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数人拥有卓越的智慧

更新时间:2023-11-11 14: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什么无数人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少数人获得了成功?为什么无数企业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公司获得了成功? ? 题记 ? 执行力系列文章之二

向邓小平学执行

――如何解决执行难题?

我最近在研究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的时候,觉得邓小平理论中有很多地方特别值得学习。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很大程度受益于这位改革的总设计师。

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有两位伟人成功地改造了中国,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小平。但两位的做法却大不一样。如果说毛主席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和党指挥枪,来完成了对传统中国社会的改造的话,那么邓小平这20多年的改革,从设计上来讲,却是依靠非常典型的执行理论来完成的。

比如,“落后就要挨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比如“摸着石头过河” “发展是硬道理”等等,这是不是一种执行语言?

我觉得,邓小平同志这些简单朴素的语言背后,包含了最重要的执行原理。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24字原理。

我们可以看一下“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背景。事实上,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总体设计,是从反对 “两个凡是”开始的。在那个时候,他强调的一句话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我们不把这种极左路线打掉,中国就没有希望,中国人民的富强就没有希望。这个时候强调什么?强调是一种信心,一种信念。在那个时候,成败是很难讲的,但“落后就要挨打”,怎么办,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决心和信念这个时候最重要。

当华国锋为代表的极左领导班子下台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是: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什么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际上讲的是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另外一部分人呢?还是贫困状态,这完美不完美?不完美,但是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富裕,想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是在当时出现路线之争的情况下,提醒我们不要在虚的“主义”上花时间,而是要以结果为判断标准。当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实际上背后包含的原理就是:“结果比理由更重要”。

我觉得,邓小平这些论断充分地揭示了执行背后的基本道理。在执行之前,不要在成败上纠缠不休,没有决心,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个时候强调的是“决心第一,成败第二”。当我们已经决定要做一件事了,那么决心就是第一位的,而成败就是第二位的了。

在执行过程中,强调的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如果我们让

每件事都完美无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在执行层面,任何事情都是在一个现实环境中进行的,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完美的齐头并进不就是平均主义吗?那只会让大家都受穷,相反,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却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我在很多企业咨询中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研发部门在做新产品开发的时候,速度总是很慢?原因在于科研人员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希望能够做的尽善尽美。从道理上讲,这样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方法论上讲,这却是很难行得通的。成功的产品开发,应当是速度最一,完美第二。微软的软件每次推出的时候,总是毛病多多,但丝毫不影响它的领导地位。即便是我们使用产品不也一样吗?在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要不完美的“傻瓜相机”,也不要用功能很全使用很难、但照片质量要好很多的“专业机”。

当执行结束后,什么最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实际上讲的就是,不要看过程是怎么样的了,看看结果吧,“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老鼠抓住了,你管它是白猫还是黑猫呢?反过来讲,即使我们都觉得觉得白猫做的是对的,但它抓不住老鼠又有什么用呢?“发展才是硬道理呀”――执行的层面上要的就是结果。事情结束了,你有一千个理由,你有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如何?如果结果有问题,那么你所有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执行的

16字原则

我曾经在很多次培训或咨询项目中,请客户一起和我做过一个练习。这个练习有点像中央电视台“幸运52”中的一环,即我请一个员工来描述他看到的东西,然后让大家根据他描述画出来。

一般我会请一些不同部门的人来做,结果你会发现,一些技术出身的人,会用一套非常明确的技术语言来描述。比如说一个单位圆,这个单位圆跟正方形相切,然后跟另外一个正方形的邻角相交什么的。最后我发现只有他们技术部门的人都画出来了,其他部门的人都画不出来。

但最后我往往会请识字不多的清洁工来描述,结果我们发现,一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大家描述时,其他人很难画,而一个识字不多的清洁工一讲,大家却画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当技术水平高的员工画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大多会采用技术语言去描述,而当一个清洁工去描述的时候,他没有什么技术语言,所以只能用大白话,大白话大家就都听懂了。

我觉得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去品味。为什么往往拿了博士学位的人,拿了硕士学位的人,有时候在执行层面还不如一个大学本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甚至一个识字不多的人。原因可能就与上述练习中的高工一样,本事越大的人,专业知识越多的人,他们的自我越多。所以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把自我的才能放在前面,而问题是他们的才能不一定代表客户的利益。

我们只是要你描述之后,让大家将这个图形画出来,那为什么你非要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呢?原因就在于,如果教授级高工也用清洁工的语言,那他不与清洁工一样了吗?正是这种自我的提前,使我们被忽视了。在企业中,我们不也常常发现,财务的人常常要用很专业财务语言说话,研发部门的人,往往热衷于做他们心目中完美的产品,而不管这个产品是不是有市场。

这个练习告诉我们一个执行上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要把结果提前,要把自己退后”。或者说“必须抛弃以自我中心,而建立以结果为中心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东西才能体现消费者的价值,而不是体现自我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全世界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反而是对消费者服务得最好的公司。比如惠普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他们强调的是什么?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别人(消费者)为本,而不是以自己为本。

当年法国的大文豪莫泊桑刚开始学写小说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讲,你不要跟我学什么技巧,你到大街上去坐着,然后你看着驾马车的车夫,你就专门盯住一个,如果你能把这个马车夫描述得和其他马车夫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写作就过关了。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节目,有一个很有名的说书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的眼睛特别亮?他回答到:每天晚上在黑夜中点一枝香,然后每天盯着那枝香看半小时,几年下来眼睛就自然有神了。

莫泊桑成为一代文豪,有名说书人的眼神特别亮,这些在我们常人看来了不起的奇迹,其实产生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锁定目标之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