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

更新时间:2023-04-10 20: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84 页

目录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7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34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52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68)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84 页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20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

模拟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9考研学员暑期强化班模拟题,检验强化阶段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使用。

2-资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填空题

1. 欧阳修_______的开创了“诗话”这一文学批评新的体裁。

【答案】《六一诗话》

【解析】《六一诗话》,宋欧阳修作,是汉民族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原书只称《诗话》,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

2. “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_______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

【答案】鲁迅

【解析】“谴责小说”的概念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3. 冯梦龙编辑的拟话本小说“三言”包括_______、《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答案】《警世通言》

【解析】玛梦龙对宋元话本,以及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修订,合成明代通俗小说的代表“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4.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揭露“清官”之恶的是《__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刘鹗的《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社会现实。书中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5. 建安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除“三曹”外,就是“建安七子”与女作家_______。

【答案】蔡琰

【解析】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归,再嫁董祀。其诗今存三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

6. 《红楼梦》有_______与程高本两个版本系统。

【答案】脂评本/脂本

【解析】脂评本是指《红楼梦》八十回本。在一百二十同本《红楼梦》问世以前,这部长篇小说以八十同抄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这种抄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有回首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84 页 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纷雯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习惯上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7. 柳宗元《三戒》是指《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和《______________》。

【答案】临江之麋

【解析】《二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二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8. “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_______的散曲。

【答案】王和卿

【解析】“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元代王和卿的散曲〔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此曲用语夸张,构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

9. 我国最旱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_______。

【答案】《尚书》

【解析】《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10.宋元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答案】“正话”

【解析】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作为结尾。

11.庖丁解牛出自_______。

【答案】《庄子·养生主》

【解析】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楚辞的《_______》。

【答案】九歌·湘夫人

【解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第一句写出了微微的秋风,吹拂着眼前的万物。第二句写出了洞庭湖水泛起了波浪,周围的树木纷纷坠下了落叶。

13.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_______。

【答案】诸子散文

【解析】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84 页 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柯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14.桐城三祖是方苞、刘大櫆和_______。

【答案】姚鼐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一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5._______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答案】姜夔

【解析】与周邦彦一样,姜夔也长于自度曲。他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柳永、周邦彦的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不同,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先作词,不受固定格律的限制,可以舒卷自如地抒发情感,这比谨守格律、依调填词的方式要自由得多,因而将姜夔视为“格律派”词人,并不恰当。而且因词制曲,音乐的节奏更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律动,所以他的自度曲都音节谐婉。

二、简答题

16.简述《汉书》的文章风格。

【答案】(1)《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其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单独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汉书》的文章风格

①典雅醇正

《汉书》重于《尔雅》之文,多收录各种经术文章和辞赋,倾向于文献的保存,崇尚辞藻,语言典雅纯正。

②谨严整饬

《汉书》的行文以结构谨严工练,工整细致见长,组织严密,颇具雍雅之风。

③古奥缜密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④博赡弘丽

《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84 页 受汉赋影响,语言倾向排偶骈俪,形成博赡弘丽的文风。

⑤凝练简净

《汉书》好用古字,不喜铺叙,造成词少而意丰的文章风格。总体呈现出凝练简净的文章风格。

《汉书》整齐一代史籍,包举一代史实,发凡起例,断代为史,遂为后代史学“不祧之宗”。它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占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口语化的《史记》相比,《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占字占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

17.《九歌》的创作特点。

【答案】《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诗。《九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九歌》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人们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干古言秋之祖”。《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浮雨连绵,猿啾狖鸣,风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

(3)语言极富表现力

《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后人赞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感神也。”

18.《古诗十九首》是什么时候的作品,收入何书?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具体写的什么?

【答案】(1)《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的作品,最早由是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2)《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反映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6 页,共 84 页 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①本诗的主人公和其丈夫感情很深,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远远分开,难以会面。她既担心丈夫在外地发生变化,又忧虑自己年华会很快消逝。当种种忧愁感伤都无法排遣时,她却努力把这一切抛开,深情祝愿游子在外多加保重,因而主人公的多情温柔和善良形象相当感人。

②诗歌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以及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此诗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全诗离合奇正,不迫不露、句意平远,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19.简述《诗经》六义的含义。

【答案】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称作“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三类;“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于法。

(1)风、雅、颂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2)赋、比、兴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20.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不同。

【答案】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r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