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14 0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考点1| 宗教改革

1.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 (1)背景

①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后,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③政治方面:罗马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强调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罗马教会与马丁·路德主张的区别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

①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瑞士——加尔文改革

(1)条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主张

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②核心: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3)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②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

1

形态方面的依据。

3.宗教改革的意义

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史料一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①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二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③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④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

[学会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由①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史料二阐述了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意义。由②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由③可知,宗教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④可知,宗教改革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学会用史]

(1)有人认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结合史料一,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示】 ①第一段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前世俗的权力从属于教会,宗教改革后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②第二段史料反映了通过宗教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第三段史料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2

思维拓展

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史料 ①(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③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学会读史]

史料比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人文主义诉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及关系。 由①可得出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诉求;由②可得出传播广泛性的不同;由③可得出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学会用史]

(1)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提示】 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有人说,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二者都否定了宗教信仰。上述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腐朽、揭示人性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的只是天主教会的盘剥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它们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但都未否定宗教信仰。

思维拓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3

项 兴起背景 相 同 点 矛头指向 性质 结果 范围 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都涉及了西欧的广大地区 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宗教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1.(2016·广东六校联考)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里的“他”应是( )

A.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B.但丁 D.洛克

对人的认识 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 不 同 点 借助的形式 文学艺术 表现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上层 认识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 对宗教态度 【解析】 依据材料“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可知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

【答案】 C

2.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

A.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B.知识即美德 D.人民主权说

【解析】 16世纪,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指宗教改革中的思想。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人非工具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康德的观点,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5·宁德一模)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

4

是因为它(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解析】 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错误。

【答案】 B

考点2| 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3)科学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类认识社会提供了新证据。 2.含义

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

(1)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

(2)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3)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代表 孟德 斯鸠 著作 《论法的 精神》 主要思想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评价 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成为启蒙运动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伏尔泰 权和等级制度;建立开明君主制 《社会契 约论》 《纯粹理 性批判》 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 提出“人非工具” 卢梭 康德 5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所有的基督徒”“并无区别”可知,马丁·路德意在强调平等,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主题二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主题立意]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等。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运动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中国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命题角度主要有:①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启蒙运动的背景、影响以及启蒙思想家的主张。②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不同内涵;将启蒙运动与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作比较考查。③渗透文明史观的命题理念,以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人文精神对民主制度的影响;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考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知识交汇]

1.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提示】 原因:欧洲封建统治是神学与封建专制统治相结合,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思想。“理性的阳光”指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为什么法国会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提示】 (1)社会基础:法国是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转向公开的理性宣传,同时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3.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

11

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从哪些角度分析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提示】 (1)从思想解放角度,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将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上来,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2)从世界角度,推动欧美、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3)从科学发展角度,启蒙运动同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4.西方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从智者运动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请对不同阶段的人文精神作出诠释。

【提示】 阶段 智者 运动 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智者学派将研究的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文艺 复兴 宗教 改革 启蒙 运动 [跟踪训练]

3.(2016·宝鸡质检)“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12

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

【解析】 材料讲了两个事件,分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和哥白尼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发生于16世纪中期,而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于14—16世纪,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期,故C项错误;新大陆的发现和日心说的提出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泰州二模)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地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展答题模板]

审题干、析选项,选择题常用解法

(见第3讲[展答题模板])

[示经典例题]

【例】 (2015·山东高考)“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解析】 审题干 关键信息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世俗运动”。隐性信息是“努 13

力完善自身”是一种理性思考 A项 B析选项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是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网罗。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与题干关键信息不符 宗教改革将斗争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排除 排除 项 主教会的思想禁锢。B项表述与题干关键信息不符 C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项 C项与题干关键信息不符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博D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排除 项 弘扬了人文精神,“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答案】 D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分省考题——借鉴]

正确 1.(2015·北京高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C.反对宗教改革

B.推销“赎罪券” D.倡导宗教宽容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通过木板画上基督和教皇两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一对比讽刺了当时的教皇特权。在16世纪初,马丁·路德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天主教特别是教皇的神权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是天主教教皇为敛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C项是天主教教皇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宗教宽容是允许个人选择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信息,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2.(2014·重庆高考)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14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说明①正确;由“并不局限于书斋”“公共性”,可知②③正确;各国对著书立说都有自己的规定,不能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 A

3.(2013·天津高考)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B.贵族共和 D.君主专制

【解析】 材料虽然展示了三种政体形式,但是孟德斯鸠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建立开明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

【答案】 C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c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