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第十二册 语文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0 0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乐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乐趣”为主线,一共入选了两篇课文:《养花》、《山中杂记》以及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和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养花》这篇课文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讲述了作者一家由于爱花而养花,并且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劳动乐趣。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的。逐段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意思。《古诗二首》是宋代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著名的大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山中杂记》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爸爸带我去爬树》以一个小孩子的口气叙述了爸爸带作者去爬树的事情。文章贴近儿童,让孩子在童趣中理解“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美猴王》中的美猴王是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中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课文向我们介绍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事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和自然之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理解“秉烛夜游、狡猾”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名言警句和古诗。 3、体会从不同方面记叙描写、按照先后顺序记叙描写的文章结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在记叙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 4、开展“感受乐趣,分享乐趣”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写自读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3个,写字17个。 2、开展“感受乐趣,分享乐趣”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对独立阅读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坚持运用。

课时安排:

《养花》 2课时 《古诗二首》2课时 《山中杂记》 1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2课时 《美猴王》 1课时 语文天地一 3课时

- 1 -

共计 10课时

《养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

解。(如:秉烛夜游 置之不理)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 2 -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四、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五、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谁养过花?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 3 -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课件出示本课的提纲: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写法学习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 4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

- 5 -

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初夏。

4、诗歌体裁: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学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进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来。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6 -

(明确:本诗描写了一幅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色。)

三、初步感知诗歌

1、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由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那儿看出来的?

2、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3、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你是怎么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写了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了“蜻蜓蛱碟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以动写静,更能衬托出田野的静。) 四、体会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五、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歌。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一)

昼 耕田

夜 绩麻 繁忙

童孙 学种瓜

(二) 梅子 黄 杏子 肥

麦子 白 舒适 菜花 稀 娴静

篱落 无人 蜻蜓蛱蝶 飞

- 7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中杂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3、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了解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4、联系自己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体会作者与动物在一起的乐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

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给你怎样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1、作者简介: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2、写作背景:《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和感悟。

3、出示词语,检查认读,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Xùn pán shān piē 温驯 焦躁 蹒 跚 妩媚 瞥见 憨涩 幕天席地 倚枕倾听 ..........出其不意 自惊自跳 心魂俱静 庞然大物 玲珑娇小 弱不禁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8 -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作者写了哪几种动物?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1—2自然段写马;3-4自然段写狗;5-6自然段写猫;7-11自然段写鸟;第12自然段写虫。)

3、作者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但各有侧重,详略得当,那作者详细写了哪一种动物呢?(鸟)首先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详写小鸟的这一部分。

四、品读重点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7-11自然段,思考: (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 (2)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回答第一题: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2)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相机点拨,师生达成共识,并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第7自然段: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青鸟就是翠鸟。它的羽毛十分鲜艳,作者爱青鸟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吗?(还因为青鸟报春早)从哪看出青鸟报春早?(读有关句子)从中体会到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第8自然段: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以及作者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与友好。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鲜艳的颜色:红——白——绿)

写蜂雀作者突出了什么?(小)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无可苗条”、“竟要比花还小”)它体长只有5-6厘米,体重只有3克左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小的鸟。作者对于这么小的鸟又是怎样做的呢?(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小蜂雀的怜爱之情)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连眼珠都不敢动”、“ 弱不禁风”、“小仙子”)

第9自然段: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当许多毛羽艳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领略“以鸟鸣春”的境界。“心魂俱静”生动地突出了鸟儿歌声的轻美,渗透着作者对鸟鸣的情有独钟。)

第10自然段:这段文字写了小鸟温馨的家庭,由此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出示:“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 9 -

再找出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真心地爱护这些鸟儿,还呼唤别人保护小鸟。)

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达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在这么多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作者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牵挂,爱家人,也爱动物,拥有博爱的情怀。)

第11自然段:这段文字写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

(出示第11自然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

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的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的学步,憨涩的学唱,生动地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是有情有爱的。)

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一是善于观察;二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以平等、尊重、关心、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在山中所见到的动物。)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学生先练读再指读)

1、这篇课文语言细腻,深藏着关爱,倾洒着真情,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你学习本文后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呢?

2、小结:在外求学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唤爱雏鸟、爱雏鸟双亲的同时,也在想父母,爱父母。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到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思想。

五、自学其它段落,感悟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 温顺良善

狗 可爱顺良

猫 活泼欢跃 热爱生活

鸟 娇小玲珑 虫 可爱温柔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爸爸带我去爬树》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爸爸带我爬过村边的大柳树。??

2、引出课题。

3、审题。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

- 11 -

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写作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自豪。

8、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大家分享?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仿写一篇习作:《爸爸带我去***》或者《××带我去***》。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 担心

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 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 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

- 12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猴王》

教学目标::

划分结构层次,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故事情节。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性。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4、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

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它之所以成王,被称为美猴王,是凭它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它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

二、自主探究

- 13 -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迸裂 ( )瞑目( ) 窍( ) 石碣( ) 镌(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遂 开辟 石崖瀑布 疲倦 逐 怪癖 天涯 曝光 蜷缩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开辟,喜不自胜,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4、理清文章顺序。

破石而生,肢体皆全。 跳入瀑布,发现水源。 带领众猴,进入洞天。 被拥为王,胜似神仙。

三、语言揣摩 1、“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只是欣赏瀑布,却不敢入,石猴却连声高呼“我进去”。初步表现它胆量与众不同。

2、“它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这句话写石猴进入瀑布泉,只用了十六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它的高强本领和勇敢精神。使用动词“蹲”、“纵”、“跳”,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其分。

四、问题探究

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

2、有人说:“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请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以孙悟空为例,他变化多端,武艺高强,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

3、第四段对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属正面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

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它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

五、欣赏评价

1、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

- 14 -

请你仔细阅读第二段,从修辞、句式、内容等角度加以赏析。

2、作者是如何抓住猴性,显示其特征的? 六、拓展阅读

悟空只好拜辞菩提祖师,驾起筋斗云,哪消一个时辰,便回到了花果山,举目看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大吃一惊,急忙召唤他的猴子猴孙们。

猴儿们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美猴王哭诉。原来猴王走后,有个混世魔王前来抢占水帘洞,还捉了许多小猴。美猴王大怒,问明方向,便去寻魔王报仇雪恨。

悟空去到水帘洞前叫骂,混世魔王披挂出来迎战。悟空夺过混世魔王的大刀,把他砍成两段。好猴王,只见他拔下一把毫毛嚼碎喷去,立刻变成数百个小猴,杀进洞中,剿灭众小妖,救出被掠去的猴儿们。

七、作业设计 查找有关西游记的故事,阅读有关章节。 板书设计:

美猴王

破石而生,肢体皆全。

跳入瀑布,发现水源。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带领众猴,进入洞天。 被拥为王,胜似神仙。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活动一》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

- 15 -

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第一单元作文

写作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选取生活中给你带来乐趣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 16 -

写作指导:

1、抓住“乐趣”,选取生活中喜欢做的事。如:集邮、养鱼、读书、打篮球、踢足球等,感受其中的快乐。

2、把曾给自己带来乐趣的感受最深的生活经历写清楚,写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第一人称写,写完认真修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本次练习是以“快乐、乐趣”为主题记一件事情,来表达自己的快乐情感。题目中可以出现“快乐、乐趣”这个中心词,如《读书的乐趣》。也可以用事情的名称做题目,比如《一次小实验》。

2、选材

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感到快乐,觉得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比如,过年放烟花爆竹,家庭文娱活动,几个人在一起做的游戏,或者是记忆中最有趣的其它事情。

3、写法

要把所选的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得有序有重点。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种感受一定要是愉悦的,快乐的,也就是要紧扣中心。这种感受一定要是真实的,不能“虚”。 4、提纲举。

题目:读书乐趣

中心:写好读书的事情,体现读书的乐趣。 材料安排:1、写“我”喜欢读书。

2、分别叙述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3、巧妙点明“快乐”的真正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评讲作文。 教学过程:

1、对全班本次作文的总体评价。 2、选择几篇典型作文的评价。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第一单元教学小结

——————————————————————————————————————————————————————————————————————————————————————————————————————————————————————————————————————————————————————————————————

第二单元 乐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遗迹”为主线,选编了最能体现华夏辉煌历史的几篇课文:《长城赞》、《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以及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白鹤梁的沉浮》、《秦始皇陵兵马俑》。

《长城赞》这篇课文是一幅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延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将强毅力。

《索桥的故事》侧重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股市更美,更好的东西”——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新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描写的是诗人站在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白鹤梁的沉浮》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试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炼的语言、合理的段落结构把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写得威武雄壮,把兵马俑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介绍的遗迹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赞赏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感受科技工作者保护文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继续学习楹联的得点。体会课文记叙、说明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学习写怀古凭吊的记叙文,初步学写考察报告。

3、记叙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1个,写字10个。

4、开展“考察名胜古迹”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

- 18 -

力。结合活动选择材料,完成习作。

5、理解“修筑、锦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介绍的遗迹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赞赏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感受科技工作者保护文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继续学习楹联的得点。体会课文记叙、说明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学习写怀古凭吊的记叙文,初步学写考察报告。

3、开展“考察名胜古迹”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结合活动选择材料,完成习作。

课时安排:

《长城赞》 2课时 《索桥的故事》 2课时 《我站在铁索桥上》 2课时 《白鹤梁的沉浮》 1课时 《秦始皇陵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天地二 3课时 共计 10课时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 19 -

二、检查预习

三、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朗读体会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齐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长城赞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 20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情感: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2、能力: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知识: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出课文提纲,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弄清写索桥的故事与写都江堰的故事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

- 21 -

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四、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2、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3、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引入课外资料,介绍李冰父子的故事,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二、揭示道理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交流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小结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 22 -

感悟(6):主旨

四、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五、作业

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何公何母 勇于牺牲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5、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

- 23 -

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认读生字。

2、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2、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2)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3)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a、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b、“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4) 指导朗读第二节 板书设计

红旗 火光

铁索 弹雨 英勇无畏 火网

- 24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鹤梁的沉浮》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心里就会猜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鹤梁的资料。

2.课件出示,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3.解题:“白鹤梁的沉浮”中的“沉浮”指什么? 二、教学新课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 2.再次品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对白鹤梁的保护,因为白鹤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共同研究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2)本文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呢?(白鹤梁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重点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3.深入研究课文,具体分析。

(1)文章开头是如何写的,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白鹤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单位? (让学生在课文中自找答案并标出来,指名分别朗读。)

(3)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保护白鹤梁的方案,优越性,弊端

- 25 -

1、水下博物馆方案方便人们参观暴露在空气中,难度大,花费高。

2、岸上博物馆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少 复制品的价值,不能与本体相提并论

3、比较理想的方案长久留存会被淤埋掉

4、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长久保护,方便参观,花费少。 (4)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和前三种方案比较,最后一种利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的方案是最佳方案。那么这个最佳方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5)最佳方案的提出是因为葛修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的呢?(从书中找描写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小结:本文采用了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表现了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4.讨论交流,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作业:预习《秦始皇陵兵马俑》。 板书设计:

鹤梁的沉浮

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26 -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学生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柱

- 27 -

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外貌(外形 神态 老战士 留着胡子 虎视眈眈 神情十分严肃 新战士 束着头发 一脸稚气 战马 膘肥体壮 竖耳瞪眼 严阵以待

(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见板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 28 -

参考资料:

三、作业布置

1.第1题:是从兵马俑坑的面积,威武雄壮的军阵和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第2题:课文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的阵容与栩栩如生的神态,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第3题:(1)③(2)③。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 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 态新 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 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活动》2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教学时间: 月 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 29 -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 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

2.商讨调查计划。

3.调查,整理资料。 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 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

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活动实施

1.组织形式: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调查或考察,实践活动

- 30 -

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10~1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总结评价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2.教师配备: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名。 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 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和所撰宣传文章。 3.学生的变化:带队教师所记个案。 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其他人〈包括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推举与评说等。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我们的家乡有壮丽的山川,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景象骄人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请你了解、考察,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教学时间: 月 日 课时安排:3课时 写作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产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名胜,写一写名胜。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按照一定顺序写观察的名胜古迹,表达要有条理,习作有重点,抒发自己的真情

- 31 -

实感。

三、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1、各小组自由交流,介绍名胜的特点。 2、小组内推选发言优秀者交流。 3、按习作要求评议。 四、合作交流,拓宽思路

1、回忆课文《秦始皇兵马俑》 2、引导思考回答问题 :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课文中那些句子、词语用的准确生动?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3、组织讨论交流。

五、准备写作提纲

1、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2、汇报交流,评议。 3、学生按提纲写初稿。

第二课时

第一步:

引导学生先紧扣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自由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步骤: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3、修改啰嗦不条理的段落。 4、根据要求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第二步:

1、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师生共同评改。 2、布置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习作。 3、誊抄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评讲作文。 教学过程:

1、对全班本次作文的总体评价。 2、选择几篇典型作文的评价。

- 32 -

第二单元教学小结

第三单元 英雄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人激荡人心的无名英雄;有为中国革命无畏无惧的英勇事迹,有为世界进程抛洒激情的高尚气节;有古代兢兢业业的英雄,也有现代的卓尔不凡的伟人,既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教育学生在美德中体会人性中卓越的深邃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单元五篇课文。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有激荡心漪的无名英雄;有为中国革命无畏无惧的英勇事迹,有为世界进程抛洒激情的高尚气节;有古代兢兢业业的英雄,也有现代的卓而不凡的伟人,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英雄的脚步崎岖而坎坷,踏上去,感受高尚情怀,在美德中体会人性中卓越的深邃内涵。

单元目标:

1、学习本单元应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崇敬,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细节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2、能够充分发挥间接资源作用,探索古今中外更多的英雄故事进行交流体会,从而荡涤心灵,升华自我的价值观。 单元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崇敬,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细节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课时分配:

《你,浪花的一滴水》 2课时

- 33 -

《金色的鱼钩》 2课时 《白衣天使》 2课时 《苏武牧羊》 1课时 《南沙卫士》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你,浪花的一滴水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中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雷锋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谁能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雷锋的故事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去说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组讨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3、找同学朗读诗歌。

三、再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感受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文赏析。

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重音,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3、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想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举例说明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

- 34 -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你能把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吗?

二、品诗赏诗:

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所以在赏析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三、学习写法:

诗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吗?

四、拓展延伸:

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板书设计

设疑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抒情 咏叹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35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 36 -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威胁 鱼汤 激动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拢眼 望外 心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不吃 鱼汤 皱起 眉头 咽下 鱼汤 皱纹 舒展 走出 草地 壮烈 牺牲

- 37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衣天使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2、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完成对课文的了解。 3、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体会白衣天使这一职业的神圣和崇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白衣天使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献身护理的南丁格尔

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年幼时,随父亲侨居在英国。长大后,自愿放弃安逸舒服的生活,随军到前线率领一班护士去做救护伤员的工作。当时用品奇缺,卫生极差,而且耶里的医生对她还抱有敌视态度。但她抱着崇高的理想,战胜了一切困难,她的努力,竟使军医院面貌改观,以致士兵们都称她是“提灯女士”。1856年,她被提升为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次年,由于她的努力,成立了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又在当年建立起军医学校。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以后她又创立了助产士及济贫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成绩卓著。 一位大家的闺秀,在家丰衣足食,自己可以不动手,还有婢仆来伺候,岂不快乐终生吗?但为何南丁格尔放弃享受,反而自找苦受,去服事脏污累人的病人呢?这还要请南丁格尔自己来回答。她在1850年的日记中写着下面这些话:“我今年刚好三十岁,正和耶稣开始出来传教、奉行他的使命的那一年的年纪相同。从今以后,我不能再做儿戏的事,不能再有无谓的思想,不能再谈恋爱和婚姻。主啊!求你使我今后常能想到你的旨意”。

原来南丁格尔有着更高的目标,她的虔诚信仰使她发出了炽热的爱,她效法耶稣去服务有疾苦的人。她曾给她的姑母写信说:“无论什么事,必须以天主的爱作基础。谁能说基督所受的痛苦不是残酷无比的呢?而他所得到的幸福,也必定是非常的。工

- 38 -

作,努力工作,知道天主必领我们走上成功之路。中间并不掺杂着丝毫虚荣心,完全出于一片爱主的热诚,试想这样的工作何等令人羡慕!”

青春为一般人是宝贵的时刻,美好而甜蜜的时刻,但南丁格尔却认为它是危险的时期,她为没有被这时期所伤而感到高兴。在1851年他给父亲的信中写着:

“我高兴我的青年时期已经过去,更喜欢它永远不再回来。这完全是无知和受束缚的时期,充满了不能成功和幼稚的思想。希望今后我真正能占领我自己”。

她很注意善用时间,她在日记中写着:“这是旧年的最后的一日,我高兴这一年已经过去,可是我确定这一年并不是虚度的。我把我的宗教信仰从头到尾检讨了一番,我已渐渐能认识上主了”。

她的事业心是从小就有的,并且非常强烈,她的日记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今日的思想和希望是从六岁起就种下的,这并不是我强装出来的。我以为世上最不可少的,乃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门事业,这事业必须是社会上最需要的,而且能使我将全身的精力都用在上面,这是我日夜希望的。有一时期,我曾热切想受大学教育,得高深的学问;可是这不过是暂时。我毕业唯一的志愿就是看护事业,万一这志愿不能成功,就专心办教育事业,我所想办的教育是对堕落的人,而不是普通年轻人。”

南丁格尔做事只是为天主,不图人的赞美。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国人民准备欢迎她的归来,政府还派一艘战舰去接她,她婉词拒绝了。而于1856年八月的一天,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伦敦。1907年英王爱德华赐她最高荣誉勋章,她并不重视,只静居乡间,一心关怀护士训练工作的推展。1910年南丁格尔去世了,按照她的遗嘱不举行国葬。而她的事业则永远流传下来,英国人为纪念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抢救伤员而闻名于世的南丁格尔,特在十英磅的票面印上了她的图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白衣天使》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涵。分组讨论交流。

三、熟读感悟: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南丁格尔为什么要作护理工作?她身上具有什么品质?

四、拓展延伸: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你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涌现出那么多白衣天使,非典是一次人类与疫病灾害的较量,虽没有敌人的攻击,却有病魔的来袭;虽没有可怕的战争,却有殊死的搏斗。面对非典型肺炎的威胁,我省一部分护士已经走上了战场。她们忠于职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她们比寻常人更知道病魔的凶险,也有与寻常人一样难以割舍的亲情,但她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以自己弱小

- 39 -

的身躯,光大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用真诚的爱心谱写着新时代可歌可泣的篇章。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二、熟读感悟:

在熟读的过程中感受南丁格尔的高尚品质,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资源开发: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白衣天使,你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吗?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白衣天使 废寝忘食 关心病人

南丁格尔护士 改善条件 操劳过度、热爱事业

建立制度 培训学员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2节。

- 40 -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2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出示苏武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 41 -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交流。

2、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 板书设计:

整整19年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握 抽刀自尽 苏武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气节 持 忍受折磨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沙卫士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烟波浩淼、一片汪洋,那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等矿藏,这片神奇的国土就是祖国的南疆——南沙群岛。你们想欣赏一下它秀丽的景色吗?(放映南沙群岛图片)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里以前没有土壤也没有生命,是日夜守卫的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创造了奇迹,是他们捍卫国家海洋权益,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他们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学习英雄中的第五课《南沙卫士》

二、提出主线:

通过初读课文,战士们在驻守中遭受的种种困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饿印象,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战士们具有哪些精神品质,结合课文的内容谈一谈。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看怎样读才能更好的体现战士们的精神品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三、汇报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 42 -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饥饿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四、欣赏录象,激情朗读

播放《南沙掠影》欣赏战士生活状况 带着对战士的敬佩朗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

通过搜集资料,你对南沙的现状和战士的饿生活还了解哪些?

六、总结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创造一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板书设计:

驻岛原因

最大问题——缺淡水 南沙卫士 缺乏绿色植物 对祖国亲人无比慷慨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3 -

《综合活动》3

活动内容:

1、本单元的主题活动使办“英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了英雄即指做出事惊天动地的人,也指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 活动目的:

2、从寻找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同时树立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教学构想

3、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准备材料,自己设计手抄报,写成文后,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自行修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月 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谈谈对“英雄”的理解,并列举出,心目中不同时代的英雄:如董存瑞、罗盛教、雷锋、张华、焦裕禄、杨利伟等等。

指导学生寻找有关英雄的资料,途径: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自己亲自采访撰稿等等。

二、确定学生小报的主编,可以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小组一块编写。 1.知道学生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反映一个人的英雄事迹,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整个版面都是介绍雷锋的事迹,有雷锋的故事,有雷锋的日记,有评价雷锋的诗句:还有读雷锋故事有感,歌唱雷锋的歌词等。也可以写几个人不同的事迹,如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王成??

2.注意所选的文章体裁要力求不同,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读后感??,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图多文少,也不能只有文章,没有图片。

3.指导学生把所有查找的材料,根据小报主题、文体、字数进行筛选,做到版面设计活泼、新颖、主题突出。 三、交流。

1.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办的或几个人办的小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好的在班内交流,请大家评价。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等不同角度来评价。 2.注意学生在交流时可以讲一个小报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四、延伸。

把所有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课下请同学们参观、评价。 可以请同学写一个小片段,如《读英雄人物有感》。

- 44 -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同步作文

教学目标:

1、掌握写人文章的开头、结尾、中心和主要事件的写作手法。

2、重点掌握主要事件应如何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我的榜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开头结尾扣题、点中心的方法。

2、学习重点事件叙述中“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3、学习写人记叙文结构安排和主题确立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重点事件叙述中“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月 日 课时安排:3课时 写作指导:

第一课

一、文章题目分析 思考问题:

1、本文是哪一类别的文章,此类文章在行文时有何规律? 2、写作的对象(人物)和目的(中心)是什么?

3、文章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主人公在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文章结构安排 总分总结构

1、开头:紧扣文章题目,交待写作对象及其品质(主要人物及中心) 2、事件:与中心密切相关的主要事件过程。

3、结尾:呼应开头扣题,总结写作对象及其品质,点明中心。 三、文章开头结尾方法 1、开头方法:

- 45 -

开头1:人物外貌开头

提起我们班的班长,谁不翘起大拇指?他虎头虎脑,胖胖的身子把衣服撑得紧紧的,脖子上老挂着一把闪闪发亮的钥匙。他就是我们的班长王川。

开头2:人物品质开头

张丹是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一提起她,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她是个关心同学的好孩子。

开头3:人物语言开头

“嘿,说你呢,怎么还不交作业?大家都等你一个呢!”一听这个又尖又细的声音,就知道这是我们的组长又在收作业了。

开头4: 相关事件开头

第二课时

第一步:

引导学生先紧扣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自由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步骤:

5、修改错别字。 6、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7、修改啰嗦不条理的段落。 8、根据要求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第二步:

4、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师生共同评改。 5、布置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习作。 6、誊抄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评讲作文。 教学过程:

1、对全班本次作文的总体评价。 2、选择几篇典型作文的评价。

第三单元教学小结

- 46 -

第四单元 生命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生命”为题材编写了五篇课文和一个综合活动。 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人物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却围绕一个主题,学习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

习作的内容是写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单元目标:

1、随课文识字15个,会写生字16个,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并能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并能正确练习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或片段,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和古诗等。

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并有一定速度。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6、理解课文内容,能比较正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高尚品质,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7、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8、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比较正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野草——————2课时

- 47 -

琥珀——————2课时

蝶恋花 答李淑一————1课时 生命奏鸣曲——— 1课时 伟大的日子——----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野草》

教学目标:

1、注重语言积累,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理解 作者对野草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月 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那些诗句?

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

二、熟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抗战。 三、了解作者夏衍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等。

四、理解词语:

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 48 -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 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

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随即板书——力大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①交流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 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

(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

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3.那换成这样写行吗?

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

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6.学生展示(1人)提问:从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 49 -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离离原上草。。。。,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

五、总结 1.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练笔: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顽强不屈

野草 不可抗拒 广大抗日民众

能屈能伸

课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