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刍议

更新时间:2023-05-21 2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容多来自百度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Aaaaa班:xxxxx

指导老师:xxxsxx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现存的问题并且讨论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现存问题 解决方法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系统,反映了“大学人”这一亚社会群体的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它是指高等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活动方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中所体现的文化形态,它甚至可以更微观地体现为仅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进行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堂”。大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与人功能,它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实施方法都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的目标:

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最微妙、最深刻地植入大学生的大脑深处,对学生的潜能释放提供一种导向力,对校园内各类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一种凝聚力,对学生的精神素养的提升提供一种推动力。这种作用往往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这么一种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广大师生富有很强的感召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基础的物质保障作用。用优美的校园自然景观打造好师生学习、生活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学校的情感,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化为师生内心的自觉境界。

(二).精神文化建设:

(1)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要以科学、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渗透,把理性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散播在感性的校园文

内容多来自百度

化环境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理性教育。

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中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心论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要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还有不断增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再建设中引导大学生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总之,要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巩固大学生共同的思想基础。

(2).校园文化建设不单要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也要以激励全体教职工为目的。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全体教职工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能吸引并且团结所有教职工,让他们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的良性循环。

(3).要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既然师生和员工是校园的主题,那么建设中就要突出师生员工的主题位置。一方面,教职工是主导力量,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言传身教的风范,职工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关怀,往往凝结成优良校园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学生是塑造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积极参与,自觉实践是文化建设最有利的推动。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锻炼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个性和意志。

(三).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不同的制度,蕴含这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发展观念,从而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不同的实现可能空间。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师生、服务师生、发展师生、发展学校。制度也就是学校富有特色的文化。

三.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一).现在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过分重视功利的部分:

分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组织中,分层分等级的味道越来越明显。一些大一新生是为了锻炼自己而加入组织,但也有不少是为了弄个一官半职,这样的风气,从社会渐渐进入到学校,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警觉的现象。作为学校学院的组织,最终目的是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只有本着热爱这份工作的想法进入组织的同学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而越来越明显的重视功利的趋势需要得到改善,正确引导同学们的价值观念。要让同学们知道,只有真的投入奋

内容多来自百度

斗,投入工作,才能得到不愧对所花的时间的回报。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当学生的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能力相对较低时,低于各种错误文化思想渗透和侵蚀的能力就较差,易接受、内化不良社会文化,冲上“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化注意文化、“潇洒走一回”的拜物主义文化和“无拘无束”的无政府主义文化,进而出现政治漠视、自我膨胀等更加极端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引导必须要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生活在怎样的寝室,学习在怎样的班级,会对所有同学造成不可磨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生活在积极上进的氛围中的同学,如果没有真正的付出努力,这样的氛围会让他产生一种愧疚的感觉,促进他的改变。所以切不可忽视学风的建设。

(三).校园文化通常都缺乏内涵:

大学被称为一个小社会,那么通俗文化也开始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通俗文化涌入大学。社团活动的品位不高,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许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仅限于厂流行歌曲、玩电脑游戏、QQ聊天、上人人网等,充斥着通俗文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不以为然。看文学小说已经基本淡出我们的生活,甚至是课外需要拓展的科目也不会有人再去看与课本有关的知识。而且真正关心思考时政的学生变得少之又少。

作为一个没有完全自控能力的还未这正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生活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是非常容易接触并习惯通俗文化的,所以,如何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或者说是高雅一些的文化的兴趣,就是现在大学文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四).校园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形式都是沿用传统,没有更新:

讲座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会有很多很多的公开形式的讲座,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让大家接触完全没有概念的新知识,让同学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些励志的讲座甚至能点燃学生们对学习的激情。所以一个强调文化建设的大学,绝对不能少了这种宣传各种各样知识的方式。其实不同主题的讲座,可以出其不意的吸引甚至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这种不容易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文化,有意思的讲座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如同百家讲坛,一下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就因为它将历史生动化。

现在学校里也有文化节或者与文化有有关的一些活动,但大多数活动都是以摆摊的形式进行宣传,力度不够强。有的人不愿意逗留在摊前,有的人不愿意在人数很多的时候挤在那里,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起到宣传效果。如果文化节的宣传形式进行改善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说通知时直接落实到班级而不是单单利用摊位宣传,如果在大家兴趣高的时候,可以进行较大型的比赛。而且形式可以不要太单调,可以利用网络的方便。

并且文化节的话,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毕竟宣传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效果。较长的文化节则可以在宣传上增加力度。

内容多来自百度

(五).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建设的主体基本上都定位在学生,太片面。

几乎所有大学的文化传播都集中在学生身上,教职工的身影只在运动会上出现过。既然教职工和学生同样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那么我们应该给予同等的重视程度。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只有高素质的职工才会有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

所以我觉得不同教师的交流很必要,可能可以举办一些不同学院的教师交流活动。或者在文化月或文化周中邀请多位老师坐镇,并且将这个活动延伸向整个校园而不是局限于学生。对于职工,个人认为,一些好的书目的推荐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说寝室阿姨,好多阿姨平常坐着都没什么事,会看一些书,那么如果能推荐一些有意思又更加高雅的文化书籍,那么对于寝室阿姨的文化素养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可以规定图书馆定期提供给阿姨们一些优秀书籍。并且可以专门为教职工定点定时放映一些优秀电影,这对于一些不能认字的员工,也是非常好的提升文化素养的方式。

(六).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中有些东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容易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且网络文化可以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中完全跟着感觉走的发表意见、选择信息等行为会影响同学们的认知、逻辑能力,且容易使学生进入过于虚幻的世界背离实际。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久而久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下降,会导致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

这种影响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而应对网络文化的影响,我认为老师和同学的引导最有效果。同学的认真会给沉迷网络的学生造成压力,而老师的苦口良言也会在特定时候产生正确的引导和巨大的效果。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爱,在网络上进行一些知识竞答,讲座,摄影大赛等有积极效果的网络活动。并且可以鼓励大家建立“网上班级”之类的需要自我要求,自我管理的团体,锻炼学生们的自主自律,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① 百度文库·校园文化建设论文:/view/f0c80668af1ffc4ffe47acf6.html

② 百度文库·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view/db0bf5a5f524ccbff1218412.html

③ 百度百科 (琐碎的资料)

④ 百度文库 (琐碎的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j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