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更新时间:2023-11-17 06: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程标准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及相互关系,了解少数民族首领在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的探究,如宋辽之间是“和”好还是“战”好,辽为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究能与中原大国——北宋抗衡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辽、西夏民族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其开发边疆和积极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史实,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生团结平等的民族观念。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916年,___称皇帝,建立契丹国。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___。 2、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__ 坚决主张抵抗。__ 御驾亲征,来到__ 城,打退了辽军。 3、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转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政策是( )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坚决反对迁都退让、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 ) A、石守信 B、寇准 C、岳飞 D、李纲 5、澶渊之盟的订立双方是( ) A、辽与北宋 B、辽与西夏 C、西夏与北宋 D、宋与金 6、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宋割地求和 C、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7、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根据上述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复备栏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二、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关于北宋的两次议和活动(分别指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北宋、南宋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条件给当时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两宋的灭亡。弊大于利,此举不可取。其二,认为议和活动是民族和睦的表现,利大于弊。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有关史实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三、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四、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2、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 A.北京 B.南京 C.开封 D.银川 3、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 ) A.双方都爱好和平 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 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 4、______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_______每年送给_______银、绢、茶叶等“岁币”。 5、阅读下面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