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

更新时间:2024-06-03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白燕

摘要:作为社会亚文化,幼儿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一旦形成,其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品牌幼儿园往往都具备优质性、独特性、稳定性和认同性四个鲜明的文化特征。营造园本文化特色、打造幼教品牌,我们不能简单地“跟风”,而要善于传承、蓄势,勇于借鉴、移植,敢于转型、创新。

近些年,文化特色受到空前关注。在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的幼教行业,没有文化特色是难以立足的,更不可能成就幼教品牌,因此,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然而,由于观点不同,人们对园本文化及其特色需要再认识,需要真正理解幼儿园品牌的文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选择营造园本文化特色、打造幼教品牌的具体策略。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需要再认识 1、关于文化的理解

目前,人们对于社会文化最一般的看法是:它是人类在适应、改造、创造外部世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共享成果。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是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⑴

“马克思曾经描述了人对外部世界的几种主要关系或把握方式,即基于人的理性的思维或认识关系、基于人的情感的艺术和宗教关系、基于人的意志的实践即道德、法律关系。在人与外部的这三种关系中,作为群体性的成果就是所谓的‘文明’。” ⑵在这里,马克思将社会文化或文明具体归结为:物质文明——通过科学和技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以取得的共有产物;制度文明——通过道德、

1

法律等手段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而形成的规范体系;精神文明——通过艺术、宗教等方式提升人的情操与境界所取得的观念成果。

社会学对于文化的区分还有“亚文化”概念,“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⑶每一个复杂社会都包括着许多亚文化。亚文化可能是基于种族或民族的差异而产生,也可以围绕着职业种类发展而形成,如学校文化、幼儿园文化都属于亚文化。

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高原,其内涵之丰富,无以穷尽;其外延之广博,无所不及。鉴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因而关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众说纷纭。在教育领域,认真厘清作为社会亚文化的幼儿园文化的个性特点及其功能作用,对于幼教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幼儿园文化及特点的应有之义

一般说来,幼儿园文化是一种具备系统性要求的组织文化。从组成要素上看,它包括物质、环境、管理、制度、课程、教师、园长、幼儿、行为、理念、精神等等元素;从组织结构来看,它是一个由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等形态组成的系统。

然而,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表述。事实上,幼儿园文化,绝不是一些要素的杂乱堆积和形态的简单组合。真正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种由各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形成的浓郁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教育场。比如,一尊雕塑,能折射出精神的内容;一块墙饰,能透射出教育的力量;即便是一片绿色的草坪,也能发出教育的声音。在这里,所有的文化要素都能给幼儿、教师和家长以美和文明的熏陶,都化作了一种精神、一种教育力量。

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幼儿园文化必然有共性,当然也有个性。 所谓共性,就是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在我国就是遵循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这个共性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接受一所幼儿园的基础。

所谓个性,就是一所幼儿园在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出来的特色,具体表现为该幼儿园在课程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的与众不同。文化个

2

性是一所幼儿园长期寻觅、苦心经营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一种氛围、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这种文化个性常常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幼儿打上特殊的文化印记,形成该园幼儿特有的气质和修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影响和滋润着幼儿园以及园里每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处事方式。而且,这只手的力量之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幼儿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一旦形成,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沃土上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尽情地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它就像一条流淌的长河,即使物换星移,人员更迭,其风气依然,精神犹存。

二、幼儿园品牌的文化特征 1、品牌的涵义

品牌一词源自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烙印”,人们以此标记家畜等私有财产。在《牛津大辞典》里,品牌被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对于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品牌这一概念已逐步被社会文化领域所认同并采用。

在现代经济社会,幼教品牌已成为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概念,成为教育消费者选择幼儿园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一所幼儿园的标志,也是该幼儿园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教育质量、教学特色、课程创新、保教服务等指标的综合体现,其中凝聚着科学管理、市场信誉、追求完美的教育理念等诸多文化内涵。

2、品牌幼儿园共有的文化特征

如果说教育质量是社会认可的标准,那么具有个性的园本文化则是人们认同品牌的标识。也就是说,一所品牌幼儿园,不仅要有过硬的保教质量,还要有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园本文化作为底蕴,即所谓“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只有优秀的园本文化,才能孕育出核心竞争力,才能塑造出卓越的幼教品牌。

幼教品牌往往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虽然家长和各界群众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办学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概约的说,品牌幼儿园一般都具有

3

四个鲜明的文化特征:

①优质性。优秀的园本文化以及优良的教学质量是品牌幼儿园文化的共性,也是其基本要求。它是幼教品牌的基础性因素,也是教育质量优化的外在表现。正是因为文化优秀,才会有教育教学品质的优良,才会有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才会得到公众的认同和其他幼教机构的仿效。

从中外幼教史上看,大凡被社会公认的、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无一不是透过文化建设凸显优质教育的典范。从最早期欧文的性格形成学院、福禄倍尔式幼儿园、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到八十年代以来的皮亚杰式幼儿园、铃木镇一小提琴学校,以及中国早期的单元教学式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正是由于创办者坚持其文化特色和教学质量,才使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②独特性。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独具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风格,独具匠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品牌幼儿园的文化个性,也是其基本属性,同时又是品牌形成的决定因素。独特是指其唯一性。在数量比较上,可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在质量比较上,可以“人优我更优”。“独特性”要求人们在营造幼儿园文化特色时,必须独具一格、另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

例如,天津和平区十一幼,以“关注生命、求真、向善、唯美”为办园理念,追求“让小草也能发出教育的声音”的办学风格,创建了“全域性园本课程”体系,在天津乃至全国幼教行业独树一帜,并发展成为幼教集团。又如,天津警备区一幼,创建“童星军校”,尝试在幼儿园文化引入军营文化,籍以培养勇敢、聪慧、顽强、健康、有创新意识、有军人气质的孩子。正是这些幼教工作者们在园本文化建设方面有胆有识的独创性,成就了她们骄人的业绩。

③稳定性。品牌幼儿园的文化特色是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幼儿园文化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始终是清晰、稳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可能形成幼儿园的文化特色,更不可能形成品牌。

幼儿园文化特色的形成极为不易,它要有包括学术、人文精神的历史积淀,往往需要几代园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幼儿园在园本文化建设过程中创造了特色后,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特色,不停顿地攀登新的高峰。

4

因为,幼儿园“办学特色形成后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当非优质因素增长到一定限度时,原来的特色就会失去”。⑷

④认同性。“优质”、“独特”、“稳定”这三个内在标准是否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评价。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幼教品牌及其园本文化特色不是自封或某一个机构颁发的,而是社会认同的结果。换言之,并非某某幼儿园打出某种特别的旗号,就必定具有某种特色,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教品牌和特色园本文化。正如有学者所言:“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校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学校自诩的,也不是靠有偿新闻加工的,而是货真价实,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经得起检验的。”⑸

三、营造文化特色、打造幼教品牌的几个抓手

面对发展问题,众多幼儿园意识到了营造园本文化特色的重要性。但从何处入手呢?一些幼儿园不去深入研究、领悟幼儿园文化的内涵,而是简单地选择“跟风”策略。于是,“千园一面,千园一色”的现象出现了。

例如园训建设,诸如“合作、交流、分享、创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标语被醒目地张贴在许多幼儿园的墙壁上;又如品牌园建设,很多毫无特色的“艺术教育、双语教学、体育教学”纷纷出现;再如特色活动创新,各种社区活动、亲子活动、文艺活动轮番登场;还有环境创设,不少幼儿园大兴土木,追求“红色的墙,绿色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

客观地说,幼儿园跟风的动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作为教师,就怕落伍,就怕没有跟上潮流而耽误孩子的一辈子。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随风而舞,享受舞风的快乐。

文化主要是通过传承、选择、创新而形成的。以下几条营造园本文化特色、打造幼教品牌的建议,特供“舞风者”参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 善于传承、蓄势

“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⑹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历史,或长或短,就像一条涓涓前行的小河、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细细地观察这历史的画卷,你会发现,脉动的水流里,总有一

5

些闪光的东西;岸边的风景中,总有令人感动的瞬间。把你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来、记录在案,用你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加以分析整理,提炼出精华,再晓以全园师生。你又会发现,园本文化建设又增添了新的资源,又积蓄了新的发展势能。

这就是一所幼儿园的文化发展过程,也是包括你在内的历代师生员工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园本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所幼儿园历史发展的体现。

毋庸置疑,园本文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割舍不断的历史传统。善于传承、学会蓄势,是我们在打造幼教品牌、营造文化特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发展策略。需要提醒的是:传承,不能止于记录和整理文献,而要光大园本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蔚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风尚,新风气;蓄势,不等于把园本文化当做一个不加遮拦的蓄水池,而是要以批评的锋芒裹挟破旧之势,剔除糟粕,留取精华,在与传统文化不同的新思潮的基础上,找到现代园本文化的生长点并显现其新的生命力。

2、勇于借鉴、移植

文化的最精妙之处,在于她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以其博大的胸襟,吸收母体文化的精髓,借鉴与移植外来文化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充实和发展自己,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质。

形象的说,园本文化犹如幼儿园的后花园。静静地观赏,你能听见鸟语,嗅出花香,看到小蜜蜂在花团锦簇中间奔忙。细细地品味和比较,你会发现,有的花园牡丹盛开,芍药争艳,生机一遍;有的花园则枝稀叶疏,花儿萎靡,日渐式微。何以如此,原来都源于园丁对花园照料方式的选择。如果园丁借鉴了别人先进的耕耘经验,又结合本地土壤的实际,成功的引进和移植了新的品种,她的花园自然春意盎然;否则,凋零衰败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任何成功的园本文化建设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在多元文化冲突、融合的现代社会背景中,尤为重要的事情,是选择、借鉴和移植那些迎合主流价值取向,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并能导入个性特色的文化元素来构建园本文化。

鉴,镜也。北齐人刘昼在《新论·贵言》中说:“人目短於自见,故借镜以观形”。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跨领域、跨国界的文化借鉴和移植,一是需要勇气,二是不能全盘照搬。所谓前者,就是对于中意的事物,一旦看准了,就要果

6

断出手,大胆引进。至于后者,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如“瑞吉欧教育实践富有激情,洋溢着生气,充满理想和创造性。但它只是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环境的”。⑺如果不经过深层次的分析、调整和选择,就把它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我国幼教领域,那么,我们遭遇的可能就是滑铁卢。

3、敢于转型、创新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只有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更新和转型,文化才能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才能引领新思潮,推动新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园本文化其实就像是一个在历史的轨道上拉动幼儿园前进的火车头,当社会转型时,它也需随之变轨;而且,当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时,它也要通过技术创新,比如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到磁悬浮机车,实现提速,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谈及园本文化建设的转型及创新,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转型,转到哪里?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什么?

当代中国文化是一个在传统根基上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系统,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其中的传统元素尚未得到现代化的根本改造,又遭遇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等问题。反映在园本文化当中,受厚重的传统影响,行政命令管理大量存在,科学的现代园所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关注不足,人文精神远未普及;强调文化的共性,不反对但也不扶持个性文化和特色文化等等。这些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明的隔离和不适应表明,中国当代的幼儿园文化尚未成为中国式的现代型文化。它需要转型、必须创新。

园本文化建设一要从人治型向法治型文化转变。要扭转信奉权力、崇拜权力、惟命是从、阿谀献媚的现象,让教职工普遍学会以法律约束行为,用法律保护权益。二要从斗争型向和谐型文化转变。任何社会都有矛盾,要确立化解是解决矛盾的更有利方法的观点,要强调以人为本,让教职工自觉追求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三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文化转变。封闭型文化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当成一种规矩,崇尚越是旧的,越为正宗,而把开放视为离经叛道。必须摒弃这种文化沉疴。教职工是园本文化进一步开放的驱动力量,要鼓励他们以博大的襟怀、敏锐的目光看待新生事物,支持他们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文化交流,以形成兼容并蓄、向优秀文化学习的风尚。

7

园本文化的繁荣在于特色创新。我们首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推进文化特色创新。园本文化的创造力源自幼儿园的现实生活,生命力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紧贴教学生活的创作,才是最鲜活,最有特色的创新。其次,要着眼师生需求,在服务群众中推进文化特色创新。服务群众是园本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只有树立群众视野,坚持群众立场,才能确保文化创新的特色和活力。最后,要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特色创新。历史证明,越是博采众长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本土文化就越能茁壮成长。因此,园本文化创新必须有世界眼光,要感知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知名幼教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⑴⑶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学习时报》2004-02 ⑵肖群忠:《追寻智慧》中国教育报05版,2012-4-13

⑷段建元:《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湖北教育督导网》2007-11-06 ⑸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教育导刊》,1997年第2/3期. ⑹曲辰:《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绪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⑺朱家雄《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四》《幼儿教育》2007.4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46.html

Top