行。 (×)

4.可采用NaOH做基准物质来标定盐酸溶液。 (×) 5.不论采用何种滴定方法,都离不开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也叫滴定剂。 (√) 6.在分析测定中一旦发现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据,就要马上舍去不用。(×) 四、问答题

1.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会失去结晶水,会使标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测定结果偏大。

2.用基准物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滴定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上的HCl溶液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2)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前,没有用HCl溶液润洗滴定管。 (3)锥形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 mL蒸馏水。 (4)滴定管旋塞漏出HCl溶液。 答:(1)测定结果偏大 (2)测定结果偏小 (3)测定结果无影响 (4)测定结果偏小

3.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1) 使用有缺损的砝码。

(2) 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3)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4) 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5)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6) 用含有杂质的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