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册第一次研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29 19: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审核:刘艳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简答题)两部分,总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3.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4.如图所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的变化曲线图, Ⅰ和Ⅱ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

A.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B.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C.Ⅰ和Ⅱ既可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D.Ⅱ只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5.“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7.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8.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 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9.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10.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2.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 D.①②⑤⑦⑨

13.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 ..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瓶编号 光照甲 乙 丙 丁 +水草 + + + + 藻类 + + + + 浮游动物 +小鱼 - 泥沙 + + - + + - + + + + - - + A.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要长 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

14.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中营养化水体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15.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往复循环

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

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 1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17.(原创)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9.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0.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21.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效应B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22.人的下丘脑受损,不可能影响 ( )

A.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体温恒定的维持 C.躯体运动的精确性 D.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23.(原创)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握手传播

B. 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菌感染

C. 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机能 D. 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

24.(原创)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自由扩散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25.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 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26.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 )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27.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 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 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 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 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28.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9.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血糖利用率下降

31.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如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其全能性较高 C.骨髓移植时必须是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

3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A、①②③

④组织水肿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禽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现在虽然研制出了针对禽流感的疫苗,但对鸡注射了疫苗后仍可能会患禽流感,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针对疫苗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短

B.禽流感病毒使鸡的免疫系统受损

C.疫苗未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 D.禽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34.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

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

B.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

35.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表现出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胰岛素能降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36.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⑤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

Ⅱ卷

1.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小鼠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 ;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 相同。

(2)B1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A2对B1皮肤片产

了 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 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 。

(3)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A2已接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 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很快引起免疫应答。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上,A2体内没有能 C品系的记忆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

2.(原创)近期,京、津、冀一带出现大量的美国白蛾,对树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白蛾的幼虫喜食桑叶,与家蚕构成了 关系,因此对养蚕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2)在利用小蜂对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证明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 性。而由于白蛾的活动特性,因此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的 法。

(3)同样是外来物种,圆白菜则因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适栽范围广等特点而迅速遍布全国,成为常见蔬菜品种。据报道,属于同一品种的圆白菜,在北京栽种长成的叶球约重1~3千克,在西藏栽种则叶球最大可达6.5千克。欲通过实验检验圆白菜叶球大小到底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实验处理:在圆白菜适于播种的季节,将部分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栽种,待收获时观察叶球大小。

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预期一: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与西藏的一样大。 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 影响。

②预期二:北京的圆白菜种子在西藏长成的叶球与生长在北京的一样大。 结论: 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 影响。

③预期三: 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 。 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受 影响。

3.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过程,请回答: (1)植物体进行②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 ________、 , 该过程所发生的能量转换

是 转换成 。 (2)经过⑦过程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________以及⑥的进行(用图中数字回答)。

(3)⑥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在该类酶的催化下只能形成________。

(4)若图中的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________,与该物质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的是 。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

能发生④过程的生物可能属于 、 、 。 4.(原创)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为 细胞,

它是由 细胞分化而来的。 (2)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 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 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 有 性。

⑤ ④⑤③④⑥ 抗体 ① ②

④⑤⑦

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 ] 提供的能量。 (3)如果侵入人体的抗原是病菌,那么抗体与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 或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如果侵入人体的抗原是病毒,那么抗体就会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 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细胞消化。

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答案

审核:刘艳娥

选择题 1DCBAC、DDCCC 11BBBDB、ACBCD

21DCDBD、CAACB

31ABDBC、B

简答题 1.(1)同一品系 基因型 (2)排异(或排斥) T淋巴 抗原 (3)记忆 识别

2.(1)竞争 (2)随机 样方(3)①环境因素 ②遗传因素

③比北京的大,比西藏的小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 3.(1)ATP NADPH(或[H]) 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2)③④⑤ (3)(谷丙)转氨酶 非必需氨基酸 (4)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1)效应B细胞 B或记忆

(2) ③→④→②→⑦→①(或③→④→②→①) 一定的流动 [⑥] 线粒体 (3)繁殖 宿主 吞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