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05 1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框格内。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答案 1.战国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诸侯割据 C.言论自由的政策 D.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2.自身不服役而出钱由官府雇人代替,这种税叫

A.更赋 B.庸 C. 调 D.杂税 3.对秦始皇确立的皇权至高无上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A.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B.一切官吏由皇帝任免 C.政事无论大小,最后由皇帝裁决 D.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4.与汉匈边境贸易兴旺起来有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张骞通西域 C.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D.西域都护的设置 5.“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6.隋朝大粮仓兴洛仓之所以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A.洛阳是政治中心,粮食需求量大 B.洛阳附近盛产粮食

C.洛阳交通便利,便于粮食的集散 D.洛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长久地储存粮食 7.关于两税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收田亩税 B .按资产交纳户税 C.把杂税并入田亩税 D.分春、秋两次交税 8.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当政,告密盛行,政治非常严酷。但我们现在仍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原因是

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帝 B.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身就是严酷的 C.她开创了一个盛世景象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9.北宋的通判

A.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B.负责监督知州 C.管理地方财政 D.管理地方司法 10.元朝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被称为

A.元曲 B.话本 C.散曲 D.水调歌头 11.管形火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 12.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成为国家佃农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 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1

D.《天朝田亩制度》就是要在农村实行均田制 13.《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山海关至北京沿线战略要地由列强占领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D.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14.下列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 B.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获益最大 15.最早和红军实行停战抗日的是

A.张学良和杨虎城 B.蔡廷锴和李济深 C.李宗仁 D.冯玉祥 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7.毛泽东称“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主要因为 A.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的经济命脉

B.工人阶级在工矿企业中的领导地位确立起来 C.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D.人民政府结束了中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18.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1978年农村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

A.生产关系变革程度 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土地所有制的变动 D.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都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C.以大跃进方式把我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观点 D.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中国作出的贡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 ──《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二 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振其溺。??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神灭论》 请回答: (1)“天下户口几亡其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封建国家的直接危害是什么? (2)针对佛教的危害,材料一、二分别提出什么主张?其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2

22.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高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

材料一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 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4)结合材料说明晋商的兴盛和受阻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3.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职能和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的?

3

24. 以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为例,说明中国的赋役制度的变化情况,并总结相应的变化特点。

25.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据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哪些重大政治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

(3)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答 案

1—20 DABAA CBDBC CACCB ADABB

21.(1)僧、尼和白徒、养女“皆不贯人籍”。(2分)人头税的收入大减。(2分) (2)材料一主张僧尼“还俗附农”;材料二主张“耕而食”、“蚕而衣”。(4分)相同点:发展农业生产。意义: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根本。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4分) 22.(1)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饷而获得利。(2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分)(若答“北方市场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亦可”) (2)由重农变为崇商,(2分)由尚简朴变为奢糜(2分)。(若答“从尚义、务学到经商逐利”亦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3)①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大。(3分)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3分)③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3分)

(4)启示: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分)(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3. 核心:君主专制独裁,即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2分) 职能:主要是镇压百姓;其次是抵御外部势力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组织社会生产。(3分)

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3分)

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长持不衰。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6分)

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发展。(6分)

24. 唐朝:初,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帛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国家有事增加徭役,加役15天,免去调,30天租调全免。每年额外加役最多不超过30天,遇到灾害。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免租、庸、调。保证了农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

中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原来的均田制被破坏。唐政府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

两税法。其内容是:①取消租庸调和杂税;②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的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③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不过六月,秋不过十一月。两税法改变了税收的方式,由人丁税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两税法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废除按户等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有不服役特权或因贫困孤苦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土

5

地,防止偷税漏税)、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随两税交还,加收利息两分)、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明朝: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一条鞭法是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的特点

①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⑤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25. (1)重大政治决策: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开展镇反运动: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抗美援朝。(8分)(以上各点,任答4点8分) (2)重大成就: 港、澳回归。(2分)

历史意义:洗刷了历史上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上,前进了一大步。(4分)

(3)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台独”)。(2分)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基本原则: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分)

6

地,防止偷税漏税)、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随两税交还,加收利息两分)、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明朝: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一条鞭法是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的特点

①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⑤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25. (1)重大政治决策: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开展镇反运动: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抗美援朝。(8分)(以上各点,任答4点8分) (2)重大成就: 港、澳回归。(2分)

历史意义:洗刷了历史上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上,前进了一大步。(4分)

(3)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台独”)。(2分)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基本原则: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分)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